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2-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正確、簡潔地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并說出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2、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點:

    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能說出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教學設想:

    教學程序總體設計按縱橫結構展開。即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縱線”,由對文中所寫舊時習俗的了解,引起對現今過年習俗的思考,進而激發對未來過年方式的憧憬。“橫”則指以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為主題構成的概括習俗、比較異同、探究聯想三大板塊。

    教學方法:

    1、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情景教學、對話教學等方法。

    2、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3、堅持以“讀”為本,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學會朗讀、速讀、跳讀等閱讀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媒體播放《新年好》,師生同唱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對過年生活的情感體驗,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2、媒體出示圖片,啟發學生談過年感受,產生了解過去過年情形的欲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學。

    二、整體感知

    1、大家回顧一下以往我們過年有那些活動?

    現時的年:①放鞭炮 ②拿壓歲錢 ③吃團圓飯 ④守歲、莅菽辍、拶N春聯 ⑦看春節晚會現在,我們把我們的過年暫且放一放,一起到作者的家鄉--北京郊外運河邊的村莊作一次民俗風情游,去過一個舊時的年。

    2、放聲朗讀第四節,在朗讀聲中觀摩農家過年的活動。

    (1)朗讀之后,先各自質疑再小組成員互相答疑,然后每個小組提交一個問題小組間質疑并解答,如有意見不一時,老師可加入討論。

    (2)提問大家

    ▲大家在村莊里看到了幾幅過大年的場景?

    舊時的年:

    ①炒年貨、诔耘D八粥、圪I糖果 ④挑絨花、輾⑸

    ⑥備糕點 ⑦送灶王爺、鄵Q門神、崾貧q  ⑩拜新年

    ▲觀摩了這十項過年活動,你們最想參與其中的那些活動?說出你的理由。(答略)

    ▲從作者家鄉過年的場面看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除了歡天喜地的飽嘗一年的勞動成果外,在豐富隆重火熱的氣氛中,還寄托著那些期盼?

    ①辛苦一年,幸喜五谷豐登,享用勞動成果;

    ②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愿平安幸福;

    ③合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關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3、課文只是個引子,她激發了我探求“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興趣,于是我借助網絡查到了好多資料,比如,作者只寫到正月初一百家拜年就嘎然而止了,資料告訴我正月初一才剛剛開始過年呢;小時候過年都要撣檐塵,以為只是圖個清潔,現在才知道“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典故。請同學們談談自己所了解的舊時的民風、民俗。

    三、拓展延伸,比較今昔

    1、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說出自己的感受。

    2、現在的年是怎么過的?與過去相比哪些過年習俗已消失或被發揚光大了?現在過年又出現了哪些新的方式?

    (同桌討論、學生交流:挑絨花、除夕夜等等變化比較大;新的過年方式如:網絡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3、針對這種變化談談自己的感受。

    (1)課文作者劉紹棠對過去的過年有著怎樣的感受?(學生答:留戀、懷念)要求找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的感受。

    (2)教師充當主持人,以“過年大家談”的形式引導學生說出切身體會,學生展開辯論。學生討論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寄托的文化內涵談感受。

    (3)學生展開聯想、想象,暢想未來的年會怎么過。

    四、激發問題意識,形成探究課題。

    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學生說說對過年的哪些問題產生了興趣,還形成了哪些新的問題?(學生大致想知道的有:過年的由來,春節的傳說,其它的春節習俗,本地的春節習俗,不同民族的春節習俗,過年的飲食文化……)  并進而指出產生問題即形成了課題,促使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揭開課題研究的神秘面紗,做一個關心生活的有心人。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臘八粥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干果摻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后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櫥柜,把這些剩余雜果,煮給小孩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后,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粥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F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逝世那天也是農歷臘八!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抗戰后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抬起頭來說:“姥姥,以后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說:“那是你們媽媽小時侯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F在為什么還找這個麻煩?”

    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您母親為了紀念她的母親,您為了紀念您的母親,每年煮臘八粥,F在我們為了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我們也要每年煮臘八粥!這些紅棗、花生、栗子和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征著我們這一代中國少年,大家緊緊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團結在一起……”他一面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張疊得很平整的小日歷紙,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著“農歷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他把這張小紙送到我眼前說:“您看,這是媽媽保留下來的。周爺爺的忌辰,就是臘八!” 

    我沒有說什么,泫然地低下頭去,和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選自《學習與評價》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 

    讓學生通過閱讀此文,了解有關臘八粥的來歷,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體味人們于風俗中寄托的深深情誼。

     

    仇偉

    [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2.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

    3.本命年的回想優秀教案

    4.本命年的祝福語總匯

    5.祝本命年的祝福語

    6.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7.《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8.去年的樹教案

    9.本命年的生日祝福語集錦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在线网址 | 一区二区婷婷在线视频 | 天天躁日日夜夜亚洲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动漫 | 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色资源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