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素材到寫作內(nèi)容 導(dǎo)學(xué)案(人教版高三必修四)

    發(fā)布時間:2016-1-16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年級與科目:高二語文                                                 學(xué)案編號:1

    教材: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 單元:第二章  主編人:陳紅雨   審核人:閆文、張夏青

    課題:《從素材到寫作內(nèi)容》  類型:理解歸納+寫作練習(xí)      學(xué)習(xí)日期:  年 月 日

    學(xué)習(xí)目標:

    1、 理解素材的含義

    2、 理解中心印象的含義及其與使用素材的關(guān)系

    3、 弄清素材和題材的區(qū)別

    學(xué)法導(dǎo)航:閱讀課本內(nèi)容,勾畫關(guān)鍵語句→歸納寫作方法,完成任務(wù)一→完成配餐作業(yè)。

    【故 事 導(dǎo) 引】

    兩個錦囊成名的李賀

    清晨,一個破落小院的柴門咯吱一聲開了,從里面走出一個小廝,只見他背著一個破舊的錦囊,牽著一頭又老又瘦的毛驢,毛驢上坐著一個同樣瘦瘦弱弱的少年書生。這一主一仆,就這樣悠閑地踱向了村外的世界。

    一路上,流連于青山秀水,徜徉在繁華街市,穿行過閭巷人家,那少年書生時而悲愁,時而歡愉,時而激昂,還不時地從小廝處取過紙筆,嚓嚓寫下幾行詩句或片言只語,然后把紙條往錦囊一扔,就又繼續(xù)前行了。

    等到日暮西山,他們才催趕著毛驢,蹬蹬地轉(zhuǎn)回那個破落的小院。這時,一位端莊的婦人迎上來,取過小廝背上的錦囊,看見里面滿滿的一大堆紙條,她不贊嘆反而心疼地說:  “孩兒,你真要寫到嘔心瀝血才罷休嗎?”

    少年只是笑笑,沒有言語,他開始坐下來吃飯。剛放下飯碗,他又跑進書齋,叫小廝拿出錦囊,研好磨,然后就對著那些紙條沉吟琢磨,把白天的奇思妙想、斷語殘句寫成完整的詩篇。

    寫完后,他把詩篇整理好,投進另外一個錦囊里。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少年一直堅持著四處游歷,采詩寫詩,從不間斷。他將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淳樸的風(fēng)土民情,以及自己的雄心壯志都投注到了筆端,化成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從一個錦囊到另一個錦囊,他的詩越寫越妙,越積越多,美名漸漸傳開,越傳越廣,當(dāng)時的文章巨公韓愈聞聽了他的大名,親自登門來拜訪他,這個少年,就是唐朝杰出的詩人--李賀。

    李賀的錦囊也是我們大家的錦囊,他苦吟疾寫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擴展自己的視野,不斷地從實際生活中汲取養(yǎng)料,才能葆有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我們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任務(wù)一:話題探究。思考并討論:

    1、閱讀教材P20-21羅立中關(guān)于《父親》作品形成過程的文章,說說《父親》是怎樣產(chǎn)生的?

                                                                                    

                                                                                    

                                                                                    

    2、 通過閱讀羅中立自己的介紹,你在寫作方面有什么感受或啟示?

                                                                                     

                                                                                     

                                                                                     

    任務(wù)二:知識導(dǎo)引。閱讀P22,勾畫關(guān)鍵語句,回答問題。

    一般認為,素材就是文學(xué)、藝術(shù)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經(jīng)總結(jié)和提煉的實際生活現(xiàn)象。“素材”一旦進入文章之后就成為“題材”,構(gòu)成文學(xué)和藝術(shù)作品的材料。素材多是社會生活的原始材料,具有無比的豐富性生動性,但是,在豐富性中含有龐雜性,在生動性中卻缺乏系統(tǒng)性,它只能是寫作的基礎(chǔ),作者所表現(xiàn)的只是其中被篩選和提煉的一部分,因此素材大于或多于題材。素材經(jīng)過選擇、提煉、加工成為寫作的內(nèi)容才是題材。

    從作者得到素材的不同途徑來看,素材又可分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間接的符號材料(如圖文材料)。廣義的素材可以泛指大千世界的一切事象,真可稱得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那么,在素材的轉(zhuǎn)換使用問題上,我們應(yīng)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寫作實踐 

    1、 提煉主題(素材轉(zhuǎn)換)

    一個青年丟掉了工作,身在異鄉(xiāng)的他四處寄求職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責(zé)他沒有弄清楚該公司所經(jīng)營的項目就胡亂投遞求職信,并指出求職信中語句不通順,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青年雖然有些沮喪,但他覺得這是別人給他回的第一封信,證實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確指出了他的不足。為此,他還是心懷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對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對對方的回復(fù)和指導(dǎo)表示了感謝。幾個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錄用他的正是當(dāng)初回信拒絕他的公司。

    這個素材可以挖掘出什么主題?

                                                                                     

                                                                                     

                                                                                     

    年級與科目:高二語文                                                 學(xué)案編號:2

    教材: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 單元:第二章  主編人:陳紅雨   審核人:閆文、張夏青

    課題:《從素材到寫作內(nèi)容》   類型:討論交流+寫作練習(xí)          學(xué)習(xí)日期:  年 月 日

    學(xué)習(xí)目標:

    思考并討論例文的特色,認識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處理的道理

    學(xué)法導(dǎo)航:閱讀例文,回答問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完成寫作練習(xí)。

    任務(wù)一:例文的點評與借鑒。

    1、從素材、中心印象、題材、主題及意義等幾方面對例文點評。

    點評例文一

                                                                                         

                                                                                         

                                                                                        

    點評例文二

                                                                                         

                                                                                         

                                                                                         

    點評例文三

                                                                                         

                                                                                         

                                                                                         

    學(xué)習(xí)反饋:

    1637年,出生于倫敦的英國青年約翰.哈佛從英國劍橋大學(xué)畢業(yè),到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新建的學(xué)院工作,時年29歲,患有肺病,工作很積極。第二年,他的肺病發(fā)作,不治而亡。盡管那時的學(xué)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員,一座木版房和幾十名學(xué)生,但哈佛十分鐘愛這所學(xué)校,所以,他臨終前立下遺囑,將其約400本藏書和一半資產(chǎn)約780英磅捐贈給這所學(xué)院。這在當(dāng)時的美國是微不足道的。當(dāng)時的州政府為了讓哈佛的善舉化為一種風(fēng)尚,把校名由劍橋?qū)W院改為哈佛大學(xué)。今天的哈佛大學(xué),已經(jīng)是一所多學(xué)科的綜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學(xué)。他成功于年僅29歲的一個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個小小的善舉。這個材料給我們的思維指向是多元的,至少可以從“州政府”或“哈佛”的兩個角度立意:

    哈佛的“一個小小的善舉”,竟然引起州政府高度的重視,把劍橋?qū)W院改為哈佛大學(xué),目的是讓哈佛的善舉,化為一種風(fēng)尚。這種可貴的政府行為,對學(xué)習(xí)哈佛的“善舉”,有著極大的宣傳和推動作用。他告訴人們,一切獻身公益事業(yè)的人,永遠是人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政府及時宣傳、褒獎有‘善舉’的人,有利于促進良好風(fēng)氣的形成。”

    根據(jù)這個觀點,請你概述上文的材料,注意要選準角度來表述。

                                                                                         

                                                                                         

                                                                                         

                                                                                         

    哈佛的行為在當(dāng)時的美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哈佛沒有考慮這些,他只想著能為社會做點貢獻,他的這種“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從這個角度,可以提煉的觀點是:“勿以善小而不為。”或“好事從小事做起”,或“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yīng)該拒絕微小的善舉。”

    根據(jù)這個觀點,請你再次概述上文的材料,注意要選準角度來表述。

                                                                                         

                                                                                         

                                                                                         

                                                                                         

    概述材料提煉觀點,要明確以下幾點:

    (1)要讀懂材料,明確材料的思維指向。

    (2)從材料中提取的是自己感受最深的觀點。

    (3)概述材料要與觀點一致。          

    (4)概述材料力求語言簡潔,明了。

    (5)提煉的觀點用判斷句為好。

    作文素材   比爾蓋茨給青年的11條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yīng)它。   

    (2).這個世界并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剛從學(xué)校走出來時你不可能一個月掙6萬美元,更不會成為哪家公司的副總裁,還擁有一部汽車,直到你將這些都掙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認為學(xué)校里的老師過于嚴厲,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頭想一想。   

    (5).賣漢堡包并不會有損于你的尊嚴。你的祖父母對賣漢堡包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們稱之為“機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過錯,不要將你理應(yīng)承擔(dān)的責(zé)任轉(zhuǎn)嫁給他人,而要學(xué)著從中吸取教訓(xùn)。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乏味。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一直在為你付賬單、給你洗衣服。所以,在對父母喋喋不休之前,還是先去打掃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學(xué)校也許已經(jīng)不再分優(yōu)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卻并不如此。在某些學(xué)校已經(jīng)沒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學(xué)校會不斷地給你機會讓你進步,然而現(xiàn)實生活完全不是這樣。   

    (9).走出學(xué)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學(xué)校一樣有學(xué)期之分,也沒有暑假之說。沒有幾位老板樂于幫你發(fā)現(xiàn)自我,你必須依靠自己去完成。   

    (10).電視中的許多場景決不是真實的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必須埋頭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電視里演的那樣天天泡在咖啡館里。   

    (11).善待你所厭惡的人,因為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為這樣的一個人工作。

     

    陳文

    [從素材到寫作內(nèi)容 導(dǎo)學(xué)案(人教版高三必修四)]相關(guān)文章:

    1.人教版必修四數(shù)學(xué)課件

    2.《談中國詩》導(dǎo)學(xué)案

    3.歷史教學(xué)導(dǎo)學(xué)案論文

    4.鑲邊與剪紙的導(dǎo)學(xué)案

    5.木蘭詩導(dǎo)學(xué)案及答案

    6.語文版木蘭詩導(dǎo)學(xué)案

    7.漢語拼音復(fù)習(xí)導(dǎo)學(xué)案

    8.趙普文言文導(dǎo)學(xué)案答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xué)》教案

    10.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一卡二卡三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亚洲一级理论软件 | 中文字幕三级免费片 |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