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常州市北郊中學 杭佳楣

    單元教學目標:

    一、能熟練朗讀課文,了解文中介紹的一些科學知識。

    二、能通過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在學習與生活中初步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三、能指出文中運用主要的表達方式:記敘和描寫相結合,議論和說明,并能說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寫簡單的說明文--簡單地介紹一個小制作。

    五、組成合作小組展開采訪、調查等實踐活動,了解身邊的科技發明情況,舉辦一次口頭新聞發布會。

    六、查閱和搜集有關“狼”的資料,并進行小組合作,說說對“狼”的認識,進而學會辨證地分析和看待問題。

    單元課時安排:(共計14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斜塔上的實驗》 2課時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1課時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課時

    《夢溪筆談》二則 2課時

    誦讀欣賞《論語》八則 1課時

    寫作 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 1課時

    《狼》專題 2課時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詞是“關注科學”。文學和科學是相通的。在學語文中學科學,在學科學中學語文。在本單元中,我們可以傾聽科學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驚的創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領略到別樣的情味與風光。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發展階段,對自然界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學習本單元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斜塔上的實驗》:這是一篇寫伽利略生平的人物傳記的節選。敘事生動形象,文字比較淺顯。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出疑問,也可以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就文中涉及的兩個實驗,可以設計“擺”的實驗和斜塔上的實驗的課件,使教學形象化,視聽化。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是一篇議論文。全文緊緊圍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個論題,論述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在教學中,應讓學生了解本文論證結構的嚴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幫助學生確立科學思想、樹立創新意識。要注意指導學生弄清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系。

    《宇宙里有些什么》:這是一篇介紹宇宙的有關知識的科學小品。宇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廣漠神奇的世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暢談自己所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時可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宇宙的音像資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引入課文的學習。

    《夢溪筆談》二則表現兩篇古代科學成就的文言文,要指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了解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組建學習小組,制定活動方案。

    學習步驟:

    一、 導入語:

    在上一單元中,我們領略了四季的風光,品味了精致的語言。在本單元中,我們可以傾聽科學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學習他們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二、 教師出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三、 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瀏覽目錄和課文。

    四、學生活動:

    說說自己閱讀本單元的感受和最感興趣的內容。

    五、組建學習小組,制定活動方案。

    1.通過采訪、調查、網上查找資料等方式了解身邊的科技發明情況。

    2.和自己有相同興趣的同學組建合作小組,展開一次科技新聞發布會。

    第二課時: 《斜塔上的實驗》 (一)

    學習目標:1.學習伽利略不畏權威、勇于創新的精神。

    2.整體感知課文,演示實驗過程。

    課前學習:在家準備文中所提到的兩個實驗。

    教學步驟:

    一、 導入語:

    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生平和在科學史上的貢獻。教師可作補充,指出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的實驗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實驗。

    二、創設情境:學生活動,做實驗。

    1、 按文中所介紹的條件,學生上臺模擬演示比薩斜塔上的實驗過程。

    2、 教師可以變換文中所介紹的條件,要求學生再做一個實驗。

    (如利用學生現有的學習用具做實驗:一張紙和一本書)

    要求學生觀察實驗結果。

    三、學生討論:

    1、 你認為伽利略的實驗結論是否正確?

    2、 就上述的第二個實驗的結果你覺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假如當時伽利略用“雞毛和鐵球”做這個實驗,結果會如何?

    四、 教師展示實驗過程:

    1、 可以設計斜塔上的實驗的課件,使教學形象化、視聽化。

    2、 和物理老師共同完成“毛錢管”實驗。

    五、 學生說說觀看實驗后的體會。

    六、 文中還介紹了伽利略做的另一個實驗--“擺”的實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

    七、 課后學習:

    給伽利略寫一段50字左右的評論。

    第三課時: 《斜塔上的實驗》 (二)

    學習目標:1、能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2、能夠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小組合作表演。

    教學步驟:

    一、 學生交流對伽利略作的評語。

    二、研讀課文,創設問題情境:

    1、 本文是一篇介紹伽利略的人物傳記,而人物傳記一般都按時間順序寫,而這篇課文為什么首先描寫伽利略發現“擺”的規律的經過?

    2、 課文最后一部分寫觀者隊伍的盛大和觀眾的“興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3、 文章作為一篇傳記之作,內容涉及較多,你認為“斜塔上的實驗”這個標題合適嗎?假如用“追求真理的道路” 、“學習‘大自然這本全書’”為題,可以嗎?你還有無更好的標題?

    4、 課文所寫的兩個發現,實際上就是知識創新,你能不能從伽利略的事跡中總結出幾條關于知識創新的經驗,并用恰當的語句表述出來。

    (如:不輕易相信權威;要能大膽想象;勤于思考;不斷實驗等)

    三、學生暢談:在你的生活和學習中有無大膽創新的例子?

    四、學生活動:發揮想象力,小組合作表演。

    表演內容: 就文中第17、18小節,伽利略做實驗前后觀者的表現的迥然不同,學生展開想象,表現出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

    五、在此基礎上,學生選擇實驗前或實驗后的一個場景,運用記敘和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

    六、小組交流、評議、修改。

    七、課后學習:

    進一步修改課堂所寫小作。

    第四課時: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學習目標:能夠通過一些思維訓練,初步培養自己的創造精神。

    學習步驟:

    一、 創設情境:學生上臺畫常州“新世紀商城”的標志圖(也可以教師出示)。

    師問:這幅標志圖的含義是什么?答案越多越好。

    二、學生討論圖標含義,由此導入新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思考:文章向我們提出了哪幾個問題?

    (1、 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求呢?)

    (2、 創造性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

    (3、 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

    四、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討論上述問題。

    五、創設情境:進行思維訓練。

    1、 說一說 :

    請學生看兩個圖形:圓形和三角形。

    要求;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示例:“看到圓,我就想到了太陽;看到三角形,我就想到了冰淇淋;圓與三角形的結合,使我想到了如果太陽一出來,冰淇淋就化了。”

    2、想一想 :

    10-1=?

    (要求說出理由)

    3、做一做 :

    3個回形針,一張卡通紙,可以做什么?

    六、集體朗讀最后一小節,?偨Y:怎樣成為一個具有創造力 的人。

    七、課后學習:完成練習冊。

    第五課時: 《宇宙里有些什么》

    學習目標:

    1、 通過本文的學習,能說出宇宙的物質組成及特征,培養探索宇宙奧秘、熱愛

    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2、 能理清課文由近及遠、由已知到未知的說明順序。

    3、 能了解說明文中多種說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寫作中運用這些說明方法。

    課前學習:讓學生去圖書館或上網搜集有關宇宙的資料。

    學習步驟:

    一、 根據搜集的資料,學生課上暢談自己所知道的、所想象的宇宙。

    二、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宇宙的音像資料。 教師總結:宇宙深邃而又遼闊,

    充滿了神奇的魅力。在閃爍的星星背后,隱藏著什么秘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

    起來解讀宇宙的秘密吧!

    三、整體感知課文。創設問題情境。

    1、 宇宙里有些什么?

    2、無數顆恒星怎樣分布在遼闊的宇宙空間,這說明了什么?

    3、恒星在宇宙中都處于什么狀態呢?

    三、創新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本文由近及遠介紹了宇宙里有些什么,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按由遠及近的順

    序對課文進行簡要地說明。

    四、品讀本文的語言?陕撓堤骄烤毩暼。

    五、品味閱讀,在美的熏陶中升華感情。

    回憶巴金的《繁星》,朗讀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說說學習本文,你感受

    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培養創造性思維。

    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今天

    人們已經在關心地球以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請你模仿課文的某些寫法,以“其他

    星球中有生命存在嗎”為題,寫一段話闡述這一觀點。

    七、課后學習:閱讀卞毓麟等著的《不知道的世界》。

    第六課時: 《 夢溪筆談 》二則 ( 一 )

    學習目標: 1.能熟練朗讀課文。

    2.能對照頁下注釋,利用工具書,翻譯兩篇文章。

    課前學習:讀準字音,初步疏通文意。

    學習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了許多偉人光輝的身影,其中就有北宋時期著

    名的科學家、政治家沈括。他撰寫了一本標志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夢溪筆

    談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其中的兩篇代表作品。

    二. 學生活動:自由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三. 在此基礎上,全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比賽,評選朗讀優勝小組。

    評選標準:1. 能讀準字音

    2.朗讀熟練

    3.停頓自然

    四.學生活動:利用頁下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好記錄。

    五.小小組合作,解決在疏通文章時遇到的困惑,如小小組不能解決,可由師生

    共同討論解答。

    六.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八、 課后學習:

    a) 能正確解釋文中重要的字詞。

    b) 熟練背誦全文。

    c) 積累有關我國古代科學、藝術等成就的材料,準備課上交流。

    第七課時:《 夢溪筆談 》二則 ( 二 )

    學習目標: 1. 能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小組表演,豐富課文內容。

    2.課上交流收集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藝術成就的材料。

    學習步驟:

    一. 檢查上堂課學習效果。

    二. 《以蟲治蟲》反映的是農業生產上的生物防治。這種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

    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

    學生討論: 你還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嗎?

    三. 揣摩人物心理,展開豐富想象,小組合作表演。

    表演情節:匠師密派其妻問塔動之因。

    四.小組表演,師生共同點評。

    四. 中國古代科學成就卓越,在世界史都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學生交流收集的展現我國古代科學、藝術等方面成就的材料。(可以不拘形式)

    九、 課后學習 :

    整理交流的資料。出一期以此為專題的黑板報。

    第八課時:誦讀欣賞:《 論語 》八則

    學習目標:1. 能熟練背誦全文。

    2.會理解文章大意。

    3.掌握文中介紹的學習方法,并能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實

    踐中去。

    課前學習:1. 了解孔子生平。

    2.讀準字音。

    學習步驟:

    一. 學生利用收集的信息,介紹孔子其人及《 論語 》其書。

    二.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停頓自然。

    三. 學生自己利用頁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懂之處作好記號,小組合作

    解疑。

    四. 《 論語 》八則主要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和態度,請學生任選一條結合自己

    的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 能談談除此之外古人談學習的成語和名言警句。

    六. 課后學習:

    積累文中的成語和名言警句。

    第九、十、十一課時: 寫 作

    學習目標:能寫簡單的說明文

    寫作 ( 一 )

    一. 任選一個熟悉的事物進行口頭說明。

    如:校園、教室、自己的臥室或書房、動物等。

    二.師生共同點評(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點評)。

    1.說明的順序是否清晰

    2.說明的語言是否準確、生動

    3.說明的對象其特征是否明顯

    二. 教師出示兩篇說明同一事物的例文(一優一劣)。

    學生根據上述條件再展開評論。從而理清說明文寫作要領。

    寫 作 ( 二 )

    一.教師出示寫作題目和寫作要求。

    1.簡單說明一件小制作:盡量用比喻說出這個小制作的結構和特點。

    2.簡單說明一件小工藝品。

    二.學生寫作。

    三.學生自己修改文章。

    寫作 ( 三 )

    一.教師出示評分標準。

    二.以小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內的互改、評議、打分。并推薦小組內優秀作品。

    三.優秀作品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議打分。

    三. 課后繼續修改。

    第十二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

    一. 活動目的:

    1. 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識新聞知識。

    2. 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途徑獲取并篩選信息的能力。

    二. 活動前的準備:

    1. 教師介紹新聞的有關知識,新聞發布會的有關情況。讓學生對此有所了解。

    2. 學生收集國內最新的科技成果。

    3. 做一次小實驗。

    4. 如有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可以整理成文。

    5. 分工模擬會議主持人、專家、發布人、記者和聽眾。

    三. 活動過程:

    1. 小組篩選

    在各自分頭準備后,各小組先作交流,而后推選出兩人到發布會展示。

    要求發布人寫好新聞稿。

    2. 發布新聞

    各發布人介紹科技信息,或發明人講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其間,記

    者、其他聽眾可提問,發布人簡要作答。

    3.“專家”評價

    請與會“專家”就本次科技新聞發布會的內容、價值、意義作出評價,

    或者就其中某些成果的開發利用前景作出預測。

    第十三課時: 《 狼 》( 一 )

    學習目標:能引導學生辨正地看待事物。

    課前學習:收集一些關于狼的詞語、成語、諺語,談談有關狼的故事。

    學習步驟:

    一. 學生交流討論有關狼的詞語、成語、諺語。

    二. 由此總結: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貪婪、兇殘、狡猾)

    三. 閱讀蒲松齡的《狼》。看到狼貪婪、兇殘、狡猾的一面。

    四. 討論:狼的形象是否僅限于此?

    五. 閱讀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狼善良、智慧的一面。

    六. 學生講述有關狼的故事。客觀的評價狼,深入的認識狼。同時教師也可講

    述幾則有關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

    第十四課時: 《 狼 》( 二)

    一、 收集有關狼的資料,在課堂上展開一次辯論會。

    辯題:是獵殺還是保護?

    二、 課后作業: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關于“狼”的小論文。

    題目示例:

    1.從成語等材料看對狼的認識的差異

    2.談談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系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3.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7.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8.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9.《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sm |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精品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