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現代文閱讀20

    發布時間:2016-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考綱解讀】

    《考試說明》中關于現代文閱讀的總體要求是“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下分三個級別:

    1.理解 B。①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2.分析綜合 C。①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③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⑤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3.鑒賞評價 E。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其中,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又稱為“小閱讀”,是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考查,3道題,9分;文學作品閱讀又稱為“大閱讀”,是以主觀筆答的形式考查,4道題,22分。

    【考點精析】

     [考點指要]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是閱讀的基礎,能否在上下文語境中迅速領悟詞語的含義,是衡量閱讀水平高低的一把標尺。一般說來,以下幾種詞語尤其重要:

    一是與文章的核心內容密切相關的詞語,如08年全國卷《陽關古道蒼涼美》一文中的“蒼涼美”,就是重要詞語,如果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就無法理解全文的內容。

    二是表達功能特別強烈的詞語,如08年高考全國卷(二)《馬櫻花》“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中的“空谷足音”感情色彩特別強烈,能暗示環境的幽深,自然是重要詞語。

    三是理解上容易發生偏差的詞語,如08年高考上海卷《燈籠紅》第六段寫道:“我現在仍能隱隱約約感觸到她的手微微顫動著,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一句中“隱隱約約感觸”“生命的里里外外”這兩個詞語,既與文章核心內容相關,又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發生偏差的詞語,自然是重要詞語,因為不理解它就很難理解曾祖母對自己的深遠影響這一文章主旨。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是一個常考點。從文章的內容看,不同層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在社會科學類的文章中,直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在自然科學類的文章(指說明性的)中,揭示事物重要屬性、說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學作品中,表達作者觀點態度或寫作意圖的句子,大致都屬于這一類句子。從結構上說,總領句、總結句和重要的過渡句是重要的句子。從表達上說,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所謂富有特色,一是指結構上超常組合,二是指運用了某種表達技巧。此外,從出現的頻率說,反復出現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3、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到“篩選信息”和“整合信息”兩個層面,兩者既獨立,又緊密聯系。所謂“篩選”,就是按照試題設定的閱讀目的對文章進行分析,準確、快速、有效地辨別并獲取試題所要求的信息。所謂“整合”,就是對篩選所得的信息作出正確的認知,把握各信息之間的關系,并歸納綜合,按照試題要求進行信息重組。篩選信息的前提是審清題目要求,篩選出的信息要與題目有關;而整合信息則要對篩選出的信息作分類集中、重新組合、粗略概括。

    4、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的結構,實際是文章段落之間和段落內部的組合關系。分析文章的結構,實際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間的組合關系(層次),并進行合理的歸納整理。不過,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閱讀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兩者并提的。

    5、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文章的內容要點,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內容,或者說是文章內容的精要之處。文章的內容要點,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局部的。概括中心意思,須進行整體閱讀。所謂“整體閱讀”,即通過閱讀,能從整體上把握語言材料。這種把握根據不同文體有不同的要求。閱讀科技文,首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價值,有什么作用,對社會有什么意義等。閱讀社科文,應從議論說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有無分論點,用什么材料來證明觀點,論證結構有什么特點,語言有什么特色等。閱讀文學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體裁,然后弄清作品寫了什么人(事),人(事)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什么感情,如何評價這些人(事)等。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即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也即作者的見解和主張,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觀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和態度,有時比較直接、明顯、集中;有時則比較分散,需要對有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而有時則隱含于字里行間,還需仔細分析和抽象概括。 

    7、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所謂推斷是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合乎原文事理、情理地推測,對文中未有的信息(如事物發展趨勢、結果等)進行推測和判定。保證推斷的結論嚴密可靠,關鍵在于把握住信息之間的各種關系(如條件、因果、遞進、承接等)。想像是指在原材料提供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合乎原文內容的事理、情理的發散或延伸,得出符合原材料事實或情感的結果,經過新的組合創造出新的具體的形象。

    8、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鑒賞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的熱點題型,涉及的文體有散文和小說,其中散文是主流。在高考中,鑒賞題包括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三方面內容。

    文學作品的形象可以是具體的人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哲理或者是象征某種人物、精神的景象或物象。形象都具有典型性。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首先要抓住形象的特征,人物形象要分析其性格,物象要體會其象征意味,最后分析形象對表現主旨的作用。

    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就是分析文學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么獨特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包括四大類:一是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8種;二是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議論、描寫、抒情等4種,其中描寫可細分為動與靜、虛與實、樂與哀、正面與側面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是表現手法,包括襯托、對比、鋪墊、渲染、象征、想象等;四是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先抑后揚等。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表            記敘、議論

    達  表達方式  描寫:動靜、虛實、正側、樂哀

    技            抒情:直接、間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巧  表現手法:襯托、對比、渲染、鋪墊、象征、想象

        結構手法: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先抑后揚

    9、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是指在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正確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做出恰當的評價。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本質是對文章主要意思的把握,進而做出鑒賞性評價,與前面的“理解、分析、歸納、概括”等要求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思維更具主觀性。當然,評價必須建立在客觀性評價之上,脫離文本的臆想、猜測,是不能拿來做鑒賞評價的。

    7、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所謂推斷是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合乎原文事理、情理地推測,對文中未有的信息(如事物發展趨勢、結果等)進行推測和判定。保證推斷的結論嚴密可靠,關鍵在于把握住信息之間的各種關系(如條件、因果、遞進、承接等)。想像是指在原材料提供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合乎原文內容的事理、情理的發散或延伸,得出符合原材料事實或情感的結果,經過新的組合創造出新的具體的形象

    科技說明文文章內容巧推理2017-06-11 17:24科技說明文文章內容巧推理

    科技說明文閱讀有一項能力要求: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推斷和想象。與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和推斷的題目不同,這類能力要求建立在對整篇文章的基礎上,針對這一項能力要求,出題者一般有比較固定的設題方式,也有比較固定的選項障礙,我們將在這篇文中把這些障礙一一排除。

    【設題方式】選擇題,通常要求我們推理的東西包括:

    1.材料沒有直接給出現成的結論,這種結論可能是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對某一方面事物的發展暗示了一種傾向,這種傾向是什么?

       3.材料包括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對這些材料的綜合可以推測出某一方面的發展,這個發展是什么?

       4.作者對某些觀點或現象的個人看法,或對某些事物的評價態度,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傾向是什么?

       5.結合現實社會生活或科技發展等有關常識,可推測某一新的發現、認識的前景,這種新技術、新發現可能有什么前景?

       【選項障礙】

    1.故意曲解;命題人抓住文中某一關鍵信息,故意曲解,以此考查考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如2002年高考全國卷第10題B項:“風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這將使海平面逐漸升高。”該項實際上是對原文第三段的結論句“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的曲解。造成海平面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只是講“沙塵和水汽相遇,便能結合為云,最終化為降雨”,這不一定就能導致海平面升高,只能說明它在水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已。

       2.片面夸大;對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對整體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進行夸大,從而得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結論。

    如04年浙江卷第10題.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正確選項為D ,判斷依據是“不少自身免疫病目前尚無很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中有些還嚴重地威脅著病人的生命”。命題者設計的此選項對不仔細閱讀文章的考生具有迷惑性。因為命題者在提供的前提中同原文相比刪除了關鍵字--很。“尚無有效”與“尚無很有效”的意思差別極大。言辭的意思有了夸大之嫌。

     

    羅小平

    [高考現代文閱讀20]相關文章:

    1.上海高考現代文閱讀練習

    2.高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3.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現代文閱讀練習

    4.閱讀給力現代文答案

    5.《西風胡楊》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6.《風箏》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7.《竹篾》現代文閱讀試題

    8.《父親》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9.《報秋》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10.關于大兵的現代文閱讀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 亚洲人成77在线播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