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10-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課題:6

    (1課時)

    一、目標展示:(1分鐘)

    1、努力培養自我朗讀、感悟和理解詩歌的能力。

    2、體味歌詞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黃河的英雄氣概;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

    二、自主學習:(14分鐘)

    1、你了解本文的創作背景嗎?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東北地區;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了我國的華北地區。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也積極地投入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中來,他們通過自己創造的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2、你知道《黃河頌》的創作者是誰嗎?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華縣。1927年在中學年代就參加革命工作。1935年創作了《五月的鮮花》歌詞,1939年到延安后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

    3、音樂欣賞:

    4、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澎湃(  )(  )       氣魄(   )      高山之巔(   )      狂瀾(   )  

     哺育(     )          濁流(  )       屏障(   )

    5、齊讀課文,思考:

    (1)開頭的朗誦詞的作用是什么?

    (2)歌詞包括幾層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嗎?

    三、質疑交流、合作探究:(10分鐘)

    1.題目《黃河頌》中,哪個字是關鍵詞?

    2.詩中三次出現的“啊,黃河”有什么作 用?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黃河的英雄氣概的?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歸納總結:(5分鐘)

    你認為全詩是寫一種氣勢,還是寫一種精神?你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指什么?

    五、檢測訓練:(10分鐘)

    1. “望黃河滾滾”的“望”字,統領詩中哪些內容? 

    2.根據下面的提示,寫出文中相應的詩句。

    詩中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象,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                  ;然后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                ;最后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                     。

    3.為什么說黃河“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4.詩中說“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鐵的臂膀”指什么?這個比喻有什么深刻含義?

    5.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搖籃。詩中說:“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邊扮演!”你能從歷史長河中擷取一朵浪花來解釋一下嗎?

    導學更新

    教學反思:

    等級評價:

    優()

    良()

    一般()

    課題:7《最后一課》導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了解小說的三要素,結合小說背景理題目的含義。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是怎樣的人,從而感受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

    【學習重點】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學習難點】小弗郎士的情感變化。

    【學習方法】比較法,討論法,點撥法

    【預習積累】

    1.知識鏈接

    (1)寫作背景:《最后一課》寫于普法戰爭后第二年(1873年)。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侖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占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2)作者簡介: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后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3)小說的基本知識:

    ■文學體裁: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并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小說的概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

    ■故事情節:情節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刻畫人物的方法:分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

    2.給加點字注音

    捂(        )      戒(       )   郝叟(        ) (        )   膝(      )   詫(       ) 

    鑰匙 (      ) (     )    祈禱(      ) (      )    哽住(      )   挾(      )懊悔(      ) 

    4.了解課文內容

    (1)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

    (2)簡要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

    該小說主要講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從文中找一找最后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形有哪些不同?氣氛、老師、學生、后排板凳幾個方面比較

    (4)根據故事情節可把課文劃分成哪幾部分?并說出劃分依據。

     

     

     

     【課堂學習】

    一、導入新課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再也不能學習漢語,每天你掛在嘴邊的普通話不能再用了,從今天開始你只能用日語交流,那么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發表感言)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都德的《最后一課》,體會一下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合作學習】

    二、感情朗讀展示

    (1)自主閱讀:挑選自己印象最深或讓你深受感動的地方進行組內感情朗讀。

    (2)各組選一名同學代表朗讀。給朗讀代表提朗讀建議。

    (3)讀完進行朗讀評價。

    三、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1)請同學們找出韓麥爾先生最能打動我們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一句話?為什么?  

    (3)小說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能夠反映人物當時的什么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請韓麥爾先生為例說明。 

    (4)小弗郎士上課前后的思想感情發生了那些變化?試總結

    (5)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句子,并說明各有什么作用?

    (6)課文最后,韓麥爾先生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有什么含義? 

    【課后反思】

    課題:7《最后一課》導學案  (二)

    【學習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學習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2.教育學生熱愛漢語、學好漢語,培養愛國感情。

    【課堂學習】

    一、小組合作,品味賞析: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說,“我--我--”請你按韓麥爾先生當時的思想狀況,把在此句沒說出來的話補寫出來。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什么樣的心理? 

    4.“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遠忘不了的是什么? 

         5.探究:作者為什么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6.為什么說“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7.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二、放飛思緒,各抒己見

    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復“最后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   

    2、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于愛國主義你有什么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課后鞏固】

    1.給加粗字注音。

      郝叟(          )    詫異(    )     懲罰(    )   踱來踱去(    ) 懊(   )悔 

    2.《最后一課》的作者是___國人_____。體裁是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為歷史背景創作的。 作者運用第(    )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     )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    )--(     )--(    )--(     ),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表現人物性格常常運用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等手法。試對下面的描寫文字表現人物性格進行分析

      (1)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①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運用的描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頂上鴿子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①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運用的描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和小弗郎士愛國感情一樣熾烈,都是自始至終的愛國情懷。

      B、《最后一課》的作者是一位愛國主義作者,以長篇小說見稱于世。

      C、韓麥爾先生因為年紀大,上課非常吃力,所以上課時“臉色慘白”,小弗郎士也認為老師累得這樣是一個“可憐的人”。

      D、韓麥爾先生為上這“最后一課”,穿上整齊的新衣,這是他對祖國愛的表現。

      5.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寫方法和作用。

    ⑴畫眉在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

      ⑶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課后反思】

    課題:8《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品味詞語,體會作者的豪情壯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聯系生活,正確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4、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聯系生活,正確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學習過程            

    一、引入新課。

    此文寫于20世紀20年代。1923年,發生了中國歷史上一件慘案--“二七”慘案,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而李大釗等革命先驅者則已找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經全身心地投入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之中,李大釗正是在這件事后寫下了這篇文章的。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為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斗爭,趣味無窮。他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使救國的事業變成全民的事業。全文不滿500字,但內容豐富,激情澎湃。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積累生字生詞,讀準字音,理解詞義,并從中選四個詞語寫一段話。

    逼狹    崎嶇    阻抑     險峻   一瀉萬里   奇趣橫生    回環曲折     亦復如是 

    2、激情朗誦:學生激情朗誦,初步感知課文。

     

    3、抓住割斷的關鍵詞來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4、說說本文的各段段意

      

        

     5、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解題探究。

      1、怎樣理解“艱難的國運”?    

      2、怎樣理解文中“雄健”的含義?   

       3、 “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4、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 

    5、文章的語言有什么特點?本文的語言運用有什么技巧?

    6、本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四:小結:

    一分鐘安全教育:

    五、鞏固練習:

    1、這篇文章第二、三兩段都說到兩種境界,語意的重點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語意的重點又有什么不同?

    2、請同學們聯系課后練習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義和作用。

    ①長江大河--民族生命進程                  ②揚子江、黃河--中華民族歷史進程

    ③浩浩蕩蕩--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④平原無際,一瀉萬里--中華民族歷史順利發展    ⑤曲折回徊,崎嶇險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⑥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⑦濁流滾滾,一瀉萬里--中華民族的光明前程  ⑧艱難的國運:“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⑨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  ⑩雄健的國民:勇敢、執著、愛國……

      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層層設喻,步步推理,增強了說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動性和語言的形象性,豐富了文字的含義和作品的意蘊。

      3、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教與學后反思:

    課題:9《土地的誓言》導學案

    【教學目標】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1課時

    【預習案】

    練一練

    1.給加粗字注音。

    熾痛(    )  嗥叫(    )  斑斕(      )  亙古(    )

    默契(    )  田壟(    )  污穢(      )  鎬頭(     )

    2.文學常識填空。

    《土地的誓言》選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____,原名 ________,________ 作家。

    3.學一學,用一用。

    請你以“家鄉”為寫作內容,寫一組排比句,贊美吟誦家鄉的美麗富饒。

     【課堂探索案】

    一、激情導入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富饒的關東平原,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故鄉,才能與家人歡聚一堂。事隔十年,作為東北作家群中的一員,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面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壯懷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誦,整體感知

    1、有情朗誦:

    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

    b讀后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

    2、整體感知:

    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作者運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對國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試舉例說明。

        ②課文分為兩段,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異同? 

       ③所選景物有什么特點?為何選取不同的景物?

     

     2、品讀賞析:文中那些句子和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理解和體會。(可從思想內容、修辭表達以及詞語內涵等多角度去發現、品味)

    例:“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埋葬”只用于已經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著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已經“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作者的歡樂只屬于失去的故園。這樣想來,用“埋葬”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學法指導: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聯系上下文,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四、回味賽讀,互動釋疑

    1、回味賽讀:回味文章情感、語言特色等,進行朗讀比賽。再度感受課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組內交流解決。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同學們,“九一八”已成過去,它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我們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絕不允許歷史重演,“少年偉大則國偉大”請大家起立,一起誦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七、作業設置: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教學反思】

               10《木蘭詩》導學案(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并背誦全詩。

    2、復述表演,并領會其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并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2、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預習導學:

    積累與整合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可汗(    )(    )機杼(   )軍貼(   )燕山(   )

    朔氣(    )金柝(    )紅妝(    )胡騎(    )傍地走(     )

    2.找出并解釋句中的通假字。

    1)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      )通(       ),_______

    2)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      )通(       ),_______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寫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戰爭激烈緊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描寫邊塞戰地夜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男子的議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與探究

    1.詩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2.說一說木蘭是怎樣一個人?

     

     

    3.你對木蘭從軍一事是如何評價的?

     

    知識鏈接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 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 《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課堂學習: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

    二、詩歌誦讀,整體感悟

    1、詩歌誦讀:

    ①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②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③推舉一名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學生點評。

    2、整體感悟:

    ①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

    ②在概述情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第4段)             

    第三部分(5-6段)            

    第四部分(第7段)  結尾附文

    三、復述表演,走近木蘭

    學生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可片段),試著表演,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復述故事指導:復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復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四、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2、課外探究:(這些難度較大,可隨學生興趣進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②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③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④我對木蘭的新看法

    ⑤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⑥木蘭為什么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五| 教學反思

                    

     10《木蘭詩》導學案(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

    一、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2、品讀探究:(小組合作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②第5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③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④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⑤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3、詳略分析:

    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明確:

    從軍緣由     --(    )寫

    出征前的準備   --(    )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 --(    )寫   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    )寫   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       --(    )寫

    家人迎接       --(    )寫

    木蘭改裝       --(    )寫

    作用:

    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來進行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4、語言品味:

    請同學們試著找出詩中語言精煉的句子,并感受其特點。

    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二、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動。(用自己的話歸納)

    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說說自己的戰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組內交流解決。

    三、達標檢測

    1.選擇對字詞理解正確的項。

    ①策勛十二轉( )A.次  B.回   C.轉動

    ②賞賜百千強(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為市鞍馬( )A.市場 B.買   C.集市

    ④愿馳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夠

    2.選出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將軍和壯士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戰斗。有的死了,有的勝利歸來。

    B.將軍和壯士戰斗死去了,壯士從軍十年勝利歸來。

    C.將軍在千百次戰斗中死去了,木蘭卻在十年后回來了。

    D.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次戰斗,將軍死去了,壯士歸來了。

    3.對第3段中的“不聞……但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采用對比手法,反映戰爭緊迫。

    B.采用反復手法,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深切懷念。

    C.采用對比手法,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深刻思念,極大地豐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復手法,表達了木蘭與親人分離極其悲痛的心理。

    4.對“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積極性很高。

    B.“大”就是大規模的意思。

    C.顯現戰爭緊張、頻繁、涉及范圍廣。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對下列句子修辭手法依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②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③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④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A.比喻 對偶 反復 夸張 B.對偶 對偶 排比 對偶

    C.借代 反復 排比 對偶 D.對偶 反復 對偶 比喻

    6.對“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寫征程的遙遠和軍情的急迫。

    B.寫戰爭到來的悲涼氣氛。

    C.以宿營地空曠寂涼烘托木蘭離家思親的情懷。

    D.寫行軍旅途的歡快。

    四、教學反思

    課題:《黃河,母親河》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黃河歷史,接觸黃河文化,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會根據主題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在綜合學習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習難點】

    熱愛祖國河山,感受黃河文明,體會黃河作為“母親河”是怎樣深入全面地積淀在中國文化中的。

    【學習過程】

    一、 導入:學習黃河頌后感受導入。

    二、進行分組,活動準備

    全班分3個大組,每組(   )人,分工合作,小組長分配任務。

    第一組負責搜集黃河的自然概況資料。

    第二組負責搜集與黃河有關的俗語、諺語、成語、古今詩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  黃河清,圣人出。    跳進黃河洗不清。    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九曲黃河十八彎,一碗河水半碗沙。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河清海晏--指代太平,     九曲黃河--形容大河彎曲。     俟河之清--等黃河清了

    中流砥柱--黃河在山門峽一帶的水中石柱,比喻社會或一個團體中的中堅力量。

    跳進黃河洗不清--比喻百口難辯。    山河表里--指陜西潼關的地勢:有黃河和華山互為表里。

    第三組負責搜集黃河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黃河斷流、水污染現狀的資料。

    黃河自然斷流始于1972年,主要發生在下游的山東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出現河干斷流,平均4年3次斷流。1987年后幾乎連年出現斷流,其斷流時間不斷提前,斷流范圍不斷擴大,斷流頻次、歷時不斷增加。1995年,地處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斷流歷時長達122天,斷流河長上延至河南開封市以下的陳橋村附近,長度達683km,占黃河下游(花園口以下)河道長度的80%以上。1996年,地處濟南市郊的濼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開始斷流;利津水文站該年先后斷流7次,歷時達136天,是有史以來黃河斷流時間最早、歷時最長的年份。

    三、 討論交流,完成預習題

    (一)了解黃河自然概況(此活動由第一組同學負責)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于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由于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后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游蕩,人們開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泛濫,改走新道。黃河下游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二)、了解黃河的歷史文化(此活動由第一組同學負責)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晚期智人,奏響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于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創造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帝王統領著中華民族把古代黃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頂峰。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唐詩、宋詞、元曲是黃河文明中閃閃發光的瑰寶,發明創造和科學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全人類的進步。

    (三)賞析一首有關“黃河”的古今詩詞,由第二組學生代表朗誦精選的黃河詩歌。

    《將 進 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四)了解黃河近百年的現狀。(此活動由第三組同學負責)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于往常,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2. 植物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經河道才能補充。3. 灌溉方式落后--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等。

    (五)拯救黃河(此活動由第三組同學負責)

    當我們展望歷史,追尋人類起源時,一定會想起黃河。我們不會忘記,如果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就沒有我們華夏子孫現在的美好生活。曾經,黃河兩岸的人民靠黃河種植土地,得到食物和水源才得以生存;曾經,人名解放軍靠黃河天險才取得戰爭的勝利。黃河,我們的母親河啊!近些年來,她卻遭到了嚴重破壞,河沙淤積,河床增高,導致黃河兩岸的人民日夜牽掛著黃河絕堤。作為華夏兒女,我們要拯救黃河,拯救我們的母親河。

    黃河,從先秦到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三千多年里,僅黃河下游就曾發生過一千五百多次大的決口,每一次都造成洪水橫流、千里澤國的人間慘象。而近幾年,由于人類亂砍亂伐導致水土流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黃河又出現了嚴重的缺水斷流和水污染等新的問題。

    我們暫時不說保護黃河,就從我們松柏鎮的一條小河來說。這條小河原來清澈見底,而現在由于人們把白色垃圾,污水全部丟到河水里,導致小河不再清澈,河里原本歡快的魚兒雙雙死去,漂浮在河面上,而且河水還散發出一股難聞的臭味。但人們不知悔改仍然把東西扔到河里,讓本就不清澈的河水更加渾濁。可見,人們對于保護河流的意識是多么淺顯。

    人們啊!醒醒吧!不要再去傷害那些無辜的河流,不要再去破壞平衡的生態環境。那樣最后遭殃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別人,到那時,別人會說:“那是他們自找的,黃河曾經還幫助過他們,現在他們傷害了黃河,黃河是在懲罰他們,懲罰這些無知的人。”是啊,黃河曾經保護過我們,但現在我們卻一次又一次不知悔改的傷害了她。讓我們一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拯救黃河,還她一片純凈!

    四、作文指導:請以“拯救黃河”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形式:1、黃河母親給兒女的一封信

             2、想象作文,穿越時空來到古代或來到未來,

    將黃河的過去、現在、明天串在一起,歌頌黃河的貢獻,描寫黃河的慘狀,暢想未來的美好。

            3、可以寫童話等體裁。

    五、自由作文

    【教學反思】

     

    閑云

    [《黃河頌》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七年級下冊《黃河頌》教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3.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4.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5.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6.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

    7.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傷仲永課件

    8.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9.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10.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 | 在线视频亚洲精品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 | 偷偷碰偷偷鲁免费视频一区 | 色依依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