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7-10-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針對多年來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語文教學改革更成為研究的焦點之一。國家最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

        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課程目標應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思想;

        二是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要求語文課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著廣而深的影響,重視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重在感性把握;

        三是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都得到發展、提高,最終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氛圍。

        在課程改革、新課標的實施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中看看,既可以找到不少突現新課標靈魂的精彩鏡頭,但與此同時,也不難發現穿著新鞋走舊路的現象,實在應該引起我們反思其中的優劣,達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目的。

        因為有了自主,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

        二年級的語文識字課上,老師始終熱情地激勵引導著--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出識字方法;讓孩子們自由地找同伴交流閱讀中的感悟,找同伴一起分工合作,小組合作用同伴間認為最好的方式表演詩歌朗誦……結果,孩子們出色地想出了熟字加偏旁、編兒歌、猜字謎、畫圖畫等等方法記憶生字,把好幾個難記易錯的生字記下來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孩子們得到互相啟發,并進行簡單的分工合作,把自己的所讀所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詩朗誦(有的孩子負責朗誦,有的孩子負責配上動作),盡管表演得不是很純熟,但很有個性……這些閃爍著課改精神和新課標要求的教學鏡頭,是這樣的耳目一新,叫人百看不厭,讓孩子的生命活力溢于課堂,使語文課充滿生機。

        老師,您想過我的感受嗎?

        一節講讀課上,教者正在用心良苦地努力引導站起來的孩子讀著課文對話感悟課文,以便更好地進入情境,代入角色,讀好人物的對話。為此,教者幾次地因為孩子沒讀悟出人物對話的語氣而打斷他的朗讀:對不起,請你先停一停,我想問問……這站起來讀書的同學讀短短的幾句對話,卻站了差不多二分鐘。坐在后面聽課的我,多想替孩子說句心理話:老師,您想過我的感受嗎?--可能孩子的難受不在于站的時間長(如果他樂意的話),問題在于本來信心十足地站起來表現自己,現在卻是自討沒趣。而作為教者,捧著一腔熱情引導這位同學讀悟文本中的情感,本是一片善意,是無可厚非的呀。可為什么會落得好心干壞事的田地呢?

        語文課中的讀悟,應該是孩子在自主地讀文本的基礎上,得到理解,融入文本,進入情境,最后內化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孩子(相信成人也如此)必須有一種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才更利于完成閱讀理解的過程而最終有所悟。而且這些感悟都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正所謂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吧。而有所悟,才更能達到演繹文本的情感--進入情境,代入角色,聲情并茂地朗讀文本,特別是朗讀好人物的對話。因此,教者必須懂得讀悟的過程,并注重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理解,關注孩子的獨特感悟,自我演繹,讓語文課充滿豐富的人文內涵,讓孩子的自我個性蹦跳在四十分鐘里。

        語文課中的問題 

        近幾年來,多位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專家們曾經一次次呼吁我們的語文課不要再上成問題課,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雖則古人常言什么學問,學問,有問才有所進,什么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強調提問在做學問中的重要性,但如果把語文課上成不斷地提問--答問的問題課,又是否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不斷提高呢?

        新課標旗幟鮮明地提出--語文課就應該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讓語文課姓語,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語文課如何姓語?這就得關注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是否得到培養和提高。因此,語文課的目標設計應該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以目標為出發點,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也應該圍繞這三個維度展開,重視讓學生在教與學雙向活動中自主參與,讓學生得到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味,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多方面的培養和提高--這也就是所謂的語文素養。而如此種種,相信是很難通過一個個連珠炮似的,一串串牽著牛鼻子的繩索似的問題就能達成的。

        更令人煩惱的是,有些語文課堂呈現出來的問題大多是無價值問題,是不言而喻的多此一問,不能啟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例如一節語文課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說出實驗過程,提出了實驗有幾個人參加,實驗要什么工具?等學生不費心思一讀課文便知道的無價值問題。雖也能引起學生關注這些內容,但更多的是給課堂增加了麻煩,有點多此一問的感覺。這樣久而久之地,學生的思維品質不但得不到培養,可能還會形成不懂得深思考,不愿積極動腦等壞習慣。同時,這些問題也因其太簡單而往往不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不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終導致學生養成不專心聽課,不開動腦筋等不良習慣。

        因此,語文課應該堅持以讀為本原則--通過提出或激發學生發現有思考價值的重點問題,啟發學生去閱讀理解、感悟文本,避免多此一問的現象。

        同時,教者應斟酌使用提問的詞句,掌握提問的技巧,使問題有一定廣度、深度和自主度。從而能激發學生閱讀感悟的興趣。舉例說:二年級的課堂上,執教者在讓學生讀課文后,提出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當然這樣提問沒有犯錯誤,但我們可以試著斟酌是不是最好的提問--顯然這樣一問,學生在作答時,只能說是一件什么什么事,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廣度。試想一下,假如換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那孩子的回答就可以是說一件什么事;可以說知道什么道理,也可以說知道自己要怎樣做 ……學生的思維空間較之前者更廣些,更深入些。因此教者提問題的技巧,會影響學生思維的品質和能力。

        此外,教者還要考慮到提出問題的時機。一般來說,在讀書前提出相關問題,使問題起到導的作用,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邊做類似圈圈畫畫的記號的良好讀書習慣。

        以讀為本,少問多讀,,重視通過讀培養語感,重視通過讀積累詞句并培養積累的習慣,尊重閱讀中的自主獨特的感悟,重視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這樣的語文課才真的姓語,才能讓孩子們走進散發著醉人的語文味的語文課堂。

           

     

    追憶

    [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論文題目

    2.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3.關于語文課堂活力的釋放的教學論文1500字

    4.寫今天的心情日記

    5.淺議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6.關于把握今天的美文

    7.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8.教學論文評語

    9.生物教學論文

    10.數學教學論文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五月天天堂AV在线播放 | 亚洲区精品中文字幕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精品 |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