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歸去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我心歸去》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1、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 

              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1、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 

              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想象一下,如果你獨自一人在國外生活,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生:最好是法國,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在那里生活一定非常愜意、浪漫。

    生:最好是新西蘭,空氣好,還能品嘗原汁原味的牛奶的味道。

    生:我覺得還是在中國好,這里有我的家,我的親人,我所熟悉的一切,最重要的是文化。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現在這樣一個我,我不能離開。

    師:這位同學說的很好。的確,讓我們離開我們自己的家鄉,我想肯定是很沉重的。我們看看作家韓少功在異國他鄉有著怎樣的感受。

    二、作者簡介:

    師:他是1985年倡導“尋根文學”的主將,發表《文學的根》,提出“尋根”的口號,并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了這一主張。比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現了向民族歷史文化深層汲取力量的趨向,飽含深邃的哲學意蘊,在文壇產生很大影響。

    2002年韓少功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小說家”榮譽。頒獎詞是這樣說的:

    “韓少功的文字一直呈現著一個探索者和懷疑論者的堅定面容。他智慧的筆觸,時刻渴望在歷史、文明和語言的死結中突圍,這迫使他的寫作必定更多地關注被壓抑和被遮蔽的生活真相。他一次次地勇敢探索,一次次地突破語言和文體的邊界,似乎就是為了追問,在現有的語言未能抵達的地方,生活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精神又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形態。”

    可以說,韓少功是在用文字進行著精神探索。

    三、文本研讀

    (一)人在他鄉

    師:韓少功訪問法國歸來后寫了一組散文,總題為《訪法散記》。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我們看看韓少功在法國的生活是怎樣的。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出韓少功在法國生活的感受。

    生:我覺得韓少功在法國過得很舒適。他住的是“一幢雅靜的別墅”,有“兩層樓六間房子四張床三個廁所”,“房子前面是藍海,旁邊是公綠園”。

    師:的確,韓少功在法國的日子,物質上可以說是非常富裕的。韓少功的內心是怎樣的?

    生:法國雖然有“別墅”,但是韓少功過得并不輕松。他在文中寫到:“我在圣納塞爾市為時一個月的‘家’,是一幢雅靜的別墅”。“家是別墅,家是房子”,我覺得這其中有著難以言說的傷感。

    師:的確,“別墅”“房子”與家的概念并不是等同的。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位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一位富翁。當警察說扶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不遠的超豪華別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 富翁說:“不,那只是我的房子。” 

        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他本來有一個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戰爭使他的親人有的離散,有的喪生。當他歷盡艱險找到5歲的女兒,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聽完這個故事,你明白了家與房子的區別了嗎?

    明確:家不是財富多寡和住宅奢簡的代名詞(或標志),家意味著親情、溫馨和關愛。

    師:我們繼續看韓少功在法國的生活是怎樣的。請同學們繼續發言。

    生:我覺得有一種冷冷清清的感覺,難耐的冷清。

    師:具體說說是怎樣的冷清?

    生:是“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拿起電話不知道要打向哪里,拿著門鑰匙不知道出門后要去何方。”有點像朱自清說的“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有一種失落、空虛感。

    師:那么,如果你在異鄉,你最希望聽到什么聲音?

    生:最希望聽到親人的聲音,比如爸爸的問候聲,媽媽的嘮叨聲,或者在廚房燒飯的聲音等,都讓人是那么的熟悉和思念。天天置身與這些聲音中,好象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但是一旦只身在外,覺得這些聲音特別親切。

    師:這就是人的一種歸屬感了。在語言上,你是屬于漢語的;在民族上,你是屬于中華民族的;在情感上,你是屬于親人的。

    生:還有韓少功說他被“囚禁在法語的監獄”里。漢語是我們包括韓少功的母語。母語是一個民族精神的傳承,人在異鄉,身邊說的都是外語,此時你自然感覺到自己像被排斥了,所以韓少功說是“法語的監獄”。這說明了他的內心是孤獨,備受煎熬的。

    生:還有“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的研究”,這時候,人的精神已經無聊至極,處于崩潰的邊緣。

    生:還有,對移民的追問。移民到法國,為的是什么呢?其實實在是沒有什么。

    教師小結:韓少功在訪問法國的期間,盡管物質上可以說很豐裕的,但是韓少功并不感覺到怎么舒適,相反,他感覺到很空虛、無聊,有一種難耐的冷清。所以他說要“我心歸去”。

    我心要歸何處去呢?明確:歸故鄉!

    (二)心歸故鄉

    師:韓少功人在他鄉,內心卻一遍一遍地喊道:“我心歸去!”那么,故鄉對于韓少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生:故鄉對于韓少功來說,是溫馨的,能帶給韓少功一種溫馨的思念。

    師:你有過這種溫馨的體驗嗎?

    生:有的。這種溫馨我有切身的體驗。越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這種家的溫馨感越強烈。

    師:請你將這一段朗讀一下。

    生:(朗讀)

    師:讀的很有感情。只有在故鄉的人,才能享受到這種溫馨,而在他鄉的游子,只能通過想象回憶傳達自己的思念。

    師:如何理解這里的“熱土”“過去”?

    生:這是一個人的根。這片熱土是生你養你的地方,留下了你的點點滴滴,有你的過去,成長的經歷。這種情感,經過時間的淘洗,會慢慢地沉淀下來,越來越閃光。

    師:如果有一天你離開了慈溪,你會懷念慈溪的什么呢?

    生:不會是大酒店,不會是楊梅,只會是街巷,是家所在的小區,是老家所在的鄉村,是鄉村的小田埂,是早年留下的點滴,歲月的沉淀。

    師:故鄉還有怎樣的意義呢?

    生:親切和激動的想象。韓少功心中的故鄉沒有繁華,甚至是貧瘠而臟亂的,但聽到舒伯特的歌時,卻能想象一幅寧靜的畫面。有故鄉的小徑、月夜、月夜下的草坡、小羊、梨頭。故鄉是美好的,是靜謐的。

    生:《故鄉的云》這首歌中有這樣一句話:“天邊飄過故鄉的云,他不停的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吆,浪跡天涯的游子。”

    師:本文的哲理性很強,但不是單純的說理,而是和抒情結合在一起,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色彩的意象來表達或一定的場景描寫來表達,有想象,有對比,使得文章既有哲理性,又有很強的抒情性。

    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親切而激動的想象?為什么韓少功固執地相信“所有的中國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愴”?

    生:這源自于作者對故鄉的一種偏執的愛。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是人在特定環境中的獨特感受。

    生:故鄉還是人的生命的構成。故鄉不同于旅游景點,他凝聚了人的血、淚和汗水。

    師:如何理解這里的“美麗總是含著悲傷的”?

    生:中國的“悲”有眷顧的意義,美讓人愛憐,讓人愛到心痛。因而是悲的。旅游景點是美的,但不會有“美而生悲”的意義,這種美你可以消費,但無法從心底里擁有它。

    師:當有一天你離開慈溪,你會如老舍對北平一樣說“我真愛慈溪”嗎?

    生:不會。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為家鄉付出“血、淚和汗水”,還沒能從真正意義上領略故鄉的“悲傷的美麗”。

    生:我覺得韓少功對他的故鄉有些失望。“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故鄉是這樣的殘破貧瘠,韓少功對他的故鄉失望得心滴血。

    師:對這個問題如何看?如何理解這里的“滴血的失望”?

    生:我覺得應該但是“滴血的期望”。文中說:“但那種失望不同于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你期望值越大,越有可能失望。

    生:對故鄉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礙對它的真愛。這是浸著心血、發自內心的愛,這種愛,才能引發有價值的物質與精神的創造。

    生:人不可能對故鄉真正失望,勞動與奉獻會使故鄉繁榮富強,也就是說你對故鄉可以失望得滴血,但血沃之地將生長出豐收,生長出你對故鄉的歌。

    師:那么,這里的“金麥穗”和“趕車謠”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我想應該是象征著創造出的財富。

    教師小結:對旅泊之地的失望,是一種暫時的情緒,但對故鄉的失望,則是源于內心對故鄉的摯愛。因為摯愛,所以對現狀失望,這種失望能滴血;又因為失望,所以期待,期待故鄉更美好;有了這種期待,就會不斷努力,不斷創造。所以,這里有個失望--期望--創造的過程。

    (三)故鄉是什么?

    師:那么,故鄉的內涵又該怎樣去理解呢?

    生:故鄉就是你得意時想去失意時也想去的地方。

    生:故鄉就是你累了的時候心靈的港灣。

    生:故鄉是你走的再遠都要回頭望的地方

    生:故鄉就是凝聚了血、淚和汗水的靈魂的棲居地。

    生:故鄉就是人的根,是人心靈的歸宿。

    生: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屬和寄托,是一份無價的財富。

    師:大家對故鄉的內涵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故鄉意味著我們的付出--它與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奮斗、奉獻,才會在故鄉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跡,故鄉也才會作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離,才會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師:如何理解“沒有故鄉的人身后一無所有”?

    生:故鄉是人心靈的歸宿。沒有故鄉的人,他的心永遠找不到安歇的地方。所以,人可以漂泊在外,心卻不能流浪。

    教師小結:所以,萍飄四方的游子聽到獨唱曲,便會涌出熱淚,因為他們心有所歸,而心有所歸是最大的幸福。

    韓少功在訪法時,自己的心一次次偷偷歸去,那么,我們如何為心找到歸宿呢?--只有付出了血、淚和汗水,才能心有所歸,才是人生的無量幸福!

    韓少功在文中并非簡單地抒發鄉愁,而是在用文字為人類進行著精神探求,為我們道出了心靈歸宿的真正內涵。

    [我心歸去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我心歸去的語文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歸去來兮辭的語文教案

    4.我心中的橋教案

    5.安全在我心中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7.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电影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久久精品专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