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自主感悟生活品牌教案(蘇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4-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棗核》自主感悟生活品牌教案

    安徽省廬江縣長崗中學 張為民

    教學目標:

    1、對應生活學習理解生字生詞和含義深刻的重要語句。

    2、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朋友要棗核種棗核寄托依戀故土,思念故鄉之情的情景,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課文以棗核為線索巧妙設置懸念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運用課文簡潔質樸飽含深情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教學重點:

    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朋友要棗核種棗核寄托依戀故土,思念故鄉之情的情景,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難點:

    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課文以棗核為線索巧妙設置懸念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課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1分鐘)

    以歌曲《我的中國心》導入。這首歌表達的是游子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感情,唱出了千萬游子的心聲。同學們,這種思鄉之情在蕭乾的《棗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今天來感受感受。

    2、本堂課的學習目標:(1分鐘)

    1)、對應生活學習生字生詞,理解生字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

    2)、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朋友要棗核種棗核寄托依戀故土,思念故鄉之情的情景,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生活。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2分鐘)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生活,注意節奏和停頓。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體展示生字生詞,自學自讀2分鐘,對應生活再現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對照解釋換一種方式表達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詞。

    3、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課文反映什么生活”的問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準備交流。

    4、探究問題,進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1)朋友對故鄉的思念表現在他的哪些言行中?

    2)棗核的用途是什么?

    三、學生自讀、自主感悟生活,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多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讀課文、自讀注釋、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感悟生活、質疑提問,老師指導答疑,準備對話交流,但關于作者和寫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讓學生自讀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學生。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30分鐘)

    1、檢查朗讀,學習朗讀。先品聽朗讀錄音,后指名學生朗讀,并點評。

    2、交流學習生字生詞,對應生活理解生字生詞。

    1)多媒體顯示下列生字,指名學生讀準生字,并糾正錯誤讀音。

    蹊蹺qīqiāo  掐指一算qiā    殷切yīn   調皮tiáo  

    嫣紅yān   山坳ào   拐guǎi   掀啟xiān  

    勻稱yún   劈頭pī   感慨良深kǎi  

    2)、多媒體顯示生詞和解釋,讓學生對照解釋盡量用自己的語言,配合動作表情說說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檢查學生理解詞語情況。

    (1)不約而同: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

    (2)風燭殘年: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晚年。

    (3)依戀故土:留戀故土。

    (4)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5)故弄玄虛: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

    3共同感悟生活,解決“課文反映什么生活”的問題,讓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的生活,說說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同時老師追問。學生發言和老師追問略。師生對話,思想交鋒后,根據預設要點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思想交鋒后,多媒體顯示內容要點) 

    課文反映朋友要棗核種棗核寄托思鄉之情的情景,反映朋友物質生活優裕卻急切思鄉的生活情景,反映朋友深厚的民族感情。為了促進學生思考,追問:我朋友的思鄉之情,民族感情特別深厚,體現在哪里?大家發言,共同探究,思想交鋒略。 

    4、共同探究自讀問題:1)朋友對故鄉的思念表現在他的哪些言行中?2)棗核的用途是什么?共同探究,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同樣,思想交鋒后,多媒體顯示預設要點)

    1)寄來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她托在手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修建有家鄉味道的后花園、栽垂楊柳、“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胡同棗樹、“你相信嗎?那是我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后用汽車拉回來的。那是我們家的‘北海’”、“她告訴我,時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兒并肩坐在這長凳上,追憶起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等言行就集中表達了老人的思鄉之情。

    2)棗核雖小,用途卻不小,是為了解除我的思鄉之苦,因為“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胡同院里那顆棗樹。所以才托你帶幾顆種子,試種一下”。 棗核將海外游子之心與故鄉緊緊連在一起。小小的幾顆棗核凝聚著海外游子深深的愛國情,濃濃的思鄉情。在文中棗核還起到了以小見大的重要作用

    五、結語,布置作業。(1分鐘)

    1、抄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節課學習目標。(2分鐘)

    1、感悟生活,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課文以棗核為線索巧妙設置懸念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2、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運用課文簡潔質樸飽含深情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二、自學指導,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讓學生自學起來任務明確。(2分鐘)

    1、探究問題:課文是怎樣反映生活的?理解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點對點遷移運用,學習課文以棗核為線索巧妙設置懸念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語言,學習運用課文簡潔質樸飽含深情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2)、擁抱之后,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里掏出那幾顆棗核。我趕快從手提包里掏出那幾顆棗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后用汽車拉回來的。

    4)、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

    三、學生自學、自主感悟生活,解決“課文怎樣反映生活”的問題,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自讀、感悟、提問,老師指導答疑,師生準備交流。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后,多媒體顯示預設要點。(30分鐘)

    1、共同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發動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進行交流。學生發言,老師追問,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

    1)本文用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方法反映生活。作者善于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把朋友要求帶棗核試種,解除思鄉之苦的事和民族感情聯系起來,從中發掘出了一個重大主題。小小的棗核在作者筆下,卻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托著一位遠離祖國近50年的美籍華人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2)本文以棗核為線索巧妙設置懸念反映生活。棗核是全文的線索,同時作者又用棗核設置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首先朋友索要棗核,用途蹊蹺,設下懸念;接著寫朋友得到棗核,還“故弄玄虛”不說棗核的用途,加深懸念;踏訪后花園,談話中說明索要棗核的用途,解開懸念。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連在一起。以棗核為線索設置懸念,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另外,層層設置懸念,還有揭示人物性格、升華感情的作用。 

    3)課文還巧妙運用陪襯法和比較法反映生活。課文敘述了朋友所在山城的的環境和家境。優美的環境和優裕的生活并沒有使友人感到滿足,她“心上總像是缺點什么”。這樣寫,為顯示棗核的分量作了陪襯。另外,棗核之所以能成為故土的化身,是因為作者把棗核和栽垂楊柳、栽睡蓮、造“北海”、嵌白塔等歸為一類,營造一個家鄉味道很濃的環境。棗核的分量就這樣在比較中被“掂量”出來了。

    2、品味語言,學習理解蘊含豐富的語句。品味語言的方法是把語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現出來進行感悟和玩味,并說說語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處。這種方法和理解字詞、課文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重點品味下面四句話的含義: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追問:小小的棗核不是什么重要的東西,為什么要“再三托付”呢?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這樣再三托付,形成懸念,表明棗核的用途蹊蹺,表明作者急于索要棗核,思鄉心切。)

    2.擁抱之后,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里掏出那幾顆棗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追問:對于幾個小小的棗核,這樣“殷切”這樣珍惜說明了什么呢?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表面看是急切地索要棗核,珍惜棗核,其實是思鄉之至,苦不可待,民族感情深厚。)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后用汽車拉回來的。

    (追問:朋友為什么能這樣不辭辛苦?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這都是思鄉惹的禍。越辛苦越說明思鄉越濃,越辛苦越能減輕思鄉之苦,越辛苦越說明民族感情濃厚。)

    4、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

    (追問:朋友為什么“劈頭”就問?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劈頭”說明朋友已經情不自禁,說明她對故土的真誠熱戀。)

    3、點對點遷移運用,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這篇課文以棗核為線索設置懸念反映生活的方法十分巧妙,十分耐人尋味,很值得我們學習。你們可以選一個平凡的實物,以它為題,以它為線索設置懸念,把與之相關的你熟悉而又感人的生活經歷反映出來,表明一個主旨,像《棗核》表現思鄉這個主旨一樣,真摯感人,就是一篇好文章。

    五、結語,布置作業。(1分鐘)

    1、背誦課文。

    2、完成點對點遷移運用作文,題目自擬。

    3、課后自由閱讀蕭乾作品一篇,做好筆記,準備交流。

    附(讓學生看看,不必講解):

    寫作背景 

    1979年8月,蕭乾應邀赴美進行訪問交流,回國后將自己在美的見聞,寫成系列文章《美國點滴》。《棗核》便是其中的一篇(或一章),寫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為10篇先后在《人民日報》連載,它猶如一股從大西洋彼岸吹來的春風,送來了美國現代社會生活及一些海外華人心態的信息,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蒙族人,祖籍內蒙古,生于北京。 

    1929年進燕京國文專修班學習,一年后考入輔仁大學。1933年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選修“特寫--旅行通訊”課程,1935年6月畢業。 

    1939年他赴英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的反法西斯戰場上。1945年,他從萊茵河前線返回倫敦,經加拿大東岸轉舊金山,采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周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認識的真實記錄。 

     

    張為民

    [《棗核》自主感悟生活品牌教案(蘇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關于棗核教案

    2.八年級物理《生活中的透鏡》教案設計

    3.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4.蟬的教案設計

    5.閣夜教案設計

    6.《草》教案設計

    7.寫作教案設計

    8.采薇教案設計八年級

    9.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

    10.八年級語文上《日出》教案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第一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动漫 | 天天噜噜噜在线视 | 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