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 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 繼續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設想:

    通過生活中包括古代和現代的孝行故事導入課文,讓大家對作者的真情有一定的感情接受力,然后入情入理引入本文。如:二十四孝、驢子孝。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指導學生熟讀課2文,爭取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 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古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課文 

    1、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2、請學生齊讀全文,整體感知。

    3、指導學生理解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 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學生嘗試翻譯本段,請同學朗讀其翻譯成果。教師點拔重點詞、句。

    5、熟讀第二段。

    察孝廉,舉秀才

    拜郎中,除洗馬

    詔書切峻

    進退兩難

    學生嘗試翻譯本段,請同學朗讀其翻譯成果。教師點拔重點詞、句。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寵命優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  以區區不能廢遠。】

    學生嘗試翻譯本段,請同學朗讀其翻譯成果。教師點拔重點詞、句。

    7、熟讀第四段。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學生嘗試翻譯本段,請同學朗讀其翻譯成果。教師點拔重點詞、句。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 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 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導入新課

       解題:討論:結合上節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那么,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沒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情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身世孤苦悲涼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

                                              揭示矛盾

    沐清化蒙國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心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分析矛盾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先盡孝后盡忠                               解決矛盾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來自己認為好的語句,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說出出自本文的成語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6、小結:

    ①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②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③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④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①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②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后人續)”

    談談孝道    (作者:任繼愈 )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中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并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持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程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御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得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則是“孝”。相傳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領袖。國家組織被看作氏族組織的擴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后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思想體系。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意義的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幾千年來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于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當然也不是天經地義,永恒不變的。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農,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古代職業世襲,有“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的訓條。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內,子女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與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義務,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慮子女雙方的感情因素,只憑父母之命即可組成婚配。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的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把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地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治亂,更關系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練習:

    ①解釋詞義、短語: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日薄西山     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賤微      生當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撥擢     寵命優渥

    期功強近      終鮮兄弟      除臣洗馬       劉病日篤     更相為命

    ②說出“以”字的用法:

    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表以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③解釋下列詞、短語:

    慈父見背     二州伯牧所見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   愿乞終養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不勝…之情      臣之辛苦

    ④區別文言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臣具以表聞。

     

    [《陳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陳情表》教案設計

    4.陳情表獲獎優秀教案

    5.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6.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7.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9.《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10.高二語文《師說》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日韩艳情国产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首页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在线综合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嗯嗯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