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5-07 10:01:28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7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18頁例1 及做一做,練習三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jù)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演示講解。觀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生成問題

      1、大家回憶以前我們數(shù)學上學過的關(guān)于辨認物體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回答。師結(jié):一般定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的。還有嗎?

      (引導(dǎo)學生回顧位置與方向的有關(guān)知識,學生匯報。學生指認地圖上的方向,填充八個方位圖)

      2、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jié),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xiàn)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xiàn)給大家。

      觀察圖,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

      下面我們一起探究1號點、2號點、終點與起點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如何確定它們的位置與方向。

      板書課題:確定物體位置

      (設(shè)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越野圖,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無處不在,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小組討論: 確定物體的位置,需要確定哪些條件?

      知道在出發(fā)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fā)嗎?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有關(guān)10的加減法,初步理解得數(shù)是10的加法和減法,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有關(guān)10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小圓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分蘋果

      1、用小圓片代替蘋果,動手分一分,并說出相應(yīng)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組交流。

      2、分組發(fā)言,整理板書

      在發(fā)言過程中,指導(dǎo)學生有條理地說。

      3、完成書上10的組成練習。

      二、練一練

      1、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連一連

      先指導(dǎo)讀懂題意,再連一連,生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2、口算。生獨立練習。

      3、爬臺階。

      (1) 出示小狗爬臺階的圖,談話引入。

      (2)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小老鼠用一根骨頭引小狗上樓去,總共有幾級臺階,小狗爬到了第2級,還有幾級?

      (3) 移動小狗的位置,它現(xiàn)在又爬到了第幾級,還有幾級?

      4、說一說,填一填。

      (1)先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

      (2)把算式與圖結(jié)合起來說一說。如10-8=2表示有10條魚小貓釣上8條,河里剩2條,也可以表示河里還有8條魚釣上來2條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體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yīng)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來解決。

      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3、 情感目標:初步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

      主題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隊的同學們來到郊外開展了一次野營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們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同學們都開展了哪些活動?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后回答。(同學們有的在搭帳篷,有的在燒烤食物,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洗菜,還有的給小鳥做窩。) 板書:搭帳篷 燒烤食物 釣魚 洗菜 做鳥窩

      二、引導(dǎo)觀察,體會方法

      1.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1)教師提問:參加活動的隊員們已經(jīng)把毛巾晾曬起來,如果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每個帳篷里住多少人嗎?你是怎樣知道的??課件演示:晾曬毛巾的六個架子突出,其余場景虛化。 (有的學生可能是數(shù)出每個帳篷里住12人,教師引導(dǎo)學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嗎?)板書:2×6=12。

      (2)教師提問:根據(jù)搭帳篷小組隊員們的活動,你還能提出什問題?怎樣解決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3)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可能提出:3個帳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師指導(dǎo)學生從圖中提取相關(guān)信息并追問:你怎么算出來的?學生可能說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個架子上有6條毛巾,有6個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個帳篷住12人,有3個帳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根據(jù)參加活動的同學晾曬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數(shù)學問題,并用各種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參觀其他小組的活動情況,看看你們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師提問:選擇你喜歡的活動項目,仔細觀察,和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再想一想,別人提出的問題你能幫助解答嗎?比一比,哪組同學合作提出的問題最多,解決的辦法最好。

      2.各小組選擇有關(guān)活動,在組長帶領(lǐng)下,互相提問,開展討論,解答說理。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組活動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dǎo)。

      四、匯報交流,應(yīng)用拓展

      1.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補充。匯報的內(nèi)容有時是無序的,教師通過以下有機的設(shè)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確表達。 我提出的問題是( ),發(fā)現(xiàn)( )條件后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說列式解答的過程及理由,教師板書相關(guān)解法。

      (1)燒烤活動。

      ①學生可能提出:參加燒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據(jù)圖意,學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說出道理,教師都予以鼓勵。

      ②學生可能提出:燒烤中拿著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教師提出:你是怎樣想的?

      (2)洗菜活動。

      ①學生可能得出:在河邊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邊洗菜有3組,每組有2人,2×3=6)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個菜籃子?(每組有4個菜籃子,一共有3組,3×4=12) 3)給小鳥做窩。

      ①學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個鳥窩?(每棵樹放2個鳥窩,有5棵樹,2×5=10)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樹?

      (3)釣魚。

      ①學生可能提出:扛魚竿的小朋友釣了多少條魚?(左邊的小朋友說:“我釣了4條魚。”扛魚竿的小朋友說:“我釣的魚和你同樣多。”可見扛魚竿的小朋友也釣了4條魚)

      ②學生可能提出:兩人一共釣了多少條魚?(4+4=8或4×2=8) 教師對于能夠根據(jù)對話提出問題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及時小結(jié):我們可以從畫面中找到條件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對話知道解決問題的條件。

      3.總結(jié)延伸。 今天,同學們參與了“棒棒”假日小隊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隊日活動,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真棒!回憶一下,我們中隊開展過哪些隊日活動,在活動中你學到了什么本領(lǐng),能不能也提出幾個問題,我們一塊兒來解答。(學生自由說)

      板書設(shè)計:

      練習設(shè)計:

      教后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活動,體會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4、能從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yù)測。

      教材分析:

      重點:能將一組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難點:能從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yù)測。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

      我們學習了復(fù)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它能清楚地比較兩個數(shù)量。

      我們想知道蒜苗生長的趨勢該用什么辦法?

      二、制作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然后連線

      三、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折線統(tǒng)計圖,你能發(fā)現(xiàn)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

      2、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3、估計蒜苗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長情況在付頁5的格子紙中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四、完成練習。

      練一練1、2、3

      著重于說明變化趨勢的原因

      五、課堂

      你學了什么?

      課后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 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guān) 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jié)合的方法。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疑激趣,導(dǎo)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 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huán)節(jié),教師故意為學生設(shè)置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guī)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guī)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tài)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shù),一邊動態(tài)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jié)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 )。 (2)跳繩長2( )。

      ( 3 )課桌高7( )。 (4)粉筆長75( )。

      (5)別針長34( )。 ( 6)小紅身高120( )。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 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認識乘法

      教案設(shè)計:二年級備課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經(jīng)歷幾個相同數(shù)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初步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簡單乘法算式的積。

      2、使學生經(jīng)歷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相加是多少的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的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數(shù)學應(yīng)用意識。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乘法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2頁。第3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例題圖,學生準備小棒等。

      教學模式:三段式

      教學過程:

      一、鋪引

      出示算式:

      第一組 第二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學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師引導(dǎo)學生觀察:

      提問:

      1.這兩組題都是加法,但是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組每道題的加數(shù)不相同,第二組的每道題的加數(shù)都相同)

      2.像第二組這樣,加數(shù)都相同的加法,我們叫它“求相同加數(shù)的和”.

      第1題3+3,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3相加,這就是2個3.

      第2題5+5+5,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5相加,這就是3個5.

      第3題4+4+4+4,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4相加,由學生說出4個4.

      第4題2+2+2+2+2,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2相加,由學生說出5個2.

      二、探究

      1.教學例題。

      教師提問如何列算式?

      用加法算:2+2+2=6

      你寫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相同加數(shù)是幾,幾個2連加.

      教師敘述: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書課題:乘法初步認識)

      介紹乘號及算式寫法和讀法:

      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乘號,乘號的寫法是左斜右斜“ ×”.教師同時板書,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乘號像什么(像漢語拼音中的 ×).

      怎樣寫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數(shù)是幾,相同加數(shù)是2,就寫在乘號的前面,再數(shù)一數(shù)是幾個2連加,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3寫在乘號的后面,2×3表示3個2連加,3個2得6,因此算式是2×3=6,讀作2乘以3等于6.

      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

      歸納小結(jié):

      (1)上面這幾道題用加法算的時候,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點?

      (2)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還可以用什么法算?

      (3)兩種方法比較,哪種簡便?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訓練

      1.基本練習

      出示復(fù)習準備中的兩組題,哪組題能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改寫?說出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幾連加.

      3+3 3×2; 5+5+5 5×3; 4+4+4+4 4×4;

      2+2+2+2+2 2×5

      2.想想做做1、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在教科書上列出算式。

      四、課堂總結(jié)。

      作業(yè):2、5

      板書設(shè)計:

      認識乘法

      4×2 = 8 或 2×4 = 8

      . .

      . .

      . .

      乘號 乘數(shù)乘數(shù) 積

      4 × 2讀作:“4乘2”, 2 × 4讀作:“2乘4”

      教后記:

      第二課時 練習一

      執(zhí)行時間: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法的含義,能較熟練地寫出乘法算式。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圖,學生準備小棒等。

      教學模式:三段式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擺

      教師指導(dǎo),檢查。

      2、學生仔細觀察圖,寫出有幾個幾,并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讓學生觀察跳繩圖,說出有幾個幾,并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5×4=20 或4×5=20

      3、學生觀察,比較是幾個幾相加,并寫出乘法算式。

      3×5=15 5×3=15

      二、重點練習

      1、第5頁4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講解,強調(diào)是幾個幾。

      2、第5頁5題

      學生在書上寫出算式,指名讀一讀。

      4×2=8 2×4=8

      6×3=183×6=18

      5×6 6×5

      3、第5頁第6題

      教師讀題,學生填寫,集體訂正。

      4、第6頁7題

      學生看圖,列出算式

      4×2=8

      5、第6頁8題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指名列式。

      5×3=15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體驗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排列順序。

      2.大膽地用語言表述排列的結(jié)果。

      活動準備:

      1.事先聯(lián)系好一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配合幼兒活動。(也可利用圖片的方式)

      2.《幼兒畫冊》(第三冊P7)。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師:你家里有幾口人?爸爸、媽媽和寶寶一樣高嗎?

      2.游戲:比高矮。

      爸爸、媽媽和寶寶比高矮。提問:爸爸、媽媽、寶寶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引導(dǎo)幼兒學說“高的、矮的、最矮的”。

      請小朋友按照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給三個人排隊。

      換一個寶寶再次與爸爸媽媽比高矮。

      幼兒做相關(guān)練習。

      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中小動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干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鼓勵幼兒互相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

      活動延伸:

      提供四種高矮不一的物體,鼓勵幼兒比一比,說一說。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7篇】相關(guān)文章: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六篇05-06

    《觀察物體》小學數(shù)學教案04-06

    【精華】小學通知模板六篇04-02

    【精華】小學通知模板10篇04-21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04-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循環(huán)小數(shù)》03-31

    小學精選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范文03-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15篇)02-25

    【精品】小學數(shù)學教案4篇05-06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篇04-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观看片 |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 色窝窝播放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