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2-05-24 11:39:3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5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8以內的數量?

      2、通過嘗試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教具一套,電腦屏幕,軟件、錄音機、磁帶。

      2、學具人手一份:作業紙、點卡、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3、隧道口三個,每個隧道口上有不同數量的點卡和數字卡;點卡標志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欲望、引導幼兒感知8以內的數量。

      1、聽音樂、讓幼兒自由開汽車去探望小動物。

      2、屏幕依次出現小貓、蜜蜂和大象,讓幼兒通過聽、看、點數說出每一種動物的數量模仿其動作或叫聲。

      二、教師示范、幼兒操作練習

      1、教師操作示范、鞏固幼兒對8以內數量的認識。

      ①教師示范點數動物、

      匹配相對應數量的食物。

      ②教師示范,看點卡標記,匹配相應數量的動物。

      2、讓個別幼兒看數字匹配相應數量的動物和食物。

      3、讓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學具操作分三種水平)①按紙上的點數找相應數量的小動物。②按紙上的小動物數量找出相應數量的食物。③讓幼兒按數字找出相應數量的小動物和食物。

      4、教師小結幼兒操作情況。

      三、游戲《乘車》

      玩法及規則:讓幼兒數一數自己選擇的愛心點卡(車票)上的點數,

      然后根據點卡乘上相應的車,并讓幼兒相互檢查。接著聽音樂做游

      戲,并提醒“司機叔叔”在穿隧道時,必須選擇相對應的點卡隧道。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利用環境中的物品鞏固幼兒對8以內數量的認識。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能根據自己的"車票"按照不同的圖示找到相應位置。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汽車5輛,每輛車上貼有不同水果圖片及圖示;幼兒人手一張畫有不同水果不同數量(1~~5)的"車票";4張動物圖片(每種動物數量不同);4張公園風景圖;音樂《我們去郊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乘車去郊游,瞧,那兒已經有幾輛車在等著我們拉,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輛車!(師幼一起點數)

      2、請幼兒數數每輛車的座位數并說出總數。

      3、師小結:原來每輛車都有5個不能移動的座位。

      二、基本部分

      1、按照水果坐座位

      師:那你應該坐哪倆車呢?秘密就在你的車票里,趕快看看吧!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車票,然后按照自己車票上畫的水果坐到貼有相應水果圖片的車上。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2、出示公園風景圖,請幼兒觀察

      師:公園到了,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

      3、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按照1~~5的順序坐座位

      師:逛完了公園,老師想帶大家去逛動物園,可是司機叔叔給小朋友提了一個要求,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圖示一,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圖示表示的意思。

      師:這是司機叔叔要求大家按照第1、第2、第3、第4、第5的順序來坐座位,也就是說你的車票上有幾個水果就坐這倆車的第幾個座位。

      請幼兒數數自己車票上的水果數量,然后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按照1~~5的順序找到相應座位。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4、出示動物圖,幼兒觀察

      師:動物園到了,你看到了幾只什么小動物?

      5、根據水果數量坐車

      師:逛完了公園,逛完了動物園,現在我們要回幼兒園了,可是司機叔叔又給小朋友出難題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圖示二, 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圖示表示的意思。

      師:這些圖片上的點子表示數量,也就是說你的車票上有幾個水果,就坐幾個點子的車,不管是什么水果都可以。

      請幼兒數數自己車票上的水果數量,然后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找到相應的車。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三、結束

      師:幼兒園到了,請小朋友一輛車接一輛車地下車!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復習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排除顏色、大小的干擾將圖形按形狀特征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用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拼成的房子三間,三種圖形片(數量和幼兒人數相等)。

      2、小白兔頭飾一個,魔術箱一個里面裝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形拼畫,激發幼兒興趣,復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老師帶上小白兔頭飾扮演小白兔和幼兒打招呼,然后以小白兔的口吻

      請小朋友參觀自己家的房子。

      2、出示用圖形拼的房子引導幼兒觀察房頂、房身和窗戶分別是怎么形狀。

      教師:小兔子的房子漂亮嗎?它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

      二、創設情境,復習鞏固對標記的認識。

      (再出示兩間房子)引導幼兒觀察其標記。

      教師:這三間房子一樣嗎?有什么地方不一樣?房子上有什么標記?

      三、游戲“變魔術”,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小兔子和小朋友完變魔術的游戲:小朋友隨便說一個圖形的名稱小白兔就能從魔術箱中變出來。

      2、變換游戲方式:(教師課前把顏色、大小不一的三種形狀片片放置在幼兒桌上)小白兔隨便說一個圖形的名稱,小朋友們就變出來。(請幾名幼兒上前變魔術)

      四、送圖形回家。

      教師:圖形寶寶玩得有點累了,它想回家了,你們愿意送它們回家嗎?它們的家在哪里呢?

      引導幼兒觀察三個不同的標記。

      教師:它們的家就在這里,三角形標記里就住著三角形寶寶,正方形標記的家就住著正方形寶寶,圓形標記就住著圓形寶寶。請你們來送它們回家吧。

      檢查幼兒操作結果并進行點評。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找朋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孩子發現魚身上的不同顏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發現顏色排列上的差異,從而根據魚身上的條紋,找到相應“好朋友”。粘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操作,因此這一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在數學活動中認知學習,且能在操作中體驗找朋友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發現魚的不同特征,并大膽表述。

      2、學習獨立粘貼的習慣,體驗操作的快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發現魚的不同特征,并大膽表述

      活動難點:學習獨立觀察、粘貼的.習慣,體驗操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條魚,幼兒觀察發現兩條魚條紋的不同之處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兩種相同的魚,請個別幼兒上來找朋友

      三、出示三條魚,幼兒表達觀察到的不同處

      四、出示貼紙,教師示范

      五、幼兒操作

      活動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嘗試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還并不太熟知每個幼兒能力的情況下,本次活動不僅是努力嘗試達到目標,也是在操作中觀察每一幼兒數學能力的差異,為今后數學的集體教學創設更適宜的環節。

      (1)觀察教學的層次性不夠明顯

      從操作的成效發現,幼兒的能力雖然參差不齊,但表現最弱的則是對身上有三種顏色的魚的辨認,既要分辨顏色,又要考慮排列,這是教學的難點

      在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時,我的方法過于籠統,不具層次遞進性,應先請幼兒觀察比較兩種顏色及其排列,并讓幼兒示范操作;再著重強調三種顏色的觀察,先觀察顏色,然后將顏色和排列結合著比較,在幼兒的示范中及時發現不足并糾正

      (2)忽略了大膽表述的重要作用

      讓幼兒除了觀察以外,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與同伴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但在教學中我忽略了這一點,讓自己的說變成了主體。其實幼兒的表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的形式,個人的回答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個別問題,從而當場糾正,集體的回答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關注全面,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現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數幼兒撕粘技能基本沒有問題,但手眼的協調能力還不夠,貼紙和小魚的身體對不準,容易貼到外面去;個別兩個幼兒方向感不強,將小魚的頭尾貼倒了。有小部分幼兒出現了貼紙混淆、小魚沒有貼全的情況,當然對于這點我也意識到應該給幼兒人手一個操作盒,在操作盒內進行則可避免這一疏漏,但由于現在班級硬件條件的限制,在今后還需多收集補充,給幼兒一個完整地操作條件。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小班數學《比較長短》《長帶子飄起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能獨立的改三件同類物品比較長短(重點)。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感知長短的相對性,初步學習長短排序。

      活動準備:

      每人三根同種不同長度的鉛筆、每人三根長短不同的彩帶、每人三根長短不同的棒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鉛筆,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拿的鉛筆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自由說說)對了,這些鉛筆有長有短。哪根是最長的?哪根是最短的?

      二、通過教師演示,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

      1、學習兩支鉛筆比較長短

      師:“你們看,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比出來呢?(把兩支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對齊)

      小結:原來比的時候,要把兩支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哪支短了。

      2、學習三支鉛筆比較長短

      師:“老師這還有一支鉛筆,那他是長的還是短的呢?現在又該怎樣比了呢?現在長的鉛筆和短的鉛筆發生了什么變化呢?長的變成了什么樣?短的變成了什么樣?

      小結:比的時候,仍然要把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是長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來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比較的物體不同,長短也不同。

      三、學習按長短排序

      師:“說一說,這三根鉛筆可以怎樣排隊呢?”“哪支在最前面?哪支排在他的后面?哪支在最后面?”(幼兒將手中的物品進行排序)

      小結:排序時將物體的一頭對齊,找出最長的或最短的,依次排序。

      四、結束

      游戲“長帶子飄起來”

      1、請幼兒從自己的材料中找出最長的鉛筆和彩帶,教師幫助幼兒將最長的彩帶拴在最長的鉛筆上,做成“長飄帶”。

      2、引導幼兒跑一跑、試一試如何讓自己長長的飄帶飄起來?體驗飄帶舞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材料比較長短并排序。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5篇】相關文章: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3篇05-1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八篇05-1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三篇05-1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3篇05-14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四篇05-12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四篇05-09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4篇05-0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三篇05-07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9篇05-0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4篇05-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欧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久热中文字幕播放 | 日韩一级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 |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