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06 20:59:1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數學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數學教案匯編10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讓幼兒知道3添上1是4,讓幼兒學會手口一致地正確點數4個物體并說出總數。

      活動過程:

      1、拍手游戲《你說我答》讓幼兒復習2、3兩數的關系。如:

      師:小朋友告訴我,比1多1就是幾?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幾?

      (2)比2多1就是幾?

      (3)比3少1就是幾?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蘋果招待客人的過程,幼兒認真觀察后,啟發幼兒說一說:1個蘋果是怎樣變成2個蘋果的?2個蘋果又是怎樣變成3個蘋果的?

      3、請幼兒學當小主人,教師說出家里來了1個客人,幼兒從籃子里取出1個蘋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個蘋果,通過操作知道1添上1變成2,2添上1變成3。

      4、啟發幼兒運用知識的遷移學習3個添上1個變成4個。教師提問:3個怎樣變成4個?讓幼兒邊思考邊操作。根據操作得出結論:3添上1是4。

      5、教師出示4個兒童卡片,讓幼兒手口一致地數出來了幾個小客人?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請幼兒取出相應數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個糖果,4塊餅干、4杯可樂……)。

      6、游戲《捉迷藏》鞏固幼兒點數4以內的數量。幼兒到活動室尋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數一數卡片上有幾個小朋友,并把總數告訴教師。

      7、游戲《四人手拉手》,幼兒四散活動,邊走邊念兒歌:“我們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變成四人手拉手。幼兒立即四人一組手拉手圍成圈,并點數人數。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能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能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2、運用觀察法比較蘋果的不同特征,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3、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活動準備:

      1、大的紅蘋果30個;小的紅蘋果30個;大的綠蘋果30個;小的綠蘋果30個;(可供幼兒操作的蘋果樹2棵)大籮筐1個;小籮筐1個;不大不小的筐一個;

      2、課件:蘋果園景色

      活動重點: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并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活動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感知蘋果的不同特征。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活動過程:

      1、導入:(開車去果園)“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今天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寶寶們,你們想去嗎?好,那我們就出發吧。”(音樂起)

      2、“果園到了。看!多美呀!瞧!好多的蘋果掛在樹上呢,聞起來好香啊。寶寶們,想不想摘下來嘗一嘗呢?”

      (1)(出示可操作的蘋果樹)教師示范摘果子。念兒歌:“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

      (2)請幼兒摘蘋果(安老師的口令摘,摘完后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點數,并說出總數。)要求幼兒用食指從左到右有順序的點數。

      (3)請個別幼兒學習點數(糾正數錯的幼兒)

      3、區別蘋果顏色、大小,并分類擺放“大家看,老師這里也有四個蘋果,它們哪里長得不一樣?”

      (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師拿來一個不大不小的筐。我們把顏色一樣的放在這個筐里,該怎么放呢?”

      (1)請小朋友說一說。

      (2)大家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個別幼兒操作錯誤的,教師加以糾正。

      4、“小朋友們真棒!剛才我們是按顏色分的,想一想,還可以按什么來分呢?”

      (1)引導大家按大小不同來分。(幼兒操作)

      (2)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拿上來看一看,再進行糾正。

      小朋友們真能干,不但摘了許多蘋果,還幫它分好類。看(出示一大一小兩個筐)這兩個筐一大一小,你覺得蘋果該怎么放了?

      (大蘋果放在大筐里、小蘋果放在小筐里)

      (3)分組放蘋果,教師檢查

      5、送蘋果:

      “我們今天摘了這么多蘋果,有大的、有小的、有紅的、有綠的。好厲害啊!你想把這些蘋果送給誰呢?”(幼兒自由講述)“好啊,蘋果可以送給好朋友,可以送給托班的弟弟、妹妹,還可以送給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現在我們一起坐上汽車送蘋果去吧!”(音樂起)活動結束。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按實物圖的內容編出相應的應用題。

      2、學習根據分合式列出相應算式,計算出示知數的答案。

      活動準備:

      1.8以內的看圖列式的卡片若干。

      2.準備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科學·猜想你心中的數》、學習包《科學·看圖編題寫算式》。

      活動過程:

      1、以游戲引入活動的開始。

      2、游戲:猜想你心中的數。

      (1) 引導幼兒觀察圖1——4中各有哪幾個數字,最小的數是幾。說一說哪幾個數字是重復出現的。哪幾個數字不是重復出現的。

      (2) 兩人一組,一名幼兒在心里默記1——10中的任一數,另一名幼兒請他確定圖1——4中有沒有他心中所默記的那個數,并分別說出“有”或“沒有”。將確定“有”的圖中最小的那個數,相加,就得到幼兒心中的那個數了。

      (3) 在蔬菜的背面寫上1——10的序號,然后按猜想圖的數字組合開式進行排列。

      3、引導幼兒發出數量之間的變換。

      如:7只蜜蜂中有1只大的,6只小的,可以寫成分合式也可以交換置后得到。

      4、引導幼兒根據分合式編出7、8兩數的分合式,并列出算式。

      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看圖編題寫算式》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事物,他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在《綱要》中提到:"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索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根據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他們能從生活和游戲中學習物品的形狀,因此我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孩子在玩中學習了解圖形。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狀特征,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3、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1、幼兒能夠區分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們的特征。

      2、通過游戲知道圖形的特征,并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圖形能及時說出來。

      活動準備:

      顏色不一樣的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餅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

      二、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昨天我們的好朋友小熊家剛建好了房子,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們一起出發吧﹗要跟著老師哦,不能走丟咯。"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有秩序的走。

      2、師:"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狀的呀?"幼兒回答。師:"那我們來像個辦法將小坑填滿吧﹗""好"師:"路邊有好多的木板,我們就用木板來鋪路吧﹗"幼兒鋪路,教師提醒:"你們可要動動腦筋哦﹗什么樣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師檢查小路有沒有鋪好,請幾個小朋友回答:"你們用什么形狀的木板鋪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帶領幼兒走在木板上,邊走邊說走的是什么圖形。

      4、到小熊家做客我們沿著小路到了小熊的家,快去看看小熊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吧﹗幼兒回答: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餅干。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小班的數學課《認識圖形》,在這個活動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并且孩子也非常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告訴老師和身邊的小伙伴,使他們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可以在上一節延伸課,讓幼兒運用所學圖形知識,找出生活中的圖形。還有就是可能由于小班幼兒入園才幾周,一些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于進行游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著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慮不周,而至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只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進。對于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后后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煉才會更好的成長。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名稱:

      《搓元宵》

      二、活動設計理念及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引導幼兒在愉快生活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索事物,獲取知識和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根據本期幼兒學習發展的具體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堂名為《搓元宵》的數學活動,讓幼兒能夠以興趣為切入點,大膽、自主地參與操作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并讓幼兒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增強他們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的數,并按點卡上的點子數匹配同樣多的物體。

      2、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操作中學習數學的快樂。

      重難點:目標①

      四、活動準備

      1、1~5的師用大點卡一套,幼兒用的小點卡若干套。大范畫一副(缺花朵花瓶),若干彩色花朵。

      2、自制足量彩色面泥,小盤子若干(幼兒數+桌子張數),大盤子三個。

      3、《搓元宵》韻律磁帶、錄音機。

      4、邀請五名幼兒客人參加。

      五、教學活動方法

      觀察法、示范法、操作法

      六、活動過程

      1、點物匹配:根據數花瓶上的點子數匹配貼上同樣多的.花朵。

      2、物點匹配,等量匹配:

      請出小客人,歡迎小客人。請5個小客人可以用點子是5的點卡表示,5位客人1人一個凳子,需要5個凳子。

      3、幼兒操作實踐點物匹配。

      搓元宵招待客人。幼兒自選點卡,根據點卡上的點子數,搓同樣多的元宵。

      4、點數元宵數與點子數是否一樣多。

      活動基本設計為四個環節。第1、2環節采用引導法、觀察法和個別示范法,第3、4環節采用操作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數及點物匹配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幼兒能力發展各不相同,幼兒在根據自己能力自主選擇點卡操作的同時,也在互相觀摩和學習中,得到全方面的發展。使他們在愉快的操作中自然而然得到知識和經驗的內化。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三歲半到四歲的小班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并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經過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手口一致地點數并嘗試說出總數。在已有認識3的形成的基礎上來初步感知4的形成,并將這一活動與招待客人的社會活動相融合,讓幼兒在感受招待客人快樂的同時去初步感知4的形成。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快樂

      活動重點:

      讓幼兒在感受招待客人快樂的同時去初步感知4的形成。

      活動準備

      水果:香蕉、蘋果、橙子、梨。

      動物玩具4個。

      水果盤。

      活動過程

      一、手指小游戲導入

      小朋友們,小手伸出來一起做游戲

      一個小手指呀,點點點

      兩個小手指呀,剪剪剪

      三個小手指呀,彎彎彎

      四個小手指呀,撓撓撓

      五個小手指呀,拍拍拍

      小手拍拍歡迎你

      今天呀,張老師請幾位小客人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

      (歡迎)它們是誰呢?小手拍拍歡迎小客人吧。

      出示小兔、小牛、大熊貓

      二、點數小客人的數量,感知4的形成。

      1、小朋友們,伸出小手指,數一數來了幾位小客人了?

      (1、2、3)3位小客人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3.

      2、咩咩咩,咩咩咩,不好意思,我來晚了----小羊

      來了幾只小羊?(1只)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1

      3、現在一共有幾位小客人啦?用你明亮的眼睛仔細看,伸出靈巧的小手跟老師邊指邊說1、2、3、4、

      一共4位小客人

      先來了小兔、小牛、大熊貓3位小客人

      又來了小羊1位小客人

      現在一共是4位小客人。那用數字幾來表示呀

      出示數字4。3添上1是4.

      三、在招待客人的過程中再次感知4的形成。

      1、先請客人喝飲料吧。端出3杯飲料。

      數一數,有幾杯飲料?(1、2、3)

      4位客人,只有3杯飲料。小羊沒有,怎么辦呢?

      (再端1杯飲料)。3杯飲料添上1杯飲料是4杯飲料。

      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4)

      2、看這兒還為它們準備了好吃的水果,都是什么水果呀?

      《小班數學教案“開心果果”》摘要: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經過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手口一致地點數并嘗試說出總數。在已有認識3的形成的基礎上來初步感知4的形成,并將這一活動與招待客人的社會活動相...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1. 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2. 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活動準備:1. 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其中大小鞋盒各一半。將大小配對的兩只鞋盒使用相同的包裝紙進行包裝。一只特大紙盒;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積木若干;一大一小兩只塑料筐。

      2. 自制圖片兩張。

      3. 幼兒兩兩分組就坐。

      4. 伴奏音樂《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分大小。

      1.老師變魔術,變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找出兩只紙盒相同的地方,比較兩只紙盒的大小,區分“紙盒媽媽”和“紙盒寶寶”。

      “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

      “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為什么?”

      2. 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要求根據包裝的特征找到與自己相同的紙盒,分組進行比較,區分大小。

      根據相同的紙盒特征,兩兩分組。

      “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將相同圖案的紙盒進行比較,區分大小。

      “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幫助幼兒加深對紙盒的大小的認識。

      “請紙盒媽媽們一起來打個招呼”

      “紙盒寶寶們來親一親。”

      3. 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里,再次幫助幼兒比較大小。

      “紙盒寶寶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媽媽的懷里去。”

      二.情境游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

      1.游戲一:運果果。

      老師拖一大盒子裝滿大小不同的球,扮紙盒爺爺。

      “嗨喲嗨喲,我是紙盒爺爺,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么運呢?紙盒爺爺把要求都畫在圖片里了,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嘗試拼合圖形。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用硬紙板制成一條“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土坑”,鏤刻下來的圖形涂上顏色即成“石塊”。(將個別圓形、正方形兩等分)2、兔媽媽胸飾。

      教學過程:

      1、游戲“做夾心餅干”,復習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教師扮成兔媽媽,幼兒扮成小兔。

      教師:“天氣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們去看望她好嗎?”

      教師:“我們帶點什么去好呢?”

      游戲“做夾心餅干”,要求將圖形標記貼在胸口,找一個貼相同圖形的幼兒做朋友,最后要說出做的是什么形狀的夾心餅干。

      2、引起幼兒玩“修路”游戲的興趣。

      教師:“做好了夾心餅干,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經過一條小路,可是這條小路壞了,怎么辦呢?”

      3、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后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4、嘗試組合圖形。

      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兩塊半圓形的“石塊”和兩塊長方形的“石塊”嵌入“土坑”中。

      5、游戲“踩石頭”。

      教師:“小路修好了,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過在過小路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玩個踩石頭的游戲,我拿出什么形狀的圖形,你們就去踩什么形狀的“石頭”并說出這是什么形狀。“

      6、到兔奶奶家,結束活動。

    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活動圖片、自制各種小花、籃子若干、抹布、糨糊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我們寶寶都知道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因為在春天里我們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花寶寶,對嗎?

      幼:對。

      師:小狗也喜歡美麗的春天,所以它打算開一家花店。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幼:好。

      師出示圖片1——

      師:好漂亮的花呀!怎么沒有人去買呀?怎么辦?

      幼:誰要買花呀?

      師出示圖片2——

      師:你們說的辦法真好,一下子來了那么多的顧客,這下可把小狗忙壞了,我得去幫幫小狗。小狗小狗我怎么幫你呀?

      二、裝花

      1、引出操作要求:

      (1)看看籃子上的數字是多少?

      (2)在花籃里放上一樣多的小花。

      2、師示范,請幼兒一起幫忙。

      師:“才一個花籃,只能賣給一只小動物,可是還有那么多小動物怎么辦?引發幼兒去幫忙。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檢驗操作情況。

      (1)你的籃子要裝幾朵花?

      (2)全體幼兒一起幫忙檢驗。

      (3):一邊貼一邊數,數到和數字一樣你就裝好花了。

      三、活動結束

      師:小狗說謝謝我們寶寶,為了謝謝你們幫它裝花,他準備給我們每個寶寶一朵漂亮的小花,你們喜歡嗎?想對小狗說什么?(謝謝小狗)

      師:“我們下次再來找小狗玩,好嗎?”

    小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鞏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初步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感受色彩的奇妙變化,體驗玩色的快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一、鞏固三種顏色

      1、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說出顏色的名稱。

      (1)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顏色嗎?(幼兒準確地說出三種顏色的名稱。)

      (2)我已經準備好了三種顏色寶寶,現在來變魔術。

      二、用兩種顏色進行操作,并進行相關的記錄

      1、王老師有教師兩個不同顏色的杯子,如果把將一個杯子中的顏色倒入另外的一個杯子里,可能會發生什么呢?發生變化后記錄下來。

      2、交流

      (1)小朋友,你們在玩顏色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2)顏色是怎么變的呢?并記錄。

      3、師小結:原來兩種不同的顏色倒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三、鼓勵幼兒繼續游戲,變出不同的顏色

      1、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們沒有玩過的組玩,看看和小朋友的發現是不是一樣,也動動小腦筋,想想你能不能變出新的顏色。

      2、幼兒進行第二次的實驗操作。

      原來,相同的兩種顏料用的量不同,變出來的顏色也就不一樣了。

      四、活動延伸師:我想變出五顏六色,那我把所以的顏色倒在一起試一試。

      咦,怎么變成什么顏色啦?

      我們回教室一起去試一試,好嗎?看看是不是和王老師變得一樣。

      教學反思:

      活動通過幼兒自己親自操作、游戲等的一系列串聯的活動,讓幼兒掌握了如何按顏色分類,幾個活動的目的雖都是讓幼兒按顏色分類,但幼兒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將本來單一的活動變得豐富起來,目標完成的很好。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小貓摸魚_小班數學教案07-05

    小班數學教案:好玩的輪子_小班數學教案07-05

    小班數學教案10-01

    小班比長短數學教案07-22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數學教案08-31

    小班數學教案:修路01-05

    小班數學教案模板04-13

    小班數學教案《比長短》08-23

    小班數學教案《鋪路》08-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第一页 | 制服中文字幕资源第十页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无线码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欧美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