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 (大家集中注意力)
一. 引入
綿延幾千年的華夏文明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每當打開華夏篇章的時候我們都無可回避的要面對詩歌這樣一朵絢麗的花朵,這里有數不清的傳世佳作,也有許多偉大的詩人。我們在高一上學期的時候學習了詩歌鑒賞,進行了初步的學習,我相信大家已經有了很好的知識積累,那么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板書)
大家在課前已經做了預習,我們先把課文讀一下。
A. 在讀的過程中發現了兩個問題。(1)佛貍祠下bi的音.(2)“封狼居胥”的斷句。應該是“封\狼居胥”(提問學生,由學生回答。)
B. 希望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文章的內容,提到了文章的內容,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也好,在朗讀的時候也好,我想大家已經注意到了這部作品的里面運用了很多的典故,現在我請大家再次閱讀作品,回答下列問題:
在這首詞里面,作者運用了幾個典故?(提問學生,由學生回答。)
明確:1.孫權 2 劉裕 3.劉義隆 4拓跋燾 5 廉頗
其中還有霍去病 王玄謨 等人
所以在預習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細致,好了,就詞本身的內容所表述的人物,現在我要求同學們用一句完整的而簡潔的話概括這五個典故。(對事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不是原文節選)
1孫權敗曹軍 2 劉裕建政權 3,劉義隆望敵而逃 4拓跋燾擊敗宋文帝 5廉頗老矣尚可戰。
這樣我們就搞清楚了這首詞所使用的典故。
在對辛棄疾這首詞評價的時候,有人說典故太多影響了人們的閱讀,現在看來,我們同學并沒有受到沖擊,既有宏觀尚的整體把握,又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很好!
下面我們回過頭來看這首詞的題目!队烙鰳 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是 詞牌名,京口北固亭懷古是 題目。
我們也清楚詞和詩經一樣在題目的選擇上往往選用它的第一句。比如《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可是我們這里有個明確的題目。那也就有了明確的主旨。再想想我們剛剛學完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很明確的知道:
1.這首詞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懷古
2.在什么地方懷古?
明確:京口北固亭
再反過來頭來大家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典故,有幾個典故是在京口北固亭?
明確:孫權 和 季奴
只有孫權和季奴,其他三位是不是作者天馬行空胡思亂想啊。那么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
明確:是和辛棄疾的身世聯系起來的。
詩歌中培養我們的想像和聯想的能力,就必須要注意一個輻射點,在這首詞中的輻射點就是:京口。
如果脫離了想像這個輻射點,你們培養的那種想象力就是胡思亂想了。詩歌的想象力是很不好培養的。也就是這一點,我們知道了辛棄疾運用典故的功力。
下面我們就來鍛煉我們的詩歌想象力: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揚州路是個什么概念,是不是京口一個叫揚州的馬路呢。(請同學回答)
揚州和京口是同一個地點嗎?大家注意一個“望”字。在京口望見揚州。一個望字就使詩歌的意境開拓出來,而不是局限在北固亭這個小亭子里面了,在這里作者可以聯想很多東西,可以聯想古今。因為一個望字就是作品有遠近的概念,不是一個單獨的點而是一個面了。這就是遠近。就是詞有了意境。
我現在把作品的典故穿了一下,把地點穿了一下。
那那位同學大膽用現代的語言把作品陳述一下。(找同學回答)
姑且不論陳述的好不好。要想把作品穿起來,內容就必須有詞之外的東西,因為詩歌有個特點,那就是詩歌的跳躍性。句與句之間不是很嚴密的聯系起來,就必須有一些附加的成分才能形成完整的意境。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對于詩歌整體把握我們清楚了,對于詩歌的細節我們也要斟酌的。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中把“千古”改成“千里”如何?
明確:題目是懷古,要體現懷古之意,這個古就把時間的延續性告訴了我們。也就有了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悲慨之意,時間流逝,物是人非。
2.詞的上闋寫了孫權和劉裕,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都是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事業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追憶英雄,期待像英雄一樣為國建功。收復失地)
3.下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中“贏得”能否用“落得”來代替?
明確:體會到的是比較強烈的諷刺意味,倉皇北顧,匆忙而慌張,回頭看著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諷刺了可悲的結局。(韓侂胄)
4.另外在這首詞里面出現了多處的對比。找到并體會其作用。
A:英雄業績和可悲的現實對比
----針對的是南宋的萎靡不振
B: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的對比
----應吸取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C: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對比
----抒發的是憂國傷時的感慨
對比是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的委婉強烈,形象更加的鮮明生動。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語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8.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