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人教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3-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 

    2、積累文言字詞句,重點掌握多義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了解文言虛詞用法及辨別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1、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訓練翻譯能力。 

    2、培養初步評價文章的表達技巧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理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性格在政治軍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地分析、理解,做出對文中人物的適當評判。允許不同觀點存在,鼓勵多元價值觀念。

    教學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辨析疑難語句、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句名言:“立志讀盡天下書”,可人類有史以來,書籍浩如煙海,人窮盡有生之年是無論如何也讀不盡的。怎么辦?最好的辦法是讀書籍中的精品,舉一反三,受益無窮。從這點出發,《史記》就很值得一讀。為什么這么說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二、了解《史記》的地位 

    三、介紹作者司馬遷,了解《史記》的成書過程 

    四、掌握《史記》的體例 

    五、快速通讀全文,掃除字詞障礙。 

    課文中的難讀字: 

    饗(xiǎng) 說(shuì) 美姬(jī) 鯫(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e) 瞋(chēn)目 目眥(zì) 跽(jì)曰 參乘(shèng) 彘(zhì)肩 

    不勝(shēng) 刀俎(zǔ) 

    六、梳理情節脈絡,整體感知課文 

    七、學生結合畫面概述課文內容(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然后梳理成圖 

    序幕--曹無傷告密 

    開端--范增獻計 

    發展--項伯夜訪、劉項約婚、劉邦謝罪 

    高潮--范增舉玉、項莊舞劍、項伯翼蔽、樊噲闖帳 

    結局--劉邦脫逃、張良留謝 

    尾聲--劉邦誅曹 

    八、布置課后作業: 

    整理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文言現象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二、小組派出代表展示集體研究成果,教師視情況糾正點撥 

    參考內容: 

    一詞多義:辭、幸、因、謝、安、舉 

    古今異義:山東、婚姻、所以、非常、細說、河南 

    通假字:采、距、內、倍、要、蚤、豪、郤、參、坐等 

    詞類活用:(略) 

    特殊句式:(略) 

    文中成語:鴻門宴/秋毫無犯/勞苦功高/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教師點撥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指明易誤之處,如“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中的“當”就不是通假字,同時要注意規律的總結。 

    三、重點語句及語段翻譯 

    ①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任相,珍寶盡有之。”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特殊句式及關鍵詞語) 

    ②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省略句) 

    ③距關,毋內諸候,秦地可盡王也(通假字) 

    ④“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詞類活用、固定短語、特殊句式、通假字) 

    ⑤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默然不應。(詞類活用及句式) 

    ⑥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特殊句式) 

    ⑦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關鍵詞語) 

    ⑧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詞類活用、偏義副詞、特殊句式) 

    ⑨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關鍵詞語) 

    ⑩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特殊句式) 

    四、課后作業布置 

    思考:課文是如何塑造劉邦、項羽等人物形象的? 如何認識與評價這兩個歷史人物,尤其是項羽,請談談你的看法。 

                              第三課時 

    一、討論劉邦、項羽人物形象 

    劉邦: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謀善斷。多謀機詐,很講策略。見風使舵、能屈能伸、善于玩弄手腕。虛偽、善于推諉。果斷。 

    項羽:缺乏政治遠見,沽名釣譽,為人不忍,剛愎自用,不畏強暴,不用陰謀。答案不是惟一的,允許同學有不同認識,只要有理有據即可。 

    項羽的“自高自大”可結合鴻門宴的座次來談 

    二、賞析評價人物形象 

    第一步:作者是如何刻劃人物形象的? 

    要點:(1)在矛盾斗爭中刻劃人物。 

    提示:作者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圍繞著是否對劉邦發動進攻,是否在席間殺死劉邦,對樊噲的越禮行為采取什么態度,對劉邦逃席又采取什么 態度展開。 

    (2)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提示:劉邦和項羽的矛盾是鴻門宴中最尖銳的矛盾,因此作者將這兩個人物放在一起,形成鮮明對照,如劉邦的虛偽狡詐,項羽的直率粗獷。這一步應在分析項羽形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點明四組人物的對照關系) 

    第二步:如何認識項羽這一人物形象? 

    提示:可作背景介紹,以突出項羽性格的悲劇性。 

    第三步:作者對項羽的評價如何? 

    第四步:對手(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如何? 

    提示:劉邦善于用人,所以他成功了。而項羽正是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夠,所以他失敗了。可見能否善用人才對一個領袖人物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 

    第五步:項羽本人又是怎樣認識的呢?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 

    --項羽《垓下歌》 

    第六步:后人對項羽的評價又是怎樣?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改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詠項羽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明確: 

    杜 牧:男兒應當能屈能伸,不輕言失敗。應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王安石:軍民離心,敗勢難回。由“壯士哀“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分析入手。 

    李清照:氣勢豪壯,令人敬仰。結合李清照身世簡要點撥。 

    第七步:小結 

    三、布置作業

    結合《鴻門宴》的學習,聯系古今人物對項羽的理解,將自已對這一人物的認識寫一篇人物評論,600字以上。 

     

    [鴻門宴(人教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鴻門宴教案人教版

    2.《鴻門宴》全程教案

    3.鴻門宴優秀教案

    4.文言文鴻門宴教案

    5.《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6.《鴻門宴》高中語文優秀教案

    7.高一語文《鴻門宴》教案

    8.人教版《觀潮》教案

    9.人教版《雪孩子》教案

    10.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看片国产精品免费在线 | 亚洲无玛中文字幕久久婷婷 | 亚洲成a人片在线天堂 | 最新国产精品第二页 |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亚洲夜夜精品一区二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