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

    時間:2021-04-09 10:07:13 試題 我要投稿

    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

      1、大多數植物的生長和干物質積累在變溫條件下比恒溫條件下 ( )

      A、不利

      B、有利

      C、一樣

      D、不確定

      2、植物體一般含水量達 ( )

      A、30%~40%

      B、40%~50%

      C、50%~60%

      D、60%~80%

      3、土壤真菌與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共生體稱為 ( )

      A、菌絲

      B、根瘤

      C、菌根

      D、子實體

      4、頂極一格局假說的優勢頂極,相當于單元頂極論的氣候頂極的 ( )

      A、后頂極

      B、前頂極

      C、分頂極

      D、氣候頂極

      5、植物對高原生態環境適應方式是 ( )

      A、形成CO2的儲庫

      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

      C、細胞內葉綠體大、數量少

      D、氣孔導度減小、數目增多

      6、粳稻和秈稻屬于 ( )

      A、氣候生態型

      B、土壤生態型

      C、生物生態型

      D、以上都不正確

      7、老虎種群的個體分布屬于 ( )

      A、群集分布

      B、均勻分布

      C、成叢分布

      D、隨機分布

      8、種群在邏輯斯諦增長過程中,密度增長最快時的個數數量為 ( )

      A、大于K/2

      B、等于K

      C、等于K/2

      D、小于K/2

      9、生態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原因是由于 ( )

      A。它與其他學科的交叉

      B、它研究內容的廣泛和深入

      C、它的理論逐漸形成

      D、以上全部內容

      10、鳥類繁殖季節在春季,促使雌鳥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 )

      A、溫度上升

      B、食物質量提高

      C、光照強度增強

      D、日照時間加長

      11、旅鼠啃食植物,其數量增長。植物遭破壞后,會引起旅鼠外遷或因饑餓而死亡及遭到捕食。旅鼠的減少,使植物量增多,這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數量又逐漸增長。旅鼠的這種增長現象是 ( )

      A、指數增長

      B、季節性增長

      C、周期增長

      D、邏輯斯諦增長

      12、群落之間、群落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可見標志是 ( )

      A、生態位

      B、群落水平結構

      C、群落垂直結構

      D、群落外貌

      13、在青草一蚱蜢一青蛙一蛇一貓頭鷹這條食物鏈上,貓頭鷹的體重每增加1kg,理論上至多需青草 ( )

      A、500kg

      B、1000kg

      C、5000kg

      D、10000kg

      14、生態學鞏固時期,生態學發展達到第一個高峰,主要是指 ( )

      A、生態學概念的提出

      B、生態系統概念的提出

      C、生態學的廣泛應用

      D、生態學同其他學科的滲透交叉

      15、根據地球環境的性質,可將環境劃分為 ( )

      A、區域環境和生態環境

      B、區域環境和自然環境

      C、生態環境和人工環境

      D、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

      16、下列屬于互利共生關系的是 ( )

      A、鳥與樹

      B、青蛙與水稻

      C、豆科植物與禾本科植物

      D、豆科植物與根瘤菌

      17、r對策生物種群容易發生 ( )

      A、種群平衡

      B、種群爆發

      C、種群衰退

      D、生態入侵

      18、關于生物群落的特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內所有生物的群體表現

      B、一棵草、一棵樹各自顯示著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C、一棵樹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D、植物、動物、微生物對生物群落特征的影響大小一致

      19、饒基耶爾頻度定律表明 ( )

      A、屬于低級頻度的種類通常較多

      B、頻度越高的種的數目越高

      C、頻度越高的種的數目越低

      D、低頻度種的數目較高頻度種的數目少

      20、動物對冷環境的適應最直接的`方式是 ( )

      A、減少體內能源物質的消耗

      B、主動地避開低溫環境,進行遷移

      C、降低體溫和各種代謝反應進行冬眠

      D、增加脂肪,減少熱量的散失和增加體內產生的熱量

      二、填空題:2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21、陰性濕生植物海綿組織發達,調節水分平衡的能力___ 。

      22、與優勢種相伴存在,為群落中的常見種類,包括了除優勢種外的一個很大范圍的植物種,這樣的植物種是___ 。

      23、海洋生態系統包括海岸帶、淺海帶、上涌帶、遠海帶和___ 等部分。海帶、裙帶萊、紫菜在自然狀態下生活在海岸帶部分。

      24、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條件下,或在人類過度捕獵,或棲息地被破壞的情況下,其種群數量會出現持久性下降,稱為___ 。

      25、研究一定區域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格局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規律的生態學分支是 ___ 。

      26、構成環境的各要素稱為___。

      27、按環境范圍大小,可分為宇宙環境、地球環境、區域環境、___ 和內環境。

      28、饒基耶爾將地圖上同一生活型的地點聯合成線,稱為___ 。

      29、地形要素的生態作用一般表現在坡向、坡位、坡度和___ 。

      30、由于人為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改變導致人體出現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過程,使人類生理素質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現象叫___ 。

      31、按演替進程時間的長短,可劃分為快速演替、長期演替和___ 三類。

      32、在山區,方向有晝夜轉換現象的地方性風叫做山 ___ 。

      33、與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菌稱為___ 。

      34、在溫暖季節里,有一種風帶來熱而干燥的空氣,受這種風的影響后,植物體內的水分平衡受破壞。這種風稱為 ___ 。

      35、根據競爭的作用方式,可將競爭區分為干擾競爭和___ 兩種類型。

      36、次生演替過程中,若破壞后的群落在保護中不斷恢復則叫 ___ 。

      37、群落內由于環境因子水平分布的差距,形成各種不同的小型的生物組合叫___。

      38、生態系統的概念是由___首先提出來的。

      39、按群落的代謝特征,演替可分為自養性演替和 ___ 。

      40、在一個群落中,如果頻度在21%~80%的物種比例增高的話,說明群落中種的分布不均勻,說明 ___ 。

      三、判斷題:41~5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內劃“√”。錯誤的劃“×”。

      41、玉米是屬于長日照的植物。 ( )

      42、光照強度的變化不僅直接影響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等氣候因子的變化,同時也會引起土壤因子的溫度、濕度、蒸發、蒸騰等的變化。 ( )

      43、硫(S)屬于氣相型循環。 ( )

      44、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占地球總水量的比例約為20%。 ( )

      45、“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述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鏈的組成成分。 ( )

      46、由于生物群落會對其居住的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產生了特殊的群落環境。( )

      47、農業生態系統是一種人工馴化生態系統。 ( )

      48、草本植物群落形成后,大型動物開始定居繁殖。 ( )

      49、群落生活型的相似,反映了群落進化過程中對環境條件適應途徑的一致性。 ( )

      50、森林生態系統屬于自然生態系統。 ( )

      四、簡答題:51~5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土壤微生物性質的生態作用。

      52、簡述他感作用的生態學意義。

      53、簡述環境、生態環境和生境的區別與聯系。

      五、論述題:54題。20分。

      54、論述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與功能。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B 2、D 3、C 4、D 5、A 6、A 7、B 8、C 9、D 10、D

      11、C 12、D 13、D 14、D 15、D16、D 17、B 18、A 19、A 20、D

      二、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21、較差

      22、伴生種

      23、珊瑚礁

      24、種群衰落

      25、景觀生態學

      26、環境因子

      27、微環境

      28、等生活型線

      29、海拔高度

      30、人體退化

      31、世紀演替

      32、谷風

      33、根瘤菌

      34、于燥風

      35、利用競爭

      36、群落復生

      37、小群落

      38、坦斯利

      39、異養性演替

      40、此群落會出現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趨勢

      三、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41、× 42、√43、×44、√45、 ×

      46、√ 47、√48、×49、√ 50、√

      四、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1)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和還原者,它們能分解有機物,釋放養分。

      (2)微生物的分泌物和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產物對巖石礦物可以直接分解。

      (3)微生物產生一些生長激素和維生素類物質對植物的生長有具體作用。

      (4)某些微生物與某些植物形成共生體。

      52、(1)他感作用使一些農作物不宜連作。

      (2)他感作用影響植物群落中的種類組成,是造成種類成分對群落的選擇性以及某種植物的出現,引起另一類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他感作用是影響植物群落演替重要的因素之一。

      53、環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生物群體周圍一切事物的總和;生態環境是指圍繞著生 物體或者群體的所有生態因子的集合,或者說是指環境中對生物有影響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則是指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段上的生態環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對環境的影響。

      五、論述題:20分。

      54、(1)完整的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四部分組成。組成生態系統的各成分,通過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功能體系。

      (2)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形態結構和功能結構。形態結構即群落結構,功能結構主要是指系統內的生物成分之間通過食物鏈或食物網構成的網絡結構或營養位級。

      (3)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能量是生態系統的基礎,是生態系統運轉、做功的動力,沒有能量的流動,就沒有生命,就沒有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能量的來源,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太陽能被轉化為化學能,化學能在細胞代謝中又轉化為機械能和熱能。

      生態系統的物質,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須的各種營養元素。生態系統中流動著的物質具有雙重作用。首先,物質是儲存化學能的運載工具,如果沒有能夠截取和運載能量的物質,能量就不能沿著食物鏈逐級流動。其次,物質是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進行的生物化學過程的結構基礎。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構成一個統一的生態系統功能單位。

      在生態系統中,除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還有有機體之間的信息傳遞。

    【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相關文章:

    考專升本語文模擬試題10-28

    文秘知識基礎模擬試題及答案09-23

    文秘知識基礎模擬試題及答案的總結09-17

    護師資格考試模擬基礎試題04-11

    基礎模擬試卷07-17

    江西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模擬試題03-13

    成人高考專升本熱門專業有哪些02-28

    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作文2篇03-07

    計算機專升本試題05-22

    湖南成人高考專升本讀幾年才能畢業03-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网 | 亚洲一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中文字幕宗合网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日日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