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培養文言文語感

       3、賞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內容

       2、鑒賞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常用詞,培養文言文語感

      2、在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借鑒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疑、探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讀準字音,斷準句子

    2、結合注釋,再讀全文,翻譯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及難點(字、詞、句)

    3、初步了解故事情節,概括段落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閱讀相關資料

    (1)作家作品    《左傳》及其藝術特色

        《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獻不足,迄今尚無定論。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當然,也有人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歷史著作。

       《左傳》不僅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編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學作品,成為歷代散文的典范。《左傳》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2)背景介紹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向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動了這次戰爭。

    晉國為什么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通讀課文 

    范讀正音,注重重點字的讀音,句子的點讀

      學生齊讀一次

    三、疏通文意,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等文言基礎知識 

       1、讓學生讀第一段

          明確重點字詞:貳、軍

          句子:以其無禮于晉

       2、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教師提問題

          學生回答、點評,明確重點詞、句子

       3、集體朗讀第三段,教師講解,引導背誦

          實詞:鄙、厭、說等    略

       4、學生朗讀第四段,師生共同疏通文意,落實文言知識

      5、指導學生誦讀全文,增強語感,進一步熟悉課文,試         

          著背誦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翻譯全文,歸納語言現象

       2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題

       3、積累文言知識                                                                                                                                                                                                                 

       4、把握故事情節,注意人物語言

    第二課時 

     一 、再讀課文,分析導入

               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沒有永

    恒的盟友,也沒有永恒的仇敵,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語用來詮釋

    這篇課文的內涵及其恰當。

    二、理清故事情節,進行整體把握

    第一段:秦晉圍鄭(指出圍鄭的原因)

    第二段:臨危授命

    [討論探究]

     1、佚之狐的話對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 側面表現燭之武的才能

     2、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 (學生作答)

    第三段:說退秦師

        分組討論探究:燭之武為什么能說退秦師?

        明確: 這篇文章對燭之武的善于辭令,寫得極為出色。他去說服秦伯,雖然目的是求和,但決不露出一點乞憐相。他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頭頭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說辭里處處為秦著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悅誠服,不僅答應退兵,而且助鄭防晉。

    (1)處處為秦著想。

    首先,燭之武開門見山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承認鄭國已處于危亡的地步。但作為鄭大夫的燭之武卻沒有半句為鄭國乞求的話,相反,卻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來表明為秦著想的立場。先分析了“越國以鄙遠”的難處,接著談了亡鄭實際上是增加了別國(晉)的土地,擴展了別國的勢力,而鄰國勢力的增強就意味著秦國勢力的削弱。接下來又分析了存鄭對秦有益無害:“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動心。

    (2)充分利用秦晉的矛盾。

    正當秦伯在考慮滅鄭、存鄭對自己的利害關系時,燭之武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進一步為秦君分析:“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晉之間的離間雙方。這番話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著燭之武又把話題引向未來,預言晉國此后的動向:“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將焉取之?”指出晉國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將進而侵犯秦國,秦晉的矛盾將進一步尖銳化。由于晉國當時已成為中原霸主,秦伯對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燭之武的這篇說辭戳到了他的痛處,終于促使他下定決心,改變主意,退兵助鄭退晉。

    第四段:迫晉退兵

    三、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分析討論燭之武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分組討論、探究、提問、總結

               燭之武的形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四、拓展思考

              學生聯系全文,概括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明確:(1)伏筆與照應

                   (2)波瀾起伏

                   (3)詳略得當

         五、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

         六、作業

             結合本文的敘事方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任選一個角   

         度,寫一篇記敘文,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情節發展:秦晉圍鄭  臨危授命  說退秦師  晉軍撤離

    寫作特點:伏筆與照應  詳略得當  波瀾起伏  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         

     

    [燭之武退秦師(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人教版高一上冊《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5.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天天爽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天天综合天综合久久网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