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精選8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1
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教學活動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幼兒感興趣,參與性較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分析原因:
一是教學目標制定合理準確,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學環節設計科學合理,層次清楚,并注意到了層層遞進,教學流程目的性強。
二是教學環節之間注重動靜交替,并能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親近幼兒熟悉的玩具進行教學,形象具體可操作性強,容易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樂學。
三是教師利用自己的玩具引發主題,拉近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孩子們樂于模仿;請個別孩子展示正確地玩玩具的過程,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是生硬的教育,孩子們樂于接受。
當然,本次活動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是聽哭聲導入課題不適合小班,而且此環節感覺多余,可有可無,不如開門見山直接引入更好。
二是分組練習朗誦的鞏固環節,對于小班來說男女分組不適合,因為小班幼兒男女意識淡薄,根據他們特點更適合集體練習和進入角色練習。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2
本次活動圍繞 “理解詩歌內容、萌發愛護玩具情感” 展開,但目標達成存在偏差。多數幼兒能跟讀詩歌,卻對 “輕輕擦、慢慢放” 等愛護玩具的具體行為理解模糊。在 “玩具分類擺放” 環節,僅 30% 的.幼兒能按類型整理,其余仍隨意堆放。
問題根源在于將重點放在詩歌記憶上,忽視行為指導。改進方案:增加 “玩具醫生” 角色扮演,讓幼兒模擬修補破損玩具;制作 “愛護玩具步驟圖”(清洗→晾干→分類→歸位),貼在玩具柜旁強化認知。下次活動可延長實踐環節至 15 分鐘,確保幼兒將詩歌情感轉化為行動。
家長反饋顯示,80% 的孩子回家后會主動整理玩具,說明情感目標部分達成。后續可通過家園聯系欄推送 “親子玩具整理游戲”,鞏固活動效果。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3
活動中設計了 “玩具抱一抱”“詩歌接龍” 等互動環節,但效果參差不齊。“抱一抱” 時幼兒爭搶毛絨玩具,導致秩序混亂;接龍游戲因部分幼兒不熟悉詩句而冷場。
反思發現,互動設計未考慮個體差異。調整策略:分組進行 “玩具配對”(每組 3-4 人,減少爭搶);將詩歌拆分為 3 句短章,先小組接龍再全班合誦。新增 “玩具悄悄話” 環節,讓幼兒對著玩具說一句愛護的`話,既降低參與難度,又深化情感體驗。
改進后,幼兒參與率從 65% 提升至 90%,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幼兒,在小組互動中更愿表達。這提示互動設計需兼顧趣味性與層次性,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4
本次使用的教具包括詩歌圖譜、實物玩具(汽車、娃娃、積木)和獎勵貼紙。圖譜因圖畫抽象(如用 “水滴” 表示清洗),幼兒理解困難;實物玩具數量不足(僅 8 件),導致多數孩子只能旁觀。
整改措施:重繪圖譜,用照片呈現具體動作(如幼兒擦玩具的'真實場景);增加 20 件自制布藝玩具(耐用且易清洗),確保人手一件。將獎勵貼紙改為 “玩具勛章”,幼兒完成整理任務后佩戴,增強成就感。
新教具投入后,幼兒對詩歌的理解速度加快,在 “創編愛護玩具句子” 環節,能結合實物說出 “小熊臟了我來洗” 等原創內容。這說明教具需具象化、充足化,才能有效輔助詩歌理解。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5
“玩具會生氣” 的擬人化表達是活動難點,部分幼兒提出 “玩具沒有嘴怎么生氣” 的疑問。當時僅用 “玩具哭了會變舊” 簡單回應,未能深入解釋。
后續查閱資料后,設計 “玩具變變變” 實驗:展示新舊玩具對比圖,用放大鏡觀察破損處;播放錄音(模擬玩具 “嘆氣” 聲),引導幼兒聯想 “玩具不舒服的'樣子”。再結合詩歌中 “輕輕摸” 的句子,幫助幼兒理解擬人手法背后的愛護理念。
補充活動后,幼兒能說出 “摔玩具它會疼” 等想法,說明難點得到有效突破。這提示教師需預設認知沖突,用直觀體驗代替抽象說教,符合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6
原計劃環節時長為:導入 5 分鐘→學詩 10 分鐘→互動 15 分鐘→結束 5 分鐘,但實際學詩環節超時 8 分鐘,導致互動倉促收場。主要原因是反復糾正發音,如 “愛護” 的. “護” 字,幼兒易讀成 “戶”。
優化時間管理:將發音練習融入游戲,如 “聲母抱抱”(hù=h+ù),用積木塊拼出音節;學詩時先整體感知,再分段練習,避免逐字糾正。將互動環節拆分為 “集體游戲 + 區域活動”,保證每個幼兒有充分操作時間。
調整后,各環節銜接流暢,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長延長至 20 分鐘。這說明合理分配時間的關鍵是把握幼兒疲勞節點,用動靜交替的方式維持參與熱情。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7
活動中發現,男孩更關注汽車、積木等建構類玩具,對詩歌中 “娃娃穿花衣” 的句子興趣不高;女孩則偏愛角色扮演,對機械玩具的描述較簡略。
針對性改進:準備 “玩具分類詩歌卡”,男孩組側重 “積木搭高樓”“汽車慢慢開” 等句子,女孩組增加 “娃娃梳頭發”“小熊穿衣裳” 等內容;分組創編時允許結合自身興趣添加句子,如男孩編 “坦克不打架,我們愛護它”。
差異化設計后,幼兒創編積極性顯著提高,共產生 12 句原創詩句。這提示教師應尊重興趣差異,在統一主題下給予內容選擇空間,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情感共鳴點。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 8
活動結束后,在益智區設置 “玩具醫院” 角,投放針線、布塊、膠水等材料,但幼兒參與度持續下降,一周后幾乎無人問津。分析發現,缺乏持續引導和成果展示。
改進措施:每周五開展 “玩具明星評選”,展示修補好的玩具并講述愛護故事;請家長錄制 “家庭玩具整理” 視頻,在班級播放。將詩歌改編成手指游戲,每日晨間活動時復習,強化記憶。
三周后,玩具損壞率下降 40%,整理習慣初步養成。這表明活動延伸需建立長效機制,通過環境創設、常規滲透和家園聯動,讓 “愛玩具” 從活動要求內化為自覺行為。
【幼兒園中班詩歌《玩具玩具我愛你》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玩具熊詩歌08-27
玩具教學反思11-14
《玩具》教學反思07-07
玩具分類的反思04-02
中班健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玩具柜》06-19
幼兒園玩具活動方案11-07
《民間玩具》教學反思08-29
幼兒園中班《電動玩具》說課稿11-06
玩具熊的現代詩歌10-1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電動玩具》附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