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運用于教學中,改變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傳統模式。CAI課件集聲、文、圖于一體,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我所在的學校今年裝備了班班通,多媒體計算機走進了課堂。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我對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幾點認識:
一、 運用CAI課件能擴充語文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并不一定都要用課件的形式顯示出來。多媒體課件是靜態的,而課堂教學則是動態的,有許多可變因素存在。如果把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用課件的形式固定下來,教師完全被機器所左右,不能自由地調整課堂教學。但多媒體課件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比較閱讀、擴充閱讀、幫助學生記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傳統教學中,教師常用小黑板來進行擴充閱讀,但其坂面是非常有限的,多媒體課件的大容量顯示彌補了這一缺陷。同時,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記憶理解。心理學在研究記憶率時發現,對同樣的知識,單用聽覺,3小時后能保持知識的 ,3天后則下降 ;單用視覺,3小時后能保持 ,3天后能保持 ;如果視覺、聽覺并用,3小時后能保持 ,3天后能保持 。可見,多媒體的參入,學生獲得知識的廣同時又非常鞏固。
二、“圖解”課文要慎用
課件制作中,制作者會用圖像顯示形象直觀地再現課文內容。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并不是每一次“圖解”都在幫助學生,有時恰恰是遏制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扼殺了學生對美的再創造。對于說明文而言,譬如《神奇的極光》,極光在我國的許多地區都是罕見的自然現象,學生們都沒見過,學生的想象遠遠無法媲美大自然的瑰麗。因此,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后,打出一組極光的照片,學生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增強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生再讀文章,就不至于感到茫然。然而有些文章,譬如《沁園春雪》,有些教者認為這類文章借助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會更形象一些。我覺得這種做法涂鴉了閱讀中的空白和余味。根據閱讀的心理過程,讀者首先解決字面含義,讀懂語意,根據字面意思的暗示,借助想象和聯想,接通已往的生活經驗,重構一幅圖畫。那么,這種畫面是讀者經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后重新創造出來的。在這過程中,讀者也享受到了閱讀樂趣。如果一上課,就用多媒體打出白茫茫一片真干凈的北國風光,那么學生的頭腦中就真的“白茫茫的一片片真干凈”,啥痕跡都沒有。
三、教師的范讀不能完全被多媒體朗讀所取代
課件的朗讀都出自名家之口,大部分教師的范讀都無法與之媲美。但教師的范讀卻能產生一種“場”效應,這是多媒體技術下的人機對話無法獲得的。如同許多人寧肯花錢上劇院看現場演出,許多球迷寧肯不遠萬里赴法蘭西買黑市球票去看世界杯,而不愿舒適坐在自家的電視機前看演出和比賽一樣,學生更愿意追求的也是這種“現場效果”。再者,課堂也是教師展示生命風采的舞臺。師生之間用感情喚醒感情,用生命喚醒生命,這樣,在課堂上,老師讀得忘情,學生聽到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全身心的詮釋,也會被感染。在師生視線的碰撞中,作者、教師、學生達成了感情的“共鳴”。因此,教師的備課也應包括備范讀、備范背。
作者郵箱: wan0jun@toc.com
[淺說多媒體計算機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5.運用開辟造句
8.方程運用數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