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23 18:08:0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35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主要是對本單元所學過的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學情分析】

      學習完這一單元,學生對于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因此,復習筆算時,教師注意先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比較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作為復習筆算的準備。接著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最后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的整理與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提高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復習整理→整理和復習本單元知識

      ↓ ↓

      鞏固應用→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喜歡)游泳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老師也非常喜歡。老師的家就住在維多利亞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經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圖)

      看!他們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游泳池里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又下去16個人,現在游泳池里有多少個人?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學生匯報:39人。

      師:太正確了!你能說一下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學生高興地說: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游泳池內還有41-18=23個人,又下去16個人,那么現在游泳池內還有23+16=39人。

      師:太棒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哪些知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師: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進行整理和復習。看誰不僅會算,而且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復習整理】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師:情境圖中,同學們在干什么?

      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師:根據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嗎?

      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對學生予以肯定。

      (5)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得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來進行復習。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整理得結果。

      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

      連加連減:計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筆算,也可以兩步連在一起用簡便寫法算。

      加減混合:分帶括號和不帶括號兩種情況:如果不帶括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如果帶有括號,應該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加減混合的應用:先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關鍵詞語和要解答的問題,再根據關鍵詞語選擇合適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條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記寫答語。

      對學生的整理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加減法、連加、連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

      (1)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的計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根據例2的計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七第2題。

      【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36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斷結果及方式。

      3.完成練習七第4、5題。先讀題理解題意,然后獨立完成,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回答解題思路。

      【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能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

      2.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

      3.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

      4.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及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

      能正確無誤地計算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難點

      能根據已知的一個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一、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兩串金蘋果要獎給發言積極的小朋友和表現突出的小朋友。看到這個你們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師:你們能根據這數學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提出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時,就會向別人提出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藏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

      學生說。

      剛才小朋友舉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只要善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用數學解決問題。

      2、出示主題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根據主題圖中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小組討論、匯報。

      三、問題解決

      參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動,我們再去看看可愛的小動物在著美麗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圖:提問:圖中的小動物有什么變化?

      魚有集中尋食的,有向遠處游走的。

      3、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觀察得很仔細!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問題呢?

      4、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若干個進行板演。

      說明:你喜歡解答哪題就解答哪題,你也可以自己提個問題進行解答。

      四、評價總結

      1、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仔細觀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媽媽提三個數學問題,再讓他們解答。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公開課,我的意圖是: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么課的設計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設計了上面這樣一個課例:從實際物品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根據自身體驗在生活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

      ——能根據圖片自己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我的愿望并沒有如我的愿。在實際教學后這堂課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著問題出在哪里?這樣的課究竟怎樣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懇請同仁們提出寶貴意見。告訴我好的思路和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借助千數圖認識千。正確讀、寫千以內的數,并在數位表中表示出來。

      2、能力目標: 將數進行分拆,培養學生對數的多種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喜歡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并能將數學運用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1、用點圖、簡圖等多種方式表達數。

      2、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口算練習。

      2. 復習前一教時。

      師:上節課學習了什么?

      生:匯報。

      二、鞏固練習

      1. 讀讀寫寫 看簡圖再寫數、讀數(PPT)

      2. 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 )+( )+( ) 700+7=( ) 901=( )+( ) 800+80+8=( ) 700+30+9=( ) 6+60+400=( )

      3. 看計數器在數位表上寫數。

      4. 比較有零的三位數的讀法。

      560和307

      5. 填空。

      ⑴我國野生大熊貓的數量不超過一千只 A 一千只 寫作:( )只 B 它是由( )個千組成的 我國野生金絲猴的數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 A 七百六十只 ( )只 B 它是由( )個百、( )個十組成的

      ⑵數的組成(PPT) 404的里面有4個( )和 4個( ); 7個一和8個百是( ); 2個百和5個十是( ); 10個( )是1000;( )是由3個百組成的。 一個數個位是6,百位上是8,這個數是( )。 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這個數是( )。 一個三位數的十位上的數是百位上數的3倍,個位上數是百位上數的2倍,這個數可能是( )。

      6. 判斷(PPT)

      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個百。( )

      ⑵3個百和4個一組成341。( )

      ⑶個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樣的。( )

      ⑷一個數末尾的零是不讀出來的。( )

      ⑸603讀作六百零三。( )

      三、拓展練習

      卡片游戲(PPT) 用3、7、0、1可以組成哪些三位數?你能試一試嗎?至少5種。 學生匯報。

      四、小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材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五節《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即P90---91頁的例題和練習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了解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一些較簡單的組合圖形的面積。

      使學生掌握組合圖形常用的割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過程:

      以尋標追源為教學模式,以目標教學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嘗試法為主要教學手段。

      前置回顧,展示目標;

      在發散思維中探究新知,精講點撥,完成目標;

      概括總結,反饋矯正。

      ㈠、引標: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⒈舊知輔墊,誘發注意

      電腦顯示單車、榨欄、階梯組合圖,標出幾種已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梯形,讓學生說出名稱和面積計算字母公式。

      (這里通過實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圖形的特征,說出面積公式,加深對舊知識的復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設景感知,激活思考

      電腦顯示一幅美麗的畫面,一位小天使對一面墻提出問題:你能計算這幢房的側面墻的面積嗎?從而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這樣通過直觀并帶有趣味的引導,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引起學習動機,迫切試一試的愿望。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從這里打開學生通道,促使學生想方設法去找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尋標:提出問題,尋找目標

      叫學生齊讀課題后,問: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組合圖形的什么知識?(組合圖形面積如何計算)好,請同學們看書P90---91頁,能否自己解決這些知識,看看它對這些知識是怎樣講的。

      (在這里老師先不做講解,讓學生帶著求知欲看書,這是根據嘗試原則,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獲取新知識,它是教學的一種有效嘗試。)

      (三)探標:追源問底,引導發現

      提出問題:為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書上是如何講的?、除了書上的分割方法外,你還有別的分割方法來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嗎?從而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電腦顯示學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②分成兩個梯形;

      ③分成三個三角形。

      其它方法給予口頭定正正誤。

      2.展示各種想法,得出組合圖形面積的求法。

      ⒊發散引導,找出新的解法:

      讓學生觀察分的方法后,提出問題:剛才所講的都是把組合圖形分成幾個已學過的平面圖形,那還有除了分以外的別的方法嗎?

      電腦顯示補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組合圖形求面積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補兩種方法。

      (這里有目的運用遷移規律,啟發引導學生,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以舊探新,引導學生看書、討論、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計算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與,使他們養成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以有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在學習中,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親自感悟和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口算和估算能力的發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視對兩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的回顧和整理,培養學生總結

      和歸納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

      2、筆算乘法。 4課時

      3、整理和復習。 1課時

      《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乘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8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把練習十四第2題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補充相關的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題,如:32×20、13×300。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口算下面各題。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選兩題,說一說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

      (1)運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呈現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景。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需要用整十、整百數解決的問題,可以是與教材上完全相同的問題,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郵遞員工作10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對于學生想出的方法,盡可能板書在黑板上,方便全體同學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師點評每一種方法,強化學生對口算方法和過程的了解。同時,用點評的方式給學生以表揚、鼓勵,增強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信心。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方法。例如:42×10→42個10→420;

      42×10→40×10+2×10→420……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體驗成功。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做一做”中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結合訂正過程,有意識地選擇兩、三道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過程。[]

      (2)引導學生總結,發現規律。

      結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導學生總結口算方法,發現規律。

      2.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

      開始做題前,提出:看哪一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能全做對。

      完成后,集體訂正。對全體都對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小紅旗一面。

      3.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十四第3、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巡視,及時參與學生的討論。

      在學生完成后,請幾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游戲。

      貼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組織學生做“摘香蕉”游戲。說明游戲規則:誰算對卡片上的題,就把香蕉摘下來。

      最后,比一比哪一組摘的香蕉多。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請學生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久久的精品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看一区视频 | 久久好看免费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