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關雎》所體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等創作手法。
3.把握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 在誦讀中體會本詩的內涵。
2、 了解興的表現手法。
3、 重點掌握詞語:關雎、窈窕、參差、寤寐、輾轉、悠哉悠哉、樂、友、荇菜
教學難點:
1、 雙關和疊韻
2、 正確理解詩中所表現的男女青年純真美好的愛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一提起古詩學習,大家都不免緊張,為了緩解大家的緊張心態,我們先來聽一首鄧麗君帶來的《在水一方》。優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詞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詩境里。但是你們知道嗎,這首歌的歌詞是臺灣省著名女作家瓊瑤根據《詩經》當中的一首詩改編而來的。說起《詩經》大家應該早已有了解的。那么現在呢,老師要以小組比賽的形式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了。還是搶答吧。回答問題:
1、《詩經》是什么的總稱?
2、它收錄了哪個時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
3、它一共收錄了多少篇詩歌?[注,所以又叫《詩三百》,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所以后來被尊為儒家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之一。稱為《詩經》]
4.這些詩歌是怎么分類的?
5.作者是誰?(沒有明確的作者)。
查看比賽結果。
二. 授新:再問一個問題,剛才的歌反映的是什么內容?
對,是一位癡情的男子對所愛慕女子的熱烈追求并因此心生惆悵之情。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與這首歌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
現在請打開書本,一起學習《關雎》,看看到底哪里是同,哪里是異呢?
三. 學習課文。
1. 老師范讀,正音。(配樂,鋼琴曲《水邊的阿狄麗娜》)
2. 學生自讀,依據課后注釋,理解詩句(四人小組討論的形式)
3. 請學生站起來翻譯。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善良美麗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采收。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復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4. 老師再簡要疏通大意,提重點。
第一節, 開篇用比興,從成雙成對的鳩鳥的鳴叫聯想到人間的愛情和婚姻;用雎鳩的忠貞比喻人間男女和諧恩愛、真誠專一的愛情。
第二節, 通過描寫所愛之人雙手在水中靈動勤快地采摘荇菜的勞動情景,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愛慕追求之情。
第三至第五節,在追求不得后并沒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緒中,而是想象總有一天會把那姑娘娶過來,過上幸福的生活。
思考對比歌與新課的異同。(同處:都是癡情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異處:前者有惆悵迷茫之感,后者比較熱烈積極)
5. 學生再次朗讀,有感情地誦讀。先自讀,再齊讀。
愛情與友情親情一樣,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永恒歌誦的主題。但應該是以相當成熟的年齡和心態為前提的,過早地去涉及它,那對自己和別人都是一種無情地傷害,就好比揠苗助長。而現在呢,我們聰明的做法或許就是來欣賞前人為我們留下的經驗之談,欣賞它的美好。當然了,并非每個人都把愛情描寫得如此之好的,這需要相當的技巧。所謂技巧,就是寫作特色。我們知道賦、比、興是《詩經》的三大表現手法。簡介:
板書
賦:直接地陳述鋪敘
比:以此喻彼地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興:就是由此及彼,由物及情,觸景生情。
工 本文除了采用表現手法之外還用了連綿詞[雙聲(例輾轉,聲母同)和疊韻(例窈窕,韻母同)]讓學生找出其它例子。
作業 1、找出課文中體現“興”的句子。
[關雎(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經關雎教案
4.詩經《關雎》教學設計
6.《詩經·關雎》的教學設計方案
10.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