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情起《從軍行》--楊炯《從軍行》鑒賞(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9-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四川省資陽市伍隍中學 李明隆

    楊炯(650-639),華陰(今陜西華陰)人。為“初唐四杰”之一。其五律工整雄健,尤為擅長。胡應麟《詩藪》以為“雖神俊輸王(勃),而整肅雄渾,究其體載,實為正始”。《從軍行》是樂府舊題,該詩很好地體現了楊炯五律的特色。詩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不直說軍情緊急,而說“烽火照西京”。“烽火”這一意象,寫出了軍情的緊急。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引起的,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特有的那種的愛國激情,突顯了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這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典雅而穩重,既說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斗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斗。詩人不從正面著筆,而是用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從人的視覺出發;“風多雜鼓聲”,從人的聽覺出發: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杼,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場面。詩的最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夫。至于這場戰爭是不是勝利詩人沒有寫,不過讀者卻感覺到了勝利--這又是從最后兩句體會出來的。“言而有盡而意無窮”(蘇軾),給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作者郵箱: minglong8866@sina.com

    [書生情起《從軍行》--楊炯《從軍行》鑒賞(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從軍行 楊炯課件

    2.楊炯從軍行教案

    3.從軍行的課件

    4.《從軍行》王昌齡教案

    5.從軍行其一王昌齡教案

    6.王昌齡的從軍行教案

    7.王昌齡的從軍行原文及翻譯

    8.從軍行其四課件

    9.從軍行王昌齡教案

    10.從軍行王昌齡的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Av在线综合网 | 中文字伊人大蕉香大蕉 | 青青久在线视频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中文丝袜 | 先锋影音最新在线资源网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