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談(人教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4-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能把握關鍵語句,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和主旨。

    2.了解課文結構安排和景物描寫的特點。

    3.理解作者對“風景”的獨到看法。

    【教學重點】     

    1.《風景談》談的內容(政治意義、美學意義);

    2.談的方法(對照、烘托的手法;寫景和寫人相結合,遞進式精辟議論貫穿六幅畫面,使散文的“形”“神”達到完美統一的寫法)  

    【教學難點】  

        1.本文的構思,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

        2.從美學意義方面理解文章描寫的幾幅“風景”。  

    【教法設想】 

        1.文章的美學意義,教學的難點最好能通過訴諸形象(多媒體情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感悟。  

        2.教法上讓學生多誦讀,多領悟。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 一 課時

    【本課教學要點】:  

        提綱挈領,明確《風景談》的談鋒所及,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初中時我們曾學過茅盾的散文《白楊禮贊》,那篇散文曾以它崇高的境界和強烈的感情激動過我們的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和它并稱為姊妹篇的作品《風景談》(板書)。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和《白楊禮贊》相同,哪位同學能說說它的背景是怎樣的?  

    (學生回憶作答,教師補充。)  

    二、 概括文章描繪的六幅風景,明確《風景談》的談鋒所及 

    (一)通讀全文,簡要概括本文談了哪幾幅風景?試給每幅風景各擬一個小標題。

    第1幅“沙漠駝鈴”     第2幅“高原歸耕”     第3幅“延河夕照” 

    第4幅“石洞雨景”     第5幅“桃林小憩”     第6幅“北國晨號”

    (二)提綱挈領: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標題,間接地揭示中心。《白楊禮贊》借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贊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堅持抗日的北方軍民,歌頌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屬于托物言志。《風景談》談的是什么?屬于什么表達方式?(學生速讀課文,討論。指名回答。)     

    明確:(1)題目“風景談”,照字面理解就是談風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的,實際上就是借“談風景”來“談政治”,贊揚延安兒女所表現的向上、堅毅的民族精神,屬于借景抒情。這就要求我們通過風景來理解風景中所包含的政治的內容。

    1.第1幅“沙漠駝鈴”--寫猩猩峽外沙漠的“風景”,說明人類比自然更偉大。  

        2.第2、3幅“高原歸耕”、“延河夕照”--寫延安兒女的勞動生活,說明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尤其偉大。  

        3.第4、5幅“石洞雨景”與“桃林小憩”--寫延安青年的學習和休息,說明人類高貴的精神填補了自然的貧乏。

    4.第6幅“北國晨號”--寫清晨山峰上兩名戰士的雄姿,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人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

       (2)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它的政治意義。還有一個更深刻的方面,大家想想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最好能通過PowerPornt中的幻燈片瀏覽模式演示兩組照片:一組是純風景,另一組是在此風景的背景上加上一些人的活動,要求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思考:哪組照片更好,更有意義?)否則,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每一幅畫面的構成要素有哪些,是什么使得平凡的環境構成了生動美麗的風景。  

    明確:《風景談》這篇課文向我們揭示的一個真諦: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賦于自然風光的美以生機,這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反復強調的“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所蘊含的意思。這是《風景談》談出的第二個方面--它的美學意義。  

        課文中把寫景與寫人的活動結合起來,那一幅幅美妙的畫面是靜穆的自然和充滿活力的人組成,“人的活動”作為“風景”的組成部分,是風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風景”作為人的活動的環境,是襯托人的崇高精神的背景。落筆于繪景,著眼于寫人,以景物突出人物,借風景來表現人的精神,“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構思十分巧妙。  

    三、探究式討論:  

        1.本文的六幅風景畫面是按怎樣的順序組織起來的?  

    明確:是按作者對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認識逐步深化的順序組織起來的。作者在寫景的過程中運用嚴密的語言,進行一些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都寫了自然與人的關系,猛然看起來似乎差別不大,但仔細玩味,就可體會到其揭示的含義是逐步深化的(請看每幅畫面后面的議論語言)。 

        2.五段議論性文字在文章的思想表達和結構組織上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五處議論,連綴了六幅內容不同的風景畫,形成了一個整體,成為了一幅歷史長卷。五處議論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揭示了各幅“風景畫”的畫旨,又層層深入地表現了文章的中心,是統帥全文思想內容的“神”。五處議論,如同樂曲中的主旋律,間隔出現,使文章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和清晰的層次,增強了音樂美。  

    四、鞏固式練習

    第 二 課 時

    【本課教學要點】分析寫作特點(對照和烘托),解決難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銜接導入,歸納已知,分析寫作特點:  

        (一)討論 

        1.課文為什么不直接標明主旨,而是借談風景含蓄地談政治?而且第一幅畫面并不是在解放區,那為什么要寫? 

         明確:上節課上我們已經知道,作者把篇名定為《風景談》,是“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再想想寫作背景,我們可以體會到這么寫有一定的掩護作用,便于發表,適應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需要;另外通過對沙漠的描繪,形象地告訴人們:即使是最單調、最平板的荒涼貧脊的沙漠地帶,只要有了人的活動,面貌就會大大地改觀,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文眼,它是層層深入地表現主題的第一臺階,是一曲交響曲中的“序曲”。

       2.既然說到文眼,那么請回憶一下,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呢?  

        學生:“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及貫穿全文的五處議論。這五處議論逐層深入,象一條紅線把六幅畫面串聯起來,使它們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也就構成了文章的線索!  

       3.啟發思考:文眼是作者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五處議論,那么文章在寫作時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運用對照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題更加鮮明。如沙漠中“純然一色”烘托“猩紅大旗”;沙漠中形、聲、色與駝隊出現的形、聲、色的對比;石洞中的一對與公園里一對兒的對照;靜穆的大自然與彌漫著生命力的人的對照……把事物表現得鮮明醒目,強化了主題。  

    二、解決難點:  

       (一)教師范讀(突出重點詞語、句子,用不同的語調強化感情,聲情并茂,以情感人),在讀完每一部分后,依次分別討論、明確下列四個難點問題。

       (1)文章從看《塞上風云》預告片入筆有什么作用?(在討論前,有條件的話,可通過投影儀播放一段《塞上風云》的電影剪輯.)  

    明確:《塞上風云》是反映抗戰時期各民族團結抗戰的愛國影片。作者在延安時期觀看后,深受觸動,回重慶寫此文時,憶起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然激起感情的浪花,觸動了記憶的閘門,這樣開始下筆,就交代了觸動了記憶的閘門,這樣開始下筆,就交代了寫作的緣起,起到了領挈全文的作用。這與學過的《故鄉的榕樹》、《土地》兩篇文章的開頭的作用是相同的?br>

       (2)“多少曾調朱弄粉的手兒”指誰的手?  

    明確:茅盾同志在病危之際,曾囑托他的兒子韋韜說明:“(調朱弄粉的手兒)應指魯藝的一些做文藝工作的女同志。”

       (3)“更有兩位虎頭虎腦的青年,他們走過‘天下最難走的路’”一句中,“天下最難走的路”是指什么路?  

    明確:

    A.他們年紀雖輕,但在他們這一代革命青年人來說,經歷了諸多生活磨難,走過了曲折的人生道路。

    B.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派阻止全國各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愛國青年和文藝工作者,設置了重重關卡,因此愛國青年等人要冒著生命危險,克服自然的、人為的許多困難。 

       (在進行這一步時,可用投影儀播放一些各地青年克服困難,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電影或歷史資料片斷)  

       (4) 第六幅畫面寫小號兵時,為什么又加入了白天所見到的一張照片這個材料?[可用疊加的辦法放映一幅山崗上小號兵 

    (左上、遠景)和照片上小號兵(右下、近景)的幻燈片]  

    明確:這是因為山崗上的小號兵離得遠,只能做粗線條的勾勒,照片上的號兵就在眼前,可以做細致的刻畫,這里運用襯托的手法,使兩者形象結合在一起,就使山崗上號兵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清晰了。  

    三、呼應開頭結束  

        提問:學了課文,你覺得與姊妹篇《白楊禮贊》作比較,各有什么特色?  

    明確:《白楊禮贊》先寫白楊樹(實寫),描繪和贊美黃土高原上的白楊樹,鋪墊后升華,篇末點明主題,贊美了北方農民,贊美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少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立意比《風景談》更明確,全文用了象征手法;《風景談》在語言上比《白楊禮贊》更富有打上時代烙印的含蓄性。

    四、 布置作業:《學習指導用書》上的本課練習   

    附:板書設計  

    沙漠駝鈴

    高原歸耕       人的精神境界的美                 贊美黨領導下的延安兒  

    延河夕照       賦于自然風光的美                 女所表現的向上、堅毅  

    石洞雨景        以生機(美學意義)               的民族精神(政治意義)

          桃林小憩

          北國晨號

     

    [風景談(人教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人教版《觀潮》教案

    3.人教版《雪孩子》教案

    4.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5.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6.人教版《自己去吧》教案

    7.人教版日月水火教案

    8.人教版正數與負數教案

    9.離騷教案人教版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另类一区精品在线 | 亚洲国产成在线网站91 | 最新亚洲国产精品 |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 |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