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8-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安徽省淮南市賀疃初級中學:楊秀彬

    教學目標:

    1、  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翻譯課文重點句子、

    2、  理解課文內容并熟讀成誦。

    3、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讀法、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 三峽風光,感受引讀。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引得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如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生齊讀)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也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現三峽之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文言文《三峽》。(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了解《水經注》和酈道元(讀課本注解)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他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書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記和民俗風土錄,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巨著。《水經注》的文體駢散相雜,寫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辭、漢賦影響,富有文學氣息,對后世影響較大。

    三、 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 快速瀏覽課文,對照注釋,把不懂的畫出來。  

    2、放錄音,學生注意難讀易錯的字音和停頓

    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絕巘(yǎn)    長嘯(xiào)  屬(zhǔ)引

    3、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贊美之情。

    4、學生兩兩互讀,相互指出。

    2、研讀課文

    (1)學生個別朗讀,讀清句間停頓。老師于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并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回旋著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疏通文意   

    學生圈點勾畫,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試譯短文。(四人人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3、朗讀比賽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試著背誦課文,開展小組比賽

    4、反饋交流

    讀完課文后,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課堂練習。

    小結:本節課只要學習和這篇課文的文言字詞和翻譯重點句子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久絕(停止)

    ③屬: 屬引凄異

    神情與蘇黃不屬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通假字】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缺少)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聲音曲折)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將降霜)

    ④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古今異義】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雖乘奔御風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3.不以疾也 (疾 古義:快

              今義:疾病)

    4、良多趣味 (良 古義:真,實在

               今義:好)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關鍵字詞用“  ”表示。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順序: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凄、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凄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問題二、  作者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

    討論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寫山的長、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可見其兇險。“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側面表現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正面描寫猿啼凄涼怪異,回聲久久不絕,悲哀婉轉,到處籠罩著悲寂、凄涼的氣氛。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以憂傷的漁歌作結暗示三峽漁民的悲慘生活,側面表現三峽之秋的蕭瑟凄涼。

    2、動靜結合。靜景:山    動景:水

    山(兩岸連山,群峰對峙)   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凄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問題三:寫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明確:因為“峽”的意思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后寫秋天,是承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干,順勢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為水的狀況比較接近。

    問題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三峽的壯麗景色,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贊美。

    五、 學生小結學習本課的心得

    六、 布置作業

    1、整理課文翻譯并背誦課文

    3、從文章中兩句漁歌,你還可聯想到哪些詩句?它們的意境相同嗎?

    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北魏

    山:長、多、陡、高峻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斕、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涼

    信兆月

    [《三峽》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八年級上冊英語人教版課件

    2.《三峽》教案

    3.《三峽》課件

    4.《三峽》課文及教案

    5.三峽試題及答案

    6.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背影》說課稿

    7.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8.三峽酈道元的課件

    9.三峽教學課件

    10.三峽的導游詞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人AV在线不卡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视频 | 视频在线精品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 色婷婷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