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練習題

    時間:2024-09-29 18:50:01 煒玲 試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鴻門宴練習題

      練習就是用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通過多方面的強化,恰當的重復來掌握知識和技巧。題,既包括書面文字,又包括口述和動手操作的實驗等。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鴻門宴練習題,希望大家喜歡。

    鴻門宴練習題

      鴻門宴練習題 1

      一、基礎練習

      1.下列加粗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 (zhōu)生 乘(shèng) 玉(jué) (xiǎng)士卒

      B. (lù)力 (zhì)肩 (jiè)吏民 按劍而(jì)

      C. 披(wéi) 刀(zǔ) (yāo)項伯(shuì)項羽

      D. 目(zì) (zhì)酒 樊(kuài) 不勝杯(sháo)

      2.下面各句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君我呼入 ②君王人不忍

      B.①其怒,不敢獻 ②天大雨,道不通

      C.①項王即日留沛公與飲 ②不如而善遇之

      D.①遣將守關 ②君安與項伯有

      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B.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

      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4.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詞活用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

     、倥婀霸上 ②吾得事之 ③項伯殺人,臣

      ④范增數項王 ⑤常以身蔽沛公 ⑥吏民,封府庫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 D.①④⑥/②⑤/③

      5.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若屬皆且為所虜 B.行將為人所并

      C.吾屬今為之虜矣 D.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二、課內練習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題。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固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6.下列兩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確讀音是 ( )

     、夙椡跄徊。 ②軍中無以

      A.①yìng ②wèi B.①yìng ②wéi

      C.①yīng ②wéi D.①yīng ②wèi

      7.下列句子,“然”的意義、用法與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A.沛公默然 B.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

      C.父利其然也 D.輮使之然也

      8.下列句子,“數”的意義是“屢次”的句子有( )

      A.范增數目項王 B.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

      C.扶蘇以數諫故 D.若印數十百千本

      E.夾岸數百步 F.幾死者數矣

      9.比較下面“以”的意義和用法,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軍中無以為樂

     、郏畨郛,請以劍舞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10.選出上面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 )

      A.玉玦是半圓形的佩玉!矮i”與“決”同音。范增以此暗示項羽要下決心殺劉邦。

      B.劉邦為自己開脫責任,其表明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是項羽無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項莊拔劍起舞是聽從范增安排要殺劉邦;項伯拔劍起舞是自覺行動,要保護劉邦。

      三、拓展練習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

      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 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睗h王曰:“善。”于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并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笔拐咧,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表n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新 課標 第 一網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注]城父、舒、六等為地名。

      1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乃引兵而東歸解,渙散,松弛

      B. 楚兵罷盡罷,通“疲”,疲憊

      C. 以舒屠六,九江兵舉,“盡”的意思

      D. 歌數闋,美人之和,應和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諸侯皆附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 至固陵,信、越之兵不會 秦王還柱

      C. 楚兵 破不者,若屬皆為所虜

      D. 不能,事未可知也 噲帶劍擁盾入軍門

      1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張良足智多謀的一組是( )

     、俅颂焱龀畷r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跐h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

     、凼垢髯詾閼,則楚易敗也

     、艽笏抉R周殷叛楚

      ⑤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蘧跄芘c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1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項王與漢王訂立和約后,就帶上隊伍回去了,但是漢王接受了張良等人的.計謀,言而無信,又發動了戰爭,最終使項羽陷入絕境。

      B. 張良獻計,如果合力擊楚,打敗楚軍之后,從陳縣往東至海濱一帶地方給彭越,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給韓信,終于使彭越、韓信出兵擊楚。

      C. 霸王別姬時,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軍情何等急迫!而司馬遷卻以舒緩的筆調去寫項羽夜起帳飲,慷慨悲歌,表現出項羽英雄末路、深情無奈的俠骨柔腸。

      D. 本文巧于構思,善于將復雜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軍事沖突中,插入情意纏綿的悲歌別姬一段,使情節發展急徐有致,節奏疏密相間成趣。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啪跄芘c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祈椡踯姳谯蛳,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鴻門宴練習題 2

      一、基礎知識

      1、司馬遷,西漢 史學家、文學家。《史記》原名 《太史公書》,共130 篇,由 本紀、世家、列傳、書 和 表 五部分組成,是我國第一部 紀傳體通史 。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2、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張良出,要項伯

      C、良乃人,具告沛公

      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C ( A.“倍”通“背”B.“要”通“邀”C.“蚤”通:‘早’’)

      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組是 ( B )

      A、項伯乃馳之沛公軍

      B、料大王士卒足以大王乎

      C、吾得事之

      D、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4、列出一些出自課本的成語

      勞苦功高;秋毫無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二、語段精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5題。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 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壕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官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庇谑琼棽畯鸵谷ィ淋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5、下列句中加粗的古今異義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約為婚姻(這里指結為兒女親家)

      B.備他盜之出入(指防止農民起義軍進進出出)與非常(指意外的變故)也。

      C.沛公居出東(指崤山以東)時

      D.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指中原地區)抗衡

      B(“出入”在這里是偏義復詞,偏在“入”)

      6、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與“所以遣將守關者”不同的一項是 ( )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C、此國之所以不昌也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6、D (用來-------的,其余為“---------原因”)

      7、翻譯下列句子

     。1)君安與項伯有故

     。1)你怎么跟項伯有舊交情?

      (2)沛公奉卮酒為壽

     。2)沛公舉起一杯酒,祝項伯健 康。

      (3)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主也

      (3)把守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的.地盤盡可以稱王了。

     。4)籍吏民,封府庫

     。4)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

      8、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B )

      A項伯回到軍營,把劉邦的話如數告訴項羽,并趁機為劉邦說情。項羽竟然答應了,劉邦也如愿了。

      B劉邦邀請項伯,又是敬酒,又是拉關系,用謊言為自己辯護,企圖籠絡住項伯,讓項伯在范增面前為張良說些好話。

      C劉邦回答張良“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的問話時,說是有蠢小子唆使,實際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項伯把項羽要攻打劉邦的機密泄露給了張良,這里,項伯本是為個人情誼,結果卻壞了項羽的大事。

      三、拓展延伸

      虞愿字士恭,會稽余姚人也。祖賚,給事中、監利候。父望之早卒。賚中庭橘樹冬熟,子孫競來取之。愿年數歲獨不取,賚及家人皆異之。宋元嘉中,為湘東王國常侍。及明帝立,以愿儒吏學涉,兼蕃國舊恩,意遇甚厚。除太常丞,尚書祠部郎,通直散騎侍郎。

      帝以故宅起湘宮寺,費極奢侈。以孝武莊嚴剎七層,帝欲起十層,不可立,分為兩寺,各五層。新安太守巢尚之罷郡還見帝,帝曰:“卿至湘宮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痹冈趥仍唬骸氨菹缕鸫怂拢允前傩召u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愍。罪高佛圖,有何功德!”尚書令袁粲在坐,為之失色。帝大怒,使人驅曳下殿,愿徐去,無異容。以舊恩,少日中已復召入。 帝好圍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議共欺為第三品,與第一品王抗圍棋,依品賭戲。抗饒借帝,曰:“皇帝飛棋,臣抗不能斷。”帝終不覺,以為信然,好之愈篤。愿又曰:“堯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彪m數忤旨,而蒙賞賜猶異余人。遷兼中書郎。

      愿以侍疾久,轉正員郎。出為晉平大守。在郡不事生業。前政與百姓交關,質錄其兒婦,愿遣人于道奪取將還。在郡立學堂教授?づf出髯蛇,膽可為藥。有遺愿蛇者,愿不忍殺,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還床下。復送四十里山,經宿復歸。論者以為仁心所致。海邊有越王石,常隱云霧,相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愿往就觀視,清徹無所隱蔽。后瑯邪王秀之為郡,與朝士書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猶存,遺風易遵,差得無事!币阅刚呓饴,除后軍將軍。褚彥回嘗詣愿,愿不在,見其眠床上積塵埃,有書數篋。彥回嘆曰:“虞君之清至于此!绷钊藪叩胤鞔捕。遷中書郎,領東觀祭酒。兄季為上虞令卒,愿從省步出還家,不待詔便歸東。除驍騎將軍,遷廷尉,祭酒如故。建元元年卒。愿著五經論問,撰會稽記,文翰數十篇。 (《南史?虞愿傳))

      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子孫競來取之 競來:竟然來

      B.愿徐去,無異容 徐去:慢慢離開

      C.質錄其兒婦 質錄:質問抓捕

      D.經宿復歸 經宿:路經住處

      B (A.競來:爭相趕來;C.質錄:捕作人質;D.經宿:經過一宿。)

      1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虞愿“清廉耿直”的一組是( )

     、僮锔叻饒D,有何功德 ②堯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③愿遣人于道奪取將還 ④愿往就觀視,清徹無所隱蔽 ⑤見其眠床上積塵埃,有書數篋 ⑥愿從省步出還家,不待 詔便歸東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10、C(第③句說明虞愿為政一切為了百姓,第⑥句說虞愿回家奔喪,表現他重親情的優良作風。)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虞愿自幼就被祖父和家人看重,宋明帝即位后,因虞愿學問淵博,又是自己為湘東王時的故舊,因此倍加厚愛,對他委以重任。

      B.宋明帝用舊宅興建湘宮寺,并欲超過孝武帝修建的七層莊嚴剎,虞愿針對這種奢侈浪費的現象直諫皇上,卻被當場驅趕出宮殿。

      C.晉平郡出產一種膽可以人藥的髯蛇,有人送給太守虞愿一條,虞愿卻不忍心殺掉它,便放歸到二十里外的山中,朝廷上下無不稱贊他的仁慈之心。

      D.虞愿任后軍將軍時,諸彥回曾去拜訪他,只見虞愿床上積滿塵埃,只有幾箱書籍,褚彥回由衷地稱贊虞愿清正廉潔的品質。

      11、C(其中“朝廷上下”原文沒有此信息。原文是說“論者以為仁心所致”,“論者”意思是“議論的人”,而不是“朝廷上下”。)

      12、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在郡不事生業。

      譯文:(1)在任期間不經營家產

      (2)兄季為上虞令卒,愿從省步出還家,不待詔便歸東。

      譯文: (2)兄長虞季在上虞令任上病故, 虞愿從禁省步行回家,不等皇帝恩準便回家料理喪事

      鴻門宴練習題 3

      一、在括號內寫出下列句中加粗字的通假字。

      1.關,毋諸侯( )

      2.張良出,項伯(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

      4.旦日不可不自來謝項王( )

      5.令將軍與臣有( )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古義。

      1.沛公居山東

      今義:山東省

      古義:______________

      2.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今義: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古義:______________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

      今義:副詞,很

      古義:______________

      4.而聽細說

      今義:詳細地解說

      古義:______________

      5.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今義:河北(南)省

      古義:______________

      6.再拜獻大王足下

      今義:又一次

      古義:_____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多義詞。

      1.顧

      大行不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 )

      三臣于草廬之中( )

      顧計不知所出耳( )

      2.道

      道芷陽間行( )

      行軍用兵之( )

      不足為外人也( )

      于是廢先王之( )

      3.為

      誰大王為此計者( )

      竊大王不取也( )

      君王人不忍( )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魚肉( )

      何辭(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活用情況并解釋。

      1.沛公霸上( )

      2.沛公欲關中( )

      3.吏民,封府庫( )

      4.范增數項王( )

      5.人如恐不勝( )

      6.先破秦入咸陽者之( )

      7.項伯乃馳之沛公軍( )

      8.吾得事之( )

      9.常以身蔽沛公( )

      10.項伯殺人,臣之( )

      11.沛公旦日百余騎來見項王( )

      12.拔劍撞而之( )

      13.此其志不在( )

      14.素留侯張良( )

      15.沛公今事有(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大王來何操?( )

      2.沛公安在?( )

      3.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4.吾屬今為之虜矣!( )

      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

      參考答案

      一、1. “距”通“拒”,“內”通“納”;2. “要”通“邀”;3. “倍”通“背”;

      4. “蚤”通“早”;5. “郤”通“隙”。

      二、1.崤山以東;2.兒女親家,有婚姻關系的親戚;3.意外的變故;4.小人的讒言;5.黃河以北(南);6.兩次。

      三、1.顧及,考慮/回頭/拜訪/不過、只是;2.取道/方法,措施/說,談論/主張;3.動詞,出,制訂,讀“wéi”/動詞,以為,讀“wéi”/動詞,做,讀“wéi”/動詞,是,讀“wéi”/句末語氣助詞,呢,讀“wéi”。

      四、1.軍,名詞用作動詞,駐軍;

      2.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

      3.籍,名詞用作動詞,登記;

      4.目,名詞用作動詞,看;

      5.刑,名詞用作動詞,施刑;

      6.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

      7.夜,名詞做狀語,在夜里;

      8.兄,名詞做狀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

      9.翼,名詞做狀語,像翅膀一樣;

      10.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

      11.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跟從;

      12.破,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破碎;

      13.小,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

      14.善,形容詞用作動詞,友善、交好;

      15.急,形容詞用作名詞,危急的事。

      五、

      1.賓語前置句大王來時攜帶了什么禮物?

      2.賓語前置句沛公在哪里?

      3.判斷句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4.被動句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5.被動句不這樣的話,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俘虜!

      鴻門宴練習題 4

      一、選擇題

      1.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沛公則車騎之坐上

      B.乃令張良留則與斗卮酒。噲拜

      C.樊噲從良因擊沛公于

      D.距關,毋諸侯交戟之衛士欲止不

      2.下列對各句加粗詞按其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沛公欲關中②項伯殺人,臣之③沛公旦日百余騎來見項王④沛公霸上⑤范增數項王⑥常以身蔽沛公⑦交戟之衛士欲不內⑧吾得事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竊為大王不取也

      B.亞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D.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魯迅評價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B.賈誼是西漢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文章以《過秦論》和《論積貯疏》最為著名。

      C.《鴻門宴》中“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句中“河”指黃河。“沛公居山東時”句中“山東”指崤山以東,也就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列順序!安睘槔洗螅爸佟睘槔隙凹尽睘槔先,“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是說項伯是項羽的三叔。

      5.下列對省略成分的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再拜獻(之于)大王足下B.豎子不足與(之)謀

      C.沛公安在(軍中) D.度我至軍中,公乃入(謝)

      6.明知“鴻門宴”殺機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會,善于應變的劉邦為何還要“赴宴”呢?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從宴前形勢看,項強劉弱,劉邦必須“赴宴”。

      B.仗著和項伯有“婚姻”關系,項王講感情,不會殺劉邦。

      C.項王一向自高自大,劉邦會見機行事,投項王之所好,以滿足其虛榮心,躲過這一關。

      D.不去“謝項王”,會立即遭受全軍覆滅之災。

      7.在項王即將來犯,形勢萬分危急之時,張良見了劉邦,既不提議備戰,更不主張退軍,卻只要劉邦“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這是為什么?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兵力懸殊,土氣不同,“戰”必敗,“逃”必潰。

      B.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可以看出項伯這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確信項伯可以利用。

      C.張良了解項伯與項羽的關系,分析劉邦只要利用項伯和項羽的這層關系,必能獲得效果,尤其是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和雙方矛盾的焦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將會解項羽來戰之憂。

      D.張良才智過人,有未卜先知之明。

      二、填空題

      8.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劉邦去赴鴻門宴,為什么“既來之,則走之”呢?請用課文中一成語回答。

      答:

      9.劉邦為入關辯解的一番話,明明是一派謊言,在文中卻重復了三次。一次是對項伯說的“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他這樣說是希望項伯。第二次是直接對項羽說的:“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他這樣說是企圖。最后是讓樊噲闖帳,第三次重復這一謊言。不過樊噲的重復與劉邦不同:他先說“懷王與諸將約”表明劉邦是。先入關而不為王,“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可見功高義重。樊噲的話既是劉邦的謊言的重復與補充,又與項伯說的“ ”相呼應。

      三、閱讀語段,完成文后問題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 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10.下列句中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沛公已去,間至軍中間:從小路

      B.張良入謝謝:告罪

      C.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再:第二次

      D.聞大王有意督過之督:監督

      11.下列句中的“之”字,指代對象相同的兩項是( )

      A.聞大王有意督過之B.置之坐上

      C.置之地D.吾屬今為之虜矣

      12.下列句中加加粗的詞,與“拔劍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先破秦入咸陽者之B.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

      C.外連橫而諸侯D.項伯殺人,臣

      13.對文段中的四個人物及其言行,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良和范增分別是劉邦和項羽的謀士。

      B.張良的話,明為道歉,實為指責項羽,項羽沒聽出他的意思。

      C.項羽接受劉邦的禮物,這說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禮節。

      D.范增看出了劉邦是項羽最大的敵人,所以他把劉邦的禮物打破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2.B3.A4.D 5.C6.B7.D

      二、填空題

      8.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走處境危險

      9.回去作傳聲筒欺騙項羽用感情打動項羽,掩蓋自己的野心遵約入關“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三、閱讀題

      10.D 11.A、D12.D13.C

    【鴻門宴練習題】相關文章:

    《鴻門宴》練習題11-03

    《鴻門宴》練習題3篇11-03

    鴻門宴10-30

    鴻門宴的課件07-01

    《鴻門宴》教案02-25

    鴻門宴的感悟02-28

    鴻門宴教案02-28

    鴻門宴作文09-06

    鴻門宴的典故12-0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午夜国产AV中文乱码字幕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