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

    時間:2023-09-18 09:53:57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美術教案常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美術教案常用【7篇】

    美術教案 篇1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初步探索有關浮力的知識,并能根據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有創意的設計。

      應會:結合繪畫、粘貼、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學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實現自己的藝術創想。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將藝術創造與科學研究完美結合的意識,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探究簡單的浮力知識,并結合身邊廢舊物品進行有創意的設計與制作。

      教學難點:在制作漂浮物時,創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細。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人

      游戲l:

      發給學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戲要求:你能想到幾種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來的方法?

      游戲2:

      搶答——如果給你一把吸管,讓它們漂浮在水面上.設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饋

      吸管為什么可以漂浮?

      鐵很重,為什么輪船卻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組織學生進行信息交流。

      哪位科學家最早發現了浮力?

      你知道有哪些關于浮力的小故事嗎?

      四、合作探究

      組織學生分組探究:(材料:鐵、紙、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筆等。)

      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書中同學作品給了你哪些啟發?

      試一試:運用折、剪、卷、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邊的材料組織什么樣的漂浮物的造型?

      講一講:你能設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裝飾嗎?

      五、探索實踐

      提出作業要求:

      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一個能浮在水面上的新穎美觀的玩具。

      六、展示評價

      利用水盆、魚缸等為學生營造一個新穎有趣的展評環境。

      七、課后拓展

      欣賞不同功能造型的輪船、游船、軍用及民用潛艇等。

      板書設計

      折、剪、卷、組合……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思路:

      本課是屬于“欣賞評述及造型表現”領域的美術課。

      本課是學生進入小學階段的第一節美術課,大家互相還不熟悉,用畫傳情,用畫表情,在介紹及展示活動中領略美術的魅力。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大膽想,大膽畫,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盡情涂抹美麗作品。適當穿插工具材料及畫種相關美術知識的介紹,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師生見相互交流展示,以畫會友。

      了解美術的多種表現形式,體會美術作品的魅力。

      選用自己喜歡的工具材料大膽想,大膽畫出漂亮的畫。

      重、難點:

      體會自己的心情,用自備的`材料畫自己想表現的畫。

      教學準備:

      教師:美術作品,常見的美術工具材料,展示用紙筆等。

      學生:自己得意的畫作,水彩筆,油畫棒,記號筆等

      教學過程:

      ——展示及交流:

      1、觀察周圍的新人新物。講一講當上小學生的所見所聞的隨感。

      2、大家進行自我介紹,了解新伙伴的特征和可愛之處。師生在介紹時談談自己對美術的認識和看法。

      3、在教室辦一小小畫展,師生畫作展示,相互交流觀摩。

      (課前布置大家各帶一張自己得意的畫作)

      4、從觀察身邊的新事物入手,一件件逐步介紹。介紹學校的環境及美術室,交流入學上課的心情。

      ——欣賞及介紹:

      1、介紹美術的概念,種類。

      美術常稱造型藝術。是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通過塑造靜態的視覺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造型指塑造形體。

      美術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

      2、觀摩一些藝術大師的作品(如畢加索,米羅,雷諾阿,梵高,馬蒂斯,盧梭,康斯坦丁、克力等),作簡單的生平介紹,,引發學生關注,激發興趣。解讀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富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3、介紹一些常見畫種(水彩畫,水粉畫,油畫,線描,速寫,中國畫,素描,版畫,剪紙,雕塑,書法,篆刻,電腦美術等)及創作用工具材料(鉛筆,毛筆,顏料,水彩筆,油畫棒,色粉筆,調色盤,彩紙,剪刀,油泥,膠棒等)

      出示相關作品。

      例:達芬奇《蒙娜麗莎》那神秘的、親和的微笑,像母親像姐姐嗎!

      梵高《向日葵》那是花的盛宴,那是金黃的聚會,那是太陽的兒女們啊!

      莫奈《日出

      印象》也許河水還沒有醒來,也許魚兒還在夢鄉,可漁船和太陽早就等不及啦,偏要跳進他們的夢里,淘氣地添上幾聲耗子和一抹橘黃。

      4、介紹一些兒童畫作品,看一些有趣,色彩豐富的插圖作品(如美術書中的作品),體會同齡孩子的用筆用色。

      ——討論與練習

      1、你最想畫一幅什么樣的畫呢?說說看。

      2、引導學生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物體形象,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作品。選一種或幾種畫畫工具,大膽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大師們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在我們眼中世界是那么新鮮、神奇,無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畫出我們的驚奇、夢想和快樂,那就是很精彩的畫。

      (可開展一些比誰畫得多、畫得大或涂色漂亮的競賽活動。)

      ——小結與評價

      1、互相觀摩,介紹自己今天的畫作。

      2、多邀請一些朋友來看自己的畫,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大家。

      (設計的環節較多,可根據課時需要選擇性運用)

    美術教案 篇3

      目標:

      1.與同伴交流,共同討論如何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故事的主要情節。

      2.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情緒變化。

      3.主動尋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制作活動。

      準備:

      1.有制作連環畫的經驗。

      2.幼兒有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

      3.《小貓釣魚》故事磁帶、錄音機。

      4.白紙、彩色筆、油畫棒等繪畫材料。

      過程:

      一、教師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經驗。

      教師:《小貓釣魚》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誰呢?

      二、引導幼兒思考并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你認為制作一本《小貓釣魚》的連環畫需要幾幅圖呢?每一幅圖上可以畫些什么?怎么畫?貓媽媽和貓寶寶有什么不一樣?怎樣讓別人分清它們?

      教師:貓寶寶釣到大魚前后的表情一樣嗎?你認為可以怎么畫?故事是在什么地方發生的?怎么來表現?

      教師:制作一本連環畫,還需要有些什么?(封面、封底、頁碼)你想和誰一起制作連環畫?

      三、播放故事,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表現主要角色和情節。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教師:你們小組是怎樣合作的?

      四、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教師總結評價。

      教師:看一看、哪一組的連環畫做的最漂亮,最能表現故事情節。

    美術教案 篇4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通過制作蛋殼裝飾畫,培養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利用“廢棄物”創造新形象,創造生活的樂趣,達到心靈手巧、精神充實。

      教學重難點:

      1、紋樣的構思與設計。

      2、蛋殼顏色間的搭配和蛋殼與底色的關系。

      教具學具:各種顏色的'蛋殼、彩紙、膠、鑷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導入:蛋殼的顏色有幾種?

      2、新授:

      師:如果把蛋殼壓碎了,放在不同顏色的紙上會出現不規則的紋理。如果把這些不同顏色的蛋殼粘貼成一個物象,會構成一幅很美麗的平面裝飾畫。

      3、作品賞析:

      黑貓是空出來的底色,船、羊、小兔、房子等好像嵌上一樣有立體感覺。外形簡練概括,特征很突出,每幅作品都能構成美而有趣、裝飾味很強的畫面。

      4、蛋殼加工方法:把各種顏色的雞蛋、鴨蛋、鵪鶉蛋洗凈,倒出內容。再將蛋殼內膜輕輕撕掉,晾干存好待用。

      5、蛋殼貼畫的步驟:

      (1)現在襯紙上用鉛筆輕輕畫出圖案。

      (2)把蛋殼用手指壓碎,在紙上涂上膠水,用鑷子夾蛋殼粘貼在卡紙上。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注意膠水涂一點粘一點蛋殼,不要涂得過多,以免膠水變干。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美術中的比例知識,初步認識、了解比例,知道黃金比例,能夠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的比例。

      用剪貼的方法表現器皿陶瓷瓶的比例變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規律。運用欣賞資料分析比較解決。

      2.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并運用比例知識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學習比例關系,設計一個花瓶,提高設計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術作品中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認識到美術與科學的聯系,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認識黃金比例,能在生活中發現比例的美,會用比例知識分析、欣賞美術作品。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知識分析作品,從比例的角度考慮設計一個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學情分析:

      這節課知識性比較強,在生活中的運用要靠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學生在制作時采用先對折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課時安排:

      2課時

      7.美術中的比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美術中的比例知識,初步認識、了解比例,知道黃金比例,能夠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的比例。

      2.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并運用比例知識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術作品中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并運用比例知識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教學準備:

      師:教學圖片、花瓶、學生作品若干

      生:繪圖鉛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造型藝術領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則之一,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

      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們感覺它美,一個是因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美術中的比例知識。比例:最早出現在數學中,一般長度與長度、面積與面積的比率。如長的與短的、大的與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講授新課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認為比例是“藝術之母和女王”,于是他把人體進行了分析,并發現了人在運動和站立時的比例。站立時人是長方形的,而當人伸展四肢時,又變成了圓形,從而發現人體的比例變化。

      1.中國畫中是怎樣運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圖》:

      (1)畫上畫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對比如何?

      (3)這樣對比有何作用?

      師: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描寫了我國陜西一帶的風光,山處在畫的中央,頂天立地,雄佛壯觀下面的商人趕著驢,顯得很小,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聳氣勢。這幅畫成功地運用了山和人物之間的比例關系,是我國山水畫的杰作。

      2.出示《維魯維斯的人》

      (1)人在站立和伸張四肢時,在圓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關系?

      (2)師簡單介紹這幅作品。

      3.師介紹黃金分割的知識

      (1)把一條線段分成兩部分,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的值等于另一部分與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稱為黃金分割。這種比例

      在造型上美觀而得名。

      (2)師用黃金分割的知識分析《巴黎圣母院》。

      什么樣的比例美呢?

      兩千多年前的希臘人就測算出1:0.618這個比例最美。這就是黃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0.618~0.6,你們都知道2:3;3:5;5:8都接近這個數,就都是美的比例。

      小結:美術不是算術,有用精確測算,平時設計作畫時,形象看起來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4.分析、欣賞

      (1)黃金比就是這么神奇嗎?如果變比例會怎樣?

      我們看杯子比例很舒服,體現黃金比,拉寬會怎樣?接長會怎樣?照相機的寬與長較接近2:3,加寬呢?加高呢?

      電視機、背投、畫框的現代比例演變

      (2)欣賞

      其實大自然中,許多東西天生地比例就體現黃金比,比如:這精美的貝殼,我們喜歡收集它,卻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線吸引了我們,看看它每輪間距離比例是多少?

      人體更自然美的極至了,一只普通的手,它與黃金比有什么關系?我們看,如果從指端到第一節間分為兩份的話,其它各節該是幾分呢?我們畫過人吧,知道人體的`比例嗎?(1:7。5),也就是身高是頭長的7.5倍,這就是比例。

      三、繪制黃金分割

      1.要求:嘗試用鉛筆畫有黃金分割比例的人體或建筑草圖

      2.學生繪制,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評議

      說說你的同學或自己繪制的草圖符合黃金分割的比例關系嗎?如果不符合,怎樣修改會更好?

      五、總結

      8.美術中的比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用剪貼的方法表現器皿陶瓷瓶的比例變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規律。運用欣賞資料分析比較解決。

      2.學習比例關系,設計一個花瓶,提高設計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術作品中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認識到美術與科學的聯系,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并運用比例知識對花瓶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比例關系,設計一個花瓶,提高設計能力。

    美術教案 篇6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是否到齊,教材準備是否齊全。(1分鐘)

      二:引入新課:

      問同學們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了解有多少?請同學來列舉一些他們所了解的古代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名稱。(4分鐘)

      三:講授新課:(30分鐘)

      (一):幻燈片欣賞,

      1:出示幻燈片《人面網紋彩陶盆》、《舞蹈紋盆》、《旋紋尖底瓶》。

      2:提出問題

      ①:這是我國古代什么時期的作品?

      ②.: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什么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二)欣賞瓷器部分并提出問題。復習舊知識(美術與工藝美術)

      (三). 欣賞青銅器、欣賞故宮并加以介紹。

      (四)中國的園林藝術,介紹園林的.發展過程。

      四:課堂總結:

      (1)結合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的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

      (2)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鼓勵學生自覺地培養鑒賞美的能力。

      (3)讓學生把教材中第18頁至21頁的內容,熟讀一遍,加深對本課的理解。(5分鐘)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的:1通過簡易的手工制作,學會運用簡便的材料進行剪、折、畫等技能。

      2通過表現兒童喜愛的小動物,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重點:學會運用簡便的材料進行剪、折、畫等技能。

      重點:提高兒童的的動手能力。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啟發談話:青蛙屬于兩棲類動物,(介紹青蛙的成長過程)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我們應該保護它,不能捕捉青蛙。(板書課題)

      2、讀畫。青蛙的長的很丑,其外表特點突出,一雙眼睛長在頭頂,再配上一裝大嘴巴,前肢很短,后肢很長,肌肉發達,大肚皮是白色的,其他的地方是綠色或者暗綠的,四肢和背部有條紋,制作時,用剪、折、畫的'方法,制作程序簡單,形象概括,而且它的嘴巴還能動。

      3、制作步驟:A選擇一張白紙,在紙上確定好青蛙的大小位置。

      B按圖示虛線折出造型。

      C用彩筆畫上青蛙的眼睛和四肢。

      三、巡回輔導。

      四、進行小結。

      表揚畫的好的學生,把他們的作品給全班欣賞。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05-15

    美術教案美術教學教案06-05

    美術教案模板《美術》教案05-04

    美術的教案02-04

    美術的教案02-28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教案10-27

    美術教案[精選]07-21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精選)美術教案08-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爱专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 日本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大秀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