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特長生能否特招(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預習: 

    1.要求學生熟悉辯論稿內容(設置表格) 

    文 學 特 長 生 能 否 特 招 

    班級 

    姓名 

    具體時間 

     甲方要點 

     乙方要點 

     丙方要點 

     丁方要點 

     你贊成的觀點 

     贊成的理由 

      

    準備提出的問題 

     備注 

      

     2.指導學生明確辯論的基本要求。 

    (1)辯論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寫好相應的文稿; 

    (2)應自覺遵守辯論活動所確定的各項規定; 

    (3)可以根據整場辯論的臨場狀況作出隨機的應變; 

    (4)語言必須規范、準確; 

    (5)盡量做到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條理清晰; 

    (6)活動中途可以插話提問,但必須在對方辯詞結束以后; 

    (7)不得對辯論對方加以調侃,杜絕帶侮辱性的語言和儀態; 

    (8)辯手必須著裝整潔、儀容端莊。 

    (這兩個預習環節的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辯論活動所必需的辯論材料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以更有利于辯論活動的順利展開;二是要求學生明確辯論活動具體展開中應注意和必須遵守的規范細則,努力促使學生懂得辯論,擅長辯論。其中,“辯論基本要求”可以用書面形式告知學生,而表格中的“備注”一欄適用于課堂辯論活動展開時作出精要性的記錄。另外,課堂辯論時間有限,為保證辯論的時效性、鼓動率,這兩個預習環節應該花費較多的時間認真落實。) 

    二、背景導入: 

    2002年5月,武漢市的一位高三學生,把自己在網絡上受到很高評價的三篇小說和一篇在《東方》雜志上發表的教育論文結集為《憤青時代》出版,聲稱出版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北京大學的特招資格,一時引起廣泛的關注。一些教授和學者充分肯定這位同學的文學才華,對《憤青時代》的成熟表示驚異。7月3日,中央電視臺一套《十二演播室》欄目播出北京大學的兩位老師和其他人士就此展開的辯論,引起巨大反響。眾多網民也紛紛發表看法,就“文學特長生能否特招”展開論辯。 

    (論辯背景的介紹是基于課文解說比較籠統,因而作出較為具體的說明,以期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確論辯內容,增強事情的真實程度,同時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升他們參與論辯活動的積極欲望和對類似活動的認知度。) 

    三、檢查預習效果: 

    1.小組交流: 

    各小組成員簡要說明甲、乙、丙、丁的陳述要點,然后按是否同意“文學特長生能夠特招”確定分類,并推選全班交流的代表。 

    2.基本觀點:  

    甲的觀點是“文學特長生不能特招”,理由是“每一種才能和職業的特長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但如果“因此而成為某些人應當為大學特招的理由,現行的整個高考制度就會因此而崩潰”。乙的觀點是認為文學特長無法量化就不特招,對真正有文學天才的人來說并不公平。丙的基本觀點也是“文學特長生不能特招”,并指責想被特招是“極不誠信的表現”。丁并沒有對辯題表明觀點,只是回擊丙的片言只語。 

    .班級交流、學生傾聽、記錄: 

    由各組推舉的代表人選,按同意觀點的分類特點分別朗讀各方觀點,要求其他同學努力傾聽、認真記錄。在此基礎上,確定辯論正反兩方的論辯選手。 

    (強調采用這種方式組織教學,是基于強化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傾聽能力的考慮,也是為下一步的辯論比賽作好充分的準備。培養學生概括和傾聽能力,是語文教學亟待重視的問題,也是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的前提和基礎。這一環節應該認真落實。) 

    四、辯論比賽: 

    1.明確規則: 

    ①正方:“文學特長生可以特招”,反方:“文學特長生不能特招”。 

    ②每方三名選手,各分為一辯手、二辯手和三辯手,另設評論員兩位。 

    ③針對對方陳詞,每方都有提問質疑的必要,以利于充分展開論辯。 

    ④面對提問,必須直接回答,不得回避;但有權證明提問與辯題無關,從而不予回答。回答時不得提出反問。 ⑤自由辯論階段,雙方必須圍繞辯題展開辯論,反對回避問題或作貌合神離的回答。 

    ⑥總結階段,每方根據己方的陳詞辯論進行有針對性地總結。 

    2.辯論程序: 

    ①雙方一辯手利用3分鐘時間陳述己方觀點; 

    ②自由辯論,各方根據己方觀點辯說理由; 

    ③自由提問,雙方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 

    ④評論員提問,檢驗雙方的論辯效果; 

    ⑤各方三辯手總結陳詞,以有利于自圓其說。 

    3.可能提出的問題: 

    (1)正方: 

    ①有了特招,“現行的整個高考制度就會因此而崩潰”,這種說法是否站得住腳跟? 

    ②具有文學特長,包括甲所提到的管理特長、電腦特長等,是否每個學生都能具有?能否形成“通例”而沖擊現行的相對公正的高考制度? 

    ③經濟不發達、教育落后的地區,能否與教育先進地區實施同一個考核標準?落后地區的特長生更是應該如何對待? 

    ④就如丙所說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一切競爭游戲的根本法則”,那么文學特長生屬于什么行列? 

    ⑤如丙所說文學特長生特招就是“極不誠信的表現”,這種說法是否屬于簡單的上綱上線呢? 

    (2)反方: 

    ①文學是否就一定是難于量化?古代科舉考試是怎樣確定狀元、榜眼、探花的呢? 

    ②僅以看過這本書的那幾個教授、學者、作家的片言只語能否說明問題呢?  

    ③聯系中國的現狀,出現這類特長生的背后有怎樣一張看不見的“人情網”呢?有沒有考慮社會的公正性呢? ④如江蘇08高考新方案的要求,學生必須各門學科全面發展,只要有明顯短腿的學科而沒有通過省級考試就不能有高考資格,僅有文學特長能有什么用場?一旦特招就不是明顯的“開后門”嗎?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主要目的是通過雙方的辯論活動,努力促使全體同學了解辯論的基本要求,掌握辯論的常用規格,尤其是在傾聽過程中提升口語交際的能力。辯手應有充分的準備和靈敏的反應,以機智靈活的心智及時應變,壓倒對方,自圓其說。同時,總結陳詞要注意現場總結,準確概括陳述相同觀點同學的主要理由。) 

    五、辯論總結: 

    針對雙方的辯論情況作出較為恰當的評判。(可以由賽場的評論員點評,也可以由其他同學評說,更可以讓老師作出歸結性評語,以有利于學生對論辯藝術的了解和掌握。) 

    (安排學生結合具體材料,評說論辯各方的言語談吐,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和體驗辯論的語言智慧語言談風度,從感性認識出發,加深理解辯論的基本規范和一般方法。評說應該注重觀點是否有理,陳述是否明晰,辯駁是否恰當,談吐是否文雅,不能脫離學習材料另外去評析方式方法,更不能把參考書“專題內容解析”中的有關評析作為標準,用以衡量、判定學生感受的正誤,而應該注重學生個體體驗的獨特性。) 

    六、作業布置: 

    以“上網是否有利于中學生的學習”為話題,編寫辯論提綱,為開展辯論會作好準備。(有條件的可以圍繞這個話題組織一次辯論會。)  

     

    [文學特長生能否特招(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2.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高二語文《師說》教案

    5.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6.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9.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五月天亚洲婷婷综合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亚洲区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