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1-18 17:49:54 煒玲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20篇)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問:這幾題都是什么加法?每題的和最高位都是幾?為什么都是1?

      2.筆算。37+2564+8

      問:這兩題在筆算時分別是怎樣加的?

      4.導入新課:筆算百以內進位加法時,要先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這節課我們將利用這些知識,學習萬以內筆算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題圖,學習例題。

      1.出示問題1: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學生嘗試筆算。

      3)指名說計算辦法。

      問:從哪位算起?說說個位上相加的過程。

      問: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滿了十怎么辦?十位上的和怎樣寫?

      問:百位上相加是多少?為什么得2?

      4)指名學生完整的口述筆算過程。

      5)請學生在書上進行驗算,再填寫橫式得數。

      2.出示問題2:一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請學生獨立探索解決,指名板演。

      3)集體核對,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4)學生獨立驗算,橫式上寫得數。

      3.歸納

      1)請你想一想,筆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怎樣算?

      (組織學生討論)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3):做筆算加法要將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在書上算一算。

      2)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題

      1)先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過來。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匯報。

      3.想想做做第4題

      1)說圖意。

      2)怎樣列式?

      3)獨立計算。

      4)匯報。

      4.想想做做第2題

      1)獨立計算。注意對齊數位。

      2)你是怎樣驗算的?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2.在觀察與比較中,使學生在頭腦里建成長方形與四邊形間的區別與聯系。

      3.體會平行四邊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準備

      教具:活動長方形框架點子圖。

      學具:七巧板。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利用學具逐步探究

      1.拉一拉

      發給每位學生一個長方形的學具。輕輕地動手拉一拉,看看它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動手操作,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生會發現長方形向一邊傾斜了,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等等。程度較好的學生會說出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

      教師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貼在黑板上。引出課題并板書:平形四邊形

      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利用你們的學具,在四人小組里討論。

      (1)小組觀察、討論。教師到各個小組中指導,引導他們從邊和角兩個方面探究。

      (2)分組匯報,小組之間互相補充。得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一樣,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對邊相等。不同的`是,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邊形一組對角是鈍角,一組對角是銳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將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在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的基礎上,探索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和區別,幫助學生建立平行四邊形的模型。)

      2.猜一猜:[課件出示如果這些圖形都是可活動的,估計哪些能拉成平行四邊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讓學生安安靜靜的思考后,交流看法。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所以三角形和五邊形不能拉成。普通四邊形的對邊不相等,也不能拉成。正方形能拉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邊形。

      請在導入時得到學具獎勵的學生上臺利用學具拉一拉,驗證大家的猜測)

      3.認一認:

      讓學生判斷大屏幕上的圖形是平形四邊形嗎?[課件出示]

      學生逐一回答。教師隨即追問為什么第三、第五個圖形不是平形四邊形?)

      4.找一找:

      給出一幅畫,讓學生從這幅畫中找到平行四邊形

      課件出示畫面:在小花園里,有菱形的瓷磚、伸縮們、回廊……圖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匯報后,讓他們數一數中有幾個平行四邊形。

      師:除此之外,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到它嗎?

      二、動手操作拓展延伸:

      1.畫一畫:

      (1)生利用尺子、鉛筆在點子圖上畫平形四邊形。畫好后,在小組里互相交流。

      (2)利用展臺展示學生作品。如果出現錯誤,讓學生當“小老師”互相糾正。

      2.拼一拼:

      用七巧板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桌兩人一組,比一比,哪個組拼的方法最巧妙。

      (1)請三組同桌在黑板上拼,其余學生分組在下面拼。教師巡視,發現巧妙的拼法,讓其展示在黑板上。

      (2)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平行四邊形,說一說它是用什么形狀的七巧板拼成的。

      三、課堂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只要注意積累,你們的知識會越來越多!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相對應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回顧: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會了什么?

      二、指導練習

      1第1題。

      第(1)小題

      先讓學生觀察這副情景圖,可以先小組討論,然后獨立完成。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利用這副圖充分交流,說出圖書館在小軍家的東南方,在商場的北面,在電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園的東北方……對于某一建筑物的具體位置,鼓勵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堅信敘述。

      第(2)小題

      指導練習時,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交叉路口,怎樣找交叉路口才能找到郵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題

      這題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條路線可以到達。練習時引導學生可以先討論一下怎樣走最近。

      第(4)小題

      這是道開放題,應該讓學生自己確定起點和重點,說一說在小組中交流。

      第2題。

      通過設計希望小區各建筑物的位置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組織這一活動時,可以先讓學生將書后附頁中的圖片剪下來,然后按所給的信息將醫院、健身房和商店貼在希望小區中,最后鼓勵學生將剩余的圖按自己的.設計貼在希望小區中,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小區圖。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號樓的東南、東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誰在商店的東、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

      1.自我及同學的表現。

      2.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

      四、反思: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遷移和口頭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將下面口訣補充完整。

      四()三十六()九六十三八九()

      2、計算下面各題,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求商的.?

      24÷8= 28÷4=

      師: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學習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出示課件例2。

      1、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有3行氣球,每行9個)

      2、引導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3、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3x9=27或9x3=27。

      4、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計算我們知道一共有27個氣球,那么你能看圖列出2個除法算式嗎?

      5、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7÷3=9或27÷9=3

      6、小組探究算法,說說你們各自的想法。

      總結:我們在計算除法算式時,看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

      四、鞏固練習

      1、以開火車的方式,合作完成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1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完成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2題,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3題,看誰先采到蘑菇,并指名回答用到了哪句口訣。

      4、完成教材練習八第6題。直接用除法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拓展提升

      1、(2)x9=(18)(答案不唯一)

      2、(27)÷(3)=9(答案不唯一)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知道了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一句乘法口訣一般可以列出兩個除法算式。

      七、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八第8、9題。

      板書設計:

      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3x9=27

      27÷3=9 27÷9=3想:三九二十七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學生已有的基本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學習新知。

      不足之處:這節課因為有上節課的基礎,要把充分的探究學習過程交還給學生。

      教學建議:多做一些相應的練習,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直觀地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并能正確地數出角的個數。

      教學重點:直觀地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并能正確地數出角的個數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么

      這一欄目,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這一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這兩副畫是對學生學過知識的一個提示,左圖是有關認識圖形的`知識,右表可以利用呈現的數據練習加減法。教師可以通過這幅圖,引導學生自己說一說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二.我的成長足跡

      這一欄目,目的在于讓學生回顧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體現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生成長記錄的方法,是學生自我評估的一種方式。教科書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比整理與復習(一)提高了一步。學生可以展示最滿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和交流,并適當加以指導

      復習要點:平面圖形

      1、數角填表補評:

      銳角()個直角()鈍角()

      獨立完成

      交流數的方法

      2、折一折并剪一剪回答問題

      把一張正方形紙沿直線剪掉一個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幾邊形,它有幾個角,說說各是什么角?

      讓學生實際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三條邊,三個角,一個直角,兩個銳角;

      (2)四條邊,四個角,兩個直角,一個銳角,一個鈍角;

      (3)五條邊,五個角,三個直角,兩個鈍角。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運白菜”的情境,探索連減的具體方法,發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活動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脫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3、能夠運用連減的有關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運白菜”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脫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故事導入,同學們,學校的食堂很快就要開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準備到農場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況,小朋友們想不想一塊兒去看看?課件展示:菜場的美麗圖片,最后場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們問農民伯伯:“伯伯,你們今天賣了多少白菜啊?”農民伯伯說:“我們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運走了兩車,一車運了288棵,另一車運了256棵。”

      師:二(1)班的同學被難住了,同學們想幫助他們嗎?

      2、板書:運白菜

      二、互動解疑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看了剛才菜場的情況,你從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說一說從圖中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2、結合剛才我們發現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一共運走了多少棵?”“運用了第一車后,還剩多少棵?”“運走兩車后,還剩多少棵?”

      3、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板書算式。

      (1)第一車運走以后,還剩多少棵?

      (2)兩車一共運走多少棵?

      三、啟思導疑

      從以上解決問題所用的兩種方法中,你發現了什么?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找回多少棵,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第一種方法是應用連減法,第二種方法是“先加后減法”方法不同,運算順序也不同。

      四、實踐運用

      1、練一練。

      (1)1000-207-168

      (2)436―179―36

      (3)456-278-132

      (4)930-(80+480)

      (5)368-(168+127)

      (6)1000-185-145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3、小軍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星期一出車時,里程表的讀數是35千米,每天收車時,小軍都記錄了當時里程表讀數,共記錄了五天。(單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62410745745928

      (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讀數為什么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3)五天共行駛了多少千米?

      五、總結評價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有何收獲?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用過電池嗎?什么時候用到電池呢?

      (學生自由說)

      師:對呀,電池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大,可是用過后的廢電池卻有很大的危害。

      (課件出示)

      看看以下這段文字: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一顆鈕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教師講解)

      師:看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呢?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揭示課題:對,為保護環境,我們應該集中回收廢電池,不隨便丟棄。這節數學課我們就圍繞回收廢電池這一主題學習新的數學知識。

      (板書:回收廢電池)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1)師:同學們,希望小學從本學期開展了回收廢電池的環保活動。這是二年級各班回收廢電池的情況。

      (課件出示統計表)

      (2)觀察統計表,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指名說)

      (3) 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三個問題。“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 “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節”和“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節”。

      師:本節課我們重點研究加法的'有關問題。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1)解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

      列出算式,教師板書:102+87=

      看算式,試著估算它們的和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估算過程,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

      師:那么到底你們估算得對不對呢?我們就來算一算。(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指名匯報算法。(課件演示撥數,引導學生說出各種的計算方法)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

      3、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認識新的記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難點:對學生數感的培養

      教學準備:

      1、ppt和相對應的圖片

      2、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二次設計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數數出來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體)

      ⑴師:老師有一個大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很多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出示小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呢?這么多,怎么數呀?你們愿不愿意數一數?一會兒以小組為單位,要求:不僅數出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還要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數的?(學生數。)

      師:匯報要求“先說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再說你們小組是怎樣數的”,哪個小組愿意匯報。

      組1:我們組數有6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先橫著數有10個,再豎著數有10個,10×10=100,這個正方體一共有6個面,所以是600個。

      組2:我們組數有10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先橫著數有10個,再豎著數有10個,10×10=100,100×10=1000。

      組3:我們組數有10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一個面有100,這個正方體一共有10個層,就是1000個。

      師:一共有兩種意見,一種數的結果是600個,另一種數的結果是1000個,同一個正方體怎么會出現兩種意見呢?究竟誰的是正確的?

      生1:我們數的方法不同,所以數的結果也不同。

      生2:他們數的是6個面,我們數的是10層。

      生3:他們沒數正方體的芯。

      師:結果是600個的同學只數了6個表面,忽略了正方體里面的小正方體。下面我們看看數的結果是1000個的同學是怎樣數的。

      ⑵計算機演示:

      第一步: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0;

      第二步:十個十個地數,數到100;

      第三步:一百個一百個地數,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數到一千。(同學跟著計算機數)

      師:誰能把同學們說的進行整理,先怎么數,再怎么數,最后怎么數。

      生:先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0;再十個十個地數,數到100;最后一百個一百個地數,數到一千。),數到10個;再十個十個地數(出示),數到100;最后一百個一百個數(出示),2個一百是多少?3個一百呢?5個一百?9個一百?數到10個一百就是多少?(出示)。10個一百是一千。(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2、師:接下來可以怎樣數?

      生:一千一千地數。

      計算機演示:一千一千地數,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數到一萬。(學生一起數)

      師:一千一千地數,有幾個一千就是幾千,數到10個一千就是多少?

      生:10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師:以前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數或十個十個地數,今天我們又可以怎樣數?

      生:一百一百地數、一千一千地數和一萬一萬地數。

      3、師:老師有幾幅圖,你能不能很快說出圖中有多少個小木塊?

      ①師:介紹一下你怎么數地這么快?

      生1:第一幅圖有100個小木塊,第二幅圖有20個小木塊,第三幅圖有5個小木塊,一共是125個小木塊。

      生2:先看1個一百,再看2個十,最后有5個一,一共是125個小木塊。

      ②師:我只看到3個十?

      生:最后的12個小木塊里有1個十,就是4個十,所以是142個小木塊。

      ③師:一百在哪了?

      生:10個十就是100,所以是105個小木塊。

      ④(三)應用新知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幾幅圖都是按照千、百、十、個擺好的,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有多少個小木塊。你們每個小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說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師:你們數一數,再擺一擺,不僅你們知道有多少個,還要讓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動要求: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兩種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發揮兩種塑料袋的作用數一數、擺一擺。

      小組活動(略)

      小組匯報

      師:匯報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個豆子,怎么擺的?

      組1:我們組有963個豆子。有9個百,6個十,3個一。

      組2:我們組有972個豆子。有9個百,7個十,2個一。

      組3:我們組有954個豆子。有9個百,5個十,4個一。

      組4:我們組有990個豆子。有9個百,9個十。

      組5:我們組有1012個豆子。有10個百,1個十,2個一。

      組6:我們組有988個豆子。有9個百,6個十,8個一。

      組7:我們組有995個豆子。有9個百,9個十,6個一。

      組8:我們組有933個豆子。有9個百,3個十,3個一。

      組9:我們組有910個豆子。有9個百,1個十。

      組10:我們組有989個豆子。有9個百,8個十,9個一。

      師:哪個組比一千多,請把多的送到前面;哪個組比一千少,差幾個就到前面拿幾個。

      師:請小組代表進行匯報。

      組1:我們組有963個,還差37個,我們拿了3個十,7個一。

      組2:我們組有972個,還差28個,我們拿了2個十,8個一。

      組3:我們組有954個,還差46個,我們拿了4個十,6個一。

      組4:我們組有990個,還差10個,我們拿了1個十。

      組5:我們組有1012個,多了12個,拿走1個十,2個一。

      組6:我們組有988個,還差12個,我們拿了1個十,2個一。

      組7:我們組有995個,還差5個,我們拿了5個一。

      組8:我們組有933個,還差67個,我們拿了6個十,7個一。

      組9:我們組有910個,還差90個,我們拿了9個十。

      組10:我們組有989個,還差11個,我們拿了1個十,1個一。

      師:老師這有幾個數,請你看數擺豆子。

      ①一百二十三

      ②五百四十六

      ③八百七十

      ④九百零七

      師:我們班一共有10個組,如果把10個組的塑料袋湊在一起就是多少了?

      生:一萬

      師:請組長帶著你們組的豆子站到前面來。

      師生驚嘆:哇!一萬粒豆子是這么多呀!

      師:談談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會一百一百地數、一千一千地數和一萬一萬地數數了。

      生2:我會用好辦法數豆子了。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比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談話:老師今天要考你們一年級的知識,有沒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辦法,口算出每個三角形上數的總和。

      439

      557581

      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的研究怎樣筆算三個數的連加。(板書:連加)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你打算怎樣列式?(指名說)教師板書:85+143+126

      2)同桌說一說,你準備怎樣算?(同桌說,再獨立計算)指名說如何計算。

      3)再想想還有其他方法嗎?生小組討論。

      4)指名說:還可以只列一個豎式:85

      5)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學生體會到“只列一個豎式”比較簡便。

      2.教學試一試:四、五、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怎樣列式?(指名說)

      個位上先加哪兩個數比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討論。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學生自己完成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獨立計算。提示:想做全對嗎?那要特別認真、細心地計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對不對怎么辦?(要驗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驗算。

      2)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匯報,集體核對。

      3.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說圖意。

      2)三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怎樣列式

      3)學生獨立計算。

      4)匯報核對。

      5.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獲得了什么?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投影片、小黑板,計數器。

      教學過程:

      課件導入。

      課外小組的同學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經常在午飯后到小小圖書館里汲取新鮮的養分,看,它們正聚精會神地學知識呢!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看一看。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1)你們知道小小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嗎?(出示統計表。)誰能說說,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據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

      先獨立思考,再與小伙伴們說一說。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1)解決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①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指名匯報,教師板書236-118=

      ③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

      ④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

      ⑤進行計算。236-118怎樣計算呢?

      請同學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⑥以小組為單位在班內匯報、交流。

      (2)提一提。

      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求兩種書的'差 的問題。

      ①根據藏書情況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數學問題嗎?

      ②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③讓學生嘗試利用已有的知識解答出來。

      ④指名匯報的數,并說出計算過程。

      3.試一試。

      探索減法驗算的方法。

      (1)出示前兩幅圖,說出圖意。

      (2)結合實際討論:找回32元對不對?

      (3)總結減法驗算的兩種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頁的試一試,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4.議一議。

      探索筆算減法中連續退位的算理。

      (1)討論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 最簡便。?

      (2)各小組間交流、匯報。

      要求學生匯報時說出計算過程。

      (3)強調:筆算減法時,尤其是計算被減數末尾連續有幾個0的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十位是0,要從不為0的數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減。

      (4)看黑板,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再來說一說。

      5.想一想。

      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筆算減法的法則。

      (1)自己結合學過的百以內數的比算減法法則,試著總結出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

      (2)在小組內交流,完善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

      (3)班內匯報:在用豎式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記一記。

      (5)運用筆算法則和應注意的問題獨立完成第58頁的試一試中的題目,并互相交流計算方法。

      6.議一議。

      討論加法算式驗算方法。

      (1)出示747+87=?獨立計算出來。

      (2)可以用什么方法驗算呢?與同伴互相交流。

      (3)匯報驗算方法。

      學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1題。

      2.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2題。

      (1)通過動物卡片游戲,練習三位數的減法。

      (2)還利用這四個動物卡片,練習列出三位數的加法。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1千米有多長

      教學目的

      1、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體驗1千米有多長。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活動,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準備

      米尺、表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長嗎?

      同學們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沒關系,請每組選一位同學上來走一走,再請一位同學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嗎?

      二、玩中學。

      1、走一走。

      通過實際測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長時間。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操場上走一走,數一數10米、100米大約有多少步,分別用了多少時間,并做好紀錄。

      回到教室,先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步測結果,在說一說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過剛才學生的親身感受,猜測思考1千米的長度。

      (1)剛才我們測量出100米大約有多少步,思考: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約有多少步?

      (3)(課件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2分鐘)

      那么沿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

      3、想一想。

      進一步體驗感受1千米有多長。

      (1)中街你們一定熟悉吧?請看課件:從文化大樓道光陸電影院、商業城、新瑪特、沃爾瑪之間的距離,約1千米。

      (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

      小結:1千米=1000米

      4、讀一讀。

      揭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1千米=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任意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2)講解:千米也稱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樣用字母表示出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我們知道1千米有多長,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呢?看圖選擇正確答案。完成數中42頁填一填。

      (2)(課件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學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①公路邊的里程碑

      ②摩拖車的速度表

      ③限速標志

      ④指路標志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么地方大約有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證實?學生發表個人意見。

      (2)師小結: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呢?

      三、學中做

      完成43頁的第1題、第2題。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認計數器數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并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擺一擺數一數等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展學生數感。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體驗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

      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并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教學情景,使學生對一千有具體感受。

      4、讓學生理解并熟記千以內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

      1、學生自主探索認識一千

      2、理解千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學教具:

      多媒體課件,計數器,正方體

      教學準備:

      安排學生提前調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數。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課件)

      師:我們身邊有很多比100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的大數(板書課題)請把你找到的大數和你的同桌說一說。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數。生自由發言。

      二、認一認

      1、師撥數,學生認。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撥,下面學生認。

      3、同桌之間一人撥數,一人認讀。

      4、請幾組同學到臺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計數器9)

      1、師: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數怎么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師:也就是我們學過的10個一是10,或1個十是10(板書)。

      師撥99,這個數是多少?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生:100。師: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說出100怎么表示嗎。

      生:100個一是100,也可以是10個十是100(板書)

      師指名展示。(學生邊講解邊展示)再添一個珠子個位就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十位上的9加進位的一又滿十了,再向百位進一。所以是100。

      師:999這個數怎么讀,再添一個數是多少?同桌或小組同學之間撥一撥,說一說。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3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境與操作過程,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的過程,感受合作與分享的'愉快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難點:進一步體驗平均分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淘氣家里來客人啦,媽媽準備了一些蘋果招待客人,要淘氣把蘋果分一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幫淘氣分一分蘋果好嗎?

      (二)自主探究

      出示“分蘋果”情境圖

      1、觀察情境圖

      從這幅圖當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按份數分,每份有幾個

      (1)布置任務活動

      任務要求:用五角星代替客人,圓圈代替蘋果,將蘋果公平的分給客人。

      (2)學生活動,畫一畫

      學生在算術本上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反饋交流

      方法一:1個1個分,分了4次,最后每人分4個蘋果。

      方法二:2個2個分,分了2次,最后每人分4個蘋果。

      方法三: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分,分了1次,最后每人分4個蘋果。

      3、按每份4個分,求份數

      (1)問題情境

      可是這些客人都吃飽了才過來,大家又不想浪費,打算把這些蘋果帶到福利院中去送給老爺爺老奶奶。

      (2)分析數學關系

      蘋果總共有12個,每4個裝一袋,需要幾個袋子?

      (3)學生活動,分一分

      學生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4)交流反饋

      每4個放一堆,一共分了三堆,說明要3個袋子。

      3、比較,發現異同點

      (1)相同點:都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每份4個。

      (2)不同點:

      ①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個。

      ②總共12個蘋果,每份4個,可以分3份。

      (三)鞏固與練習

      1、小兔子搬蘿卜

      2、圈一圈,填一填

      (四)總結提升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4

      一、教學思想:

      上學期情況分析:本班大部分學生能正確進行計算,部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審題能力較差,缺乏檢查習慣,理解能力較差,對乘法、除法意義認識還不夠。

      為解決這些問題,預計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 與語文教師做好時間上的協調,平時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學生情況。特別是偏科生,多想辦法,盡量的做到優的更優,差的努力補上去。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除法、混合運算、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大數、測量、整理與復習、加與減、認識圖形、時分秒、數學好玩、調查與記錄。

      三、教學重點

      有余數的除法、加與減、時分秒。

      四、教學難點

      加與減、時分秒。

      五、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并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借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六、教學課時

      一、 除法 ——10課時

      二、 方向與位置 ——4課時

      三、 生活中的大數 ——8課時

      四、測量 ——5課時

      五、 加與減(一) ——16課時

      六、 認識圖形 ——7課時

      七、 時分秒 ——8課時

      九、 調查與記錄 ——5課時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 通過過河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3.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出示情景圖,談話引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看看圖,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

      二、 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 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理解題意。

      (1)從圖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匯報。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列式。

      (3)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估計有的學生采用分步計算,有的采用綜合算式計算)

      2.組織學生想一想。

      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討論29+259,這樣列式,對嗎?,進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幾條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號才能先算。

      教師小結:因為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所以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讓學生獨立計算:

      (29+25)9

      請三位學生板演,引導說說算法。

      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討論29+259,這樣列式,對嗎?,進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幾條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號才能先算。

      教師小結:因為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所以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讓學生獨立計算:

      (29+25)9

      請三位學生板演,引導說說算法。

      三、 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出示練習題,組織學生完成。

      1. 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2. 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1 79-7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今天,我們幫助笑笑他們解決了坐船過河的問題,回想一下,你們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6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8-9頁分草莓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3.通過引導學生估商,培養學生估算,猜測的意識和能力。

      三、重點難點

      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教學過程:

      一、闖關游戲。

      1.教師帶領學生做“用掌聲表示計算結果”的拍手游戲。

      (1)用掌聲表示商

      9÷312÷418÷6

      (2)用掌聲表示余數

      10÷315÷624÷5

      2.下面幾道題,你能很快想出商和余數分別是幾嗎?為什么?

      59÷878÷967÷7

      大部分學生體會到:由于被除數比較大,難以很快算出結果。同時,學生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教師借機引入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討剛才的“難題”。

      二、探索新知

      1.呈現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55個草莓與8個盤子”

      (2)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

      信息:55個草莓,8個盤子。

      問題:平均每盤放幾個草莓,還剩幾個?

      2列出算式。

      把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3.合理估商

      請你先估計一下,平均每盤大約放幾個?

      學生可能會估計出“6個、7個、8個”等。

      4.靈活試商

      (1)獨立探索

      (2)小組活動

      (3)集體交流:商6時,6×8=48,比55小;商7時,7×8=56,比55大了;其他的商都不合適,最后結果商6余7。

      (4)檢驗:

      ①余數比除數小。

      ②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5)小結:試商:除數和幾相乘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商就是幾。

      5.拓展應用

      同學們,剛才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解決了“把55個草莓放在8個盤子里”的問題,你們的表現非常好,我們的老朋友小猴子還有一個問題,你們愿意幫他解決嗎?

      課件出示:把55個草莓,每7個草莓放1盤,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

      (1)學生獨立探索,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體訂正,全班交流:

      商6時,6×7=42,得到余數13,比除數大;商8時,7×8=56,商比被除數55大,所以應該商7余6.

      (4)怎樣檢驗你的做法對不對呢?

      生1:余數6比除數7小。

      生2:7×7+6=55,說明算對了。

      6.嘗試練習。

      師:淘氣和笑笑在課堂上每人也做了一道題,你能判斷出他們的計算是否正確嗎?

      下面算的對嗎想一想,說一說。

      (1)學生獨立想一想。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體訂正,全班交流。

      三、基本練習

      教材第9頁“練一練”的第1~5題。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在試商時要注意什么?下課后與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獲。

      師小結:

      試商要有有目的。

      ①余數比除數小。

      ②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7

      一、 除法

      第一課時:

      除法(一)認識豎式

      教學內容:

      課本第2頁~第3頁 分蘋果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

      投影儀,學生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讓學生經歷1時、1分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概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2、鐘有什么用處?

      3、出示圖,小朋友什么時候上學?你們每周一什么時候到校?小結:我們生活里經常需要知道時間,每天按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生活。要知道時間就要學會看鐘。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認識鐘面

      1、出示鐘:觀察鐘面上有什么?同桌說一說,然后交流。

      2、鐘面上有幾個大格?集體從1數到12

      3、每個大格有幾個小格?一共有幾個小格?你是怎樣數出來的?(涉及幾個5)

      三、認識時分

      1、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

      2、分針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針走過一大格是幾分?從12走到3是多長時間?,到5呢?到9呢?到12?

      3、體驗一分鐘:1分鐘做些什么?

      (1)從1開始數數,看能書到幾?

      (2)看人的脈搏1分鐘能跳幾下?

      (3)1分鐘能做幾節眼保健操

      (4)1分鐘能做幾道補評:

      (5)1分鐘能寫幾個字?

      (6)1分鐘能跳幾下繩?

      4、時針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時,走2大格呢?從12走到4是多少時間?走到7?

      5、時與分進行走路比賽:老師示范,分針和時針在同一起跑線12上,學生也動手撥一撥,你們發現了什么?時針走了多長時間?分針走了多少時間?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1小時=60分)

      6、體驗一小時:

      (1)一節課是()分鐘,課間休息()分鐘,再加上()分鐘是1小時。

      (2)晚飯同學們從在5時進食堂吃飯,然后洗澡結束時針指向6時,請問用了多少時間?做了哪件事情?

      四、聯系實際

      媽媽早上8時上班,到中午12時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幾小時?

      五、全課總結

      今天你們認識了什么?有關時間的名句有很多:時間是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你們還能說出有關的嗎?

      板書設計:

      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

      時針走1大格是1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

      1時=60分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9

      教學目的:

      1.能靈活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

      2.通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資料的情況。將部分數據板書。

      2、觀察這些數據的特點,說說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9

      (1)剛才大家收集了許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數,小強也收集了兩個數據。張爺爺家新買了一臺彩電1000元和一臺電冰箱2000元,請同學們幫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計算。

      (3)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歸納幾種不同的算法,比較方法的優劣,讓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學例10

      (1)出示學校圖書館書籍的部分數據,讓學生出一個加法或一個減法問題。

      文藝書籍:50種

      科學書籍:80種

      學習參考書籍:130種

      (2)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口算回答,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較這組數與例9的數據在口算時的不同

      (4)進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聯系實際應用

      1、讓同學選擇課前收集的數據互相提出用加法或減法的口算問題。

      2、挑戰賽 “做一做”1

      3、捉鼠比賽。練習十七第一題。

      4、讓學生談談本節課學習收獲。

      四、作業:“做一做”2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結合觀察、操作活動,能夠用自然的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2、了解折、畫、比、量等多種認識圖形的方法,體會研究圖形方法的多樣性。

      3、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空間和圖形知識的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長方形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大家喜歡玩捉迷藏嗎?老師把我們學過的兩個平面圖形藏在了這兩張圖片里,一張是數學書的封面,另一張是郵票,你能找出來嗎?

      生:數學書封面后面是長方形,郵票的后面是正方形。

      (教師板書:長方形、正方形)

      師: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

      生: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長方形有兩條長長的邊,兩條短短的'邊。

      生:長方形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到底是不是像我們說的那樣呢?這節課就讓我們進一步去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形與正方形)看看它們的邊和角都有哪些特點。

      二、探究體驗、加深理解

      1、長方形特點。

      師: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請大家找出一張長方形紙。

      (課件出示要求)要求:你可以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看看長方形的邊和角都有什么特點。(教師指出邊和角)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現?(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現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現長方形兩條短邊的長度一樣,兩條長邊的長度一樣。

      生:我用折一折的方法,將長方形上下兩條邊重疊,發現兩條邊一樣長;再將長方形左右兩條邊重疊,發現這兩條邊也一樣長。

      師:大家通過量一量和折一折的方法,都發現了上下兩條邊相等,左右兩條邊相等,上下邊是相對的邊,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對邊,除了上下這組對邊外,還有左右也是一組對邊,所以在長方形中,也可以說是,對邊相等。(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2、正方形特點。

      認識了長方形的特點,你能用剛才研究長方形的方法來研究一下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嗎?

      要求:請你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現?(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現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我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將上下兩條邊重疊,發現上下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左右兩條邊重疊,發現左右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對角重疊,發現相鄰的兩條邊一樣長,所以說,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教師板書:四條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

      師:同學們太棒了,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都找了出來,請再仔細看一下黑板上它們的特點,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它們四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條邊相等。

      3、認一認

      師:其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條邊都有它們自己的名字,請你自己看答題卡的認一認,說說它們都叫什么名字。

      生:長方形長長的邊叫做長,短短的邊叫做寬;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叫做邊。(教師板書:長、寬、邊)

      師:長方形中有幾條長?幾條寬?

      正方形的四條邊中,只有這一條叫邊嗎?

      生:長方形中有兩條長,兩條寬。(邊指邊說)

      生:正方形四條邊相等,所以四條邊都叫做邊。

      三、實踐應用、鞏固概念

      1、你能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在格子圖中)

      學生動手畫一畫,交流匯報。

      2、、用一張長12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折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學生拿一張長方形紙動手操作折一折,集體交流、討論,教師最后用課件演示操作過程,得出結果。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我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進一步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15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30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03-03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1-05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租船》說課稿06-01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05

    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評選吉祥物教案07-20

    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練習五教案(精選12篇)05-08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03-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 | 五月婷婷视频精品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试看 | 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