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時間:2024-07-29 09:01:23 毅霖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通用10篇)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1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間單位“時、分、秒”,并已經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材選用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生分析

      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時間。

      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和初步會判斷平年或閏年。

      根據以上分析和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研究主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的聯系,培養學生樂于探求知識的情感;及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策略:

      1、教學模式

      本節課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合作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學方法與手段

      ①應用媒體整合,突破教學難點。

      ②采用課前準備、課上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提示課題。

      1、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課伊始,以激動人心的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照片,每一張照片都記錄了一些讓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引以為自豪的的瞬間。你們想看看嗎?(出示課件)讓學生說畫面呈現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么時間。最后定格在三幅畫面。讓學生找這里在記錄事件發生時用了哪些時間單位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年月日,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立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時間單位――年、月、日。(板書課題)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活動一:觀察年歷,回答問題。

      1、合作學習階段:

      為了有效的學習新知,我放手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使課堂教學的起點對準了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然后利用年歷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目的觀察年歷,并回答問題。如:“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等,孩子們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課堂變成了同學們暢所欲言的地方。

      2、交流成果階段:

      (1)這一階段是課堂的重中之重,學生要把自己通過查找、總結、合作學習得出的結論進行匯報,在此基礎上,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出示課件)并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并板書:

      ①一年都有12個月。1、3、5、7、8、10、12每個月都有31天。我們把每月31天的月份叫大月。

      ②4、6、9、11每個月有30天。我們把每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③2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我們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閏年。突出2月份這個特殊月。

      7個大月和4個小月再加上2月正好是12個月,(板書12個月)。

      這時,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日,在年歷上圈出來,加強學生對年月日的感性認識。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使每一個學生在傾聽、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發現,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合作的快樂。)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怎樣把每個月的天數很快地記下來?我先讓學生思考,再小組討論,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推薦巧記年月日。(課件出示)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認識大月小月,并掌握各月天數的`目標)

      (3)教學到這,我考慮到小學生天生好動這一特點,安排了這樣一個游戲。老師報月份大月請男生起立,是小月的請女生起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樂,使知識得升華。)

      探究活動二:探究平年或閏年。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二月的天數不一樣,那么2月份的天數有什么規律嗎?出示1993—20xx年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觀察、討論、發現四年一閏的問題。課件演示:閏年來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平年、閏年的排列規律,通過多媒體演示,加深了學生對平閏年的判斷方法的理解,記憶,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這時我設計了鞏固練習:判斷1949、20xx、20xx、1900年都是什么年?引出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的知識。

      最后是知識拓展計算平年、閏年的全年天數。這一環節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很重要,由于計算年份不同,學生有兩種不同答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三)拓展應用,開發智力

      整個練習的設計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基本練習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練習是一個猜生日的游戲,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了解一些必要的社會知識和重大節日。

      (四)總結歸納,落實主旨。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節課又要過去了,在這節課中你有哪些收獲呢?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方式進行總結,不但重視了知識的反饋,而且重視了情感的培養,從而起到了知情共融的良好效果。)

      五、板書設計:年月日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六、教學反思:

      1、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2、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啟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發現中獲取新知,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小月。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年份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年份的認識,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重點:

      探究發現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難點:

      發現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導入新課。

      1、交流猜生日。

      2、導入利用學生的生日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觀察、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圖片師:大家一起看看這些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么時候?(出示主題圖,播放課件第2張到第5張。)

      A、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

      B、誰也無法忘記20xx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刻。“中國贏了!”“北京贏了!”一剎那間,就如一個喜炮炸響了,撼人心魄的歡呼聲淹沒了天安門廣場所有的'一切。

      2、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呀?

      師:記住這些有意義的日子時我們用到了什么時間單位?

      生:年、月、日。

      3、認識年歷卡

      師:那么年、月、日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這里有一張20xx的年歷卡,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年歷卡,然后在小組內完成下面的幾個問題。(課件逐一出示問題)

      一年有幾個月?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4、學生匯報,交流師:哪個小組來說說你是怎么填的?(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的操作和板書)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1天)

      4月、6月、9月、11月(30天)

      二月(28天)365天

      小結:同學觀察的很認真,回答的也非常完整。像這樣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作“大月”,一年中有幾個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作“小月”,一年中有幾個小月?(繼續完善板書)

      大月:1、3、5、7、8、10、12月(31天)

      小月:4、6、9、11月(30天)

      5、對比今年的年歷,讓學生去發現大月和小月中的月份是否一樣。

      6、探索大月小月的記憶方法師:我們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又快又牢固的記住哪個月有多少天?

      生:老師,我們可以用拳頭來記住。

      師:喔,這真是個好辦法,請你到前面嘗試數出各月。

      師:你真是了不起,告訴了大家一個這么好的辦法,同學們要注意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師:我們跟著電腦博士再來記一遍。(播放課件第8張)

      師:誰能用兒歌的形式教給大家記住大月?

      生: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播放課件第9張,全班同學齊讀一遍)

      師:謝謝你告訴大家一個這么好的方法,在這兩種方法中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比一比誰記得又快又牢固。

      師:記好了嗎?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吧,聽好了,游戲的方法是:老師來報月份,若是大月請男生起立,若是小月請女生起立,準備好了嗎?下面開始:(教師所報月份依次如下:1月、4月、3月、6月、5月、9月、7月、10月、2月。)(適當提問為什么要起立?)

      強調:二月是個特殊月。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找出你的生日和父母的生日

      2、我會填

      (1)一年有()個大月,有()小月。

      (2)9月1日開學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月()日。

      3、我是小法官

      (1)13個月就是一年零3個月。()

      (2)每年只有2、4、6、8、11月是小月()

      (3)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兒童節了。()

      (4)4月12日是星期三,4月19日也是星期三。()

      四、制作月歷

      老師搜集到了些月歷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欣賞之后,那么制作月歷需要什么條件?學生說說。(知道上個月是星期幾,要制作月份共有多少天?)

      課堂總結:

      時間對我們非常重要,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每日都學會新知識,每月都有大收獲,每年取得更大的進步。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3

      一、教學內容:

      7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通過讓學生觀察實踐初步體會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合作交流、觀察討論、游戲活動等發揮學生嘗試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他們觀察、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踐與活動,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滲透思品教育,培養學生愛科學,珍惜時間,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重點:

      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平年、閏年及特殊二月的區分

      五、教學準備:

      1、日歷一本。

      2、每人備好年歷卡,20xx年——20xx年,月天數填寫表一份。

      3、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幻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交流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有個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

      生:“日歷”。

      師:為什么呢?誰來解釋一下?

      生:“因為日歷每天都要撕去一張紙到了年底只剩下日歷皮了”。

      生:“日歷有三百多頁紙,每過一天就要脫衣服一件。”

      師出示“一本日歷”觀察。

      師:“日歷上都記載著什么?”

      生:“年、月、日”

      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2、觀察20xx年歷,你想了解到什么知識?

      生: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個月?

      生: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3、師:應該先研究哪個問題?

      生:一個月有多少天

      師:為什么?

      生:知道了一個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個月的`天數乘上12就會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師:觀察我們已備好的年歷卡,然后把每個月的天數填寫在已備好的表里。(課件出示表格,學生填寫自己的表格)

      4、你發現了什么?

      四人一組交流發現規律,指名發言。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結果都等于0。

      2、經歷探索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問: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幾個蘑菇,算式怎樣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幾個桃,可以怎樣列式?

      2、結合舊知,解決問題。

      三只小猴摘桃,可樹上一個桃也沒有,那你覺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幾個桃呢?

      一個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結果會怎樣?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結果呢?

      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二、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結: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數結果都等于0。

      三、教學例2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例題圖,問:你從圖上知道些什么?

      問: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產雞蛋多少千克怎樣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談話: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學生的方法,有選擇地請學生把他們的方法寫在黑板上。

      問:3063的商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點學習筆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分析引導:商的十位上為什么寫0(因為0除以3得0),這個0能不寫嗎?為什么?讓學生明確0有占位的作用。

      講解書寫格式。

      問:對比筆算的結果和估算的結果你覺得怎么樣?如果漏寫了商中間的0呢?

      四、完成試一試

      1、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商是幾位數。

      2、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讓板演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4、如果學生寫出的豎式不夠簡便可以進行引導分析:最后一步的豎式計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個位上的0要不要寫?還要在哪里寫0表示除完?

      5、小結:如果被除數的個位上是0,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

      五、全課總結

      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的題目,你認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小結:如果被除數的中間或末尾有0,除到0前邊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對齊被除數里的0,在商里寫0。

      六、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每題的商是幾位數。

      再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選兩題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3

      獨立找出3題的錯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業

      想想做做4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材第9頁例5及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學生敢于、樂于和他人交流。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識,誰來和大家說說?

      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也會用到。

      二、進入情境,運用新知

      1、出示第

      9頁例5彩圖。

      這幅圖畫了些什么?

      2、通過指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說說各場館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問答。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小結: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先辨別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場館和設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問路,要把行走路線說清楚。

      三、鞏固運用

      1、第9頁“做一做”。

      2、小游戲:問路(第11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第12頁第5、6題。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問題,會正確的寫出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題

      (1)、17個蘋果,每5個裝一盤,可以裝()盤,還剩()個。

      (2)、每盒飲料4元,19元能買()盒,還剩()元。

      看來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例5)

      師:同學們,圖上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劃船。

      師:從圖上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22人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

      師: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點不明白,誰能幫幫老師?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師:哦,謝謝你,解釋的.很清楚,你們聽明白了嗎?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師:那這里的數學問題是什么?你找到了嗎?

      生:問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你找的很對,你能幫老師解釋一下這里的至少嗎?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師:哦,就是最少要租幾條船?現在誰能完整的說說這道題目?

      生:22人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如果有6人去劃船,每條船安排1人,需要幾條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每條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師:那我們這里每條船上應該安排幾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滿,也就是坐4人

      現在請你用畫一畫或者寫一寫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1展示:我用了4個圓來代替4個人,共用了5條船還余兩個人。

      生2展示:我用一個大圓代替一條船,直接往里面寫4,就代表坐了4人,還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豎式算的,22個人,每條船坐5人,坐了20人,還余下2人。

      師:謝謝你們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解決方法!現在你們能根據她的方法來列算式嗎?

      生:22÷4=5(條)……2(人)師:為什么用除法?生:因為四個四個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幾個四,所以用除法?

      現在我們已經用算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么至少要租幾條船?生1:5條生2:6條。

      師:看來余下的2人是關鍵!那么余下的2人應該怎么辦?

      生1:余下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生2:我也認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條船!

      師小結: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讓你去,你樂意嗎?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條船!所以我們要用5+1=6(條)

      2、運菠蘿

      師:劃船劃累了,你口渴了嗎?王叔叔為我們準備了菠蘿,誰能讀一下?

      生讀題。

      生自由列算式!

      學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師:為什么要加1?生:因為剩下的3箱還得單獨再運一次。

      師小結:像這種處理余數時,給商加1,我們稱為進一法。

      3、買面包

      師:同學們,王叔叔還給我們準備了肉松面包。看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個。

      師:出示問題。我拿10元錢最多能買幾個?請你列出算式并說說理由。

      生:10÷3=3(個)……1(元)因為剩下的1元買不了一個面包。

      師:像這樣余數對商沒有影響,直接去掉了,我們稱為去尾法。

      4、對比總結

      劃船和買面包這兩種情況對余數的處理相同嗎?為什么?

      生:因為劃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卻買不了一個面包。

      師小結:也就是這兩個是不同的實際問題,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處理余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說明理由)

      李阿姨縫制上衣,每件上衣釘7個扣子,38個扣子可以釘幾件上衣?

      38÷7=5(件)……3(個)

      5+1=6(件)

      答:38個扣子可以釘6件上衣。()

      2、下面各題是選“去尾法”還是“進一法”

      (1)做一張床單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幾張床單?()

      (2)50個奶油蛋糕,每8個裝一盒,至少要用多少個盒子?()

      3、旋轉木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幾次?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生1:我知道了對余數的處理有“進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處理余數時要考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

      有余數的除法

      解決問題

      22÷4=5(條)……2(人)

      5+1=6(條)

      答:至少要租6條船。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10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寫作()/()。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最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02-28

    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02-24

    三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含教學計劃02-27

    2022數學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09-28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最新10-11

    四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精選17篇)02-16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精選10篇)02-08

    五年級下冊語文全冊教案06-12

    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4-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歪歪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精品高免费专区 | 一本之道中文日本精品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