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該說課稿由文本的定位及作用、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具(多媒體課件)運用、教學過程實施等七部分組成。

    一.文本的定位及作用

    《大綱》與《課標》都強調了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既按此編排。《燈下漫筆》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章都是偏重說理的散文,編者將其定位為“說理性散文”。情理交融是“說理性散文”的特點,該單元課文與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和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以記敘描寫為主、重抒情的散文相比,是思維水平上的提升,與第五冊第一單元“哲學隨筆”相呼應,體現了教材編排的內在邏輯,也符合高中生認知由感性向理性發展的規律。基于以上認識,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意義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意識,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散文鑒賞能力。《燈下漫筆》節選自魯迅雜文集《墳》,文章集中體現了作者雜文的風格,尖銳地批判了中國傳統文化痼疾;作為單元的起始課,對于本單元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課的成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深入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對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著啟發性的作用,又能訓練培養學生讀寫技能。據此可將本文定位為本單元的“重點”篇目。 

                                   ⑴

    二.學情分析

        盡管高二的學生對魯迅先生并不陌生,都學過或閱讀過先生的各種文章,并且學生也都具有一些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但與他們以往接觸到的內容單純的散文相比,像《燈下漫筆》這類典型體現了魯迅先生雜文風格的難度很大的課文,他們接觸的相對較少,不太熟悉文中所表現的迂回曲折的筆觸。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作者深邃的思想及其豐富的知識文化背景會給學生帶來較在的閱讀障礙。另外受其心理年齡生活閱歷所限,他們也不容易準確把握文本中強烈情感態度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意蘊,因此,本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要得到適當的強化。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大綱》明確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為“三位一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這三個方面考慮,確定本課的具體目標: 

        1 知識目標 

       (1) 了解雜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養成通過小事深入思考社會問題的習慣。 

       (2) 抓住關鍵語句品味鑒賞語言,體會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培養學生鑒賞語言的能力,掌握賞析此類說理散文的一般方法。 

        2 德育目標 

       (1)理解本文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汲取其中的精神“鈣質”,豐富學生的思想。 

       (2)學習魯迅先生關心國事民瘼的愛國精神,學習作者“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的批判精神。

                                  ⑵

    四.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像《燈下漫筆》這類典型體現了魯迅雜文風格的難度很大的課文,高二學生接觸的相對較少,這給他們的閱讀理解留下了一道道障礙,通過學習理清思路讓學生掌握情理結合的方法自然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時,通過鑒賞關鍵語句,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地品味魯迅雜文的“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據此,確立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行文思路進行分析,體會冷靜的理性分析中蘊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習文中以小見大、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達藝術。 

        2、教學難點   理解魯迅先生對中國社會歷史的概括及兩個時代的劃分標準,理解文本中“第三樣時代”的內涵。

    五.教法學法的選擇

        1,說教法

    《燈下漫筆》既是名篇也是難篇,作者文化背景豐厚,又與現代學生有較長的時代距離;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本課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具體采用分析串講法和討論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討論中,要激勵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有所質疑,有所發現,有所突破。關鍵是要讓學生在思想“動”起來。在討論中,教師應定位為活動的激勵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工作者,教師應當使課堂討論充實、活躍、有序而有趣。討論重在過程,對某些開放性問題應當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2,說學法

    埃加德富爾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教是為了學,教法的設計是為學法服務的,沒有學法的指

                                ⑶    

    導,“自主學習”就無從談起。故而學法的指導是重中之重。在本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這樣的習慣和能力:快速通覽全文,抓主旨,理思路;仔細品味揣摩;發現問題,勇于思考;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語句。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運用

    為提高教學效率,本文教學擬用多媒體課件。在powerpoint上主要輸入一些文本,為課堂教學準備一些輔助材料(如介紹作者、介紹時代背景、課文結構分析、難句賞析、板書設計等),達到擴充課堂容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目的,并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宜簡潔實用。 

    七.教學過程 

    從大綱要求、單元設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等出發,本課擬分兩課時教學,分初讀總覽―研究質疑―討論探究―遷移訓練進行。具體教學過程為:  

                           第一課時

    要點: 

    1介紹寫作背景  

    2 初步總覽 整體感知 研究質疑

    (一) 導入新課    

    由林語堂曾對魯迅的評價“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亦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導入本文教學,并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  介紹寫作背景  解題 (以上可適時用課件)

    (三)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設疑激發興趣: 

    1、作者從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什么小事聯想到了重大社會問題? 

    2、作者對中國歷史是怎樣進行總結的? 

                                  ⑷

    3、作者所號召的第三時代是什么時代? 

        師生雙向交流,理清課文結構:1-5由兌鈔小事引出“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這一深刻思想。6-11結合史實,回溯中國歷史,將中國歷史總結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12-14諷刺現實,展望未來。發出對第三時代-“人”的時代的召喚。 

        從關鍵句講清主旨。全文由現實寫到歷史,從逐層深入中,前后推論說了三個主旨句:⑴由“以鈔兌銀”的事聯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的判斷。⑵在回溯歷史后,得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驚人發現。⑶這樣的歷史和現實當然讓我們“不滿”,怎么辦?魯迅說“無須反顧,因為前面還有道路在。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四)掌握字音 弄清詞義(多媒體顯現)

    (五)研讀課文,思考題目,擬定供下一節課討論的問題。 

    (六)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要點:

    1進一步鑒賞課文

    2組織學生探究討論  進行遷移訓練

    (一) 回顧溫習

    (二) 設疑激發興趣,引起求知欲,調動思維積極性(分別對各個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品味鑒賞,在適當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1、 兌銀小事與“極易變成奴隸”之間有何關聯? 

                                 ⑸

    心理變化類似。魯迅的聯想和推斷就是建立在這樣“相似性”的基礎上,在一般人看來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之間,他卻能別具眼光地提示出內在的相似和相通,從而給讀者以新奇的發現的喜悅。 

    2、 重點鑒賞第二個部分中魯迅“披情入理,情理交融”地批駁正史觀點的過程中所流露出的深沉的感情。(找句子,品字詞,鑒感情) 

    ⑴魯迅怎樣將亂世概括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① 請同學找出魯迅概括亂世的句子,品味字里行間魯迅所表露出的感情。 

        ② 在亂世中百姓產生了何種心理?請同學找出表現亂世百姓心理的句子。抓住重點字詞,認真揣摩字面背后魯迅蘊藏其中的感情。 

    ⑵魯迅怎樣將治世概括為“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① 請同學找出魯迅描述治世的句子,品味魯迅辛辣的諷刺藝術。 

        ② 找出表現治世百姓心理的句子,品味魯迅對治世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感情。 

        ③“‘人’的價格”的內涵是什么? 

        ④“奴隸規則”是指什么?  

    ⑶造成這樣一治一亂的惡性循環的根源是什么? 

    一是幾千年封建暴政,二是幾千年形成的國民奴性。 

    3、 鑒賞第三部分: 

        ①這里所說的“主子”、清道辟路的“做亂人物”指的是哪類人物? 

        ②“現在入了那一時代,我也不了然”。真是這樣嗎?  

        ③魯迅希望中國出現的“第三樣時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第三樣時代”? 

                                    ⑹

    (三) 討論“思考與練習”部分題目和教學相互質疑的問題。 

    (四) 組織學生探究學習 進行遷移訓練

    話題 中國農民的現狀與前景  ( ①實際調查  ②橫向比較 )

    (五) 課堂結語 (總結本文內容  贊美魯迅先生)

    (六) 布置課后作業

         1 課外廷伸性閱讀:課外閱讀《春末閑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燈下漫筆》(第二部分),進一步領略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為。 

         2  寫作片斷訓練   按由小及大,由情入理,情理交融之要求,寫一段不少于220字的片斷。

    附 板書設計 

                          

    燈 下 漫 筆

                                             魯迅

    現 實                歷 史                   現 實  

    做不成奴隸

    事(兌鈔) 想(變奴隸) 現象(治亂)  本質 不滿      創造

                                                做穩了奴隸

    原 因                批專制  揭奴性                    出 路 

    (由小及大) (情理交融) (畫龍點睛)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亚洲成AV人影院在线观看网 | 午夜福利小视频免费国产 |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看 |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