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教學與復習(人教版九年級)

    發布時間:2016-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課標》有關條文要求

    《課標》要求考查學生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欣賞小說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二、小說的知識

    (一)、小說的概念

        小說是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二)、小說的知識及復習方法

        1、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其中,人物形象最重要。

    2、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

    復習時要注意人物的姓名、身份、性格特征、及他的社會意義。小說中的每個人物都代表社會上的一類人, 要聯系社會生活理解作者賦予他們的意義 (即小說的中心意思),并能用恰當的詞、句把他們的性格特點和社會意義準確地概括出來。

    小說中最主要的人物叫做主人公,作者對他重筆描繪,情節圍繞他展開,中心意思靠他來表現。

        3、小說中塑造人物的手段。作者為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常采用一些手段:

        ①概括介紹和形象描繪;

        ②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對話描寫;

        ③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其中第②組是主要的。它們能從多方面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包括人物的表情(也叫神態)、長相、身材、衣著等。要學會分辨這四種描寫,理解它們在句中的作用。

    4、故事情節分為四個部分: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高潮部分能充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小說中心意思,如《孔已己》被打折腿后去酒店喝酒的情節。復習時應認真體會。

    5、環境描寫。環境分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要會辨別這兩種描寫,尤其要注意它們不同的作用。

    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為了交代時代背景;自然環境描寫也叫景物描寫, 主要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對刻畫人物性格和表現中心意思起輔助作用。

    三、中招考點

      小說被人們稱為“生活的教科書”,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著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

    近幾年以來,小說作為一種特殊的記敘文語段考查多次出現在各省市的中考試卷上,2008年就共有13個省市都考到小說的閱讀和理解。在中考試題中,考查的小說多為篇幅短小的小說即小小說,考查角度: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寫手法的作用(包括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主題的探討等。

    結合2008年中考的小說閱讀試題和蘇教版的小說教材,對小說的考點與解題思路略作分析。

      1、找線索

      線索是連結文章始終的脈絡,也可以說是文章的綱,線索常見的有:人線、物線、情線。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傘》中以雨傘為線索,廣東省的《詞典的故事》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孔已己》則以“我”這個人為線索。

      2、理解題目的含義

    題目是文眼,其作用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點明中心,如大連市《冰凍百合》、錦州《高等教育》;

    ②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如《冰凍百合》、河南的《六個饅頭》;

    ③是本文的線索,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傘》;

    ④主要人物,如:魯迅的《孔乙己》;

    ⑤主要內容,如:臨汾的《父親二十年前的叮囑》。

      3、對關鍵性詞語含義的理解

      一般來說,這類題目結合上下文,根據文章所提供的語言環境來理解詞語在這個環境中的比喻義、象征義、指代義或者其所具有的內涵和外延,此知識點在湖南益陽的《白蝴蝶花》中就有考查到。在做題的過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將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檢驗一下這種理解與上下文的意思有無不協調,甚至沖突的地方。

      4、對主旨的把握

    小說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確了,人物、環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關鍵在于對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體性思考,要把重點集中在反映出來的社會現象上,人物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上和通過在對人命運的考察中領悟到的哲理上等等。

    還要多注意抒情議論式的句子,作者的觀點往往隱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達也要注意其規范性,一般的模式為“通過____事表達一種_____現象(思想、品格)。

      5、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寫。也叫直接描寫,即通過直接地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神態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及性格特點,反映作品主題。

    ②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即通過他人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寫正烘托了“舊氈帽”的悲慘命運。

    ③細節描寫。通過分析人物的具體細微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環境和場面的細枝末節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

      6、小說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景物描寫也就是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作用在小說中至關重要,也是屢考不衰的知識點,它在小說中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其作用一般有:

    ①推動情節發展。如:云南省的《你遺失了感動了嗎》中第20題。

    ②渲染氣氛。如:《故鄉》中開頭的“我”回故鄉的一段凄涼的景物描寫。

    ③表現人物性格(心情)。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對“炎熱”和“暴雨”的描寫就突出了祥子的堅韌性和悲慘命運。

    除此之外,它還有交代背景的作用,在這里不做詳細解釋

      7、此外對情節的概括,對主旨的理解(談啟示),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及小說的寫法等等,也是考查的一個方面,同學們在平常學習中要注意總結規律。

    四、閱讀方法與解析

    1、分析、評價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的重點。分析人物形象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要扣住故事的情節和文章中對人物具體生動的語言描寫客觀地進行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體、全面。小說對人物的描寫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概括介紹,也可以具體描繪;既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側面描寫。

    對人物進行正面描寫時常用的描寫方法有: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包括容貌、姿態、語調、服飾等)、神態描寫(或叫神情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抓住這些具體的描寫語句去揣摩、領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的外貌描寫,寫他的衣著是“一件又臟又破的長衫”,寫出了他迂腐、虛榮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

    ②要注意通過對作品語言的把握和體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感情傾向。也就是理解在作者的筆下,該人物是正面的形象還是反面的形象。

    這一點直接影響評價人物時所用詞語的褒貶性,即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是正面的,一般用褒義詞來概括其特點;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用貶義詞來概括其特點;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豐滿,既有優點又有缺點,那就從兩方面客觀評價。

    2、梳理、概括故事情節。

    小說的情節通常包括四個方面: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取決于作者的藝術構思,并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來寫,有時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時可顛倒或交錯。因此,在梳理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依照一定的線索,抓住主要事件進行總結。

    另外,要知道無論如何安排故事情節,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梳理故事情節的過程就是對人物性格感受的過程,也是對小說主題理解的過程。

    3、感受、分析環境描寫。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可分為: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指的是故事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時代背景,它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動時空背景,影響著或直接決定著人物的思想情感。

    自然環境描寫交待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氣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例如《故鄉》開頭描寫了故鄉蕭索、荒涼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鄉的時間、原因、心情和背景。

    分析社會環境時,要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國家、什么時代,結合所學過的相關歷史知識,體會在國度、民族、時代背景下人物身上所表現出的典型性格。感受、分析自然環境時,首先要透過語言文字體察自然環境的特點,然后領會環境的描寫在氛圍的營造和人物心情的烘托方面所起的作用。

    4、歸納、領悟寫作意圖。

    通過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結合文中相關的環境描寫,歸納、分析小說的寫作意圖。尤其要注意小說的標題,因為小說的標題往往是小說的文眼。

    5、體驗、反思相關話題。

    在閱讀小說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抒發、主題意旨、寫作手法等進行再次的賞評、反思,要能有自己的心得,或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間,可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力爭能在更多方面得到更多、更深刻的啟示。

    五、精選習題

    (一)跟我講講外面的世界吧

    駱非翔

    【導入語】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煩惱,但愿永遠這樣好.……”當熟悉的旋律在耳邊縈繞時,有關少年時代的一些人或一些事又浮現在我們眼前。少年時代是人生路上一段難忘的篇章,里面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有陰霾滿天的時刻,有悲歡離合,也有苦辣酸甜,但無論如何,少年的眼里總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向往?瓷绞巧,看水是水,不帶一絲雜質注視周圍的人,不帶功利地面對這個世界。曾經的歡聲笑語,曾經的懵懂傻勁,曾經的茫然孤獨,曾經的堅強執著,都成為成長路上一道道值得駐足觀賞的風景。

    那年,我們去了甘孜。途經一個叫小壩的村子。進村子的路很難走,人一累,精神就有些恍惚了,一不小心我就從山路上滑到了小河溝里,腳給崴了。這時,對面出現了一個騎馬的孩子,他看上去十五六歲的樣子,臉上漫著深深的兩抹“高原紅”。他騎馬走近時,停了下來,呆呆地望著頹坐在地上的我.沒有言語。

    于是,我親切地對他說:“你能騎馬帶我回村子嗎?”

    他依然沒有講話,似乎在思考著什么。我貿然地猜他可能想要錢,因為在川藏路上,拉客的馬夫幾乎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于是我就對他說:“我給你錢,你把我拉回去吧,我的腳不行了!

    他搖頭說:“我不要錢,你上來吧。不過,你能跟我講講外面的世界嗎?”

    我哈哈地笑了起來,大聲回答說:“沒有問題。你想知道外面的什么?”

    他說:“什么都可以!只要是外面的世界!”聽他說完這話時,我忽然有些惆悵。我凝望著四周高聳無垠的雪山,忽然很感慨:這個孩子大概早已經厭倦這藍天和白雪構建的天地,太想走出這貧瘠而褊狹的大山吧。要不怎么會這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呢?

    于是我便坐在馬背上講起了外面的世界……待要下馬時.我又忍不住問了他一句:“以前有人跟你講外面的世界嗎?”

    他說:“有,聽說鄉里小學的劉老師會講,可是……”

    我問:“可是什么?”他低頭答道:“可是我的阿婆沒錢……”我的心猛然被一陣難過包圍,憂傷地下了馬。看著他翻身上馬,騎馬遠去,腳底的疼痛和心里的難過涌上心頭……

    黃昏的時候,我決定去看望一下這個叫吉措的孩子。大家紛紛同意,都說要掏點錢資助他去鄉里上學,滿足一下他對外面世界的渴望。

    我們一路問詢,終于找到了吉措的家,那是一座用石頭堆起的破房子。來到他家門口的時候,我們看到他正手舞足蹈地跟一個老阿婆講著什么,阿婆側著耳朵聽著,臉上滿是笑容。

    吉措發現我們的時候,驚訝得合不攏嘴。這時,阿婆忽然問道:“吉措,是什么貴客來了啊?”

    我頓時目瞪口呆了,我知道,吉措的阿婆眼睛失明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搞錯了。吉措讓我講外面的世界,只是想回來告訴他那可憐的失明的阿婆而已。僅此而已!

    我的心中被巨大的感動包圍著,眼眶盈滿淚水。我招呼朋友們圍坐在阿婆的面前,然后示意每一個朋友都為阿婆講講外面的世界。

    我們講著的時候,我看到吉措坐在我們身后的不遠處,一邊磨著一把小匕首,一邊時不時地望著我們,臉上泛起了滿足的笑容……

     (摘自《讀者》 2008年第11期)

    【心靈悟語】

    “跟我講講外面的世界吧”來自小小少年吉措純凈心靈的呼喚牽動著我們的情思。為了失明的阿婆臉上綻放笑容,這個少年所做的一切讓我們動容。他的心靈就像雪山一樣潔白無瑕,藍天一樣蔚藍無痕,吉措身上所體現的優良品質讓我們每一個人替他感到高興和自豪,懸念與誤會的運用讓我們流連,人物樸實的對話讓我們感動。

    【思索引擎】

    1、請用文中原句回答吉措要“我”給他講外面世界的原因。

                                                                               

                                                                               

    2、請簡要概括吉措的形象。

                                                                               

                                                                               

    3、揣摩文中劃橫線處“笑容”的內涵。

    (1)阿婆的“笑容”:                                                      

                                                                              

    (2)吉措的“笑容”:                                                      

                                                                              

    4、設置“誤會”是推進情節發展的一種重要技巧,請你舉例并說說它的作用。

                                                                               

                                                                               

    5、文中的吉措、阿婆的樸實形象讓我們每一個人油然而生敬意,讓我們多了一絲牽掛,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未來成為我們揮之不去的掛念。讓我們用真誠的祝福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受溫暖,多一份樂觀自信、堅強前行的理由。

    (1)對吉措的祝福:                                                        

                                                                              

    (2)對阿婆的祝福:                                                        

                                                                              

    (二)樹林里的上帝 

    史鐵生

     、偃藗冋f,她是個瘋子。她常常到河邊那片黑蒼蒼的樹林中去游蕩,穿著雪白的連衣裙,總“嘀嘀咕咕”地對自己說著什么,象一個幽靈。

    ②那兒有許多昆蟲:蟬、蜻蜓、蝸牛、螞蚱、蜘蛛……她去尋找每一只遇難的小蟲。

     、垡恢患紫x躺在青石上,絕望地空劃著細腿。她小心地幫它翻身。看它張開翅膀飛去,她說:“它一定莫名其妙,一定在感謝命運之神呢!

     、軒字晃浵伋粤Φ赝现粔K面包屑。她用樹葉把面包屑鏟起,送到了蟻穴近旁。她笑了,想起一句俗話:天上掉餡餅!八鼈兓丶液笠欢ㄊ怯煮@又喜!彼f,“慶祝上帝的恩典吧!”

     、菀粋小伙子用氣槍瞄準著樹上的麻雀。她急忙撿起一塊石子,全力向樹上拋去。鳥兒“噗楞楞”飛上了高空……幾個老人在河邊垂釣。她唱著叫著,在河邊奔跑,魚兒驚煌地沉下了河底……

     、藓⒆觽冐堉,端著網,在捕蜻蜓。她搖著一根樹枝把蜻蜓趕跑……這些是她最感快慰的事情。自然,這要招來陣陣惡罵:“瘋子!臭瘋子!”但她毫無反應。她正陶醉在幸福中。她對自己說:“我就是它們的上帝,它們的命運之神。”

      ⑦然而,有一種情況卻使她茫然:一只螳螂正悄悄地接近一只瓢蟲。是奪去螳螂賴以生存的口糧呢?還是見瓢蟲死于非命而不救?她只是雙手使勁地揉搓著裙子,焦急而緊張地注視著螳螂和瓢蟲,臉色煞白。她不知道該讓誰死,誰活。直至那弱肉強食的斗爭結束,她才頹然坐在草地上,“我不是一個善良的上帝。”她說。而且她懷疑了天上的上帝,他既是苦苦眾生的救星,為什么一定要搞成這你死我活的局面?

      ⑧她在林中游蕩,“嘀嘀咕咕”的,象一個幽靈。

     、嵋惶欤匆妿讉孩子用樹枝撥弄著一只失去了螫針的蜜蜂。那只蜜蜂滾得渾身是土,疲憊地昏頭昏腦地爬。她小時候就聽姥姥講過,蜜蜂丟了螫針就要被蜂群拒之門外,它會孤獨地死去。蜜蜂向東爬,孩子們把它撥向西,它向西爬,又被撥向東。她走過去,一腳把那只蜜蜂踩死了。她呆呆地望著天空……

      ⑩她從此不再去那樹林。

    (選自《讀者》 2008年第10期,有刪改)

    【心靈悟語】所謂的瘋子,有正常人不可企及的善良與愛心。她充當著小樹林的保護神,她是生物的“命運之神”。在自然面前,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改變著昆蟲的命運;在人類面前,她有面臨艱難而痛苦的抉擇!八龔拇瞬辉偃ツ菢淞帧钡慕Y尾讓我們多了一些深層的思考:人類應該怎樣善待生命?應該怎樣面對我們的自然?正所謂“言盡而意無窮”。

    【思索引擎】

    1、用“樹林里的上帝”作為標題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2、小女孩經常在小河邊的樹林里游蕩,她為昆蟲們做了那些事?請簡要概括。

                                                                              

                                                                               

    3、揣摩第⑦段劃橫線處的“茫然”的含義。

                                                                              

                                                                              

    4、第⑨段中,小女孩為什么要一腳將蜜蜂踩死?

                                                                              

                                                                              

    5、請你分析最后一段“她從此不再去那樹林”有哪些原因。

                                                                               

                                                                             

    (三)我們都能成為天使

    【阿根廷】何塞羅德里格斯

    ①我還是一名中學生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難忘的小事。

    ②那是一個星期五,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剛轉到我們班的同學凱爾,他手中抱著一摞厚厚的書,我想:為什么要把所有書都帶回家呢?他一定是個書呆子。這時,突然來了一大幫孩子,故意把他手中的書打翻在地,還有人在凱爾腳下使了個絆兒,他隨即倒地。

    ③凱爾的眼鏡飛了出去,他抬起頭看了看,我從他眼中讀出了痛苦,我的心隨之一緊,然后朝他跑去。他趴在地上摸索著找眼鏡。我把眼鏡遞到了他手上。他向我道謝,臉上浮現出了笑容,那是發自肺腑的感激的笑容。

    ④我得知,原來我們住的地方相距不遠。于是,我們結伴回了家。我覺得他這個人還不錯,就問他是否有興趣周六一起去踢球,他欣然同意了。

    ⑤整個周末我們都混在一起,他給我和我的朋友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⑥ 此后,我和凱爾成了最好的朋友。

    ⑦多年后,凱爾特別邀請我去參加他的大學畢業典禮。他在致辭中說:“畢業典禮是對幫助過我們的人表達謝意的最好時刻。我要借這個機會,感謝我最好的朋友!

    ⑧接著,他開始講我們認識的故事,我驚訝得睜大了眼睛。直到那天我才知道,多年前的那個周末,他原本是打算自殺的!他說自己已經整理好了學校的柜子,并把所有的書都抱回了家,這樣,媽媽在他死后就不必特意去學校整理他的遺物。說到這里,他看著坐在臺下的我,臉上展現出笑容,他接著說:“然而,我很幸運,是我的朋友把我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⑨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他的話:“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行為能夠產生的力量,你一些小小的舉動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上天讓我們每個人都面對一些生命,讓我們以某種方式影響一些生命!

    ⑩用自己的快樂和愛心去照亮他人的生活,這樣做永遠都是值得的。當我們的翅膀折斷,無力飛翔時,身邊的朋友就是把我們擁入懷中的天使。

    (摘自《讀者》 2008年第2期)

    【心靈悟語】

    “當我們的翅膀折斷,無力飛翔時,身邊的朋友就是把我們擁入懷中的天使”文末的這句話給我們思想以啟迪。當人身處逆境的時候,我們伸出的手能夠帶來溫暖,帶來信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記。何覀兌寄艹蔀樘焓。

    【思索引擎】

    1.簡要概括是什么樣的事情把凱爾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3分)

                                                                               

                                                                               

    2.看完全文后,請你來回答第②段中劃橫線處所提出的疑問。(3分)

                                                                               

                                                                                   

    3.第③段中說“我從他眼中讀出了痛苦”與“他向我道謝,臉上浮現出了笑容……”請你分別揣摩“痛苦”、“笑容”的深刻含義。(3分)

                                                                               

                                                                                   

    4.第⑩段有何作用?你從這段話中受到什么啟發?(3分)

                                                                               

                                                                                   

                                                                                   

                                                                                

     

    六、精選習題參考答案

    (一)《跟我講講外面的世界吧》參考答案

    1、吉措讓我講外面的世界,只是想回來告訴他那可憐的失明的阿婆而已。

    2、淳樸善良 懂事成熟  講孝心

    3、(1)因為孫子手舞足蹈地講述外面的世界以及外面世界的精彩、新鮮使得她并不孤單寂寞,從而感到高興  為孫子的孝順由衷地感到欣慰

    (2)為阿婆獲得更多的外面世界的消息而喜悅,也包含著對我們這一幫人給他的阿婆講述外面世界的感激

    4、舉例:誤會一:我誤認為吉措騎馬是為了想要錢;誤會二:吉措要我講述外面的世界,我誤認為他是“已經厭倦這藍天和白雪構建的天地,太想走出這貧瘠而褊狹的大山”。作用:文章層層設疑,懸念迭起,舊疑團解開,新疑團又產生;這懸念既有力地叩擊著讀者心弦,又具有吸攝人的力量。

    5、開放性試題,祝福要求感情真摯,鼓動人,打動人,并緊扣人物身份,做到語言得體、簡明、連貫。

    (二)《樹林里的上帝》參考答案

    1、意在揭示小女孩充當的是樹林里眾多昆蟲的命運之神,也是對文中小女孩保護生物舉動的褒獎與肯定,同時喚醒人們要愛護自然

    2、幫甲蟲翻身  把面包屑送到蟻穴近旁  拋石驚鳥、唱著叫著趕跑魚  趕走就要被孩子們捕捉的蜻蜓 

    3、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規律面前,自己無法充當任何一方的“命運之神”,無法改變這種爭斗而手足無措,是她內心著急、緊張的心理反應。

    4、一方面是失去了螫針的蜜蜂,它會孤獨地死去。與其讓它孤獨地死,還不如讓它死得痛快;另一方面是對幾個孩子殘酷行為的無聲抗議。

    5、原因大致有:對人類殘忍行為的憤怒和無聲的抗議;她自感自己的力量太薄弱,無力充當樹林里的上帝,不能很好地充當它們的命運之神而慚愧。

    (三)《我們都能成為天使》參考答案

    1、我在凱爾絕望和絆倒摸索眼鏡時,及時將眼鏡遞送給他,使他感受到愛心所產生的力量。

    2、這樣做,凱爾媽媽在他死后就不必特意去學校整理他的遺物

    3、“痛苦”指的是那幫孩子不友好行為帶給凱爾內心的極大傷害,這給本已經失去生活信心的凱爾無疑是雪上加霜!靶θ荨敝傅氖莿P爾感受到我的愛心舉動的愉悅以及來自內心的感激。

    4、起畫龍點睛(深化主題或升華主旨)的作用。

    啟發示例一:在別人身處困境,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用自己的快樂和愛心照亮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勇氣。示例二:不要低估愛心的力量,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小說教學與復習(人教版九年級)]相關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復習課件

    2.九年級化學教學計劃人教版

    3.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學計劃

    4.九年級歷史復習教案

    5.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6.人教版dtnl教學課件

    7.議論文復習教學反思

    8.英語復習課教學課件

    9.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

    10.人教版九年級《陳涉世家》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亚洲911精品一区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尤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色一情一伦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