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輿髡首兮……應如何翻譯--兼談接輿歌鳳典故的應用(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1-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宿遷       王克章

    高中語文課本節選屈原的詩歌《涉江》,較好地體現了偉大詩人屈原“志行高潔,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但教參對“接輿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的分析,以及引用的郭老先生的翻譯,個別地方,筆者尚有疑義。

    接輿、桑扈,相傳分別古代的狂士、隱士。晉皇甫謐《高士傳陸通》有:“陸通,字接輿,楚人也。好養性,躬耕以為食。楚昭王時,通見楚政無常,乃佯狂不仕,故時人謂之楚狂。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這段意思是說,接輿見楚政無常,而孔子卻到處游說自己的政治主張,因而對孔子唱歌,說亂世沒有拯救的希望,勸說孔子。這就是“接輿歌鳳”典故的由來。

    “接輿,春秋時楚國狂士。髡首,剃去頭發,古代刑罰之一,相傳接輿曾自刑身體,避世不仕。” (朱東潤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上編 第一冊P174)  

    既然如此,“接輿髡首兮”就應是接輿“自殘”而造成的,譯為“接輿成為奴隸”不妥;由此得出,“桑扈裸行”,亦是表明桑扈對當時現實的不滿,不能譯為“桑扈沒有衣裳”。其實,就詩歌整體而言,“接輿髡首兮,桑扈裸行”是承前兩句“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而說的,意為要象接輿桑扈那樣“不能變心而從俗”;“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也是針對前句“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而言的。教參則分析為“詩人敘述了古代賢者如接輿、桑扈、伍子胥、比干等堅持真理,正道直行的品德以反抗所處的溷濁社會及其黑暗統治。詩人用古代賢者的不幸遭遇來類比自己的處境和身世……” (P42第二段)筆者的認為,上述的表達明顯不妥,應改為“詩人分別用古代賢者的正直性格和不幸遭遇來類比自己的品行和處境。”

    另外,“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句中的“與”字,筆者以為應解釋為“數”(shǔ)。清代王夫之在《楚辭通釋卷四》中對這一句作了解釋,“與,數也。”馬茂元先生在《楚辭選》(人民文學出版社58年版)中也有此說(該書P130)。

    綜上所述,文首的關于《涉江》文段的翻譯應為“我不能改變志趣隨波逐流,故應該憂愁痛苦而至于死。(應象)接輿自殘而髡、桑扈不滿現實而裸行那樣(勇往直前)。忠臣沒有(被)任用,賢士沒有(被)采納,(歷史上有)伍子胥被賜劍而殺,比干因剖心而亡。歷數前代(對忠良)都是這樣,我又何必怨恨今人的荒唐。”

    關于“接輿”典故的應用很多。除去上文的“接輿而鳳”外,還有韓愈《芍藥歌》:“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現代民主人士柳亞子亦有詩《有懷章太炎鄒丹威兩先生獄中》:“泣麟悲鳳佯狂客,搏虎屠龍革命軍。”等等。后人常用 “接輿而鳳” 來比喻政治腐敗無望,表示隱避、傲世;用“楚狂”泛稱狂放不羈的人;用“鳳德”稱譽美好的品德。此外,還有 “楚路高歌”“楚人鳳”“接輿狂” “鳳衰”等說法,其意義雖有不同,但都源于“接輿而鳳”。

    附:

            聯系地址   江蘇省宿遷市運河二號橋

              郵    編   223800

            聯系電話   0527-4463513

     作者郵箱: wkzh-1969@163.com

    [接輿髡首兮……應如何翻譯--兼談接輿歌鳳典故的應用(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用臟兮兮造句

    2.離思五首原文及翻譯

    3.詩經伯兮賞析及翻譯

    4.《歸去來兮辭·并序》原文及翻譯

    5.歸去來兮辭文言文翻譯

    6.《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

    7.《同學一首別子固》翻譯

    8.《秋興八首其三》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9.《羌村三首(其一)》閱讀答案與翻譯

    10.《同學一首別子固》文言文翻譯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婷婷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亚州欧美日韩 |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