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文言題全解全譯(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3-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北京 王曉林

    保留試卷及試題順序:1、全國(一); 2、全國(二);全國(三);4、北京;5、上海;6、天津;7、重慶;8、湖北;9、湖南;10、江西;11、遼寧;12、福建;13、山東;14、浙江;15、江蘇;16、廣東

    試卷使用說明:1、全國(一)供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海南5省采用; 2、全國(二)供廣西、黑龍江、吉林3省區采用);3、全國(三)供甘肅、四川、云南、貴州、寧夏、陜西、內蒙、新疆8省區采用。

    附錄:尋找到此書換取500元(第一本):《高考語文考點知識手冊》王曉林編寫。Wxi689a@163.com

    1、全國卷(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年七歲,猶不能言,后于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舉手指之而言,遂志識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受憂,哀毀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遷義陽郡守。武衛將軍進俠于帝,授左中郎將。及帝西迂,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滎陽鄭偉謂俠曰:“天下方亂,未知烏之所集,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眰b曰:“既食人祿,寧以妻子易圖也?”遂從入關。除河北郡守,俠躬履儉素,愛人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吏人莫不懷之。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以不為也!蹦讼ちT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為市官馬。歲時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人歌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背胺,號為“獨立使君”。迂戶部中大夫。時有好吏主守倉儲,積年隱沒至千萬者,及俠在官,勵精發擿,數旬之內,奸盜略盡。轉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于府中悲泣,或問其故,對曰:“所掌官物,多有費用,裴公清嚴有名,懼遭罪責,所以泣耳。”俠聞之,許其自首。貴自言隱費錢五百萬。俠嘗遇疾沉頓,士友憂之,忽聞五鼓,便即驚起,顧左右曰:“可向府耶!彼嘁虼硕。晉公護聞之曰:“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因聞鼓聲,疾病遂愈,此豈非天佑其勤烙也?”又司空許國公字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徽并來候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貴等還,言之于帝。帝矜其貧苦,乃為起宅,并賜良田十頃,奴隸耕未糧粟莫不備足。給紳咸以為榮。卒于位,溢曰貞。(節選自《北史裴俠傳》)

    注:①擿 (tī)揭發。②瘳(chōu):病愈。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舉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懷之

    B. 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

    朝野服焉,號為“獨立使君”

    C.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為市官馬

    乃為起宅,并賜良田十頃

    9.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裴俠“不以私廢公”和“對好吏起鎮懾作用”的一組是( )

    A.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

    俠聞之,許其自首。

    B.寧以妻子易圖也?

    李貴乃以府中悲泣。

    C.忽聞五鼓,便即驚起。

    積年隱沒至千萬者。

    D.所苦因此而瘳。

    懼遭罪打,所以位耳。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裴俠七歲后即很聰慧,有異于一般孩童。為官后忠于皇上,滎陽鄭偉認為天下動亂,勸他另謀前程,裴俠拒絕了這一忠告,毅然跟隨皇上西遷入關。

    B.裴俠生活儉樸,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飯,而不食肥鮮美味;從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們尊重,稱贊他為人間楷模。

    C.裴俠在戶部任職時嚴格約束官吏,揭發不法行為,并在短期之內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職時,又敦促奸吏但白交代,僅李貴一人即招供貪污公款五百萬。

    D.裴俠時時以公事為重,深受晉公護的贊譽;噬狭私獾剿钋遑,改善了他的居住條件,賞賜他良田、奴隸及各種物品,士大夫們都為此感到榮耀。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蹦讼ちT之。

    譯文:

    (2)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因聞鼓聲,

    疾病遂愈,此豈非天佑其勤恪也?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

    8.B解析:A.代詞,代前面所述對象。B,前一個語尾助詞,“呢”;后一個為代詞,“他”。

    C.所十動詞的形式,譯成代詞。D.動詞,“做”。

    9. B解析:B項符合題干的要求。其他各項所指陳述對象和題干不搭配。

    10. C解析:“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原文無此意,原文是李貴聽說裴俠任工部大夫一職時,自己害怕。

    參考譯文:

    裴俠字嵩和,是河東解人。七歲了,還不能說話,后來在洛城看見一群烏鴉遮蔽了天空,抬起手指著烏鴉就會說話了,于是聰慧記憶深刻,不同于平常的兒童。十三歲,父親去世了,他哀傷得像成年人一樣。魏正光中年間.漸漸的升到義陽郡守職位。武衛將軍向帝推薦裴俠,授予左中郎將官職,到帝向西遷移,裴俠將要隨帝西行可是妻子兒女還在東郡。滎陽鄭偉對裴俠說:“天下正亂,不知道你們居住在哪里,哪如在東郡靠近妻子兒女,慢慢地選擇好的居地呢。”俠說:“既然吃別人的俸祿,難道讓妻子兒女困。俊本碗S從帝入關。授河北郡守,俠親自做事平時很節儉,吃的都是普通的飯菜罷了,下人沒有不懷念他的。這郡舊的體制,有打魚狩獵的三十人未供養郡守,俠說:“為了飲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們全部遣散了。又有士兵三十人,供郡守使用,俠也不讓他們為自己做私事,并收這些人做市官馬。一年多已經積累成群的馬匹。他離開職位的那天,絲毫不取。人們歌頌他說:“美好的食物不吃,不用士兵,裴公美好的品德,應該是世人的楷模!比珖舷露夹欧Q他是“獨立使君。升戶部大夫。當時有一自私的吏主看守倉庫,幾年私藏到千萬,到俠在此地做官,振作精神想辦法揭發,幾月之內,奸險偷竊的人大致都盡了。轉任工部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在府中悲傷的哭泣,有人問他原因,回答說:“掌管的財物,很多變為自己用,裴公是有名的清正嚴厲之人,害怕獲罪因此哭泣。”俠聽說這件事,答應讓他自首。李貴自己說藏錢五百萬。俠曾經遇病沉迷委頓,朋友擔心他,忽然聽到五聲鼓響,便立即驚起,環顧左右說:“可是回府”。自己的病因此而痊愈。晉公護聽到這件事后說:“裴俠病情這樣危重卻不忘考慮公事,由于聽到鼓聲,大病就痊愈了,這難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謹慎嗎?”又有司空許國公守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徽一并來問候裴俠,居住的房屋,免不掉霜露,貴等人回去,向帝說起此事。帝憐矜他的貧困,就建造起居的房屋,并賞賜他良田十頃,奴隸、耕種的用具糧種沒有不準備充足的?N紳都把這作為光榮的事。裴俠在職位上死去,溢號叫貞。

    四、(23分)

    11.(10分)

    (1)裴俠說:“為了飲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們全都遣散了。

    (2)裴俠病情這樣危重卻不忘考慮公事,由于聽到鼓聲,大病就痊愈了,這難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謹慎嗎?

    2、全國卷(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眱灻下勚氲铋T,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蓖踉弧肮讶酥^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馬屬太官,無今天下久聞也。楚相孫叔敖知其賢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若往見優孟,言我孫叔敖之子也!本訑的,其子窮困負薪,逢優孟,與言曰“我,孫叔敖子也。父且死時,屬我貧困往見優孟!眱灻显弧叭魺o遠有所之。”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歲余,像孫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莊王置酒,優孟前為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也,欲以為相。優孟曰“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莊王許之。三日后,優孟復來。王曰“婦言謂何?”孟曰“婦言慎無為,楚相不足為也。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币蚋柙弧吧骄痈锟,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余財,不顧恥辱。身死家室富,又恐為奸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于是莊王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四百戶,以奉其禮。后十世不絕。(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多辯,常以談笑諷諫 辯:辯駁

    B.席以露床,啖以棗脯 啖:給……吃

    C.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 諫:規勸

    D.屬我貧困往見優孟 屬:囑咐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優孟“以談笑諷諫”的一組是( )

    ①請以人君禮葬之 ②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 ③莊王置酒,優孟前為壽 ④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 ⑤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 ⑤廉吏安可為也

    A.①③④ B. ①⑤⑥

    C.②③⑤ D. ②④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優盂言辭詼諧幽默。楚莊王想厚葬所愛之馬,群臣進諫反遭嚴詞拒絕;優孟以反語諷諫,說是以大夫禮不夠隆重,使莊王認識錯誤,收回成命。

    B.孫叔敖十分看重優孟,臨終前預料兒子必將貧困,要他到時去找優孟尋求幫助。優孟慨然允諾孫叔敖子后,極力模仿孫叔敖,想使楚莊王醒悟。

    C.楚莊王誤以為優孟是孫叔敖復生,想任他為相。優孟與妻子商定三日之后為相,又責怪莊王利用孫叔敖成就霸業,而對他的后代卻不聞不問。

    D.優盂由孫叔敖一事而引發感慨,指出為官者不應貪鄙求財,否則將觸犯法令而身死家滅;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卻會面臨窮困潦倒的悲慘境遇。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

    譯文:

    (2)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8.A解析:應為名詞,詼諧幽默之語。

    9.B解析:②③是優孟的動作非言語。④只是陳述而無談笑諷諫內容。

    10.C解析:優孟并未為相。

    11.(10分)

    (1)(5分)馬患肥胖癥而死,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 認為不可以。

    (大意2分,“病肥”,“喪之”,“棺槨大夫禮”三處各1分)

    (2)(5分)楚相孫叔敖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大意2分,“持廉”“妻子”“窮困”各1分)

    參考譯文:

    優孟,楚之樂人。身高八尺,多詼諧之語,常在談笑之中諷諫。楚莊王的時候,有一匹愛馬,穿的馬衣要繡有花紋,住在華麗的屋室之中,用露床為席,用棗脯來喂它。馬患肥胖癥而死,楚玉要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認為不可以。楚莊王下令說:“有膽敢用葬馬來進諫的人,罪當死!眱灻下犝f了這件事,進入殿門,仰天大哭,楚莊王很吃驚問他為什么這樣。優孟說:“這馬是大王最心愛的,憑楚國這樣堂堂大國,有什么尋求不到的?用大夫的禮制下葬太薄了,請求君王用君王之禮下葬它!背f王說:“我的過錯全都到這種地步了。”于是把馬交給負責的官吏,并下令不要讓天下人知道此事,速速處理不可聲張。楚國宰相孫叔敖知道他是個賢能的人,平素很善待他。得病將死時,囑咐他的兒子說:“我死了,你定會貧困窘迫。你去見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過了幾年,孫叔敖之子窮困不堪背柴為生,碰到優孟,對他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父親將要死時,囑咐我貧困窘迫時去見優孟。”優孟說:“如果沒有遠見怎會有這種安排。”立即更換上孫叔敖的衣冠,與其子親切談話,一年多時間,優孟言談像極了孫叔敖,楚王和左右侍臣都不能分辨,楚莊王擺酒,優孟前去祝壽,莊王見到他大驚,以為是孫叔敖再生,想要讓他任相位。優孟說:“請允許我回去和老妻商議商議這件事,三天后再為相。”莊王答應了他。三天后,優孟又來了。莊王問:“老妻說什么?”優孟說:“她說謹慎考慮,不要做楚相。楚國宰相不值得做。像孫叔敖當了楚相,盡忠盡職廉潔奉公來治理楚國,楚國得以稱霸,F在他死了,他的兒子無立錐之地,窮困得要靠背柴來養活自己。一定要像孫叔敖,不如自殺!眱灻铣脵C高歌曰:“居山中耕田苦,難以果腹。出山為官,貪婪鄙陋的人會發財,只是顧不及恥辱,人死后家室富足,又擔心被加以奸邪之罪,性命沒了,家也滅了。貪官怎么能做呢!想做廉潔之官,尊奉法律忠于職守,到死不敢胡作非為。廉吏怎可以做呢!楚國宰相孫叔敖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 庇谑乔f王謝過優孟,就召見孫叔敖的兒子,封他寢丘封地,民四百戶,來俸養祖祀。以后十代都未曾斷絕過封賞。

    3、全國卷(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也。為人深厚,不伐善。地節三年,立皇太子,吉為太子太傅,數月,遷御史大夫。后五歲,代魏相為丞相。吉本起獄法小吏,后學《詩》《禮》,皆通大義。及居相位,尚寬大,好禮讓。掾史有罪臧,不稱職,輒予長休告①,終無所案驗?突蛑^吉曰“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竊陋焉!焙笕舜,因以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屬掾掾史,務掩過揚善。吉馭吏嗜酒,嘗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彼觳蝗ヒ,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發奉命警備事,嘗出,適邊郡發奔命書馳來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②,知虜入云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因曰:“恐虜所入邊郡,二千石長吏有老病不任兵馬者,宜可豫視。”吉善其言,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未已,詔召丞相、御史,問以虜所入郡吏,吉具對。御吏大夫猝遽不能詳知,以得譴讓。而吉見謂憂邊思職,馭吏力也。吉乃嘆曰“士無不可容,能各有所長。向使丞相不先聞馭吏言,何見勞勉之有?”掾史繇是益賢吉。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后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問也。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是以問之!鞭蚴纺朔,以吉知大體。五鳳三年春,吉病篤。薨,謚曰定侯。(節選自《漢書丙吉傳》

    注:①長休告:放長假,使……離職。②刺。捍烫。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因至公車刺取,知虜入云中、代郡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D.召丞相、御史,問以虜所入郡吏

    上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9.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丙吉“為人寬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組是( )

    A.后人代吉,因以為故事。

    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獨謂丞相前后失問。

    C.于官屬掾史,務掩過揚善。

    歲競奏行賞罰而已。

    D.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

    非所當于道路問也。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丙吉以獄吏出身,修習《詩》《禮》,通曉大義,最終官至丞相。他處理政務以寬松禮讓為懷,三公之府不直接處分屬吏,從丙吉開始而形成慣例。

    B.丙吉的車大因酒醉而在車上嘔吐,西曹主吏報告丙吉并主張趕走車夫,丙吉認為因醉酒將他趕走,會使他無處容身,于是勸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車夫被丙吉的寬容所感動,他主動要求去探聽敵虜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詳盡報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問時,丙吉能從容應對,受到褒獎。

    D.丙吉觀察問題十分細致,長于以小見大。他見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進而聯想到氣候可能出現異常,將產生不利影響,他的下屬對此十分佩服。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御吏大夫猝遽不能詳知,以得譴讓。而吉見謂憂邊思職,馭吏力也。

    譯文:

    (2)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8.A解析:應為名詞,詼諧幽默之語。

    9.B解析:②③是優孟的動作非言語。④只是陳述而無談笑諷諫內容。

    10.C解析:優孟并未為相。

    11.(10分)

    (1)(5分)馬患肥胖癥而死,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 認為不可以。

    (大意2分,“病肥”,“喪之”,“棺槨大夫禮”三處各1分)

    (2)(5分)楚相孫叔敖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

    (大意2分,“持廉”“妻子”“窮困”各1分)

    參考譯文:

    優孟,楚之樂人。身高八尺,多詼諧之語,常在談笑之中諷諫。楚莊王的時候,有一匹愛馬,穿的馬衣要繡有花紋,住在華麗的屋室之中,用露床為席,用棗脯來喂它。馬患肥胖癥而死,楚玉要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認為不可以。楚莊王下令說:“有膽敢用葬馬來進諫的人,罪當死!眱灻下犝f了這件事,進入殿門,仰天大哭,楚莊王很吃驚問他為什么這樣。優孟說:“這馬是大王最心愛的,憑楚國這樣堂堂大國,有什么尋求不到的?用大夫的禮制下葬太薄了,請求君王用君王之禮下葬它!背f王說:“我的過錯全都到這種地步了!庇谑前疡R交給負責的官吏,并下令不要讓天下人知道此事,速速處理不可聲張。楚國宰相孫叔敖知道他是個賢能的人,平素很善待他。得病將死時,囑咐他的兒子說:“我死了,你定會貧困窘迫。你去見優孟,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過了幾年,孫叔敖之子窮困不堪背柴為生,碰到優孟,對他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父親將要死時,囑咐我貧困窘迫時去見優孟。”優孟說:“如果沒有遠見怎會有這種安排!绷⒓锤鼡Q上孫叔敖的衣冠,與其子親切談話,一年多時間,優孟言談像極了孫叔敖,楚王和左右侍臣都不能分辨,楚莊王擺酒,優孟前去祝壽,莊王見到他大驚,以為是孫叔敖再生,想要讓他任相位。優孟說:“請允許我回去和老妻商議商議這件事,三天后再為相!鼻f王答應了他。三天后,優孟又來了。莊王問:“老妻說什么?”優孟說:“她說謹慎考慮,不要做楚相。楚國宰相不值得做。像孫叔敖當了楚相,盡忠盡職廉潔奉公來治理楚國,楚國得以稱霸,F在他死了,他的兒子無立錐之地,窮困得要靠背柴來養活自己。一定要像孫叔敖,不如自殺!眱灻铣脵C高歌曰:“居山中耕田苦,難以果腹。出山為官,貪婪鄙陋的人會發財,只是顧不及恥辱,人死后家室富足,又擔心被加以奸邪之罪,性命沒了,家也滅了。貪官怎么能做呢!想做廉潔之官,尊奉法律忠于職守,到死不敢胡作非為。廉吏怎可以做呢!楚國宰相孫叔敖堅守廉潔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處困境,背柴為生,廉吏不值得做。 庇谑乔f王謝過優孟,就召見孫叔敖的兒子,封他寢丘封地,民四百戶,來俸養祖祀。以后十代都未曾斷絕過封賞。

    4、北京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于是琢(“琢”字右部,左邊是提手旁,編者注)崔杼之子,令之爭后。崔杼之子相與私哄,崔杼往見慶封而告之。慶封謂崔杼曰:“且留,吾將興甲以殺之。因令盧滿弊(“弊”字取上部,下為“女”, 編者注)興甲以誅之。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支屬,燒其室屋,報崔杼曰:“吾已誅之矣!贝奘銡w,無歸,因而自絞也。

    慶封相景公,景公苦之。慶封出獵,景公與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躉(“躉”字取上部,下部為“蟲”,編者注)誅封。封以其屬斗,不勝,走如魯。齊人以為讓,又去魯而如吳。王予之朱方①。荊靈王聞之,率諸侯以攻吳,圍朱方,拔之。得慶封,負之斧質,以徇于諸侯軍,固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齊慶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殺之。

    黃帝之貴而死,堯舜之賢而死,孟賁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慶封者,可謂重死矣。身為戮,支屬不可以見,行忮②多之故也。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

    一一(取材于《呂氏春秋慎行》)

    注釋: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崔杼相之 相:輔佐

    B. 琢崔杼之子 琢:挑撥

    C.景公與陳無宇……誅封 誅:殺掉

    D. 始而相與,久而相信 與:結交。

    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莊公死,更立景公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 得慶封,負之斧質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C. 后世以為法程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D. 其始相助,后必相惡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8. A.(齊人)得慶封,負之斧質 B. 齊人以為讓(魯)

    C.(盧滿弊)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支屬 D.(慶封)身為戮,支屬不可以見

    9.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果的一組是

    ① 吾已誅之矣

    ②(崔杼)無歸,因而自絞也

    ③ 荊靈王聞之,率諸侯以攻吳

    ④若慶封者,可謂重死矣

    ⑤身為戮,支屬不可以見,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惡

    A.①③④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 ②③⑤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崔杼與慶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間的勾結和利用。

    B.魯國由于荊靈王的干涉而趕走了慶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殺身死。

    D. 按照大義行事的人才會有真正的友誼。

    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5分)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容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選自《白居易集草堂記》)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

    崔杼和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后,又立景公,崔杼輔佐他。慶封又想殺崔杼并且代替他的相位,于是挑撥崔杼的兒子,讓他爭位。崔杼的兒子私下和他吵鬧,崔杼去見慶封并且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慶封對崔杼說:“你暫且留下,我將帶兵來殺他!本兔畋R滿婺帶兵來殺他。把崔的妻子兒子和下屬全部殺掉,燒了他的房屋,報告崔抒杼說:“我已經把他殺了。”崔杼無家可歸,就自殺了。

    慶封輔佐景公,景公以這件事為苦惱。慶封出門打獵,景公讓陳無字、公孫灶、公孫蠆把他殺了。慶封跟他的屬下爭斗,沒有取勝,逃跑到魯國。齊國人認為他索取魯的領地。

    又離開魯國到吳國。吳王給他朱方。荊靈王聽說這件事,帶領諸侯來攻打吳國,包圍了朱方。占領了它。捉到慶封,讓他背著斧質,來到諸侯軍隊中對眾宣示,于是命令他高喊說:“千萬不要學齊國的慶封,殺他的君主并使它的君王勢力弱小,使士大夫死之。”就殺了他。

    高貴的黃帝死了,賢明的堯舜死了,英勇的孟賁死了,人本來都會死。象慶封這樣的人,可以說重大的死刑了,自己被殺,親屬不能夠相見,這是由于嫉妒的原因。大凡亂人的行為,開始時助人,他一定厭惡你。有義氣的人不這樣,開始結交你,時間長了相信你,死后親近你,后代的人把這作為法則。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

    11.(5分)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5、上海卷:(五)閱讀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 (15分)

    鞠詠為進士,以文學受知于玉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詠擢第,釋褐為大理評事,知杭州仁和縣。將之官,先以書及所作寄王公,以謝平昔獎進,今復為吏,得以文字相樂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鞠大夫所望,于是不復冀其相知,而專修吏千矣。其后,王公入為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或問其故,答曰:“鞠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者氣峻而驕,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本下勚,始以王公為真相知也。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知杭州仁和縣( )

    (2)以謝平昔獎進( )

    (3)于是不復冀其相知( )

    (4)所憂者氣峻而驕( )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義相同的兩項是。 ( )(2分)

    A.以文學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謝平昔獎進

    C.得以文字相樂之意

    D.以成其德耳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5分)

    (1)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

    譯文:

    (2)鞠詠之才,不患不達。

    譯文:

    20.王化基對鞠詠“故抑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1.王化基對待下屬的可貴放表在 。 (2分)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五、(15分)

    17. (1)掌管(2)往常(3)希望(4)高傲

    18.BD解析:A. 介詞,“憑借” C. “(借此)可以,能夠” BD都是連詞“來”。

    19. (1)到了鞠詠到任后,王化基對他一點兒不加以禮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務。

    (重點:略、課,補出省略)

    (2)憑鞠詠的才能,不用擔心將來不顯達。(重點;患、 達)

    20.擔心他恃才傲物。

    21.知人善任。

    參考譯文:

    鞠詠做進士,憑借文學功底跟從王公化基學習,到王公主管杭州,詠及第,升詠做大理評事,主管杭州仁和縣。鞠詠將到任,先把書和自己作的詩寄給王公,來感謝往常對自己的激勵,現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娛樂,王公不答應。到了詠到任后,王化基對他一點也不加禮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務。鞠詠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當作知已,而專門學習做官吏的事,那以后,王化基升為參知政事,沒有把詠推薦,有人間原因,回答說:“憑詠的才能,不用擔心將來不顯達,擔心的是盛氣驕人,我所以壓抑他,來成全他的德行罷了!本显伮牭揭院,開始把王化基當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5、上海卷:(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古大將之才,類出天授。然其臨敵帝制勝也,要皆先識兵勢虛實,而以避實擊虛為百戰百勝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獨不然?蓋意乘問則巧,筆翻空則奇,局逆振則險,詞旁搜曲引則暢。雖古今名作如林,亦斷無攻堅摭實硬鋪直寫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題到手,必靜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實字勘到虛字,更由有字句處勘到無字句處。即入其中,復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題無余蘊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務于他人所數十百言未盡者,予以數言了之,及其幅窮墨止,反覺有數十百言在其筆下,又于他人數言可了者,予更以數十百言,排蕩搖曳而出之,及其幅窮墨止,反覺紙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慮文之不理明辭達、神究氣足也哉!此則所謂避實擊虛之法也,大將軍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縱橫天下,有余力矣。

    22.作者以兵家術語 來闡述為文之道。(2分)

    23.根據文意,“筆奇”(“筆翻空則奇”)、“詞暢” (“詞旁搜曲引則暢”)的含義是(4分)

    筆奇:

    詞暢:

    24.對“復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題元余蘊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再圍繞文題廣泛搜集材料,對于其中所含意蘊就可以一覽無余。

    B.再圍繞文題全面地思考將要涉及的內容,就可以充分開掘其中的意蘊。

    C.反復圍繞文題廣泛搜集材料,就可以發現原先的題目缺乏深刻的意蘊。

    D.反復圍繞文題全面地思考將要涉及的內容,就會發現原先的題目不夠含蓄。

    25.本文闡述了有關寫作的 與 兩個方面。 (2分)

    26.文中先說“予以數言了之”,后說“予更以數十百言,排蕩搖曳而出之”,兩者并不矛盾,請說說理由。 (3分)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22.避實擊虛

    23.筆法靈活出奇 引經據典 貼切通暢

    24.B

    25.審題立意 寫作技巧

    26.因為二者都是“避實擊虛”的為文之道的具體表現。對他人已作過的詳盡論述,自己只要在簡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對別人論述中的不到之處,自己就該充分地寫出獨到的見解來。(或用自己的話說出“詳人所略,略人所詳”的基本涵義即可。)

    附錄:尋找到此書換取500元(第一本):《高考語文考點知識手冊》王曉林編寫。Wxi689a@163.com

    6、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惺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善為劍。”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蓖踉弧白又畡文芙?”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蓖醮髳傊,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先之以至。愿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莊子曰“望之久矣!蓖踉弧胺蜃铀,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

    王曰“愿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太子之劍何如!痹弧疤熳又畡Γ匝嘭G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襄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镏T侯,天下服矣!蔽耐趺⑷蛔允,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蓖踉弧笆酥畡稳纭!痹弧笆酥畡,蓬頭突鬢垂冠,嗔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庇谑俏耐醪怀鰧m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也。 (選自《莊子說劍》有刪節)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謀:為……謀劃。

    B.請治劍服 治:備辦。

    C.莊子入殿門不趨 趨:小步快走。

    D.王乃校劍士七日 校:使……較量。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日夜相擊于前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B.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

    甚矣,汝之不惠

    B.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

    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D.太子乃與見王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13.下列句子中直接記述莊子言行機智的一組是( )

    ①“莊子當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 ③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④“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⑤“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 ⑤“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

    A.①②③ B. ①⑤⑥

    C.②④⑥ D. ③④⑤

    14.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莊子劍術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擊殺一人,奔走千里銳不可當,因此趙文王稱 之為“天下無敵”。

    B.莊子采用比喻、夸張、對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勸諫趙文王。

    C.莊子說,劍有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三種,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實際是天子之劍,而不是庶人之劍。

    D.《說劍》這篇文章,主旨是勸說趙文王不要爭斗,反映了莊子清靜無為的思想。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于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譯文:

    (2)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譯文:

    (3)夫子休,就舍待命。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三、(12分,每小題3分)

    11.A解析:謀,圖謀。

    12.C解析:都是承接連詞。A.前一個“在”,后一個 “到”,介詞。B.前一個代詞,代“自夜相擊”的情況。后一個助同,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D.前一個“跟”,介詞。后一個動詞,“結交”。

    13.D解析:①“莊子當能”是別人的看法。②句說的是莊子不接受賄賂。⑥所說的陳述對象是“大王”。故應選D③④⑤。

    14.B解析:A.原文第三段“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說的是莊子的劍。C.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實際是庶人之劍。D.主旨是勸說趙文王要在其位謀其政,做君主應做的事情。

    參考譯文:

    從前趙文王喜歡劍術,劍士三千多人紛紛擠進門希望成為他的門客,在他面前,日夜搏擊,每年死傷的多達100多人,趙文王仍然喜好這件事不厭倦。像這樣三年,國家日益衰弱,各諸侯都圖謀他的國家,太子悝很是擔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說:“哪個人能說服王制止那些劍士,賞賜他千金!弊笥业娜苏f:“莊子應當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莊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見到太子說:“聽說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終止大王對斗劍士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說服大王卻違備了大王的意圖,向下不敢面對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還能安心接受金子嗎?假使我向上說服大王,向下敢面對太子,在趙國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說:“對。我們大王見到的,只有劍士了!鼻f子說:“對,我擅長舞劍。”太子說:“現在您如果穿讀書人的衣服來見大王,事一定不會成功。”莊子說:“請允許我準備劍士的服裝!睖蕚鋭κ糠b三天,才拜見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見趙文王。

    莊子進殿門不小步快走,看見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說:“你想拿什么教育我?”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歡劍,所以拿劍來見大王!蓖跽f:“你的劍為什么能進官殿?”莊子說:“我的劍,十步殺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跡!蓖醴浅8吲d,說:“天下無敵了。”莊子說:“舞劍的人,故意把破綻露出來,用小利引誘對手,然后擊發,反而能占得先機。希望能夠試一試。”王說:“您歇著吧,到館舍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劍的場面再來請您!

    王就讓劍士較量7天,死傷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個人,讓他們捧劍到殿下,就召莊子。王說:“今天試著讓那些劍士比劍!鼻f子說:“我已經看很久了。”王說:“您抵御的武器,長短怎么樣?”莊子說:“我棒的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劍,只等王用,請先說后試!

    王說:“希望聽您說三劍!鼻f子說:“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說:“天子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的劍,用燕谿石城,齊岱做鋒口,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憑獎懲決斷,向上能砍斷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這把劍一使用,制服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樣,說:“諸侯的劍怎么樣?”莊子說: “諸侯的劍,把了解勇士和清廉的人作為鋒口,向上順應自然規律,向下順應四時規律,切中百姓利益來使四鄉百姓安定。這劍一用,四境之內,沒有不誠心服從聽從您的命令的”。王說:“平民的劍怎么樣?”莊子說:“平民的劍,像蓬亂著頭發突出鬢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視卻都說不出話,在前面互相搏擊,向上斬頸項,向下殺肺肝,和斗雞沒什么區別,一早晨命就沒了,沒有辦法用在國事上。現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卻喜好平民的劍,我私下認為大王看不起自己!

    王就牽他走上宮殿,割肉的人送上食物,王圍繞他看三次。莊子說:“大王安心坐下穩定心氣,劍的事情已經陳述完了!庇谑俏耐跞齻月不離開宮殿,劍士都穿劍服死在他們的住處。

    四、(18分)

    15.(8分)

    (1)聽說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對斗劍的喜好。

    (2)在趙國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3)您歇著吧,到館舍等待命令。

    7、重慶卷:閱讀下文,完成第10~13題。

    侯可字無可,華州華陰人。少倜儻不羈,

    以氣節自許。既壯,盡易前好,篤志為學。隨計①入京,里中醵金贐行②。比還,悉散其余與同舉者,曰:“此金,鄉里所以資應詔者也,不可以為他利!鼻倚,聞鄉人病,念曰:“吾歸,則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輟己馬載之,徒步而歸。

    孫沔征儂徭,請參軍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縣。巴俗尚鬼而廢醫,唯巫言是用,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可為約束,立制度,違者有罪,幾變其習。再調華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歲責其租?沙狂Y至富家,發櫝出券歸其主?だ糈w至誠貪狡兇橫,持守以下短長,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獄,言于大府誅之,聞者快服。

    簽書儀州判官。西夏寇邊,使者使可按視,即以數十騎涉夏境,猝與之遇,亟分其騎為三四,令之曰:“建爾旗幟,旋山徐行。”夏人循環間見,疑以為誘騎不敢擊。韓畸鎮長安,薦知涇陽縣。說渭源羌酋輸地八千頃,因城熟羊③以撫之。琦上其功。

    可輕財樂義,急人之急,憂人之憂。與田顏為友。顏病重,千里求醫,未歸而顏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殮而可至,拊之乃瞑。顏無子,不克葬,可辛勤百營,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單衣以居,有饋白金者,顧顏之妹處室,舉以佐其奩具。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適友人郭行扣門曰“吾父病,醫邀錢百千,賣吾廬而不售。”可惻然,計橐中裝④略當其數,盡與之。關中稱其賢。 (選自《宋史列傳》)

    注:①計:計吏,考察官吏的官員。②醵:聚集錢財;贐:臨行時贈送禮物。③熟羊:地名。④橐中裝:指珠玉之類的財物。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 責:索求

    B,夏人循環間見,疑以為誘敵不敢擊 間:間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 質:質問

    D.顏無子,不克葬 克:能夠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少倜儻不羈,以氣節自許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B.其聲侯君乎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C.即以數十騎涉夏境,猝與之遇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D.買吾廬而不售

    位尊而無功

    12.下列各句中,與“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B.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

    C.言于大府誅之

    D.夫晉,何厭之有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侯可少年時倜儻不羈,長大后篤志為學。家貧,鄉親們湊錢資助他人京應詔,回來后將錢全分給其他同舉者,將要走時又留下來照顧生病的鄉人,顯示出他自律不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績卓著。在巴州化城時,訂立規約制度,基本上改變了當地“尚鬼 廢醫”、“娶婦責財”等陋習。在華原時,打擊富人的巧取豪奪;把貪暴的郡吏繩之以法,此舉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擁護。

    C.侯可能妥善處理邊境事務。西夏寇邊時,使者派侯可巡視,侯可立即帶領數十騎到了邊境,突然與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敵人,使夏人“不敢擊”;又說服羌人首領獻納土地,并筑熟羊城來安撫他們,韓琦上報他的功績。

    D.侯可輕財樂義,有朋友去世,他“留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饋白金”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辦嫁妝;友人父病無錢醫治,侯可把自己的財物全給了他。其義舉獲得人們交口稱贊。

    14.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可晨馳至富家,發櫝出券歸其主。

    譯文:

    (2)令之曰:“建爾旗幟,旋山徐行!

    譯文:

    (3)可惻然,計橐中裝略當其數,盡與之。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三、(12分,每小題3分)

    10. C解析:質:抵押。

    11.B解析:前一個“其”:表推測,可譯為“大概”,后一 個“其”:譯為“它的”。A. “以”:憑。C. “與”:跟,同,介詞。D. “而”:卻,可是,轉折連詞。

    12.D解析:D.賓語前置句。A.省略句。B.省略句。

    C.介詞結構后置句(或狀語后置句)。題干中“唯巫言是用”是賓語前置句。

    13.A解析:文中沒有提到他“家貧”的情況。

    參考譯文:

    侯可字無可,華州華陰人。小時候行為放蕩不拘束,自以為很有氣節。長大后改變了以前的做法,立志求學。跟隨計吏進京,鄉親們聚集錢財贈送他并為之送行。等到回來的時候,他把剩余的錢全分給其他同舉者,說:“這錢,是鄉親們用來資助入京應詔的人,不可以做別的事!彼麑⒁邥r聽說鄉人生病了,想到:“我回去了,那么他就可能死掉。 庇谑橇粝聛聿蛔,照顧病人。等病人病好了,就用自己的馬來載病人,自己徒步回去了。

    孫沔征伐儂謠時,侯可請求參與軍事,被表奏有功得到了官職,做巴州化城的知縣,巴地的風俗崇尚鬼神而廢棄醫術,只聽從巫師的話來治病,娶媳婦必要索取錢財,窮人家的女兒至老也不能出嫁,侯可訂立規約制度,判違反者有罪,基本地改變了當地的不良風俗。后來調任華原主簿,有的富人在田籍上并沒有登記他們的土地數量,卻讓別人抵押田契給他達上萬畝。侯可責令他們交齊一年的租稅。他一早就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拿出田契歸還給它的主人。郡吏趙至誠貪婪狡猾兇狠殘暴,把持下屬的短處,身邊的人對他無可奈何,侯可暴露他的罪行,將其帶枷押入獄中,向州官言明判其死罪,聽到的人無不感到快慰、佩服。

    他做儀州判官時,正值西夏侵犯邊關,使者派侯可巡視,侯可立即帶領數十騎到了邊境,突然與夏人相遇,他急忙把他的騎兵分為三四支,命令他們說:“豎起你們的旗幟,圍繞著山慢慢地走!毕娜藝睫D著走,偶爾看到侯可的零星部隊,懷疑是侯可的誘敵之兵而不敢攻擊。韓琦鎮守長安,推薦侯可做涇陽縣知縣。又說服羌人首領獻納土地八千頃,并筑熟羊城來安撫他們,韓琦上報了他的功績。

    侯可輕財樂義,把別人的急事當作自己的急事,把別人的憂愁當作自己的憂愁。他和田頗是好友。田顏病重,不遠千里來求醫,還沒回歸就死去了,死后眼睛也沒閉上,有人說:“大概是在等候君吧?”將要裝殮的時候,侯可到了。他用手撫摸好友,他才閉上了眼睛。田顏汾有子女,不能夠下葬,侯可辛辛苦苦多方謀劃,賣衣做活,最終埋葬了他。正值天冷,侯可穿著單衣過活,有人贈送給他白金,他就用白金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辦嫁妝。

    一天他從遠方歸來,家人把家中的團境告訴了他,適逢友人郭行敲他家的門說:“我的父親生病,醫生索要百千錢,賣了我家的房子也湊不夠這錢。”侯可顯出憐憫同情的樣子,計算自己的財物大致和那數目相當,全給了他。關中地區的人們都稱贊他賢能。

    14. (6分)

    (1)侯可一早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拿出田契歸還給它的主人。

    (2)命令他們說:“豎起你們的旗幟,圍繞著山慢慢地走。”

    (3)侯可顯出憐憫同情的樣子,計算自己的財物大致和那數目相當,全給了他。

    附錄:尋找到此書換取500元(第一本):《高考語文考點知識手冊》王曉林編寫。Wxi689a@163.com

    8、湖北卷:

    閱讀下面一段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武 技

    蒲松齡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崩钕,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鄙Γ钤嚻浼。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躍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崩钜哉浦碌,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比缡侨。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奔磫枺骸白饚熀稳耍俊崩畛醪谎,尼故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那?若爾,不必較手足,愿拜下風!崩钫堉偎,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撅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仵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 適:到……去

    1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獨是成氏友蠹貧,以促織富

    B.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C.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②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⑤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 ①④⑤

    C.②④⑥ D. ②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與尼僧高超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于“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 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15.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邀游南北,罔有其對。(3分)

    譯文:

    (2)眾相顧,迄無應者。(2分)

    譯文: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3分)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三、(12分,每小題3分)

    11.A解析:鄙:知識淺陋的人。

    12.B解析:兩個“所”均是“所+動詞”的形式,和后面的動詞譯成代詞“……的”。A.前一句中的“以”為詞把。后一句中的“以”為介詞因為。C.前一句中的 “而”為連詞,表承接關系,可譯為“就”。后一句中的 “而”為連詞,表轉折關系,可譯為“卻”。D.前一句中的“之”為代詞“他”。后一句中的“之”為助詞“的”。

    13.D解析:①交代的是尼僧對待比武的態度。③寫的是李超學完武技后的心態。⑥寫兩人比武的狀況。故含有①③⑥的項不能選。

    14.C解析:A. “憤而擇日告辭而去”與原文不符,原文開頭位置寫李超摔出一丈多遠后,憨和尚對他進行教育,數日以后,僧辭去。B. “李超敏而好學”,“尼僧爭強好勝”與原文敘述不符。D. “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與原文不符,原文表面描寫兩個和尚對李超武技的指導,實際寫兩和尚對李超德行的指導。

    參考譯文:

    李超,字魁吾,是淄之西一個知識淺陋的人。他性格豪爽愛好施舍,偶有一天一個和尚來化緣,李超讓他吃飽喝足。和尚很感謝他,就說:“我是少林寺的和尚。有點小的武技,請允許我把它傳授給你!崩畛浅8吲d,把他當作客人給他提供房子讓他居住,給他豐厚的待遇,早晚跟從他學習。三個月后,李超武藝有了很大進步,心里很是得意,和尚問他說:“你認為很好了嗎?”李超說:“很好了,您會的東西,我已經完全都會了。”和尚大笑,命令李超試一試他的武技。李超就脫掉衣服躍躍欲試。像猿猴一樣靈巧,像大鳥落地時一樣輕巧,上下跳躍一段時間,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立在那。和尚又笑著說:“可以了。你已經學到了我所有的本領,讓我們比試一下!崩畛芨吲d,就交叉手臂擺出比武的姿勢,不久李超和他形成打斗的格局,李超常常被和尚的找到毛病,和尚忽然一腳飛來,李超己仰面躍出一丈多。和尚雙手合掌說:“你還沒有學到我所有的本領!”李超用手扶地慚愧地向和尚請教。又過了幾天,和尚走了。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偶有一次到歷下去;看見一個少年尼僧在場上耍弄武藝,觀看的人越來越多。尼僧對觀眾說:“翻幾個跟頭,對大家很是冷落。有愛武藝的人,不妨到場地上比試一下權做游戲。”像這樣說了三次,觀眾互相看,一直沒有和他一塊比試的人,李超在旁邊,不由得心里發癢,頭腦一熱就到了場地。尼僧便笑著雙手合掌。剛一交手,尼僧便立即停止,說:“這是少林的武藝呀。”立即問:“你的師父是哪個人?”李超剛開始時不說,尼僧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他,尼僧雙手抱拳說:“憨和尚是你師傅嗎?如果是你師傅,就不必較量了,我甘拜下風!崩畛偃埶,尼僧也不答應。觀眾一再鼓動他們。尼僧才說:“既然是憨和尚的弟子,同是習武之人,不妨只當是一場游戲,只是兩個人點到為止罷了!崩畛饝怂,然而因為看她文弱的緣故,李超很輕視她。并且又因年少喜勝,想著如何打敗他,來求一日的名聲,正在不相上下時,尼立即就停止了,李超問她停下來的原因,尼僧只是笑不回答,李超認為她已膽怯,堅決的請求再戰,尼僧才起來,不一會兒,李超騰出一腳踢去,尼僧并起五指削他的大腿,李超感覺膝蓋以下像被刀斧砍了一般,倒在地上不能起來。尼僧笑著道歉說:“孟浪觸犯了客人,千萬不要怪罪!”李超回去,在家養了一月多才開始痊愈。以后一年多,和尚又回來,李超向他陳述以前的事,和尚大驚說:“你太魯莽了!為什么惹她呢?幸好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這樣,你的大腿已經斷了!”

    四、(18分)

    15. (8分)

    (1)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 (3分)

    (2)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的人。(2分)

    (3)李超開始不說,尼僧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3分)

    9、湖南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題。

    記舊本韓王后 歐陽修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堯輔頗好學。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是時天下學者楊、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取科第,擅名聲,以夸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年十有七試于州,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則喟然嘆曰:學者當至于是而止爾!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于予心,以謂方從進士干祿以養親,茍得祿矣,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后七年,舉進士及第,官于洛陽。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補綴之,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學者亦漸趨于古,而韓文遂行于世,至于今蓋三十余年矣,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

    嗚呼!道固有行于遠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皙而終耀于無窮者,其遒當然也。

    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虛之時,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于是就而學之。則予之所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于勢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剝畫頗精于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凡三十年問,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復補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書萬卷,獨《昌黎先生集》為舊物也。嗚呼!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1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 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 悉:全,都

    C.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 怪:責怪,責備

    D. 文字刻畫頗精于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 繆:通“謬”,謬誤

    1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

    A. 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

    B. 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

    C. 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

    D. 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 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B. 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

    C. 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

    D. 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

    14. 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韓集、讀韓文、作古文的親身經歷,反映了韓氏之文從“沉投棄廢”到“大施于今”的情況,從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創作逐漸興盛的發展過程。

    B.本文開頭部分記敘了作者年少時偶然從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經歷。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標題中的“舊本韓文”均指同一部書。

    C.歐陽修認為,韓氏之文的湮沒無聞與盛行于世都有其當然之理。韓文的興廢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棄廢”于一時。但終究會為“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

    D.歐陽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對舊本韓文進行多次修訂,補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終成為善本。他認為韓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為自己的倡導,而是因為韓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因乞李氏以歸。

    譯文:

    (2)學者當至于是而止爾!

    譯文:

    (3)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

    11.C解析:意動用法,以……為怪。若解析為“責怪、責備”都不符合語境和心境。

    12.D解析:取消句子獨立性,A.代詞,它 B.的 C.的。

    13.C解析,“磨滅”古今皆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漸消失。A. 這種文章。今義為“文化”“文人”“溫文爾雅”;B. “決定”。今義為“左右”表示概數。 D.利益。今義指那些以財產、地位分別對待人的做法和態度。

    14.D照析:作者認為韓文大行于世是因為“亦其理有當然者”!安⒎且驗樽约旱某珜А卞e,從“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 ……后天下學者亦漸趨于古,而韓文遂行于世”可知。

    參考譯文:

    我年少時家住漢東,漢東偏僻閉塞無學識淵博的人,我家又窮困沒有藏書。州南有一大戶姓李,他的兒子堯輔好讀書。我還是孩童時多次到他家玩耍,見到在隔壁有許多舊書貯存在破筐里,打開一看,是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篇頁脫落,頁章顛倒沒有次序,于是就向李氏討取這部書回家。讀后,發現它語言深厚,主題雄博,但我還年少,不能全都明了文章含義,只不過看它淵博浩大,很可愛的樣子。

    在那時,天下都仿效楊、劉作品,稱為時文,擅長者便可考取科舉,換得功名聲聞,用來在當世炫耀,卻從沒有人稱道韓愈文章,我才要考進士,用禮部中的詩賦為范本,寫文章十年科考有七次參加州試而被廢黜,于是就取出珍藏的韓愈文章再讀,不由喟嘆說:“學寫文章的人應達到這個地步才罷休!本蛊婀之敃r的人文不載道,而回憶自己沒有時間學習領悟,只是白白的在心中懷念。因此說:我考進士是為得俸祿養活雙親,如果得到名利,便會盡力于這種文章,來報答它實現了我的志向。

    以后七年,我考取三甲,在洛陽為官,那時嚴師魯的徒弟都在,就與他們一起寫古文,我趁機拿出所珍藏的《昌黎集》并補充、修訂它,尋求別人或別家中有的舊版本來核定它,在那以后,天下求學之人,漸漸開始趨向于仿古,于是韓愈之文流行世間,至今大概有三十余年了,求學之人只學韓愈古文,可稱得上盛況空前了。

    唉,文道本來就有在年代之遠時盛行,在近世卻凝滯不前的,有在過去被忽視,而在今天卻被世人認為珍貴的區分,并不是世俗之人的好惡使它這樣的,是這文中蘊含的道理令他如此的,況且孔、孟之道稱雄一時,而效仿其方法的千萬的人,但是韓愈的文章隱沒于凡世二百多年,以后影響力又大于現今,這并非是大家的喜愛、厭惡所致,而是因為時間越久,文道越清楚,不可磨滅。即使一時間光芒被遮蔽,但最終也會光耀萬世,文道也是同樣道理。

    我從韓文那里起步,那時正是它沉廢之時,我本來就知道它不足以追名逐利,于是深入地學習它,那我所學到的,會是急功好利之人的用處嗎?學的志趣久了也就達到了。所以我為仕,得志時不狂喜,不得志時不懼怕,大概是立志在先,那么所學者也就平靜如此了。

    集本在蜀地問世,文字的刻印比現在俗本精美,但錯誤多,在這三十年中,只要聽聞人有好的版本,我一定找來校定,在它之后的版本卷供不夠的,現在不再增補的,我都增補上原有的內容,我家里藏書萬卷,只有《昌黎先生集》是舊版本,唉,韓氏的文章、道理,萬世被人尊重,天下人共傳揚,我對于這本書,只因它是舊的東西而珍惜它。

    15. (1)于是向李氏討。ㄟ@部書)回家。(本句為陳述句、省略句,需譯出其實詞意、虛詞意、句式和語氣來,以達到信達雅的目標。重點是省略的介詞“于”和賓語“之”的補出和翻譯。)

    (2)學寫文章的人應當達到這個地步才罷休。。ū揪錇樽h論句。重點是古今異義詞“學者”“至于”的理解翻譯。)

    (3)只因為它是舊有的東西而特別珍惜它。(本句也為議論句。重點詞有“特”。)

    10、山西卷: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題。

    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史謹孫也。其先自北海徙關中。伯父令則,開皇未為左庶子,坐諂事太子勇誅死。臨少與兄皎俱有令名。……出為萬泉丞。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其罪!绷钜蛘埣,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貨,至時畢集諧獄,臨因是知名。

    再迂侍御史,奉使嶺外,按交州刺史李道 彥等申叩冤系三千徐人。累轉黃門侍郎,加銀 青光祿大夫。儉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于待物。嘗欲吊喪,令家僮自歸家取白衫,家憧誤將馀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庇謬L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本共粨P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間臨在獄系囚之數,臨對詔稱旨,帝喜曰“朕昔在東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為國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稱朕意焉!备咦谟謬L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钡蹏@息良久曰“為獄者不當如此耶!”

    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尋迂刑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復歷兵部、度支、吏部三尚書。顯慶四年,坐事貶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節選自《舊唐書唐臨傳》)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

    A.坐餡事太子勇誅死 坐:獲罪。

    B.臨少與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 請假:請求休假。

    D.為獄者不當如此耶 為獄:主掌訟事。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B.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史瑾孫也

    西伯,伯也,拘于麥里

    C.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

    王授壁,相如因持壁卻立

    D.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1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夠說明唐臨“寬于待物”的一組是( )

    ①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 ②按交州刺史李道彥等申叩冤系三千馀人 ③今日氣逆, 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 ⑤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 ⑤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臨要求囚犯們春耕之后回到監獄,這些囚犯感激唐臨的寬容與體恤,果然按要求的時間全都自覺回到獄中。

    B.唐臨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誠,提拔他為大理卿。

    C.唐臨寬以待人,明于斷獄,勇于任事,生活儉樸。

    D.本文作者側重表現唐臨剛正不阿、為官清廉的一面,對其功高賞薄、晚年被貶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于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

    譯文:

    (2)為國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稱朕意焉。

    譯立: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三、(12分,每小題3分)

    11.C解析:這里“請假”意為:“同意輕囚的休假要求!

    12.A解析:第一個“且”意為“應該”;第二個“且”為“將要”。

    13.B屏析:②講的是“政績”;⑤講的是“斷案清廉”。

    14.D解析:“……對其功高賞薄、晚年被貶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不準確。

    參考譯文:

    唐臨,是京兆長安人,周內史唐瑾的孫子。他的先祖是從北海遷移到關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則,開皇未年擔任左庶子的職務,因為諂媚的侍奉太子勇而被殺。唐臨和他的兄長都有好的名聲。……他出仕擔任萬泉縣的縣丞。萬泉縣有十幾個犯了輕罪的囚徒,適逢春未下了應時的雨,唐臨稟告縣令,請求(暫且)放他們出獄,縣令不允許,唐臨說:“明公如果有什么疑問,我請求自己來承擔罪責!笨h令于是同意輕囚的休假要求,唐臨召來輕囚全部讓他們回家耕種,與他們約定好(時間),讓他們回到系所,輕囚們都感激唐臨的寬容與體恤,到了約定。的時間,他們全部集合一起回到了監獄,唐臨因為這件事而出了名。

    唐臨又升遷為侍御史,奉命出使嶺外,接替交州刺史李道彥等審理涉及三千余人的冤案。后來累官轉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唐臨性情儉樸寡欲,不修宅第,服裝用具都很簡單樸素,對待事物很寬容,他曾經想要去吊喪,讓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錯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給唐臨。唐臨察覺了這種情況,就派人把家僮召來對他說:“今天氣逆,不適合哀傷哭泣,剛剛讓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暫且停止這件事吧)。”又曾經讓人煎藥,那人沒按程序煎,唐臨暗中知道了這件事的原因,說:“陰暗不適宜服藥,應該馬上把它丟棄了。”竟然沒有張揚他的過錯,唐臨寬于待人到這種程度。

    高宗即位,唐臨任檢校吏部侍郎。滿一年之后,又升遷為大理卿。高宗曾經問唐臨在押囚犯的數目,唐臨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高興他說:“我從前作東宮太子的時候,你已經在侍奉我,我承繼皇位,你又居近職,因為從前對你的委重,所以讓你擔任這個職務。治國的關鍵在于刑律,刑律嚴酷,百姓就會受到傷害,刑律寬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寬嚴適度,才合乎我的心意閥。”高宗又曾經親自記錄死囚的姓名,以前的官員裁斷的死囚都號叫喊冤,唯獨唐臨裁斷的死囚沒有喊冤;实酆芷婀,向他詢問原因,死囚說:“我確實犯了罪,唐卿的裁斷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沒什么好說的了。”皇帝嘆息了很久說:“主掌訟事的人不應當像這樣嗎!”

    永徽元年,唐臨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迂

    刑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歷任兵部、度支、吏部尚書。顯慶四年,因事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時年六十歲。

    四、(18分)

    15.(8分)

    (1)(萬泉)縣有十幾個犯了輕罪的囚徒,適逢春未下了應時的雨,唐臨稟告縣令,請求(暫且)放他們出獄,縣令不允許。

    (2)治國的關鍵在于刑律,刑律嚴酷,百姓就會受到傷害,刑律寬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寬嚴適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11、遼寧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為農為儒,不恒其業。道少純厚,好學能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唯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①也。尋薦為霸府從事,俄署太原掌書記,時莊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遽命道對面草詞,將示其眾。道執筆久之,莊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對曰:“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今大王屢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明宗入洛,遽謂近臣安重誨曰:“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重誨曰:“近除翰林學士!泵髯谠唬骸按巳穗匏刂O悉,是好宰相。”未幾,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未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贊,因班退,與同列戲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遺下《兔園冊》②!钡乐儋澲^曰:“《兔園冊》皆名儒所集,道能諷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場秀句,便為舉業,皆竊取公聊,何淺狹之甚耶!”贊大愧焉。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

    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記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徑井陛之險,憂馬有蹶失,不敢怠于銜轡,及至平地,則無復持控,果為馬所顛仆,幾至于損。臣所陳雖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兢兢業業,臣之望也!泵髯谏钊恢。 (節選自《舊五代史馮道傳》)

    注:①湛如:安然。②《免園冊》:書名,即《兔園冊府》,唐人編著,五代時流行民間,為村塾童蒙讀本。今佚。

    1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恒其業 恒:固定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C.道能諷之 諷:背誦

    D.遽命道對面草詞 遽:立即

    1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果為馬所顛仆

    吾屬今為之虜矣

    B.不敢怠于銜轡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D.一以委之

    將以釁鐘

    13.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馮道有膽量的一組是( )

    ①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②崇韜所諫,未至過當 ③唐未衣冠,履行浮躁 者,必抑而置之 ④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 ⑤何淺狹之甚耶 ⑤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凡是有才學、有知識的窮書生,馮道都予以引薦和任用。

    B.任贊的戲語是譏諷馮道選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馮道以其膽識勸諫莊宗,并指出了莊宗所為的不妥之處。

    D.馮道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規勸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1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斷句。(4分)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

    16.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俄而崇韜人謝,因道之解焉。(3分)

    譯文:

    (2)陛下以至德承大,天以有年表瑞。(3分)

    譯文:

    【文言文答案及譯文】三、(12分,每小題3分)

    11.B解析:諷,吟詠。

    12.D解析: A.被 B.對 C.取獨 D.把,用

    13.C解析:①說明馮道好學能文。④說明馮道忠于職守。⑤馮遭批判朝中士子學識淺顯。

    14.A解析:過分絕對、以偏概全,文中寫出孤寒士子中衣飾浮夸者未被任用。

    參考譯文:

    馮道,字可道,饑州景城人,他的祖上或為農或為懦,行業不固定。馮道年少性格淳樸忠厚,好學問且擅長做文章,不以粗食布衣為恥,除了奉承雙親外,只以背誦吟詠為業,即使大雪封門,灰塵滿床也安然其中。不久升為霸府從事,俄署太原掌管書記,當時莊宗正攻占河北,文筆之事十分繁忙,全部委任給馮道。

    莊宗與粱軍在河兩岸對壘,一天,郭崇韜認為諸軍校人數口糧太多,軍隊很難承受,請求減少糧用開支。莊宗動怒了,說:“我為賣命的軍卒定糧用都不自由,那河北三鎮領地之內的三軍將士另選一人為主帥,我請求回太原封地來給賢能之人讓路!绷⒓疵铖T道當面起草文辭,并將草成文書示眾。馮道持筆良久不動,莊宗面色嚴肅不斷催促他。馮道慢慢地回答說:“我負責文筆之事,怎敢不按命令去做,現今您屢建功勛,剛剛平定南方賊寇,郭崇韜所奏諫的情況也沒有什么過分的,您拒絕抵阻也就可以了,卻不可以用剛才的話使眾人議論紛紛。如果敵人知道了,可知大王與臣下不和。您若可以深思熟慮剛才的話,那么天下就太幸運了!币粫䞍汗珥w進前向莊宗謝罪,通過馮道化解了與莊宗的沖突,人們都開始稱道他的膽識。

    明宗入主洛陽,就對身邊近臣安重海說:“先帝時馮道官位何處?”重海說:“最近升為翰林學士。”明宗說:“這個人我一向熟知,是個宰相的好人選!辈痪茫w為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凡是孤困貧寒的書生,胸懷才學,有知識的,馮道都會引薦任用;但著唐末衣冠,行為舉止浮夸的人,馮道必定會壓制置之不理。工部仕郎任贊,趁退朝時,和同僚在后面戲弄馮道說:“如果走得太快,一定會掉下《兔園冊》!瘪T道知道了,召來任贊說:“《兔園冊》都是天下名儒所著而合集,我可以吟詠它,可朝中的官員們只看看官樣文章,花哨文句,便可以考取舉子,都竊取公卿相位,多從膚淺粗陋?”任贊慚愧不已。

    天成,長興年間,天下和樂豐收,朝中無大事。明宗每日縱情歡愉,派馮道探訪外事。馮道說:“陛下用最高道德承受天命,上天用豐收顯示吉祥,陛下更需每天謹慎,來答謝上天之美意,臣經常記起先皇在霸府的時候,我曾奉命出使中山。因路途險要,到井徑險關時只擔心馬有失蹄,不敢有一絲怠慢。等走到平地,就不再控制馬匹,結果被馬摔了下來,幾乎到了受傷的程度。我所說的是小事,卻可以用它來比喻大事。陛下不要因為四海豐收太平就縱情安逸享樂。兢兢業業治理天下,是臣的希望啊。”明宗深感馮道言之有理。

    四、(22分)

    15.(4分)

    斷句共4處,每處1分,錯一處扣1分。

    莊宗與粱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

    12、福建卷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文,完成5~8題。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 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珩R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仍,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鰲。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椽,屢從大將北征,有勞,罹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字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②,皆坐守陋室,篷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揚子云,即揚雄,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諸葛武候,即諸葛亮。②顏回,即顏淵;原憲,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累旬日不見其巔際 累:連續

    B.杳莫測其所窮 窮:盡、完

    C.于是其詩益工 工: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 沒:淹沒、遮掩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肝膽為之悼栗

    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

    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

    C.篷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D.庭學其試歸而求焉

    寡人之

    [2005年高考文言題全解全譯(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問說》文言文及注解

    2.《桑生李樹》文言文及注解

    3. 《學弈》文言文及注解

    4.《獲麟解》的文言文翻譯

    5.《曾子殺彘》文言文及注解

    6.《進學解》文言文翻譯

    7.《鷸蚌相爭》文言文及注解

    8.趙普文言文閱讀題

    9.語文文言文閱讀題練習

    10.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解析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 在线欧美精品二区视频 | 色色影院官网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老牛 |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2019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