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時間:2021-03-05 09:05:4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華】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九冊第27-28頁例8和例9。

      2、教材簡析

      循環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本的例8,是教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重復出現的情況,為認識循環小數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過計算兩道除法式題,呈現了除不盡時商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某位起重復某個數字;另一種是從某位起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由此引出循環小數的概念并介紹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接著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到的商會有哪些情況”。由兩個數相除時商的兩種情況,介紹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

      以前學生對小數概念的認識僅限于有限小數,到學習了循環小數以后,小數概念的內涵進一步擴展了,學生認識到除了有限小數以外,還有無限小數,循環小數就是一種無限小數。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循環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能正確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了解循環節的概念和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能力目標: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的美與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滲透集合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關鍵:通過生活實例、實踐、觀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環”,進而理解什么是循環小數。

      二、 說教法學法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梁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建構主義教學論指出,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生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興趣。新課開始,我以學生身邊的循環現象為導入點,讓學生體驗“循環”的意思,從而說說生活中的“循環現象”,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循環”含義,從而為進一步探究“循環小數”的意義架起橋梁 。

      (二)關注學生發展——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學習不應是簡單個體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主體對自己感興趣的且是現實的生活性主題的探究與發展的過程。在新課中,我首先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中的問題,通過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試算、觀察、分析、比較、討論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

      (三)關注學生實際應用——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內化

      從認識的過程來說,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從個別的事例總結出一般性的規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好的練習設計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進而延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完新知后,我由淺入深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三、說教學程序:

      (一)從生活現象中,感知“循環”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問學生最喜歡星期幾?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提問:這個愿望可能實現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個挨一個按一定的順序出現,我們把它叫做“依次”,(教師板書:依次。)

      一個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復出現”,(板書:重復出現)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完整板書:依次不斷重復出現)

      2、然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的”的現象。

      學生舉例后教師小結:生活中象這種“ 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很多,我們把這種現象還可以叫做——(循環現象,板書:循環)

      【采用聊天的形式導入,使學生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循環”的含義,從而為后面學習新知作好的鋪墊。】

      (二)從數學現象中,認識“循環”

      師:生活中有很多這種循環現象,那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及時從生活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 1、 從烏龜和蝸牛的速度中發現“循環”現象

      (1)首先出示烏龜和蝸牛圖,問學生:你們知道烏龜、蝸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嗎?

      (2)然后提供信息:烏龜6分鐘爬70米。

      蝸牛11分鐘爬9.4米。

      (3)讓學生估算這兩種動物的速度,培養估算能力。

      (4)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獨立計算,提醒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討論,同時請兩名學生板演。

      (5) 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在計算中遇到了什么情況?出現了什么現象或規律?

      (6) 利用課件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邊看課件演示,邊思考以下問題:

      課件一 (先讓學生觀察70÷6的豎式。)

      ① 余數不斷重復出現 ,商不斷重復出現 。

      ② 商不斷重復出現幾個數字?(板書:一個數字)

      ③ “6”是從哪里開始重復出現的?(板書:小數部分,從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寫?(引導板書:11.66…,讓學生說出“…”表示的含義。)

      課件二:(在讓學生觀察9.4÷11的豎式。)

      ①余數依次不斷重復出現6和5,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5和4

      ②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幾個數字?(板書:兩個數字)

      ③“5”和“4”是從哪里開始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板書:小數部分,從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寫?(引導板書:0.85454…)

      2、小結并揭示課題:象11.66…、0.85454…這樣的小數我們也給它取個名字?叫——(循環小數,板書課題)

      3、 補充完整“循環小數”的概念

      (1) 引導學生先將“從第一位起”和“從第二位起”這兩句話融合成一句話:從某一位起。

      (2) 再將“一個數字”和“兩個數字”融合成為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

      (3) 接著請學生根據板書把循環小數的概念說得更完整些,教師完整板書概念。

      4、在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了什么是循環小數之后,讓他們看書學習第28頁,解決以下問題:

      (1)什么是循環小數?你覺得重點詞語有哪些?

      (2)什么是循環節?

      (3)怎樣簡便寫出循環小數?

      (4)怎樣讀循環小數?

      學生反饋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劃出重點詞并板書簡寫。

      【讓學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了循環小數,使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的美,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再學習。】

      (三)從數字樂園中,理解“循環”

      1、下面哪些小數是循環小數?為什么?如果是,說出它的循環節,并將它寫成簡便形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哪些是循環小數?將循環小數表示出來。(課本29頁第1題。)

      5.7÷9 5÷8 6.64÷3.3

      【在學習新概念后,緊接著安排這兩道直接應用新概念的練習,以達到及時強化記憶、鞏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個環節是:從辨析探索中,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個別到一般,為了更好地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我在課本給出地兩道除法算式的基礎上,增加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組分工合作每人計算一題,計算后討論: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到的商會有哪些情況?

      小組討論后再看書28頁,自學什么有限小數、什么是無限小數。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小數包括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讓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五)從練習實踐中,鞏固發展和創新

      1、判斷下列各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哪些是循環小數。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數有( ),

      無限小數有( ),

      循環小數有( )。

      2、你想先解決哪個問題?

      (1)小萱家去年11月電費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電多少元?

      (2) 每套童裝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裝?

      師:從剛才的題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結:對于循環小數,有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取它的近似值。

      3、動腦筋

      循環小數0.48536536……的小數部分第60位上的數是幾?第100位上的數呢?

      【按照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學,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第一題是基本題,是通過填“有限小數、無限小數、循環小數”,滲透“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但無限小數不一定循環小數;有限小數一定不是循環小數”的思想。第二題綜合題,通過根據實際情況,取循環小數的近似值,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最后一道是發展題,一方面讓學生研究循環小數的規律,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什么疑問?

      【讓學生在重溫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著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中模塊1《畫一畫美麗的寧夏川》,第1單元《認識電腦》第2課時的內容。

      本節課在本單元教材內容的編排上處在學生認識計算機設備和Windows桌面,并掌握啟動計算機方法和熟悉關閉計算機步驟的基礎上,在學生認識鼠標和鼠標指針并掌握其握法的前提下,進一步學會熟練地使用鼠標,為得心應手地使用計算機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既具有對電腦充滿好奇的心理,又具有怕操作不當造成計算機設備損壞的恐懼心理,且具有通過鼠標操作玩游戲的沖動。通過前面對計算機的認識,初步了解了計算機的組成設備和Windows桌面,并掌握了計算機的啟動方法和熟悉了關閉計算機步驟,產生了通過鼠標來操作計算機的迫切心情,特別是通過認識鼠標和鼠標指針,并掌握其握法以后,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會熟練使用鼠標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結合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鼠標的移動、指向、單擊、雙擊、拖動

      2、讓學生經歷演示觀察的過程,學會主動思考并探尋解決辦法;經歷相互討論,匯報交流的過程,學會準確地描述日常操作;經歷分析比較的過程,學會辨別并根據需要運用所學

      3、學生通過體驗情景環節,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根據教材對鼠標基本操作的編排順序和知識結構體系,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鼠標的單擊、雙擊、拖動。

      根據學生怕操作不當損壞鼠標的恐懼心理,學生在鼠標操作過程中出現雙擊動作不連貫,拖動鼠標時兩個手指同時按住鼠標移動的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

      鼠標的雙擊和拖動

      四、教學策略

      根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教育課程改革理念和本冊教材的結構和體例,我確定具體教學以任務驅動為主,在任務的設置上一是采用常規教學任務,并結合教材中的試試看。

      如:在教學鼠標的指向時,讓學生試試看:將鼠標指針移動到任務欄左端的開始按鈕上,停留一會兒,看看有什么反應;再把鼠標指針移動到任務欄右端的幾個按鈕上,停留一會兒,看看有什么反應?讓學生通過實踐和探究,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體驗到了計算機的奧妙。

      二是創設圍繞課題展開的情景游戲任務,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練,寓教于樂,在游戲的過程中習得技能。

      如:我創設了鼠標像“小老鼠”,貓錯把鼠標當“小老鼠”抓,引導學生抓捕真兇小老鼠還鼠標清白這一情景,并圍繞這一情景任務制定了抓捕計劃,每個計劃分別設計了相對應的情景游戲,在完成情景任務的過程中練習鼠標操作。

      五、教學用具

      計算機教室、教學課件、教學用小游戲、學習評價量化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制定計劃

      創設鼠標像只“小老鼠”,被貓誤以為是“小老鼠”抓住,引導學生認識到鼠標是被冤枉的,要抓住可惡的小老鼠還鼠標清白這一情景,制定有趣的抓捕計劃和相對應的情景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計劃一:蹲守、圍堵,實施抓捕小老鼠(失敗,小老鼠逃脫)

      游戲:貓蹲守圍堵小老鼠,不讓老鼠從洞口逃脫,讓學生練習鼠標的移動

      計劃二:圍住藏匿地點,加派人手,再次實施抓捕(抓捕成功)

      游戲 :圍住小老鼠,等老鼠從洞口出來就砸用錘子將老鼠砸暈,抓住小老鼠,讓學生練習單擊

      計劃三:嚴懲小老鼠,還鼠標清白(將小老鼠拖去喂貓)

      游戲:通過拖動將小老鼠送入窗口給貓當午餐,讓學生練習拖動。

      (二)探究新知 苦練本領

      借助情景計劃,引導學生要想使抓捕行動更有效,必須苦練基本功進入常規教學任務當中。

      1、鼠標的移動:握住鼠標在桌子上滑動

      任務一:根據教師口令從上、下、左、右、左上角、右下角、右上角、左下角幾個方向上移動鼠標,讓學生動手操作并指名學生演示。

      2、鼠標的指向:把鼠標指針移動到某個圖標上,按鈕上或需要的位置。

      試試看:將鼠標指針移動到任務欄左端的開始按鈕上,停留一會兒,看看有什么反應;再把鼠標指針移動到任務欄右端的幾個按鈕上,停留一會兒,看看有什么反應?將鼠標指針再指向我的電腦圖標,看看有什么反應?

      3、鼠標的單擊:用手指快速地按一下鼠標按鍵后立即松開。

      試試看:把鼠標指針移動到某個圖標或按鈕上,分別單擊左鍵、右鍵,觀察圖標有什么變化?(學生討論、匯報)

      4、鼠標的雙擊:用手指快速地連按兩下鼠標左鍵后立即松開。

      試試看:將鼠標指針指向桌面上的“我的電腦”圖標,雙擊它,看看電腦桌面會有什么變化?

      任務二:讓學生指向我的電腦窗口上的三個按鈕了解它們各自的名稱,并單擊最大化和還原按鈕觀察窗口變化。

      5、鼠標的拖動:將鼠標指針移到某個對象上,在按住左鍵不松開的情況下移動鼠標,當鼠標指針移到需要的位置時再松開左鍵,圖標就會移動到這個位置。

      試試看:把鼠標指針移到“我的電腦”窗口右下角邊框處,看看指針有什么變化,指針形狀改變后,按住左鍵拖動鼠標,看看窗口怎樣變化?單擊關閉按鈕能不能關閉窗口?

      (三)實施計劃 展示技能

      進行完常規教學任務以后,讓學生進入情景任務運用所學實施抓捕計劃,通過游戲對小老鼠實施抓捕,練習鼠標操作,使學生更熟練的使用鼠標。

      計劃一:蹲守、圍堵,實施抓捕小老鼠(失敗,小老鼠逃脫)

      計劃二:圍住藏匿地點,加派人手,再次實施抓捕(抓捕成功)

      計劃三:嚴懲小老鼠,還鼠標清白(將小老鼠拖去喂貓)

      (四)鞏固練習 接受表彰

      完成情景任務后,通過游戲“小獎狀”中的獎狀,對學生抓捕小老鼠有功進行表彰,讓學生進行鼠標單擊、雙擊、拖動綜合練習。

      七、評價總結

      學習表現評價量化表

    說課稿 篇3

      說課稿:《傳統文化的繼承》

      ——政治科組 游月茹 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傳統文化的繼承》。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

      一、說教材

      (一)本框題的地位與作用

      本框題是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的內容,第二單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介紹文化發展的三個過程(文化傳播、文化繼承、文化創新)。本框題《傳統文化的繼承》它向前承接了在文化傳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傳統文化,向后又為今天如何進行文化創新做了鋪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只陳列在歷史遺址中,她的價值在于傳承與發揚,只有讓青少年學生參與其中,才能煥發活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以及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夠區分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形成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樹立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成為傳統文化自覺的傳承者和享用者。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傳統文化的表現;?傳統文化的作用

      2.難點: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二、說教法

      1.設疑激趣法:在教學的四個層次中層層設疑,讓學生帶著疑惑去學,時時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激發好奇心,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行為。

      2.情感引導法:激發學生內心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結,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性情,以達到知、情、行統一的最佳效果。

      3.情境教學法:將圖片、時事等直觀資料有機整合,將學生帶入到濃厚的傳統文化的氛圍中,讓學生去體會、去感受、去討論、去運用,師生共同在教學中獲得新知。

      三、說學法

      1.合作探究法:課前讓學生分小組搜集資料,了解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培養合作探究能力;課堂上學生積極合作探究討論 、在探究中深化認識。

      2.辨證分析法:傳統文化在今天的影響,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這就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

      3.調查研究法:理論聯系實際,調查惠州本土傳統文化的現狀。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立足實際,發揮學生調查和收集、分析資料的能力。課前布置兩項調查活動:一是“尋找家鄉的傳統文化”,學生分組去了解自己家鄉有哪些傳統文化,搜集有關圖片或文字資料形成學生作品展覽;二是讓學生收集資料說明為什么端午祭會被韓國申遺成功。

      (二)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緊緊圍繞傳統文化,分為“設置情境、引入新課—分析重難點—課堂小結—練習、作業”四個層次,環環相扣,逐步推進,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1.情境導入

      德國的普克朗認為:“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因此,一開始,我就運用20xx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相關資料,討論為什么端午祭會被韓國申遺成功?我們該怎樣對待自身的傳統文化?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得出結論:韓國申遺成功原因在于對端午祭的重視和保護,這也提醒我們國家要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由此開始新知的學習。

      2. 分析重難點

      緊接拋出“我們要繼承哪些傳統文化?”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介紹自己家鄉有哪些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然后每小組派一代表上臺將

      課前收集到的圖片和材料進行直觀的展示,使學生產生對傳統文化的濃厚感情,并與教師的經典點撥相結合,讓學生從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中悟出傳統文化的真正含義。

      3.思維探究

      (1)問題探究,培養能力,突出傳統文化的作用。

      從傳統文化的含義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教師拋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傳統文化?是不是全盤繼承?,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展示安徽省西遞村的敬愛堂中懸掛著的“孝”字。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在今天如何看待“孝道”這種傳統思想。“在今天還需不需要講孝道?是不是把古代的孝全盤繼承下來”。此處借助《二十四孝》之埋兒奉母的故事,借助問題的探究和學科知識的支撐,突出傳統文化作用具有雙重性的這一重點,為實現難點突破提供基礎。

      在認識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時,要重點突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反映課標思想。

      (2)案例探究,把握標準,突破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難點。

      通過對傳統文化雙重作用的學習,學生能較容易歸納出對待包括“孝”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由此歸納出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古為今用”,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4、課堂小結和練習、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1、含義:

      2、具體表現:

      二、傳統文化在今天

      1、傳統文化的作用

      ①積極作用 ②消極作用

      三、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古為今用"

    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質.

      2.能較熟練地應用三角形中位線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

      3.經歷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推理論證的能力.

      4.能運用綜合法證明有關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結論.理解在證明過程中所運用的歸納、類比、轉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和運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

      2.難點: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證明(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3.難點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線的內容是由一道例題從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質的,新教材與老教材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順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這種安排是要降低難度,但由于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添加輔助線的練習很少,因此無論講解順序怎么安排,證明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例1)時,題中輔助線的添加都是一大難點,因此教師一定要重點分析輔助線的作法的思考過程.讓學生理解:所證明的結論既有平行關系,又有數量關系,聯想已學過的知識,可添加輔助線構造平行四邊形,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來證明結論成立的思路與方法.

      (2)強調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的區別:

      中位線:中點與中點的連線。中線: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

      (3)要把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特點、條件、結論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點:在同一個題設下,有兩個結論.一個結論表明位置關系,另一個結論表明數量關系。

      條件(題設):連接兩邊中點得到中位線。

      結論:有兩個,一個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位置關系,另一個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系(在應用時,可根據需要選用其中的結論)。

      作用:在已知兩邊中點的條件下,證明線段的平行關系及線段的倍分關系.

      (4)可通過題組練習,讓學生掌握其性質.

      三、課堂引入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你能說說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用途嗎?

      (答:平行四邊形知識的運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例如求角的度數,線段的長度,證明角相等或線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從而判定直線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然后再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

      3.創設情境

      實驗:請同學們思考:將任意一個三角形分成四個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定義: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思考】:

      (1)想一想:①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共有幾條?②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有什么區別?

      (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第三邊有怎樣的關系?

      (答:(1)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共有三條。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的區別主要是線段的端點不同.中位線是中點與中點的連線。中線是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第三邊的關系: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與第三邊,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與第三邊,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精華】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精華】赤壁賦說課稿三篇04-17

    【精華】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6-04

    【精華】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6-02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長江說課稿11-11

    乘車說課稿11-11

    鱒魚說課稿11-11

    綠洲說課稿11-11

    浪花說課稿11-11

    瀑布說課稿11-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 日韩欧美一级一中文字幕 | 色鬼国产激情久久 |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日本中文a∨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