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班美術教案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扮演獅王的快樂。
2、嘗試使用水粉大膽表現獅王的神氣外形。
3、能用色彩和造型大膽表現獅王的形態特征。
活動準備:
1、已到動物園觀察過獅子王。
2、vcd,故事《獅子的辮子》
3、繪畫紙、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獅子的辮子》
小朋友們我們上次一起去了動物園觀看了許多動物,你們知道森林之王是誰嗎?現在老師要來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叫做《獅子的辮子》。
二、視覺體驗:觀看vcd。
請小朋友們看看電視中的獅子長的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們模仿獅子的樣子。他的外形是什么樣子的?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獅子的外形:"獅子長著一個圓圓的大腦袋,臉也是圓圓的,它的身體有點長,身體下面長著四條腿,還長著一根尾巴,獅子臉的周圍長滿了毛。"這毛是什么樣子的'呢?(又漂亮又威風)你要讓獅子更漂亮,你給獅子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發型呢?它的頭發是直的還是卷的?毛是什么顏色的呢?讓幼兒自由討論。
三、繪畫體驗: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
1、步驟:先畫獅子身體特征,然后裝飾毛和染色;
2、啟發幼兒表現"神氣""威風";
四、同伴互相欣賞、評價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繪畫造型基本要素:點、線、面來創作游泳的動態和場景。
2.體驗繪畫造型基本要素的組合與創意。
3.認識色彩基本知識,啟發幼兒大膽、自由發揮色彩的運用技巧和組合技能。
4.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養成他們良好的作畫習慣,增進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孩子自己的游泳實例照片和集體的游泳活動圖例或視頻。
2.大小不等的銅版紙、鉛畫紙、油畫棒、紙巾等。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相關圖例,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體驗在游泳池里的經歷和感受。
2.引導幼兒學習、體驗繪畫造型基本要素的組合與創意,激發幼兒進行美術活動的興趣。
3.引導幼兒運用油畫棒擦涂法,大膽、自由發揮色彩的運用技巧和組合技能。
4.老師提出作畫的要求,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游泳畫面的情節性,把自己的親身游泳體驗通過繪畫的形式來進行大膽表達。
5.老師指導。
作品賞評:
1.請幼兒觀賞他人的作品,鼓勵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小朋友給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并對其作品進行重點講評。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畫人的影子,發展手的動作。
2.知道物體在陽光下有影子,影子是會變化的。
活動準備:
粉筆,色筆,白紙或報紙。
活動過程:
1.玩手影游戲。做手影給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貍,做小鳥等,引起幼兒操作的興趣。
教幼兒做手影游戲,讓幼兒試一試,在陽光下有手影,在背陰處沒有手影,從而知道太陽發出光亮,光亮被擋住了,就會有影子。
分組玩手影游戲,可進行手影表演,手影編故事等。
2.畫影子。讓幼兒站到陽光下看身體的'影子,知道身體擋住陽光就有影子。
兩個人合作畫影子,甲在陽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筆沿影子邊畫下影子。然后甲再畫乙的影子。也可以把紙鋪在影子上,用筆畫下影子。
還可以讓幼兒畫不同時間的影子,同一個人站在同一個地方,畫下上午的影子;再畫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時間影子不一樣,知道是太陽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蠟筆和水粉筆組合進行美術創作,體驗"變魚"過程帶來的快樂。
2、養成良好的作畫常規。
活動準備:
1、水桶、毛巾、水粉筆、一次性桌布、蠟筆、手套等
2、畫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圖一張、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進場指導語:今天讓我們坐上潛水艇去海底探險吧!來,準備好了嗎?出發吧!(幼兒跟著老師聽音樂做相應的動作進場,坐成半圓形)
2、來到范畫前,引導幼兒猜測師: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魚都去哪兒了?
3、出示水粉筆這是一只魔術筆,它一定知道魚躲在哪里?
魔術筆粘上顏料涂在紙上,魚就出來了。
二、基本部分
1、請個別幼兒嘗試作魚師:真神奇,我們也來試試好嗎?(請個別幼兒上來涂顏料)
2、小結,作畫練習的過程。
3、全體幼兒操作師: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要變這樣的魔術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變魚前先要用淡色的蠟筆畫出自己喜歡的魚和水草,魚要畫得多些,畫的重些。
(2)畫好魚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筆涂上顏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時水粉筆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顏料會流出來。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凈,手臟了要及時擦干凈。
5、幼兒分散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1、評析師:請動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潛水艇去觀察水里的魚,老師指出有特色的魚和幼兒一起分享,這魚漂亮嗎?為什么?
2、開潛水艇離開教室師:小朋友變出了這么多的魚,我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到教室里,讓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遷移手掌印畫的經驗,進行樹葉印畫。并從中感知色彩的豐富性。
2、通過用“樹葉飄落到××地方,變成××顏色”,拓展想象,進一步認識顏色。
3、在活動中感受拓印畫的特殊效果美,體驗不同繪畫形式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形狀的樹葉。
2.紅、黃、藍、綠、白顏料,顏料盤中放上水粉筆。
3.色或刷有黑色底的紙,每組兩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幼兒收集的樹葉,引出主題。
師:秋天到了,樹葉玩起了變顏色的魔術。有的樹葉變黃了,有的'樹葉變紅了,它們還會變成什么顏色呢?仔細看它們是怎么變的。
二、學習用樹葉拓引畫。
(1)用“樹葉飄落到××地方,染上了×顏色”語句,拓展幼兒的想象,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教師:樹葉飄落到了大海里,它被染成了蘭色。(教師邊說邊用水粉將樹葉的一面刷上蘭色,然后將樹葉放在紙上用手壓印)瞧!變出一片蘭色的書葉了。(可反復多次壓印)樹葉又飄到太陽身邊,它被太陽染成了紅色。以同樣的方法示范拓印方法。
(2)知道中途可再次用筆刷上顏色后再印。換色時,必須用抹布將葉面上的顏色擦干凈再刷其它顏色進行拓印,也可以換一片樹葉在進行印畫。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用筆在葉面上均勻地刷上顏色,筆用完要放回相應的盤中。
(2)壓印時,要將葉子放好后,一只手放在葉子上輕輕低往下壓。
(3)提醒幼兒換顏色時一定要先將葉面上擦干凈。
四、展示幼兒作品,進行活動評價。
讓幼兒說說自己把樹葉變成什么顏色了。表揚畫面整潔,印得清晰的幼兒。
看著彩色的樹葉,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片片飛來像蝴蝶》。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能大膽嘗試拼貼不同的不倒娃娃,對美工活動有興趣。
2. 通過觀察,了解不倒娃娃的形象特征,進行拼貼和繪畫。
3. 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圓形拼貼出不倒娃娃,并嘗試畫出五官。
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不倒娃娃。
2. 每組兩盒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彩色紙,膠水,畫紙和畫筆。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欣賞、擺動不倒娃娃。
教師:不倒娃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通過比較不同的娃娃,知道組成娃娃的圓形的大小及位置關系。 教師:不倒娃娃的臉上有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娃娃的五官形狀、位置。
引導幼兒玩玩不倒娃娃,發現娃娃的有趣之處。
2. 出示畫紙和不同的圓片,引導幼兒猜測制作方法。
教師:今天我們也來做不倒娃娃,用圓片在紙上怎么做呢?怎么才不會掉下來呢
3. 引導幼兒學習粘貼不倒娃娃。
教師:這里有大小不同的'圓形,用什么做娃娃的頭,什么做娃娃的身體?
幼兒嘗試自己拼擺娃娃。
教師情個別幼兒講解自己的拼法。
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自己復習粘貼方法。
第一步:先選好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圓片拼成不倒娃娃。
第二步:拿一張圓片在背面涂膠水,像畫圈一樣在圓片的周圍都涂上,但注意不要涂得太多。
涂完后,擦干凈手指。
第三步:將圓片貼在紙上想好的位置,用手指抹平,再貼別的圓片,最后把不倒娃娃圓形鐵好。
第四步:給貼好的不倒娃娃畫上五官,不倒娃娃就做好了。
4.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沿著圓片的周圍涂膠水,娃娃的頭和身體要靠在一起,要貼得平整。
鼓勵幼兒選用不同顏色的圓片,或變化頭和身體的位置關系,貼出不同的不倒娃娃。
提醒幼兒觀察實物,畫出不倒娃娃。
5.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總結評價。
重點講評干凈平整以及與教師范例不同的作品。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橡皮泥的外形、顏色、軟硬、及橡皮泥的各種變化,輔助其他材料,鍛煉幼兒的創造力。
培養觀察,比較毛毛蟲的能力。
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橡皮泥組合的變化,毛毛蟲形狀的暢想,拓展毛毛蟲的友誼。
活動準備
橡皮泥、火柴棒
活動過程
1、提問:引導幼兒感知橡皮泥的軟硬度,外形,顏色?橡皮泥能不能吃?橡皮泥都能做出些什么?
2、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引導幼兒怎樣用橡皮泥做出毛毛蟲:所需什么?
3、讓幼兒觀察其他幼兒怎樣做毛毛蟲,互相學習。
4、放毛毛蟲的音樂,讓幼兒感知毛毛蟲的喜怒哀樂,毛毛蟲和同伴相處時的尊重與被尊重,在毛毛蟲不開心的時候,讓小朋友感知心境認識到體會別人心情并給予別人歡樂。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自己動手創造,發揮想象力做出自己心中的毛毛蟲, 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都很開心。其次在音樂背景中,幼兒和毛毛蟲做好朋友,體會著他們的開心與不開心,學會關心愛護毛毛蟲及其他好朋友。這次活動氣氛活躍幼兒興趣濃厚,讓幼兒感覺在做游戲在玩,而不是在上課。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小百科:毛毛蟲廣義上可用于對某些生物的泛稱,并不局限于節肢動物門。如原生動物門中的鞭毛蟲、肉足蟲、纖毛蟲;扁形動物門中的渦蟲、絳蟲、吸蟲等。還有腔腸動物幼年期的浮浪幼蟲等,但非昆蟲。
中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發展手指小肌肉靈活性。
2.學習形容詞:一片片,紛紛揚揚。
3.萌發幼兒樂于探索,喜歡大自然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光盤《秋天多么美》,采集樹葉,膠棒塑封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帶領幼兒戶外散步,引導幼兒發現秋天大自然的變化。(天涼了,樹葉落了)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出主題。
2.播放光盤,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請幼兒簡單描述所采集的樹葉。
4.出示范例,吸引幼兒制作興趣。
5.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6.小結,作品展示。
“大自然是人類的好朋友,大家要愛護它,保護環境,不亂扔廢棄物。
三、結束部分:播放《秋天多么美》
鼓勵幼兒將自己制作的賀卡送給客人及好朋友。
中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從顏色、形狀和形態等方面感受街樹的美,并學習用線條、花紋、顏色來表現。
2、知道樹木對環境和人類的作用。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和教師帶幼兒觀察馬路邊的各種樹木,用照相機記錄看到的街樹。
2、《長長的街樹》PPT。
3、繪畫紙、蠟筆、記號筆、水粉刷、水粉顏料。
4、《長長的街樹》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分享交流拍下的街樹照片。
1、引導幼兒說出都有哪些樹木?它們都長得什么樣?初步感受結束美麗的風景美。
2、馬路邊為什么要種樹?它有什么作用?請幼兒了解樹木對環境和人類的作用。
二、教師展示拍到的街樹的照片,請幼兒欣賞。
說說街樹美在什么地方?可引導幼兒從其顏色、形狀和形態等方面發現街樹的美。
三、引導幼兒自由作畫,發揮想象力。
1、鼓勵幼兒大膽運用線條表現樹的外形特征,畫出對街樹的美的理解。
2、教師邊觀察邊重點引導,要突出街樹的色彩、形狀和形態,畫的跟別人不一樣。
四、分享交流,談談自己最喜歡哪幅畫,為什么。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在附近的路上走一走,分辨街樹的.不同名稱和特征,談論自己在樹下的感覺。抱一抱、比一比路邊的樹,推測哪顆粗,哪顆細?
2、欣賞教師教學資源散文《長長的街樹》,體驗散文內容,有表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街樹美麗的風景。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中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06-12
中班美術教案08-20
中班美術教案11-09
中班美術教案07-01
中班教案美術01-17
(集合)中班美術教案07-20
中班美術教案《樹葉》04-27
中班美術教案《樹》12-31
中班美術教案:臉譜01-09
中班美術優秀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