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被除數(粵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目標

    1、明確消息的文體特征。

    2、引導學生解讀導語部分,了解主題部分的寫作順序。

    3、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新聞的客觀性和傾向性的內在本質,領會中西方新聞在這一點上的異同。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標1、2。  難點:教學目標3。

    (三)教學設想

    從講述消息的文體特征入手,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導語所概述的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主體部分如何圍繞導語安排順序,作者為何這樣安排。通過重點段落和詞句的分析,進一步明確消息的客觀性和傾向性,進而比較中西方新聞在這一點上的異同。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1)歷史的發展往往會伴隨著流血犧牲,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王安石為了推行新法,而兩度罷相;譚嗣同為了百日維新,而殺身成仁;小平同志為了堅持真理,而三起三落;林肯總統為了廢除農奴制,而暗箭難防;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先驅甘地為了民族獨立,而慘遭毒手。今天讓我們走近甘地,了解一下這位“圣雄”被刺的真相。

    (2)介紹甘地生平,了解寫作背景

    2、課堂導讀

    1948年1月30日,美國記者詹姆士馬可自印度發出了題為《甘地被刺:“巴普死了!”》的新聞報道。這篇杰出的報道,以其生動的記述將圣雄甘地遇刺前后的真實景象鑄入人類的新聞史冊之中,它使人得以洞見“印度的偉大靈魂”。

    提問: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話叫“導語”。它要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鮮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題思想。本文的導語交代了什么一件事?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這個導語包含了哪些要素?(六要素)這個導語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導語概括交代了甘地被刺的事件與影響。 

    人物:甘地。時間:今天。 

    事件、經過:被一名印度教極端分子行刺身死 

    地點、結果:印度舉國上下悲慟欲絕,驚恐不安;孟買爆發了騷亂。 

    作用:簡明扼要地擺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鮮最吸引人的事實,便于讀者迅速及時了解主要內容并吸引進一步讀完全篇。是全文的綱,統領了全文。 

    (2)提問:主體部分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作者如何安排主體部分的寫作順序?為何這樣安排?

    明確:主體部分主要寫了甘地被刺事件的來龍去脈(2-11自然段)及其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反應(12-16自然段)。作者先在2、3兩段中補充交代了關于甘地被刺的時間、方式等主干信息,接下來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敘述甘地被刺事件的來龍去脈及其巨大影響。作者這樣安排,是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并結合了時間的先后順序來安排的,這符合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的需要,也符合人們認知過程的特點。

    (3)關于金字塔結構

    師:(指著黑板板書),同學們,好了,我們上一節課了解了消息的導語主體結尾三部分,剛才又理解了消息的內涵,大家過完了記者癮,那么我們當一回編輯,假如你是報紙的編輯,由于所用版面不夠,要對這篇消息的一部分加以刪除,你將:

    (1) 從前面開始刪還是從后面開始?為什么?

    (2) 如果只保留一段,應該是哪一段?為什么?

    小組討論:三分鐘

    (引導學生注意導語的重要,以及理解什么是“倒金字塔結構”)

    教師備教材料: 

    倒金字塔結構--也稱“倒三角”結構,是消息寫作中最常用的一種結構方式。它以事實的重要性程度或受眾關心程度依次遞減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項事實內容,猶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聞。

    這篇新聞消息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結構”,也就是倒敘的方式。其特點就是:最重要的、最新鮮的、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2-7自然段),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8-15自然段),相對來說最不重要的放在結尾(16自然段)。 

    它的主要優點1. 最能體現新聞性2. 開門見山,概括性強3. 切合讀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聞欲”4. 便于編輯處理稿件和制作標題5. 便于記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實材料。

    (4)提問:這篇消息報道的是當年的一個重要政治事件,其真實性、客觀性無庸置疑,同時,這篇消息是否具有傾向性呢,你是如何看出的?

    明確:這篇消息也具有一定的傾向性,這主要從作者的部分用語中看出。比如“噩耗”、“悲痛欲絕”、“驚恐不安”、“‘印度的偉大靈魂’”、“‘你來晚了’”、“春風野火”、“憂傷”、“布滿皺紋的寧靜的褐色面容”、“血跡斑斑”等等,雖然沒有直接抒情或議論的語句,但從這些用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報道這一突發事件時那種震驚、惋惜的態度。

    (5)同樣是以人物為主的新聞,與《東方風來滿眼春》這篇通訊相比,你覺得《甘地被刺》在新聞的客觀性與傾向性相結合這一點上體現了中西方新聞怎樣的不同?

    明確:中西方新聞都具有客觀性與傾向性結合的特點,所不同的是,客觀性與傾向性在中西方新聞中各自所占的比重不同。在《東方風來滿眼春》中,客觀性與傾向性緊密結合,全文蘊含著較大的思想意義與指導性,目的是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將鄧小平講話的精神發揚到建設事業中去。所以,這里價值取向與傾向性是很明顯的,新聞在這里起到了主導輿論,弘揚思想的功能。

    西方的新聞,以《甘地被刺》為例,也有傾向性,但不十分明顯,它有時甚至融合在客觀的敘述中難以辨認。《甘地被刺》以客觀的敘述為主,比較明顯的例子是課文的第5、6自然段,尤其是敘述三顆子彈射進甘地體內過程的用語,冷靜而客觀,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使得事件與歷史在那一刻定格。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新聞具有客觀性更強的特點,從中也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新聞觀。

     五、單元小結

    新聞(消息和通訊)具有很明顯的文體特征,掌握了它們的文體特征,可以更好地對我們的新聞讀寫練習進行指導;而且應該看到,“‘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從新聞具有客觀性與傾向性的特點出發,它啟發我們今后從事新聞寫作,“應該以歷史的責任感和社會良知及時地、真實地報道生活”。 

    [甘地被除數(粵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7.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8.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9.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10.圣雄甘地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露脸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