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言實詞大全4(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8-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種樹郭橐駝傳

    前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

    (1)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2)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黃州快哉亭記》)

    (3)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諸子喻山水》)

    (4)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莊子秋水》)

    (5)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前赤壁賦》)

    (6)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7)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石鐘山記》)

    (8)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歸去來兮辭》)

    (9)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晉崤之戰》)

    (10)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11)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

    (12)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新序〉二則》)

    (13)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新序〉二則》)

    (14)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蘇武傳》)

    (15)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蘇武傳》)

    (16)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七則》)

    (17)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人間詞話〉七則》)

    (18)出乎其外,故能觀之。(《〈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24.觀(1)看(2)觀賞(3)看(4)看(5)觀察(6)看(7)看(8)看、觀賞(9)看(10)看(11)觀察(12)觀賞(13)觀賞(14)看(15)看(16)看(17)看(18)看

    25.歸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56

    guī 動 ①回、返回

    ②使……回、返回

    ③歸還

    ④歸向

    ⑤女子出嫁

    ⑥歸寧:回娘家探親

    ⑦歸降、歸附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

    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 促織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莊子秋水

    項脊軒志

    項脊軒志

    蘇武傳

    練習:

    (1)成然之。早出暮歸。(《促織》)

    (2)折藏之,歸以示成。(《促織》)

    (3)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促織》)

    (4)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5)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6)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

    (7)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登建康賞心亭)

    (8)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

    (9)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4)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16)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7)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18)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9)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20)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21)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采薇》)

    (22)曰歸曰歸,心亦憂止。(《采薇》)

    (23)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

    (24)曰歸曰歸,歲亦陽止。(《采薇》)

    (25)《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辭》)

    (26)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

    (27)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

    (28)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

    (29)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秦晉崤之戰》)

    (30)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晉崤之戰》)

    (31)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秦晉崤之戰》)

    (32)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孟子〉二章》)

    (3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4)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寄北》)

    (35)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歌頭》)

    (36)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蘇武傳》)

    (37)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

    (38)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

    (39)惠等哭,輿歸營。(《蘇武傳》)

    (40)羝乳乃得歸。(《蘇武傳》)

    (41)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伶官傳序》)

    (42)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伶官傳序》)

    (43)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指南錄〉后序》)

    (44)而予不得歸矣。(《〈指南錄〉后序》)

    (45)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

    答案:25.歸(1)回、返回(2)回、返回(3)回、返回(4)回、返回(5)回、返回(6)回、返回(7)回、返回(8)回、返回(9)回、返回(10)回、返回(11)回、返回(12)回、返回(13)回、返回(14)回、返回(15)歸還(16)歸還(17)歸還(18)回、返回(19)回、返回(20)回、返回(21)回、返回(22)回、返回(23)回、返回(24)回、返回(25)回、返回(26)回、返回(27)回、返回(28)歸向(29)回、返回(30)回、返回(31)回、返回(32)回、返回(33)回、返回(34)回、返回(35)回、返回(36)歸還(37)回、返回(38)回、返回(39)回、返回(40)回、返回(41)歸降、歸附(42)回、返回(43)回、返回(44)回、返回(45)回、返回

    26.好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1

    hǎo

    hào 形

    動 ①美好

    ②友好

    ③好好地

    ④喜歡、愛好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

    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

    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雨霖鈴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鴻門宴

    練習:

    (1)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種樹郭橐駝傳》)

    (2)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促織》)

    (3)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諸子喻山水》)

    (4)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師說》)

    (6)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7)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答案:26.好(1)喜歡、愛好(2)喜歡、愛好(3)喜歡、愛好(4)喜歡、愛好(5)喜歡、愛好(6)喜歡、愛好(7)喜歡、愛好

    27.號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8

    háo

    hào 動 ①大聲喊叫、大聲哭

    ②取……別號

    ③號召

    ④稱號、別號

    ⑤號令、命令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項脊軒志

    種樹郭橐駝傳

    病梅館記

    莊子秋水

    秋聲賦

    練習:

    (1)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蘇武傳》)

    (2)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指南錄〉后序》)

    (3)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秋聲賦》)

    答案:27.號(1)稱號(2)大聲喊叫、大聲哭(3)大聲喊叫、大聲哭

    28.還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36

    huán

    hái 動

    副 ①返回

    ②歸還、交還

    ③仍然 別君去兮何時還?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夢游天姥吟留別

    伶官傳序

    登樓

    練習:

    (1)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4)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7)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8)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

    (19)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20)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21)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石鐘山記》)

    (2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

    (2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秦晉崤之戰》)

    (24)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鴻門宴》)

    (2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

    (26)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

    (27)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蘇武傳》)

    (28)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蘇武傳》)

    (29)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指南錄〉后序》)

    (30)發北關外,歷吳門、毗陵,渡瓜洲,復還京口,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3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琵琶行》)

    答案:28.還(1)返回(2)返回(3)返回(4)返回(5)返回(6)返回(7)返回(8)返回(9)返回(10)返回(11)返回(12)返回(13)返回(14)仍然(15)返回(16)返回(17)返回(18)返回(19)返回(20)返回(21)返回(22)返回(23)返回(24)返回(25)返回(26)回、返回(27)回、返回(28)回、返回(29)回、返回(30)回、返回(31)仍然

    29.會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7

    huì

    kuài 動

    名 ①會面、會見

    ②聚會、盟會、宴會

    ③領會

    ④適逢

    ⑤一定、當然

    ⑥會計:算帳的工作

    ⑦時機、機會 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

    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

    中興機會,庶幾在此。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廉頗藺相如列傳

    登建康賞心亭

    鴻門宴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黃州快哉亭記

    《指南錄》后序

    練習:

    (1)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促織》)

    (2)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5)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6)遂與秦王會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

    (7)相如聞,不肯與會。(《廉頗藺相如列傳》)

    (8)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9)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0)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蘭亭集序》)

    (12)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訓儉示康》)

    (13)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訓儉示康》)

    (14)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

    (15)會武等至匈奴。(《蘇武傳》)

    (16)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蘇武傳》)

    (17)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蘇武傳》)

    (18)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答案:29.會(1)適逢(2)會面、會見(3)會面、會見(4)聚會、盟會、宴會(5)聚集、會合(6)聚會、盟會、宴會(7)會面、會見(8)聚集、盟會(9)聚會、盟會、宴會(10)聚會、盟會、宴會(11)聚會、盟會、宴會(12)聚會、盟會、宴會(13)會面、會見(14)適逢(15)適逢(16)會面、會見(17)會面、會見(18)適逢

    30.惠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4

    huì 名

    形 ①恩惠、給人以好處

    ②仁愛、寬厚

    ③柔順、柔和 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秦晉崤之戰

    諫太宗十思疏

    蘭亭集序

    練習:

    (1)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2)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過秦論》)

    (3)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秦晉崤之戰》)

    答案:30.惠(1)王的稱號名(2)王的稱號名(3)恩惠、給人以好處

    31.及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0

    jí 動

    連 ①至、到達

    ②如、比得上

    ③涉及、牽連

    ④趕上、追上、趕得上

    ⑤來得及

    ⑥趁著、等到……時

    ⑦及時:趁早

    ⑧和、與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記。 歸去來兮辭

    師說

    促織

    訓儉示康

    《指南錄》后序

    過秦論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

    (1)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種樹郭橐駝傳》)

    (2)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種樹郭橐駝傳》)

    (3)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促織》)

    (4)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廉頗藺相如列傳》)

    (5)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

    (6)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過秦論》)

    (7)陳涉……才能不及中人。(《過秦論》)

    (8)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9)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10)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11)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秦晉崤之戰》)

    (12)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秦晉崤之戰》)

    (13)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秦晉崤之戰》)

    (1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5)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6)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蘭亭集序》)

    (17)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訓儉示康》)

    (18)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訓儉示康》)

    (19)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蘇武傳》)

    (20)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

    (21)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蘇武傳》)

    (22)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蘇武傳》)

    (23)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蘇武傳》)

    (24)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伶官傳序》)

    (25)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伶官傳序》)

    (26)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伶官傳序》)

    (27)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

    (28)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指南錄〉后序》)

    (29)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指南錄〉后序》)

    (30)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左忠毅公逸事》)

    (31)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左忠毅公逸事》)

    (32)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秋聲賦》)

    答案:31.及(1)和、與(2)如、比得上(3)等到……時(4)和、與(5)涉及、牽連(6)等到……時(7)如、比得上(8)如、比得上(9)如、比得上(10)和、同(11)至、到達(12)涉及、牽連(13)等到……時(14)等到……時(15)等到……時(16)等到……時(17)如、比得上(18)趁著、等到……時(19)和、與(20)等到……時(21)涉及、牽連(22)和、與(23)等到……時(24)等到……時(25)等到……時(26)趕上、追上、趕得上(27)等到……時(28)至、到達(29)趕上、追上、趕得上(30)趁著、等到……時(31)趁著、等到……時(32)趕上、追上、趕得上

    32.極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5

    jí 名

    副 ①盡頭、極點

    ②享受盡

    ③極其、非常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 登樓

    蘭亭集序

    促織

    練習:

    (1)上于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促織》)

    (2)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3)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答案:32.極(1)極其、非常(2)極其、非常(3)享受盡

    33.濟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

    jì 形 ①成功 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 促織

    34.計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7

    jì 動

    名 ①計算、計量

    ②盤算、謀劃

    ③計謀、策略 不數年,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

    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促織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

    (1)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促織》)

    (2)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促織》)

    (3)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黃州快哉亭記》)

    (4)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莊子秋水》)

    (8)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莊子秋水》)

    (9)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10)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11)廉頗藺相如計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12)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13)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蘇武傳》)

    (14)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后序》)

    答案:30.計(1)計謀、策略(2)計謀、策略(3)計算、計量(4)計謀(5)計謀(6)計謀(7)盤算、考慮(8)盤算、考慮(9)計謀、策略(10)盤算、謀劃(11)盤算、謀劃(12)計謀、策略(13)計謀、策略(14)計謀、策略

    35.加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2

    jiā 動

    副 ①加以、加上

    ②施加

    ③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

    ④占……上風

    ⑤增加

    ⑥多、增益

    ⑦更加 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促織

    諫太宗十思疏

    鴻門宴

    廉頗藺相如列傳

    勸學

    《孟子》二章

    游褒禪山記

    練習:

    (1)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訓儉示康》)

    (4)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

    (5)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蘇武傳》)

    答案:35.加(1)加以、加上(2)加以、加上(3)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4)增加

    36.假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

    jiǎ 動

    名 ①借

    ②憑借、借助

    ③臨時的、代理的

    ④假期、請假 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促織

    勸學

    蘇武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

    (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答案:36.假(1)憑借、借助(2)憑借、借助

    37.間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6

    jiān

    jiàn 名

    量 ①中間、期間

    ②少間:一會兒

    ③小路、從小路

    ④間隙、夾縫

    ⑤秘密地、悄悄地

    ⑥間關:鳥叫聲婉轉

    ⑦間或、間斷

    ⑧房屋單位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難。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 過秦論

    促織

    鴻門宴

    《指南錄》后序

    廉頗藺相如列傳

    琵琶行

    《指南錄》后序

    板橋題畫三則

    練習:

    (1)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促織》)

    (2)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促織》)

    (3)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促織》)

    (4)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視之,形若土狗。(《促織》)

    (5)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阿房宮賦》)

    (6)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阿房宮賦》)

    (7)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黃州快哉亭記》)

    (8)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項脊軒志》)

    (9)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1)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夢游天姥吟留別》)

    (12)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1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14)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莊子秋水》)

    (15)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莊子秋水》)

    (16)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莊子秋水》)

    (17)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前赤壁賦》)

    (18)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賦》)

    (19)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賦》)

    (20)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1)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石鐘山記》)

    (22)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石鐘山記》)

    (23)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晉崤之戰》)

    (2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25)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七則》)

    (26)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7)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

    (2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水調歌頭》)

    (29)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指南錄〉后序》)

    (30)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指南錄〉后序》)

    (31)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左忠毅公逸事》)

    (32)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琵琶行》)

    (33)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34)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秋聲賦》)

    (35)《人間詞話》七則(《〈人間詞話〉七則》)

    (3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七則》)

    (37)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37.(1)中間、期間(2)中間、期間(3)中間、期間(4)中間、期間(5)中間、期間(6)中間、期間(7)中間、期間(8)中間、期間(9)中間、期間(10)中間、期間(11)中間、期間(12)中間、期間(13)中間、期間(14)中間、期間(15)中間、期間(16)中間、期間(17)中間、期間(18)中間、期間(19)中間、期間(20)中間、期間(21)中間、期間(22)中間、期間(23)中間、期間(24)秘密地、悄悄的(25)中間、期間(26)中間、期間(27)中間、期間(28)中間、期間(29)中間、期間(30)中間、期間(31)中間、期間(32)中間、期間(33)中間、期間(34)中間、期間(35)中間、期間(36)中間、期間(37)中間、期間

    38.簡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

    jiǎn 動

    形 ①選擇、挑選

    ②簡單、簡陋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諫太宗十思疏

    石鐘山記

    39.見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5

    jiàn

    xiàn 動

    動 ①看見、看到

    ②接見、召見

    ③會見、拜見

    ④表示對自己怎么樣

    ⑤被

    ⑥出現 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種樹郭橐駝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鴻門宴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指南錄》后序

    練習:

    (1)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促織》)

    (2)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促織》)

    (3)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促織》)

    (4)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促織》)

    (5)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促織》)

    (6)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促織》)

    (7)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促織》)

    (8)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促織》)

    (9)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黃州快哉亭記》)

    (10)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項脊軒志》)

    (11)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

    (12)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登建康賞心亭》)

    (13)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4)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5)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夢游天姥吟留別》)

    (17)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夢游天姥吟留別》)

    (18)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莊子秋水》)

    (19)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20)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莊子秋水》)

    (21)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22)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23)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據。(《廉頗藺相如列傳》)

    (2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25)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26)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27)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

    (28)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太宗十思疏》)

    (29)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30)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石鐘山記》)

    (31)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3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33)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34)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秦晉崤之戰》)

    (35)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鴻門宴》)

    (36)項伯即入見沛公。(《鴻門宴》)

    (37)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38)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鴻門宴》)

    (39)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鴻門宴》)

    (40)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論語〉七則》)

    (41)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42)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詠史〉其二》)

    (4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44)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45)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46)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

    (47)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蘇武傳》)

    (48)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蘇武傳》)

    (49)何以女為見?(《蘇武傳》)

    (50)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蘇武傳》)

    (51)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伶官傳序》)

    (52)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指南錄〉后序》)

    (53)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琵琶行》)

    (54)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55)“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人間詞話〉七則》)

    (56)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人間詞話〉七則》)

    (57)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夢見。(《〈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39.見(1)看見、看到(2)看見、看到(3)看見、看到(4)看見、看到(5)看見、看到(6)看見、看到(7)看見、看到(8)看見、看到(9)看見、看到(10)看見、看到(11)看見、看到(12)看見、看到(13)看見、看到(14)表示對自己怎么樣(15)看見、看到(16)看見、看到(17)看見、看到(18)看見、看到(19)被(20)被(21)被(22)接見、召見(23)接見、召見(24)被(25)接見、召見(26)看見、看到(27)看見、看到(28)看見、看到(29)看出、看到(30)看見、看到(31)看見、看到(32)表示對自己怎么樣(33)看見、看到(34)看見、看到(35)會見、拜見(36)會見、拜見(37)會見、拜見(38)會見、拜見(39)會見、拜見(40)(會見、拜見41)看見、看出(42)被(43)看見、看到(44)看見、看到(45)看見、看到(46)看見、看到(47)被(48)會見、拜見(49)會見、拜見(50)會見、拜見(51)看見、看到(52)會見、(53)會見(54)看見、看到(55)看見、看到(56)看見、看到(57)看見、看到

    40.交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7

    jiāo 動

    副 ①縱橫交錯、交叉

    ②接觸

    ③互相

    ④并、一起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自昏達曙,目不交睫。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

    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促織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諫太宗十思書

    練習:

    (1)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國殤》)

    (2)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

    答案:40.交(1)縱橫交錯、交叉(2)縱橫交錯、交叉

    41.竭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

    jié 動 ①枯竭、完

    ②竭盡、盡力做某事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秦晉崤之戰

    諫太宗十思疏

    練習:

    (1)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前赤壁賦》)

    (2)竭誠則吳越為一體。(《諫太宗十思疏》)

    (3)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諫太宗十思疏》)

    (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秦晉崤之戰》)

    答案:41.竭(1)枯竭、完(2)竭盡、盡力做某事(3)竭盡、盡力做某事(4)枯竭、完

    42.盡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7

    jìn 動

    副 ①完、沒有了

    ②窮盡、竭盡

    ③使……窮盡

    ④終止、完結、引申為死

    ⑤全部用出

    ⑥全、全部

    ⑦極、最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是以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 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

    蘭亭集序

    阿房宮賦

    陳情表

    鴻門宴

    阿房宮賦

    練習:

    (1)不終歲,薄產累盡。(《促織》)

    (2)轉側床頭,惟思自盡。(《促織》)

    (3)試與他蟲斗,蟲盡靡。(《促織》)

    (4)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登建康賞心亭》)

    (5)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

    (6)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前赤壁賦》)

    (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前赤壁賦》)

    (8)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諫太宗十思疏》)

    (9)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

    (10)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鴻門宴》)

    (11)噲遂入,……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鴻門宴》)

    (1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13)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14)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蘇武傳》)

    (15)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蘇武傳》)

    (16)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蘇武傳》)

    (17)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國殤》)

    (18)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左忠毅公逸事》)

    (19)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2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30.(1)完、沒有了(2)終止、完結、引申為死(3)全、全部(4)全、全部(5)全、全部(6)全、全部(7)窮盡、竭盡(8)全部用出(9)窮盡、盡頭(10)全、全部(11)全、全部(12)完、用盡(13)全部用出(14)全、全部(15)全、全部(16)全、全部(17)完、沒有了(18)全、全部(19)完、沒有了(20)窮盡、竭盡

    43.進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3

    jìn 動

    名 ①前進

    ②進獻

    ③進攻、進軍

    ④舉動 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以啄。

    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 促織

    廉頗藺相如列傳

    過秦論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

    (1)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促織》)

    (2)雞健進,逐逼之。(《促織》)

    (3)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促織》)

    (4)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促織》)

    (5)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諸子喻山水》)

    (7)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諸子喻山水》)

    (8)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陳情表》)

    (9)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10)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新序〉二則》)

    (11)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指南錄〉后序》)

    答案:43.(1)進獻(2)前進、上前(3)進獻(4)進獻(5)前進、上前(6)前進、上前(7)前進、上前(8)前進、上前(9)前進、上前(10)進獻(11)前進、上前

    44.居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7

    jū 動

    名 ①居住

    ②處于

    ③積蓄、儲存

    ④占有

    ⑤平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居則曰:“不吾知也!” 項脊軒志

    廉頗藺相如列傳

    促織

    諫太宗十思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練習:

    (1)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種樹郭橐駝傳》)

    (2)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促織》)

    (3)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黃州快哉亭記》)

    (4)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項脊軒志》)

    (5)家有老嫗,嘗居于此。(《項脊軒志》)

    (6)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7)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項脊軒志》)

    (8)居善地,心善淵。(《諸子喻山水》)

    (9)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

    (10)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采薇》)

    (11)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秦晉崤之戰》)

    (12)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鴻門宴》)

    (13)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訓儉示康》)

    (14)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于封丘門內。(《訓儉示康》)

    (15)居第當傳子孫。(《訓儉示康》)

    (16)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訓儉示康》)

    (17)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訓儉示康》)

    (18)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左忠毅公逸事》)

    (19)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

    答案:44.居(1)居住(2)占有(3)居住(4)居住(5)居住(6)居住(7)居住(8)居住(9)居住(10)居住(11)居住(12)處在(13)處于(14)居住(15)居住(16)處于(17)處于;居住(18)居住(19)居住

    45.舉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7

    jù 動

    形 ①抬起、舉起

    ②推舉、推薦

    ③攻克、占領

    ④舉出、提出

    ⑤列舉

    ⑥發動(起義)、干

    ⑦言行、舉動

    ⑧成功

    ⑨全,盡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

    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

    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

    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前赤壁賦

    陳情表

    阿房宮賦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訓儉示康

    《指南錄》后序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鴻門宴

    練習:

    (1)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促織》)

    (2)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3)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螂螳、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促織》)

    (4)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黃州快哉亭記》)

    (5)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賦》)

    (10)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

    (11)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1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13)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14)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訓儉示康》)

    (15)舉劍欲擊之,勝請降。(《蘇武傳》)

    (16)復舉劍擬之,武不動。(《蘇武傳》)

    (17)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伶官傳序》)

    (18)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

    答案:45.舉(1)全、皆(2)舉起、抬起(3)全、皆(4)抬起、舉起(5)抬起、舉起(6)舉出、提出(7)抬起、舉起(8)抬起、舉起、這里指縱(9)抬起、舉起(10)抬起、舉起、這里指挺出(11)攻克、占領(12)攻克、占領(13)舉起(14)全、盡(15)抬起、舉起(16)抬起、舉起(17)全、盡(18)抬起、舉起

    46.具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2

    jù 動

    形 ①準備

    ②具備、具有

    ③陳述、擬寫

    ④器具

    ⑤詳細、全部 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秦晉崤之戰

    秦晉崤之戰

    陳情表

    過秦論

    鴻門宴

    練習:

    (1)成妻具資詣問。(《促織》)

    (2)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3)良乃入,具告沛公。(《鴻門宴》)

    (4)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5)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蘇武傳》)

    (6)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指南錄〉后序》)

    (7)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46.具(1)準備(2)詳細、全部(3)詳細、全部(4)詳細、全部(5)詳細、全部(6)詳細、全部(7)詳細、全部

    47.俱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0

    jù 副

    動 ①皆、都

    ②一起、一同

    ③在一起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蘇武傳

    練習:

    (1)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促織》)

    (2)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鴻門宴》)

    (4)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游褒禪山記》)

    (5)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蘇武傳》)

    (6)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蘇武傳》)

    答案:47.俱(1)皆、都(2皆、都)(3)一起、一同;在一起(4)一起、一同(5)一起、一同(6)在一起

    48.聚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

    jù 動 ①聚集、積聚

    ②集聚、集合 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種樹郭橐駝傳

    師說

    練習: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

    (2)常數月營聚,然后敢發書。(《訓儉示康》)

    答案:48.聚(1)集合、集中(2)集聚、集合

    49.決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

    jué 動

    副 ①同訣,訣別

    ②決斷、判定

    ③殺戮、自殺

    ④必定 廉頗送至境,與王決曰。

    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

    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蘇武傳

    《指南錄》后序

    廉頗藺相如列傳

    50.類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8

    lèi 動

    副 ①類似、像

    ②種類

    ③大都、大抵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項脊軒志

    蘭亭集序

    訓儉示康

    練習:

    (1)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種樹郭橐駝傳》)

    (2)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種樹郭橐駝傳》)

    (3)中繪殿閣,類蘭若。(《促織》)

    (4)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促織》)

    (5)果止于梨、栗、棗、柿之類。(《訓儉示康》)

    答案:50.類(1)類似、像(2)類似、像(3)類似、像(4)類似、像((5)種類、類別

    51.臨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1

    lín 動 ①面對、對著

    ②靠近

    ③到

    ④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前赤壁賦

    促織

    《陳情表

    過秦論

    練習:

    (1)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2)無人會,登臨意。(《登建康賞心亭》)

    (3)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

    (4)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5)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

    (6)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蘭亭集序》)

    答案:51.臨(1)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2)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3)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4)從高處看低處、從高處往低處(5)面對、對著(6)面對、對著

    52.慮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5

    lǜ 動 ①考慮、打算、思索

    ②擔憂、顧慮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過秦論

    諫太宗十思疏

    練習:

    (1)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種樹郭橐駝傳》)

    (2)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3)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訓儉示康》)

    答案:52.慮(1)擔憂、顧慮(2)考慮、打算、思索(3)考慮、打算、思索

    53.論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5

    lùn

    lún

    lùn 動

    名 ①議論、評說

    ②編纂

    ③文體的一種

    ④批決、定罪 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論語》七則

    《過秦論》

    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論語》七則

    過秦論

    蘇武傳

    練習:

    (1)文論十則(《文論十則》)

    答案:53.論(1)議論、評說

    54.漫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

    màn 動 ①磨滅、模糊不清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游褒禪山記

    55.滅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8

    miè

    形 ①滅亡、消滅

    ②誅殺、殺死

    ③暗、看不見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阿房宮賦

    蘇武傳

    夢游天姥吟留別

    練習:

    (1)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2)滅滑而還。(《秦晉崤之戰》)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游褒禪山記》)

    (4)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伶官傳序》)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伶官傳序》)

    答案:55.滅(1)滅亡、消滅(2)滅亡、消滅(3)暗、看不見(4)滅亡、消滅(5)滅亡、消滅

    56.明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7

    míng 形

    動 ①明亮、光明

    ②透明

    ③明白、清楚

    ④高明、明智

    ⑤英明

    ⑥明確、分明

    ⑦次、下一個

    ⑧堅守

    ⑨照亮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諸子喻山水

    前赤壁賦

    病梅館記

    諫太宗十思疏

    諸子喻山水

    蘇武傳

    秦晉崤之戰

    廉頗藺相如列

    廉頗藺相如列傳

    游褒禪山記

    練習:

    (1)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病梅館記》)

    (2)明星熒熒,開妝鏡也。(《阿房宮賦》)

    (3)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黃州快哉亭記》)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墻。(《項脊軒志》)

    (5)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閣》)

    (6)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適得府郡書,明日來迎汝。(《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夢游天姥吟留別》)

    (9)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賦》)

    (10)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前赤壁賦》)

    (11)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前赤壁賦》)

    (12)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前赤壁賦》)

    (13)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

    (14)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過秦論》)

    (15)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16)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17)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陳情表》)

    (1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19)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

    (2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

    (21)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蘇武傳》)

    (22)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救死。(《〈指南錄〉后序》)

    (23)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琵琶行》)

    (24)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琵琶行》)

    (25)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琵琶行》)

    (26)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琵琶行》)

    (27)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秋聲賦》)

    (2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秋聲賦》)

    答案:56.明(1)明白、清楚(2)明亮、光明(3)明亮、光明(4)明亮、光明(5)明白、清晰(6)明亮、光明(7)次、下一個(8)明亮、光明(9)明亮、光明(10)明亮、光明(11)明亮、光明(12)明亮、光明(13)高明、明智(14)人名(15)高明、明智(16)明亮、光明(17)明白、清晰(18)高明、明智(19)高明、明智(20)明亮、光明(21)次、下一個(22)明亮、光明(23)次、下一個(24)次、下一個(25)明亮、光明(26)明亮(27)明亮、光明(28)明亮、光明(29)清楚

    57.名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8

    míng 名

    ①名字、名稱

    ②名聲、名望

    ③名氣

    ④名義上

    ⑤名號、名分

    ⑥命名、起名

    ⑦說明白、說清楚

    ⑧有名的、著名的

    ⑨聞名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隳名城,殺豪杰。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種樹郭橐駝傳

    諸子喻山水

    陳情表

    《指南錄》后序

    訓儉示康

    黃州快哉亭記

    游褒禪山記

    過秦論

    書憤

    練習:

    (1)甚善,名我固當。(《種樹郭橐駝傳》)

    (2)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種樹郭橐駝傳》)

    (3)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促織》)

    (4)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促織》)

    (5)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8)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莊子秋水》)

    (9)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

    (10)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論語〉七則》)

    (1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

    (12)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13)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訓儉示康》)

    (14)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訓儉示康》)

    (15)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指南錄〉后序》)

    (16)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指南錄〉后序》)

    (17)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左忠毅公逸事》)

    (18)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答案:57.名(1)命名、稱名(2)名字、名稱(3)命名、起名(4)有名的、著名的(5)命名、起名(6)命名、起名(7)有名的、著名的(8)名聲、名望(9)命名、稱名(10)名聲、名望(11)命名、起名(12)命名、起名(13)名聲、名望(14)名聲、名望(15)名字、名稱(16)命名、起名(17)名字、名稱(18)名聲、名望

    58.命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2

    mìng 動

    名 ①命令

    ②任命

    ③駕

    ④命名、題名

    ⑤生命、性命

    ⑥天命、命運

    ⑦旨意

    ⑧使命

    ⑨壽命 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種樹郭橐駝傳

    陳情表

    歸去來兮辭

    琵琶行

    過秦論

    歸去來兮辭

    諫太宗十思疏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

    (1)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促織》)

    (2)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4)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5)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陳情表》)

    (6)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秦晉崤之戰》)

    (7)遂發命,遽興姜戎。(《秦晉崤之戰》)

    (8)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秦晉崤之戰》)

    (9)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鴻門宴》)

    (10)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新序〉二則》)

    (11)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

    (12)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13)遂命酒,使快彈數曲。(《琵琶行》)

    答案:58.命(1)生命、性命(2)生命、性命(3)旨意(4)生命、性命(5)生命、性命(6)命令(7)命令(8)命令(9)生命、性命(10)命令(11)使命(12)天命、命運(13)命令、讓

    59.謀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9

    móu 動

    名 ①謀議、商量

    ②謀求、圖謀

    ③思慮、計謀 唉!豎子不足與謀。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鴻門宴

    過秦論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

    (1)百計營謀不能脫。(《促織》)

    (2)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廉頗藺相如列傳》)

    (3)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廉頗藺相如列傳》)

    (4)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過秦論》)

    (5)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6)輕則寡謀,無禮則脫。(《秦晉崤之戰》)

    (7)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秦晉崤之戰》)

    (8)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秦晉崤之戰》)

    (9)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訓儉示康》)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蘇武傳》)

    (11)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

    (12)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蘇武傳》)

    (13)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蘇武傳》)

    (14)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蘇武傳》)

    (15)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左忠毅公逸事》)

    答案:59.謀(1)謀議、商量(2)謀議、商量(3)思慮、計謀(4)謀議、商量(5)思慮、計謀(6)思慮、計謀(7)謀議、商量(8)謀議、商量(9)思慮、計謀(10)謀求、圖謀(11)謀求、圖謀(12)謀求、圖謀(13)謀求、圖謀(14)謀求、圖謀(15)謀議、商量

    60.難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9

    nán

    nàn 動

    名 ①不容易、困難

    ②災難、禍殃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諸子喻山水

    登樓

    練習:

    (1)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2)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4)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莊子秋水》)

    (5)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

    (6)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諫太宗十思疏》)

    (7)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8)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9)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孟子〉二章》)

    (10)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11)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儉示康》)

    (1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

    (13)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伶官傳序》)

    (14)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

    (15)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難。(《琵琶行》)

    (16)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琵琶行》)

    答案:60.難(1)不容易、困難(2)不容易、困難(3)不容易、困難(4)不容易、困難(5)不容易、困難(6)不容易、困難(7)災難、禍殃(8)不容易、困難(9)不容易、困難(10)不容易、困難(11)不容易、困難(12)不容易、困難(13)不容易、困難(14)災難、禍殃(15)不容易、困難、艱難(16)不容易、困難

    61.平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1

    píng 形

    名 ①平坦

    ②平常

    ③公正

    ④稱號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黃州快哉亭記

    訓儉示康

    蘇武傳

    過秦論

    練習: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種樹郭橐駝傳》)

    (2)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諸子喻山水》)

    (3)其下平曠,有泉側出。(《游褒禪山記》)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國殤》)

    (5)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志。(《琵琶行》)

    答案:61.平(1)平坦(2)平坦(3)平坦(4)平坦(5)平常

    62.戚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

    qì 形

    名 ①悲傷、憂傷

    ②親屬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聲聲慢

    歸去來兮辭

    練習:

    (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答案:62.戚(1)親屬

    63.啟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

    qǐ 動 ①陳述、告訴、稟告

    ②跪、危坐 伏維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采薇

    練習:

    (1)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王事靡盬,不遑啟處。(《采薇》)

    答案:63.啟(1)陳述、告訴、稟告(2)跪、危坐

    64.強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8

    qiáng

    qiǎng 形

    動 ①強大

    ②強硬

    ③強健

    ④剛強、強悍

    ⑤竭力、盡力

    ⑥勉強

    ⑦迫使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后,有古陵蔚起。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少年固強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蘇武傳

    國殤

    促織

    陳情表

    促織

    練習: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諸子喻山水》)

    (2)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諸子喻山水》)

    (3)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廉頗藺相如列傳》)

    (5)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6)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7)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8)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9)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

    (10)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答案:64.強(1)強大(2)強大(3)強大(4)強大(5)強大(6)強大(7)強大(8)強大(9)強大(10)強健

    65.請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8

    qǐng 動 ①請求、要求

    ②請允許我、請讓我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練習:

    (1)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3)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5)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6)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8)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廉頗藺相如列傳》)

    (9)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10)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11)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12)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13)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14)臣等不肖,請辭去。(《廉頗藺相如列傳》)

    (15)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過秦論》)

    (16)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

    (17)文嬴請三帥,曰。(《秦晉崤之戰》)

    (18)夫人請之,吾舍之矣。(《秦晉崤之戰》)

    (19)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鴻門宴》)

    (20)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21)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22)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鴻門宴》)

    (23)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指南錄〉后序》)

    (24)舉劍欲擊之,勝請降。(《蘇武傳》)

    (25)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蘇武傳》)

    (26)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伶官傳序》)

    答案:65.請(1)請求(2)請求(3)請求(4)請求(5)請允許我、請讓我(6)請允許我、請讓我(7)請求(8)請允許我、請讓我(9)請允許我、請讓我(10)請求(11)請允許我、請讓我(12)請求(13)請求(14)請允許我、請讓我(15)請求(16)請允許我、請讓我(17)請求(18)請求(19)請允許我、請讓我(20)請求(21)請允許我、請讓我(22)請允許我、請讓我(23)請求、要求(24)請允許我、請讓我(25)請求、要求(26)請求、要求

    66.窮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3

    qióng 名

    形 ①窮盡、完結

    ②不得志、不顯貴

    ③用盡

    ④尋找到盡頭

    ⑤困窘、處境困難

    ⑥貧窮、貧困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君子亦有窮乎?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前赤壁賦

    《論語》七則

    促織

    莊子秋水

    《論語》七則

    《孟子》二章

    練習:

    (1)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病梅館記》)

    (2)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黃州快哉亭記》)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孟子〉二章》)

    (4)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5)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訓儉示康》)

    (6)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指南錄〉后序》)

    答案:66.(1)用盡(2)用盡(3)貧窮、貧困(4)尋找到盡頭(5)貧窮、貧困(6)困窘、處境困難

    67.求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7

    qiú 動 ①找、尋找、尋求

    ②追求、探求

    ③需求、希望謀求

    ④乞求、請求

    ⑤要求 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促織

    歸去來兮辭

    諫太宗十思疏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

    (1)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2)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病梅館記》)

    (3)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病梅館記》)

    (4)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登建康賞心亭》)

    (5)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8)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9)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0)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11)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諫太宗十思疏》)

    (1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諫太宗十思疏》)

    (13)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1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七則》)

    (15)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16)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訓儉示康》)

    (17)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蘇武傳》)

    (18)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指南錄〉后序》)

    (19)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后序》)

    答案:67.求(1)追求(2)追求(3)追求(4)希望、謀求(5)乞求、請求(6)乞求、請求(7)找、尋找、尋求(8)找、尋找、尋求(9)乞求、請求(10)乞求、請求(11)要求、需求、希望謀求(12)要求、需求、希望謀求(13)追求、探求(14)希望謀求(15)找、尋找、尋求(16)要求、需求、希望謀求(17)找、尋找、尋求(18)找、尋找、尋求(19)找、尋找、尋求

    68.取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37

    qǔ 動

    語助 ①拿

    ②索取

    ③取得、獲得

    ④選取、采用

    ⑤吸取

    ⑥戰勝、奪取

    ⑦同“娶”、娶妻

    ⑧提取

    ⑨表示動作的進行 臣觀大王無?

    [中學文言實詞大全4(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高中常見文言文實詞

    2.上海高中文言文實詞

    3.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120個

    4.高中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區別

    5.高中文言文虛詞實詞區別

    6.正確使用實詞教案

    7.小學文言文大全

    8.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譯

    9.文言文大全及翻譯初中

    10.初中文言文精選大全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欧美日韩无线码 | 日本看片视频区一区二 | 思思热免费精品在线看看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