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新課: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內的安新縣。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處于冀中平原的腹地。白洋淀有143個淀泊,被3700多條溝濠連接,淀淀相通,溝濠相連,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宮。淀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淼,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 夏季,蓮菱蒲葦 隨風搖曳,滿淀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白洋淀不僅以她的美麗環境、富饒的物產而聞名遐邇,更令人廣為傳頌的,還有她光榮而悲壯的革命歷史!
二、簡介作者孫犁。
三、介紹小說的有關文體知識。
四、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2、默讀課文,把握小說的三要素;
3、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能復述小說的故事梗概。
五、自學指導一:初讀小說,正音釋詞。
六、再讀小說,復述故事情節。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和故事的感受說出來。
七、自學指導三:速讀小說,劃分情節結構
第一段(1-8)首先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介紹了老頭子的基本情況(生活環境、外貌、性格特點等) ;
第二段(9-63)具體講述故事的過程。
一層(9-19)開端-----護送 二層(20-54)發展---受傷
三層(55-63)高潮和結局-----復仇
八、課堂檢測 :
1、給下列不同顏色的字注音。
寒噤( ) 仄歪( ) 張皇失措( )提防( ) 吆喝( ) 蘆花淀( )瘧子( ) 舀水( )
2、填空: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 。
第二課時
一、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導入新課:
二、展示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分析小說中老英雄的性格特征;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3、體會小說富有詩意的語言。
三、自學指導一:快速默讀小說,找出文中描寫老英雄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分析老英雄的性格特征,說說他是怎樣一個人?
四、自學指導二: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描寫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
五、小結:小說描寫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白洋淀人民對敵斗爭的生活,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大女孩受傷,第二天嚴懲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通篇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現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六、課堂檢測:
1.課堂檢測一:如果你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示例: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話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著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里轉來轉去怎么會不敢動彈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了什么機關,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2.課堂檢測二:請你拿起手中的筆為老英雄擬寫一則頒獎詞。
示例:你并不高大,卻用干瘦的血肉之軀抒寫壯麗的愛國詩篇。這告訴我們:如果不能成為翱翔藍天的雄鷹,不用悲傷,我們可以成為快樂的小鳥;如果不能成為寬闊的海洋,不要憂郁,我們可以成為歡快的溪流!
七、課后作業
1,課外閱讀《蘆花蕩》的姊妹篇《荷花淀》,感受兩篇文章有何異同。
2,抄寫生字詞。
3,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留心
[《蘆花蕩》導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8.蘆花蕩教案
9.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