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語文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3-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中的藝術魅力。

    2、通過流暢的誦讀,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

    3、了解封建社會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民生活的困苦,珍惜現實生活。

    二、教學過程:

    1、導入: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該如何透過精煉含蓄的語言來正確把握詩歌的蘊涵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優雅的意境,來品位我國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今天我們一塊來學習白居易的《觀刈麥》。

    2、全班朗讀;點評朗讀:

    (1)、讀完全詩,大家想到了什么?你會用什么詞來概括你讀后的感受?

    (這些農民很辛勞,很可憐,讀完有些傷感。)

    (2)、詩中哪些內容讓你感到傷感?(寫貧婦人那四句詩讓人很傷感。)

    3、這是一首敘事詩。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這首詩作于元和二年(807),當時詩人是任盩厔(今陜西省周至線)縣尉,在今兩年的任期中,詩人親眼看到糖朝統治集團和地方官吏們對農民的橫征暴斂,進一步了解到下層人民的許多疾苦。這首詩就作于此。

    4、品讀詩句:

    (1)這是一首敘事詩。詩由哪些內容構成?

    明確:“婦姑荷簞食……拾此充饑腸”在敘事,在此之前的四句是寫景,在此之后的為抒情。

    (2)前四句為寫景,你們讀到什么景象了呢?

    明確:麥子熟了。農民們將要開始忙收割了。這些景象從“少”、“倍”、“覆隴黃”這些字詞可以讀出。

    (3)而緊接著詩人在敘什么事呢?

    明確:首先是農民頂著烈日在趕收小麥。“足蒸暑氣……但惜夏日長”這四句寫了刈麥的場景,并對刈麥者的心理加以刻畫,為了活命,再累再熱,也只得忍著,挺著,這揭示農民為了收割麥子而甘愿吃苦耐勞的美德以及人同情的艱難處境。

    “復有貧婦人……拾此充饑腸”這四句為我們展示了另一幅特寫畫面,令一種心酸的情景,“敝筐”:透露出窮困。從詩中,我們還了解到,因為繳納租稅,家里的田地都賣光了,只好拾些麥穗填饑腸。我們了解到,農民辛勤勞動,還這么貧窮的原因,原來是租穗剝削太重了。繁重的賦稅已經使這個婦人失掉自己的田地,這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將來是不是也有可能失掉自己的田地?

    (4) 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這悲慘景象震撼了!詩人看到這樣的景象,了解到這樣的事情,他心中是怎樣想的呢?在詩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詩人詩中字里行間布滿了勞動者的同情。此情此景,讓詩人想到了自己的“不事農桑”卻“吏祿三百石”,后六句是作者的抒情。官吏的舒適富裕與農民向辛勞貧困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段抒情文字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因而成為全詩的精華所在。

    5、全班自由朗讀。   6、請同學朗讀,全班齊讀。  7、自由朗讀,爭取背下來。

    10、師小結: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大師,他的敘事詩能曲盡物態之情,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總是有對心靈的揭示,總是蘊涵著一定的感情。《觀刈麥》這首詩也不例外。希望大家在課后再去體會詩句,并把它背下來。

     

    [觀刈麥(語文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觀刈麥的教案

    2.語文版七年級教學計劃

    3.七年級語文版教學計劃

    4.《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5.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6.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

    7.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9.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10.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最新在线观看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 |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 亚洲美乳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