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名言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的意思是強調讀書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間斷,引申為書是萬事萬物之根本。下面給大家分享一日無書百事荒蕪名言,一起來看看吧!
字面意思為:一天不讀書不看書就覺得人生無趣,無事可做。
引申義為:書是萬事萬物之根本。
出處
《魏書·李彪傳》:“加以東觀中圯,冊勛有闕,美隨日落,善因月稀。故諺日:一日不書,百事荒蕪。
典故:
釋義和典故:“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這句成語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之口,后被隋代《李彪引諺》收錄為“一日不書,百事荒蕪”。字面意思為一天不讀書,其他事務便會荒廢停滯。這句話以簡練的比喻,揭示了讀書對個人成長和事務處理的深遠影響。其背后既包含對知識積累的重視,也暗含對終身學習的倡導。
從字面看,“百事荒蕪”將讀書與事務推進直接關聯(lián),缺乏書籍的指引,事務會如田地般荒廢。引申而言,“荒蕪”不僅指事務停滯,更指向精神世界的貧瘠。這一成語將讀書視為“萬事之本”,暗含知識積累是個人行動力的源泉。明代學者宋濂曾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這與陳壽的觀點異曲同工,均強調讀書對精神滋養(yǎng)的不可替代性。
這句成語不僅是對古人讀書價值的精辟總結,也暗含了現代社會對終身學習的要求。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讀書學習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只有持續(xù)不斷地積累知識,才能保持思維的活躍和精神的富足。
拓展:陳壽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國蜀漢時至西晉官員、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wèi)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漢滅亡后,“沉滯者累年”。后受張華薦舉,在西晉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后,陳壽歷經十年的艱辛,終于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脫稿后,頗受稱贊,時人謂其善敘史,有良史之才。《三國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陳壽的著作還有《益部耆舊傳》《古國志》,今已佚失。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名言】相關文章:
荒蕪的詩歌09-25
荒蕪了的詩歌10-21
走過荒蕪作文06-25
荒蕪的花園作文08-18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反思07-25
荒蕪了的花園教學設計07-20
鄉(xiāng)村的寧靜與荒蕪詩歌10-24
荒蕪中的美麗散文08-29
《美與荒蕪在場》閱讀答案01-20
冬天的荒蕪之美作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