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開展學習雷鋒活動之際,我重讀了《雷鋒日記》,依然讓人以感奮,讓人以啟示,讓人以深思,雷鋒是溫暖的符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摘自1961年10月20日雷鋒日記。這樸實而偉大的言語,表達了雷鋒為祖國和人民的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態度,他以執著的精神、堅強的意志、深遠的理想、高尚的覺悟,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踐行著自己的諾言,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雷鋒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于他把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貢獻一切看做是最幸福的事。雷鋒一心向著黨,他把黨比作母親,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屬于黨和人民的,無論遇到怎樣艱難復雜的情況,都“堅決聽黨的話,一輩子跟黨走”,“為了黨,愿灑盡鮮血,永不變心”。由此看來,雷鋒精神和時下開展的“忠誠、為民、公正、廉潔”人民警察的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為人民服務精神,歸根結底,是一種基于公民意識之上的奉獻精神。“釘子精神”就是愛崗敬業,就是對所從事職業的熱愛和投入。在盡職敬業的同時,勇于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他人無償服務,為社會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發展經濟的和平時代,人們的道德原則依舊面臨各種考驗,如何能堅守原則,分明是非,尤其是在尊重生命的這一道德底線面前時,仍需要雷鋒精神支撐,只有加強自我約束,提高自控意識,才能有效抵御各種誘惑,把握住人生的正確航向。每個人都想有多一點溫暖,飄動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所以,自覺自愿地弘揚雷鋒精神,就是在真心真意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摘自1961年10月19日雷鋒日記。這就是雷鋒的釘子精神,雷鋒文化不高,憑借這種精神,他學到了許多知識,寫下了一篇篇光輝的日記。我們要建立學習型社會,建立學習型機關,正是需要“釘子精神”,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不學習、不堅持學習、不刻苦學習,勢必會落伍。”學習雷鋒精神,就像他那樣重視學習,對科學理論特別是黨的創新理論,要帶著感情學,帶著問題學,學深、學透、學扎實。只有持之以恒“擠”、“鉆”,我們才能更好地履職盡責,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雖然社會背景如同走馬燈般旋轉,但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價值亙古不變。
“今天我從營口乘火車到兄弟部隊作報告,下車時,大北風刺骨的刮,地上蓋著一層雪,顯得很冷。我見到一位老太大沒戴手套,兩手捂著嘴,口里吹一點熱氣溫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給了那位老大大。她老人家望著我,滿眼含著熱淚,半天說不出話來。……一路上,我的手雖凍得像針扎一樣,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摘自1961年2月2日雷鋒日記。“奮不顧身”、“奉獻生命”在任何時代都會被謳歌。其實行善有時未必轟轟烈烈,每個平凡人心中的善良,都會是避免社會陷入黑暗的亮光。最美媽媽吳菊萍為救墜樓小孩,折斷自己手臂,行善無價,她的價值理念能在雷鋒身上找到對應的影子,找到與雷鋒精神的共通性,止于至善。每個人的行為只需至于自己的“至善”標準,社會就不會變成一片荒漠,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地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在生活的倉庫里,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無盡的支付者”。——摘自1958年6月7日雷鋒日記。這是雷鋒的奉獻精神。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融合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有的人總想一夜暴富,渴望成就傳奇,忽視了潛心實干。我以為既能腳踏實地,同時仰望星空,踏實創新是新時代的“螺絲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