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8-07 17:28:2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給定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解答問題,并能根據解出的數據結合現實問題提出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審題,讀懂表格和題意,列方程,體會方程是描述現實世界有效的數學模型,結合小組討論,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數學思想方法,增強環保意識。

      二 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題目中的表格和題意,根據題意列出方程,解出(1)(2)班各有多少人,這是問題的核心部分。

      難點;正確的構思出盤活資源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腦筋急轉彎式的提問

      三 教學流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請大家回憶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其中關鍵步驟是什么?

      (二)新授

      1 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是課本第34頁習題7.3的第2題。

      長風樂園的門票規定如下表所列:

      某校初一(1)(2)兩個班共104人去游長風樂園,其中(1)班人數較少,不到50人,(2)班人數較多,有50多人,經估算,如果兩個班都以班為單位分別購票,則一共應付1240元,如果兩個班聯合起來,作為一個團體購票,則可以節省不少錢,問兩班各有多少名學生?

      購票人數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門票價

      13元

      11元

      9元

      2由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等量關系,討論解題方法:

      x+y=104

      13x+11y=1240

      設:初一(1)班有x人,初一(2)班有y人,由題意得

      x=48

      y=56

      (三)展開

      1在同學門解出問題的前提下再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假如一瓶飲料3元,空瓶回收價為13個1元,聰明的你能出一個點子盤活這1240元,讓兩個班的學生都有門票和飲料嗎?請你簡要說明一下你的好點子!

      兩個班104人作為一個團體購票,需要 1049=936 元,

      節省了 1240-936=304 元,

      買飲料需要 1043 =312 元,相差8元

      喝完之后將空瓶收回,則回收價為10413 =8元,剛剛好!

      反思:這是純數學的思考方式,沒有實際意義,飲料是進去后邊玩邊喝的,不應當像在完成任務似的在門口就喝完回收,如果由老師(或班長)先墊上8元,同學們就能把飲料帶進公園了,但不能隨手亂丟,必須帶到門口兌換(環保教育)。

      2腦筋急轉彎:

      假如(1)班想要單獨買票,請你幫他想出一個比較經濟的購買方案:

      簡單說明

      初一(1)班48人原想買48張票需要:4813= 624 元,

      但若買51張票,每張只需11元, 只要:5111=561 元,節省了 624-561=63元,更經濟

      至于多出的3張票想怎么辦就怎么辦,無所謂

      四 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什么數學知識?

      (2)對你影響最深的問題是哪一個,你有什么看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的是在教室里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以后學習有關小數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并記錄下來。

      學生測量后匯報:

      小組1:長6分米,寬45厘米。

      小組2:長60厘米,寬45厘米。

      小組3:長6分米,寬4分米5厘米 。

      ……

      (師板書記錄)

      (二)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或疑問?

      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

      (小組內討論活動)

      交流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厘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么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鞏固應用

      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后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師每組發一張表格)

      名稱

      測量結果

      用米作單位

      長

      寬

      長

      寬

      長

      寬

      (學生立刻投入到活動中去,氣氛活躍)

      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稱質量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現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來。

      (生自由活動,師巡視指導)

      生匯報:

      小組1:數學課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師:你是怎樣想的?

      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克,數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組表示認同)

      2.猜體重。

      師:大家來猜一猜我的體重是多少?

      (生爭先恐后的猜測)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很快樂。

      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頗有感想:

      1.數學教學要充分聯系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

      2.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知識的自主構建。

      3.教學環節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關系,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點評

      在這節課中,教師注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復名數等詞語。。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歷知識發展和探索的全過程。

      3.在本節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第三單元、乘法

      單元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根據課程標準具體內容目標的要求,對乘法的數數計算只要求是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此教材編排中刪除了以往的機械、復雜的操練題目,增添了能使學生體驗一些數學的思維方法的韙,多讓學生嘗試一些探索,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運算的意義,并能用運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內容結構安排如下:

      衛星運行時間(三位數乘兩位數)

      體育場(估算)

      神奇的計算器

      探索與發現(一)有趣的算式

      數學閱讀計算工具的演變

      探索與發現(二)乘法結合律

      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

      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

      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義及簡便條件》

      關鍵:引導觀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劃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運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3、通過對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規律的探索,經歷數學問題探索的過程,并會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么?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練習。復習數一數,讓學生鞏固數數。

      2、通過比一比,能夠比大小、高低、輕重等。

      3、復習認識位置,知道前后左右。

      4、認識立體圖形,把握立體圖形的特征。

      5、會看統計圖,能夠簡單分析統計圖。

      教學重點:正確區分四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會區分上下、左右、前后。

      教學對策:通過分類練習,掌握有關知識。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畫一畫。

      老師讀題目,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二、分一分,圈一圈。

      指點:看圖,圖上可以怎么分?

      分成可以吃的水果,和不可以吃的東西兩類。

      請你把它分一分。

      教師巡視

      交流答案。

      三、找規律。

      1、接著涂顏色。

      看第一串珠珠,你發現了什么?

      2個黑色一個白色,2個黑色,一個白色。

      對了,這里是2個黑色,一個白色以3個為一組規律。

      2、請你按照這個規律自己接著往下畫。

      3、學生完成找規律。

      4、、交流答案。

      修改:增加練習

      按規律繼續畫下去(每條橫線上畫一個圖形)

      (1)△○△△○△△△○

      (2)△○△△○○△△△○○○

      四、分一分、樹一數、填一填。

      自己獨立完成后,交流。

      五、認一認,連一連。

      1、學生指出上下前后左右。

      2、認一認這幾個表示方位的字。

      做左右的游戲。

      3、看圖:草莓的上下左右分別是什么?

      4、同桌互相說一說。

      5、交流:

      草莓的上面是梨、下面是櫻桃、左面是蘿卜、右面是梨。

      6、學生自己連一連。

      7、獨立完成第2小題。

      8、交流。

      六、下面的動物各有多少只?請你數一數,再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七、認一認、數一數、填一填。

      從上往下數,第( )個是球。讓學生數一數。

      從右往左數,第( )個是球。請學生舉出右手,然后自己數。

      上面一共有( )個圖形。

      完成表格: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

      ( )個( )個( )個( )個

      說一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修改:老師提醒:

      長方體不管是豎者著放、還是橫這放,還是斜著放,你都要認出它。

      圓柱體不管是胖的還是瘦的,高的還是矮的,你也都要認出它。

      自己獨立完成表格。

      交流。

      八、比一比,分一分,數一數。

      學生自己完成。

      交流。

      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作業:

      完成以上各題。

      板書設計:

      分類復習

      前后、上下、左右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口算整百整十數加、減整百整十數、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計算的正確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并說一說口算過程

      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口算加、減法.(板書課題:口算加、減法)今天學習的口算加、減法與過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師把最后一道口算題250+400改為250+470(即例1)

      1.提問:同學們會口算250+400,那么怎樣口算250+470呢?請大家試一試.

      2.學生交流匯報,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演示課件口算加、減法)

      板書匯報結果.(設想三種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種方法是把250看作25個十,470看作47個十,25個十加47個十得72個十,所以250+470=720)學生說出這種方法應給予鼓勵.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組討論:怎樣口算才能又對又快.

      3.匯報結果,說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師肯定這四種方法正確,同時說明第四種方法:把540看作54個十,370看作37個十,54個十減37個十得17個十,所以540-370=170

      4.練習

      (1)口算(要求說出口算過程,方法自選)

      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個數是390,另一個數比它多150,另一個數是多少?

      (三)教學例3

      1.出示例3、口算 :

      (1) 17萬+8萬=_________萬

      由學生自己說思路

      (2)27萬+19萬=_________萬

      因為27+19=46, 所以27萬+19萬=46萬

      (3)27萬-4萬=_________萬

      因為27-4=23, 所以27萬-4萬=23萬

      (4)35萬-28萬=_________萬

      因為35-28=7, 所以35萬-28萬=7萬

      2.練習

      (1)口算(要求說出口算過程)

      34萬+18萬= 23萬-18萬=

      250萬+750萬= 50萬-27萬=

      (2)一個數是820萬,另一個數比它少150萬,這個數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

      1.口算,并把得數填在空格里.

      +

      50

      200

      420

      370

      25

      430

      580

      一

      60

      200

      310

      450

      25

      480

      630

      2.口算

      24萬+6萬 76萬+19萬 65萬-47萬

      15萬+35萬 29萬-13萬 40萬-18萬

      69萬+26萬 82萬-54萬 230萬-70萬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知識? 你是怎么口算的?(讓學生各抒己見,講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課后作業

      1.口算下面各題.

      320+60= 350+460= 330-80=

      250+490= 270+28= 760-450=

      520+480= 670-500= 400-260=

      2.口算下面各題.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31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99 | 亚洲中文字幕自拍a人片 |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