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2-12-09 12:41:2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精選15篇)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學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課堂的導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節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節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統一為加法運算的意義。

      2、能初步掌握有關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分析:

      重點:如何更準確地把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加法。

      難點:將一個加減混合運算式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

      教學過程:

      一、知識導向:

      本節是在對前面所學的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法則及減法運算法則的綜合運用,所以必須對有關法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并能在運算中加以靈活運用。

      二、新課:

      1、知識基礎:

      其一: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其二: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義(運算符號及性質符號)

      2、知識形成:

      (引例)計算:

      根據減法法則,按照運算順序,有:原式。

      在一個加式里,通常把各個加數的括號和它前面的加號省略不寫,即有:這個式子仍看作和式,有兩種讀法。

      按性質符號:讀作“負8、正10、負6、負4的和”

      按運算意義:讀作“負8加上10減去6減去4”

      例:把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讀出來(兩種讀法)。

      例:按運算順序直接計算:

      三、鞏固訓練:

      P46:1、2

      四、知識小結:

      本節課所涉及到的新知識點比較少,但在其中就特別注意的是,如何保證學生在省略特號時,能盡量減少錯誤的出現,并能對省略加號的算式的準確讀法。

      五、家庭作業:

      P47:1、23

      六、每日預題:

      如何結合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對有關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進行簡化運算?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親歷從生活中提煉出生活知識的過程

      2、熟練地進行計算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促進同學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樂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思維訓練:

      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那我們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只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猴子圖

      左圖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猴子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走過猴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里有幾只鴨子呢?

      課件出示鴨子圖

      生說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小朋友,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圖和蘑菇圖

      說出圖意后獨立列式

      編題

      小組內試著互相編題讓其他同學們來解答。

      P62 13 14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價值。

      教具準備:

      兩位數的數位表,4個小圓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用珠子和數位表上一節數學課。

      2.復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么位?(個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兩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然后每組派代表匯報。]

      2.為什么兩個圓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個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個十。如果一個小圓片放在個位、一個放在十位表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數是11。

      看來小圓片在數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們把圓片挪來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個數,分別是2、11和20。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學生小組合作后匯報:用3個圓片可以擺出5個數。分別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樣擺能表示最小的數嗎?怎樣擺能表示最大的數?]

      4.若4個小圓片呢?(學生繼續動手擺)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學生體會有序思考

      教師提問,學生擺后回答

      (1)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力目標: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二、新課

      1、上、下

      課件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練習:課件出示冰箱圖,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課件出示小樹圖,學生填空。

      2、前、后。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說一說各位同學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綜合練習。

      1、看圖說一說。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2、說一說,指一指。

      說一說,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關系。

      3、擺一擺。

      4、看圖說一說,回答小動物們的問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方法能收集和處理信息

      教學難點:

      對信息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講故事嗎?(出示“小兔拔蘿卜”情境圖)你能看圖給同學們編一個故事嗎?(學生編故事)

      二、探究新知

      1、鼓勵學生自已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師: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你能自已解決嗎?

      2、小組交流,探索計算方法。

      同學們,你們做得都不錯,能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3、教師介紹加減法豎式。

      師: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關于豎式你知道什么?

      4、游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請同學們一塊和老師做游戲。

      游戲規則:教師說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算式,學生用計數器計算。

      5、練一練。

      課本第29頁第1、2題。

      6、森林醫生。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什么?

      師: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不難發現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四、布置作業。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練習能說明和歸納相應的口算過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確口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熟練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鞏固

      1、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練習七第1題)

      認真觀察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2、先估算,再計算。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2題,請學生先說出得數是幾十多,再算出得數。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小結;估計時既要看清要加的數是整十數還是一位數,還要看清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3、不計算,比大小。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3題,

      小朋友們,不計算你能比出兩邊的大小嗎?47+2與47+20,怎么比呢?同樣是47,要加上的數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數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幾,47+20得六十幾。

      二、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4題,指名讀題,全班齊讀。怎樣列式呢?要求學生獨立列式填空。交流結果

      2、練習七第5題,集體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過程和結果。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在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上有了哪些進步?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0”表示的幾種含義,可以表示沒有、水結冰時的溫度、起點的含義等等;并且能正確地讀、寫“0”。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0”的含義,在生活中會運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認識到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結合進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0”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小貓釣魚圖,講故事導入,提出問題?

      第1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第2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第3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再來看看,第四只小貓它釣了幾條魚呢?

      一條都沒有怎么來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體驗0的含義。

      (1)學生自主思考,怎么來表示“一條都沒有”。

      (2)同桌交流。

      (3)集體反饋。

      得出:一個也沒有時用“0”表示。

      0是一個數,比1、2、3、4……要小。

      (4)指導“0”的書寫。

      三、實踐體驗。

      (1)學生“分鉛筆“。

      理解“0“的含義(表示一個物體都沒有)。

      想一想“0還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饋。

      四、拓展鞏固

      (1)數一數有幾朵花,并寫下來。

      (2)讀一讀,寫一寫。

      (3)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0”

      五、小結:這節課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學生學會數數、讀數、寫數,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能區分序數及基數的含義,掌握10的組成,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2、經歷認數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初步建立數感。

      3、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重點難點:

      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前一段時間我們認識了0---9這幾個數字朋友,今天它們都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讓我們喊出它們的名字吧!

      2、數字故事:星期天,數學樂園里來了許多數字寶寶,1來了,2也來了,一下子來了這么多,9走到1對面,對1說:你瘦瘦的,只表示一個。又走到0面前說:你更小,沒頭沒腦的,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這時1和0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你們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辦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驕傲的9多幾呢?這節數學課我們就來認識10。(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兒歌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師:今天10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但是它藏在我們數學書59頁的主題圖中,想找到它嗎?那就請同學們輕輕地把書翻到第59頁,仔細地觀察主題圖,看看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然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2、學生匯報從主題圖中發現的數學信息。

      3、數小棒。師把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這一捆就是1個十,所以我們說10個1是1個十。

      4、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呢?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能找出圖中規律。

      2、能按照找出的規律往下擺。

      3、培養學生認知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初步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能用較明白、完整的語言描述找出的規律。

      教具準備:

      1、主題掛圖、格子條、三角形條。

      2、三角形、正圓形、圓柱、正方體若干個。

      3、學生每人配套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學校買來紅、黃兩種形狀的燈籠布置學校,準備迎接“六一”兒童節。請你想想辦法,看如何排這種燈籠最好看。

      學生或許會把燈籠紅的排一排,黃的排一排。也或許會把紅的黃的交錯排。

      教師:大家排的都很有創意,現在“六一”兒童節到了,學校也布置好了,同學們在大學里高興地說話唱歌。(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教師:這些燈籠、小旗、小花等等擺的真可愛,它們可不是隨意擺的,是根據一定的規律擺的,你們明白哪些叫做“規律”嗎?今天我們還要把這種規律都找回來(板書課題:找規律)

      2、教學例1。

      教師:請你們細細觀察這幅圖,找找看什么東西是有規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規律找回來嗎?(小組探討,小組長匯總答案)

      請老師起來告訴全班人們小組找到的規律,隨著回答。在黑板上貼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燈籠和一排人。

      教師:如果今天你是建筑師,讓你接下去布置,你會如何選擇呢?

      請學生逐行選擇,并寫出理由。

      請不同的小組上臺匯報成果,教師貼出不同形狀的格子條(指出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規律,只發生一次的不能說就是規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予以適度的指導。

      2、完成第89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核對。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平時學過的圖形。

      2、發展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認識、辨認各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拼圖。

      教學過程:

      一、借助七巧板,認識平行四邊形。

      1、出示七巧板,講解,這叫做七巧板。

      2、5號圖是什么形?——號圖是三角形。

      3、3號圖是平行四邊形

      4、說說七巧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5、這些圖形中有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哪些圖形比較大,哪些圖形比較小,哪兩個圖形一樣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業頁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導學生進行拼圖。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還能有不同的拼法嗎?

      三、練一練

      1、拼出書中圖形,想一想這些圖形像什么?

      2、講“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還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圖形。

      四、小結

      這節課你覺得有趣嗎?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圖形游戲,它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

      動手實踐操作。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案

      1、出示圖案:

      風車兔子萬花筒青蛙

      2、引導觀察

      3、小組討論:

      每人分別選一個圖案指出這個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4、匯報交流

      5、小結評議

      6、介紹圖案的作用

      二、練一練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題意,動手畫一畫。

      2、擺一擺

      (1)用3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擺兩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

      (2)用10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折一折、搭一搭、畫一畫、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4種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圖形間的聯系。

      2、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豐富識別圖形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比較、推理能力。

      3、通過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主動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主動尋求靈活多樣的操作方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談話:我們已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擺一擺(練習四1)

      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能不能擺出一些圖形呢?請大家拿出6根小棒擺出題中的圖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練習四2)

      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說折出了什么圖形?展開,說一說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3、畫一畫(練習四3)

      要求學生在方格紙中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折一折(練習四4、5)

      (1)、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成兩個的三角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集體交流,反饋。

      (2)、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正方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請學生扮演,交流,反饋。

      三、找規律

      照樣子接著滑下去(練習四6)

      學生觀察圖形排列規律,自己試著畫一畫。

      小結:在這些動手實踐中你對學過的圖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四、啟發思維,隱身拓展

      1、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看圖,明確沒副圖下面的填寫要求。

      引導學生數一數,結合交流適當指導。

      2、組織“動手做”

      讓學生說說課本上用學過的圖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圖案。

      引導:你能拼成怎樣美麗的圖案?在小組里試一試,互相交流。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較以上兩組算式的不同點。

      二、新授:

      1、出示掛圖,教師給小朋友發新書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

      (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2、學生獨立從圖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

      板書:35+3 30+8 35+30 8+3

      請你找一找,哪幾個算式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種計算方法:

      用小棒擺:先擺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計算35+30 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的30+30=60,再計算60+5

      4、你覺得上面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三、練習:

      40+17= 2+36=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完成課本第61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68頁主題圖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與化。

      2、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

      3、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則。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課堂練習本、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現晉江市少兒圖書館照片,簡介圖書館,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觀察交流,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請學生觀察圖,了解數學信息,然后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全班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

      2、探索算理,體會多樣化

      (1)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叢林世界》一共有幾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寫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擺小棒

      方法二:撥計數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豎式(指名學生說一說列豎式要注意什么?)

      (4)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方法一、二比較直觀,但需要借助實物;后三種方法比較簡便。

      三、選擇算法,鞏固應用

      1、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幾本?

      2、解決問題:《童話世界》和《咪咪學院》一共有幾本?

      要求學生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用豎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評價,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一年級公開課教案07-21

    中班教案公開課數學08-25

    公開課數學教案02-09

    數學公開課教案模板08-08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優秀教案02-24

    高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10-11

    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03-19

    《倒數》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09-14

    精選數學圓柱的體積公開課教案06-13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02-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网曝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二本道一区 | 亚洲精品自有码中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