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10 10:05:2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8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的方法

      難點:

      比較兩種方法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正確計算。

      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操作法、小組合作、演示法。

      主要是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用他們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從易到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故此在教學中采用了上述幾種方法。并通過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ǚ庞矯AI課件,春天的場景,伴隨著音樂)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盛裝,處處鳥語花香,人們都喜歡到郊外去游玩。同學們,你們喜歡嗎?好,現在老師帶你們去郊游。接下來出示圖:大公共車,有42個座位,小公共車有30個座位,小轎車有3個座位。

      提問:今天我們班有多少人?你認為我們應該坐什么車?為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回答:我們班有43人,一輛車坐不下,必須要兩輛車才行。)

      提問:同學們,請你們選擇一下,我們該坐哪兩輛車?

     。1)出示圖:大公共車和小公共車提問:大公共車和小公共車一共有多少座?學生回答。在此,板書:42 + 30 = 提問:42加30得多少呢?請同學們算一算。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可以用小棒,也可以用計數器,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接下來學生匯報,并且交流他們所用的幾種計算方法:1從42開始,10個10個往上數。如:42、52、62、722擺小棒:先擺4捆小棒和2根小棒,再添上3捆。(得出7個十和2個一是72。)3用計數器:撥算珠4分一分,再合起來:先把42分成40和2。40 + 30 = 70 70 + 2 =72板書:42 + 30 = 7240 270教師接著提問:我們班只有43位同學,而大公共車和小公共車一共有72個座位,如果我們座這兩輛車就顯得太浪費了。哪么我們該選擇哪兩輛車比較合適呢?

      (2)經過學生的思考和選擇,出示圖:大公共車和小轎車提問:大公共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座?我們又該怎樣計算?學生回答,并板書:42 + 3 = 提問:42加3得多少?該怎樣計算?讓學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學生匯報、交流計算的方法。板書:42 + 3 = 45 40 2 5

     。3)通過剛才的計算,老師發現同學們都肯動腦筋思考,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42 + 30和42 + 3有什么不同?學生觀察比較后回答。教師小結:42 + 30 先把十位上的40和30加起來,再加個位上的2。42 + 3 先把個位上的2和3加起來,再加十位上的40。接下來是課間娛樂:同學們,解決了前面的問題,F在,讓我們來聽這首《春天在哪里》,感受一下春天來臨的美好氣息吧!

      2、應用鞏固新知:

      (1)課本第25頁第一題:用算珠撥一撥,并說出結果。(學生先用計數器撥一撥,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讓學生在展示臺上用計數器進行演示)26 + 20 = 50 + 34 = 26 + 2 = 5 + 34 =

      (2)第2題:計算:(學生自由計算,方法不限)41 + 50 = 53 + 40 = 20 + 67 =41 + 5 = 53 + 4 = 2 + 67 =

     。3)小競賽:學生以組為單位,看哪個組算得又快又對。評出優勝組,給予獎勵。59 + 20 = 40 + 47 = 6 + 33 =43 + 6 = 34 + 50 = 41 + 5 =6 + 31 = 28 + 30 = 27 + 40 =70 + 18 = 3 + 62 = 4 + 73 =

     。4)思維拓展:(應用題)一筐蘋果有40個,一筐梨有34個,蘋果和梨一共有多少個?(學生列式并計算)

      3、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分別是怎樣計算的?通過學生的回答,板書: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

      4、板書設計:經過本節的課堂教學活動,形成如下的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 42 + 30 = 72 42 + 3 = 45 40 2 40 2 70 5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 法:演示法、講解法

      學 法:觀察法、說一說、寫一寫

      課前準備:計數器1個、100以內數目表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揭示課題(6分)

      1.讀出下列各數。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師報數,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個兩位數,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這個數寫作( )。

      (2)一個數,百位上是l,十位、個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

      二、出示教學目標(1分)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三、新授。(17分)

      1.教學例4。

      (1)按照數的順序.學生逐行獨立完成。教師出示放大的100以內數目表,指定學生填寫。

      (2)讓學生回答例4提出的兩個問題。

     、俳o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引導學生逐項完成。

     、谀銖谋砝锇l現哪些排列?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橫行看、豎行看等來發現。

      從橫行看:第一行是填單數,第二行是填雙數.每一橫行的個位都是1、2、3、4、5、6、7、8、9、0。

      從豎行看:每一豎行的個位數都一樣,十位上的數是0、1、2、3、4、5、6、7、8、9排列(0沒寫出來)。

      提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2.教學例5。

      (1)出示小棒圖。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根小棒?右邊有多少根小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37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小棒,哪邊的多?(左邊多)42和37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

     。42和37相比較,42大,37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2)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2325.又問:“23和2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 ○ 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另一幅圖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3.做課本第42頁“做一做”。

      四、跟蹤練習。(8分)

      1、把下列卡片按數的大小順序,先從小到大排,再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適當的數。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戲題:找朋友

      五、堂清練習(8分)

      1、比大小,在○填上“>”、“<”或“=”

      18○24 56○46 35○40 78○72

      24○42 69○96 18○81 84○9個一

      2、把下面的數按要求排列順序

      43 21 38 79 100 880

      > > > > > >

      < < < < < <

      六、板書設計

      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

      行:十位相同

      列:個位相同

      28○35 48○43 78○87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39頁復習6~10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直接報得數.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來上一節復習課.(復習2)

      二.綜合練習。

      1.復習題6。

      1)出示第6題表格,仔細觀察表格說說括號里的數應該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2)學生填表,集體交流。

      2.復習題7.

      1)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不計算來比較兩個算式的大小.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的?

      3.復習題8。

      1)出示第8題圖,老師說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題目的問題,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褲子32條”的對話.

      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褲子32條,求還要做幾件上衣才能和褲子配套.)

      2)_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時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口答。

      4.復習題9。

      1)出示第9題,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桌子40張,椅子4把,有48人來開會。)

      求什么?是幾個問題?哪幾個問題?(再搬幾張桌子?再搬幾把椅子?)

      2)學生列式計算后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的?

      3)學生集體回答.

      5.復習題10.

      1)出示第10題,圖中告訴我們什么問題?

      2)根據這三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老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集體算出結果,口答.

      三.作業布置.

      <<練習與測驗>>復習(2)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級的表內乘、除法及三年級的一位數乘多位數、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它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學生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筆算”的順序進行編排的。因此,本單元分兩個小節:先學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學筆算除法(也含估算)。這樣編排,和三年級上學期“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結構是一致的,體現本套教材在邏輯結構上的一種對稱美,易于廣大師生從橫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間的聯系,以及學習方法上的遷移。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2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進一步促進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一般復合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只列式不計算

     、拍趁弿S有男職工25人,女職工的人數是男職工的4倍。

      A.女職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職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職工比男職工多幾人?

      (B、C兩問要讓學生思考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說說分析的思路)

     、起B雞場有公雞120只,母雞的只數比公雞的5倍多32只,

      A.有母雞多少只?

      B.公雞、母雞共有多少只?

      (讓學生試試用線段圖來表示題意)

      二、創設問題情景

      每年的“六一”節前怡園小學生都要向山區同學捐書,今年大隊部對三、四、五年級捐書情況統計如下:

      三年級說:“我班捐書36本。”

      四年級想了想說:“我班捐書的本數是三年級的2倍!

      五年級大聲說:“我班比三、四年級捐書的總數少8本!

      你們知道五年級捐書多少本嗎?

      三、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

      2、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確。

      3、匯報、板演。

      36*2=72(本) 綜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學生說理后再問:你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如:36*(1+3)-8

      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把三年級捐書的本數看作一份數。

      四、應用及變式

      1、說說解題思路,再列式。

     、庞屑t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比紅金魚的2 倍多4條。兩種金魚共有多少條?

      ⑵有紅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比紅金魚的2 倍少4條。兩種金魚共有多少條?

     、怯屑t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是紅金魚的2 倍。花金魚的條數比紅、黃金魚總數少4條;ń痿~有多少條?

     、扔屑t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比紅金魚少3 條,花金魚的條數比黃金魚的2 倍少4條;ń痿~有多少條?

      讓學生每兩題一比較。

      2、列式計算

      課本練一練的第二題

      五、課堂作業

      課本練一練的第3-5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1~53頁化簡比 。

      【教學目標】

      1) 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 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難點】

      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課件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說 明

      一。 制蜂蜜水的活動:哪一杯更甜?

      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實驗活動:各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實驗物品,動手調制蜂蜜水。

      各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議一議哪個小組調制蜂蜜水更甜。

      [課件出示]課本P51圖片,同時配上畫外音:

      一個男同學說:我調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個女同學說:我調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師:他們倆調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請估一估,再試一試。

      我們先分別寫出它們的比。

      40:360

      10:90

      就這樣直接比較他們倆誰調制的蜂蜜水更甜還是有困難,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呢?請分組討論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結論:兩杯水一樣甜。

      二。化簡比。

      分數可以約分,比也可以化簡。

      0.7:0.8 :

      師:剛才我們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F在請同學們先自己嘗試一下化簡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然后請同學說一說是根據什么來化簡的。

      0.7:0.8 :

      =0.70.8 =

      =78 = 4

      =7:8 =

      =8:5

      完成書上試一試化簡下面各比。

      15:21 0.12:0.4 : 1:

      請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化簡比的方法,全班集體訂正。

      三。課堂練習。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1題:連一連

      在學生中開展比賽,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2題:寫出各杯子中糖與水的質量比。

      1)寫出四個杯子中糖和水的質量比。

      2)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

      3)還能寫出糖與糖水的質量比嗎?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3題:

     。1)(2)題自己獨立完成;

     。3)題投球命中率同學討論完成。

      四、總結

      師:同學們一起來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閱讀數學課本P51比的化簡。

      我們是根據什么來化簡比的呢?

      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的。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化簡比?或者說我們用化簡比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五、獨立完成課本P53 第4題和第5題。

      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動手調制蜂蜜水。通過調制蜂蜜水的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哪一杯更甜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

      這是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還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目的是讓學生在不同題目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進一步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鞏固化簡比。

      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這個問題需要化簡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確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實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較。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1),(2)兩題的基礎上,在小組內討論完成(3)題,然后在班級交流每組的情況,從而讓學生明白判斷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學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按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各部分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將比轉化成分數、份數,指導學生試算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作調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題目:“比的應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調查員:前幾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去作了課外調查,看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匯報一下你調查到的信息。

      3、小結:通過調查,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就隨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

      二、新課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

      師:請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對,這是待客的基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決什么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請你先獨立計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評價

     。╝)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解法,為什么?

      (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顯示課題,齊讀)

      2、 計算電費

     。1) 剛才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果給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表。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保@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

     。╝) 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么想的?

      (b) 你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 其實小明這個小主人,當得還是挺合格的。他告訴王叔叔,他們三戶居民都裝了分電表。上個月用電情況是這樣的:(顯示下表)

     。3) 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一算嗎?

      3、分配獎金

      我們運動隊的隊員們每天都進行刻苦訓練。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豐收的果實。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上,他們奪得了第三名的優異成績。下面是運動員的參賽項目個數和得分情況:(顯示表格)

      學校決定共給這幾位同學1200元的獎金。假如讓你來分配,你將怎么分配這些獎金呢?

      (5) 小結:到底學校會怎么獎勵運動員們,我們下午見分曉。不過,不管以怎樣的形式獎勵運動員,重要的不在于獎金的多少,而在于對他們平時的刻苦訓練以及賽場上的奮力拼搏的一種肯定。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的世界里,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如溫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物價的變化、季節的變化、身高體重的變化等。從數學的角度探索現實世界中的變化及變化規律,研究變量和變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從常量的世界進入了奧妙無窮的變量的世界,開始接觸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預測未來。

      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函數的核心是把握并刻畫變化中不變其中變化的是過程,不變的是規律(關系)。函數的定義通常有兩種:即變量說和對應說,變量說便于從宏觀上動態地把握,對應說便于從微觀上靜態地認識;函數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語言描述法、解析式表示、表格表示和圖像表示。函數思想在小學階段強調的是滲透,教師應創設變化的過程;激發學生探究的本性,讓學生于變中把握不變。

      二、教學背景分析

      1、 學習內容分析

      變化的量是在學習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的一節準備課。函數是研究現實世界變量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模型,從數學的角度研究變量和變量之間的關系,將有助于人們更好的認識世界、預測未來,而本單元的正比例、反比例就是兩個重要函數。對函數的學習是中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內容,然而國際數學發展的趨勢表明:對于變量之間關系的探索、描述應從小學非正式的開始,豐富早期對函數的經歷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研究現實世界中的變化規律也使學生從常量的世界進入了變量的世界,開始接觸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變量,有些變量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的(一個變量隨著另一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教材在變化的量這一課中,設計了三個具體情境,使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體會變量與變量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嘗試對這些關系進行大致的描述,體會函數思想。

      在正式學習正比例、反比例之前,結合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存在著很多變化的量,初步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并嘗試對這些關系進行大致的描述,為后面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提供豐富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時不再覺得抽象難懂,也有利于學生函數思想的形成。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對函數內容的學習從實際背景和生活經驗開始,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并逐步向廣度和深度兩個方向拓展,小學主要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初步模型,到中學逐步上升到嚴謹、抽象的數學概念。

      2、 學生情況分析

      其實以前學生學習的一些基本的數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和單價、數量、總價等)、探索數和形的變化規律、字母表示數以及五年級和六年級上學期的看圖找關系,已經為學生積累了研究變量之間關系的經驗。本節課的目標之一要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對這些變化的量有一個整體的結構化的認識,知道可以多種形式表示變量間的關系,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雖然學生有了一些變量的生活經驗,但是從數學的角度學生對具體情境中相互依存的兩個變量能感悟多少呢?為此,我對六(5)班37名學生做了前期調查問卷測試,結果分析如下:

      問卷試題:在一次實驗活動中,小青記錄了一壺水加熱過程中水溫變化的情況,數據如下:

      水加熱過程中水溫變化記錄

    時間(分)012345678910
    水溫(℃)2022

    25



    30405063758596100

     。1)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2)說一說水燒開之前水溫是如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3)你還能舉出我們生活中變化的量的例子嗎?試著寫出幾個

      測試結果分析:

    (1)回答只有水溫一個量變化的(2)不能描述水溫隨著時間變化而升高的(3)舉例直說事物名稱沒有描述關系變化
    8人8人15人
    占全班22%占全班22%占全班41%

      從分析數據可以看出,正如開始我們所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的世界里,學生能感受到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如溫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物價的變化、季節的變化、身高體重的變化等。但是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還不能從數學的角度探索現實世界中的變化及變化規律,不能感悟到很多變量和變量之間的相互依賴的'關系。學生還沒有從常量的世界進入奧妙無窮的變量的世界,開始接觸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因此更加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3、 教學手段說明

      分類思想是根據數學本質屬性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數學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種類的一種數學思想。分類以比較為基礎,比較是分類的前提,分類是比較的結果。數學中的分類思想,是根據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將其分成幾個不同種類,進行研究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數學思想。它既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更是一種重要的數學邏輯方法。本節課將在分類辨析中比較,使學生對變量之間相互依賴關系的理解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對這些變化的量有一個整體的結構化的認識,知道可以多種形式表示變量間的關系,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借助數據和圖像的深入分析,整體感知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情況,初步探究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主動嘗試用數學的方法和語言進行交流和分析,體會函數思想。

      教學過程:

     。薄дZ:兒子過7歲生日時,我們為他點上了生日蠟燭,過了一會兒,我兒子突然喊起來:媽媽,我發現蠟燭越來越短了!我隨口說道:當然了,蠟燭燃燒的越多,剩余的自然就越短。

      這個情境中有沒有哪兩個量變化關系特別密切呢?

     。、你能舉出一個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跟著變化的例子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變化的量)

      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發現在生活中有很多變化的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變化的量。(板書:變化的量)

      (一)初步感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的變化的量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我們身邊變化的量的例子,請你看一看每一個情境中有哪兩種變化的量?它們又是如何變化的呢?先獨立觀察、思考,再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請針對你感興趣的一個情景說一說。

      (二)整體感知,根據變化的趨勢分類

      我們發現剛才的每個情境中都存在兩種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會隨著發生變化。這些情境中有的量的變化關系具有共同的特點,請你嘗試按照這樣的標準進行分類。先思考,再小組交流。將同類的序號填在表格內,并簡單寫寫每一類的特征。

      小組匯報,[板書分類序號、特點]

      小結:小明的體重和年齡的變化實際是有規律的,只不過規律不明顯,受是知識和方法的限制,我們現在還研究不了,將來到了高中,我們可以繼續研究。駱駝的變化呈現周期性規律,1個周期就是24小時。

      (三)深入研究遞減的變量間的聯系和區別。

      今天我們就按照這種分類方法繼續深入研究變化的量,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剛才,我們將1和2分成了同一類,雖然都是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就減少,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

      讓我們來一起深入研究一下這兩組(一增一減)變化的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些學習材料(作業紙)小組合作,用你們喜歡的方法進行研究。再整體觀察分析,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

      1.匯報交流。

      學生預設:從表格和圖象兩方面闡述,

      小結:從表格中的數據能看出,同樣是一增一減,燃燒長度和剩余長度是和不變(課件)。分的杯數和每杯的量是乘積不變(課件)。

      從圖象中也能看出這兩種關系(課件)。并且同學們還發現蠟燭燃燒是有盡頭的,圖象是一條線段。而水是分不完的,圖象無限趨近橫軸,但不與橫軸相交。

      看來在變化的量中,還有不變的量,這個不變的量,決定了兩個變化的量的關系,決定了他們的變化趨勢。

      2.總結方法

      我們剛才觀察兩種變化的量時,你們都采用了什么方式進行的研究呢?他們有什么優勢呢?(圖象直觀,便于觀察整體的變化趨勢,表格準確,可以借助數據進一步計算深入分析)

      三、機動:對同增類的分析

      剛才在分類時候,大家都同意將34分成一類,認為兩個量的變化是同時增加的,你打算采用哪種方法進行研究呢?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研究材料,小組合作,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四、小結全課

      1、這節課就要結束了,能談談這節課你的感受或問題嗎?

      2、其實我們今天研究的這些變化的量,都是我們以前已經知道并應用過的,例如正方形的周長和長方形的面積都是是我們三年級學過的內容,包括其他的情境中的變量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今天我們從量的變化的角度出發,將數據和圖形結合在一起觀察分析,通過一次次的分類,發現在我們熟悉的這些規律中蘊含著更多的奧秘。同學們,其實變化的量中還有更多規律等著你們去發現,去探索。

      五、學習效果評價分析

      課后學生是否能從具體情境中發現相互依存的兩個變量,并能用不同方式(語言、表格、圖像或關系式)來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思思久久er99精品亚洲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