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發展:基礎教育開始瞄準公平

    發布時間:2016-8-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光明網     2003-02-14     劉華蓉 記者 郭扶庚 

     

      在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滿足了適齡兒童入學要求之后,基礎教育非均衡發展的現實變得嚴峻,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基礎教育發展最關注的重點問題。各級教育部門新出臺的政策開始更多體現均衡思想,教育均衡理念逐漸滲透到基礎教育發展的各個方面。 

      教育均衡問題的提出是我國基礎教育在數量、品質與結構方面存在矛盾的反映,當一個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都處于優勢的所謂“好學!迸c一所辦學條件較差、教學上不成功的所謂“差學!睌[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擇校成為人們的當然選擇。主要出現在大城市的擇,F象,正是源于同一城市內部校際教育發展的不均。同時,當面對東西部學校在軟件和硬件上的巨大反差與經濟發展動力上的巨大反差的時候,人們不得不承認,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帶來的地區間教育不均衡,不僅反映了經濟和教育上的不均衡,也制約了落后地區經濟的騰飛。 

      在中國基礎教育發展已經獲得了讓全球最多的受教育人口得到教育機會的可喜成就的時候,對優質教育的呼喚、對均衡發展的渴求,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學校之間的不均衡帶來的擇,F象 在北京,每年的三、四月份,家長們開始奔走于各大中小學。今年,家住北京海淀區某著名高校附近的一個小孩該上小學一年級了,按照北京市就近入學的規定,孩子只能進入一個辦學水平一般的小學,家長到離家較近的一所較好的小學咨詢,學校不僅要對孩子進行測試,還要收取3萬元贊助費,而某著名高校的附小則提出要收取5萬元贊助費。 

      孩子進入小學就要花費數萬元,這對大多數一般城市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孩子上好初中或高中需要花費的錢更多。但是在大部分城市,到“好學!弊稍儞裥5募议L還是絡繹不絕。擇校生繳納的贊助費成為一些好學校經費的一個重要來源,據了解,北京和上海一些學校僅擇校費一項一年就可收取到數百萬元。一所薄弱學校的校長慨嘆:僅此一項,好學校和差學校之間的距離被拉得更大了。 

      大中城市的擇校現象為什么屢禁不絕?其根本原因在于:同一城市和地區的學校在辦學水平上存在很大差異,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并不均衡。而我國在目前情況下,還不可能提供均衡的教育。學校之間經費和硬件上的差距必然帶來軟件的差異,大多數“好學校”能夠吸引好師資,“差學!眲t面臨如何留住優秀教師的挑戰。 

      面對要求實現教育均衡的呼聲,一些人士認為,推動教育均衡,最迫切也比較可行的是要著手推進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特別一個城市內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 

      最好與最差之間的巨大反差 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市,都不乏辦學條件非常好、設施非常先進的學校。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不少中小學不僅校園建筑豪華,各種先進設備和設施連大學都望塵莫及。一些人士在考察了國外很多國家的教育狀況后,竟驚訝地發現:條件最好的中小學在中國。 

      但在我國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方,辦學條件的反差是巨大的。通過普九工程,“黑房子,土臺子,中間坐個泥孩子”的現象在全國已經大大減少,但是經濟落后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教育水平之間的差距仍然令人感到反差太大。在偏遠地區,不少孩子的基本學習條件仍然缺乏保障,很多學生時時面臨失學危險。 

      東西部教育之間不均衡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教育經費投入上的差距,據統計,東西部人均基礎教育經費差距已經達到近10倍。在東部一些發達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得到比較好的財力支持,東西部教育的差別成為不容回避的現實!白詈玫闹行W校在中國,最差的中小學校也在中國”,現實的確如此。 

      如此巨大的差距帶來了東西部教育之間難以實現的均衡發展。在談及教育均衡發展時,教育行政官員也好,教育專家也好,大多更愿意談推進同一地區的教育均衡,因為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和教育大國來講,實現不同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實在太難。要實現同一地區教育均衡固然是一個艱難的幾乎沒有終點的旅程,實現不同地區的教育均衡更是一個令人不敢想象的遙遠的夢。 

      這樣能夠實現均衡嗎 基礎教育發展的不均衡背后有歷史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前者需要通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逐步加以解決,而后者主要是政府在公共政策制訂中的不同取向和傾斜導致,往往會加劇現實中的教育不公。相對于縮小歷史發展形成的差距而言,通過制度安排和政策調整來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增進教育公平,更容易實現。教育部部長助理、基礎教育司司長李連寧說:均衡發展應當成為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工作的一個帶根本性的重要的指導思想和價值追求,基礎教育發展進入新時期后,應當更加旗幟鮮明地把均衡問題提出來,用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統一認識,指導我們的工作。 

      如何實現均衡發展?教育發展的不均衡造成了這樣的現實,在辦學條件差的學校就讀的從沒有做過實驗的學生不得不和那些好學校的學生一樣考試,最后一樣競爭上大學。對教育均衡的關注,在某些層面上又表現為對教育公平、機會均等的關注。 

      讓孩子們都能上好學校,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夢想。要實現這個夢想、要化解基礎教育領域面臨的上述矛盾,只有推進教育均衡。這其中,政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認為,應當通過制訂政策,對有限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尤其要保證義務教育這一塊差距不要拉得過大,從目前情況來看,一些地方政府那只無形的手,有時還在人為拉大差距,這一點特別值得引起重視。 

      專家提出,我們不能老是停留在口頭上說均衡化,國家對基礎教育這一領域,應該明確制訂明確的基準,對公辦教育中的中小學,從校舍到教師、生均經費、實驗室一起配置、圖書館藏書等,應當有比較統一的配備標準。 

      要實現均衡發展,必須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標準化。為了縮小現有學校辦學條件的差距,有關人士建議對原來的政策導向進行調整。當前,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必須建立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現象,在推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的同時,爭取普遍提高現有學校辦學水平。 

      但是建立共同標準并不意味著千校一面,在均衡發展的同時,還要建立特色學校機制,不在等級上拉開學校差距,但要鼓勵校校有特色,通過形成特色來形成相對穩定的育人模式。校長和教師智力資源的調配要打破校際壁壘,合理流動,從人力資源配置上推進教育均衡。 

      對地區之間的差距,政府主要是采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對口幫扶和支援等對縮小東西部教育發展差距起了積極作用,但是,要實現均衡發展仍然是一個相當長遠的目標,應繼續堅持實行傾斜性政策,在堅持教育均衡原則的基礎上,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 

      國外教育發展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在有些國家,教育均衡的推行賴于政府的支持,公立學校因為是用納稅人的錢建立的,政府必須一視同仁。有些國家和地區要求投資的每一所學校,無論是在農村或者城市,都必須占地面積、基礎設施一樣。在日本,即使在邊遠地區和比較落后的農村,學校也一樣有游泳池和各種教學設施。20世紀70年代韓國推行的“教育平準化”政策,在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加快高中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吸取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發展的經驗教訓,堅持用均衡思想來指導,少走彎路。應當引導示范高中從注重硬件轉向軟件,強化其輻射、帶動作用。

     

    [均衡發展:基礎教育開始瞄準公平]相關文章:

    1.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結

    2.義教均衡發展黑板報

    3.夢想是公平的

    4.中國旅游發展空間非均衡與極化論文

    5.基礎教育培訓總結

    6.數學基礎教育論文

    7.基礎教育工作計劃

    8.基礎教育的工作計劃

    9.新的開始說說

    10.從頭開始名言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亚洲春色欧美激情 | 久久久久9999国产精品 | 午夜色性爱福利视频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