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

    時間:2022-05-24 09:24:06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錦集六篇

    美術教案 篇1

      一、活動導入,引導觀察

      1、出示二只蛋,問:什么形狀的?不一樣的地方是什么?有趣的長頸鹿

      2、告訴名稱:大的是恐龍蛋,小的是鵝蛋。

      二、說說、畫畫,老師示范

      1、長頸鹿身體與頭部的定位

      (1) 老師演示:恐龍蛋放在黑板的當中,鵝蛋想離它遠一些該放哪兒呢?(請個別幼兒演示)

      (2) 請幼兒在圖畫紙上為恐龍蛋與鵝蛋定位--畫出長頸鹿頭與身體的不同位置

      2、教師示范(邊說邊畫) 有趣的長頸鹿

      (1)以變魔術的形式將鵝蛋變形,畫出長頸鹿頭上的眼睛、嘴巴、耳朵和角(提示:定位時方向不同)

      (2)用二根“電話線“連接鵝蛋與恐龍蛋。(提示:一邊寬、一邊窄)

      (3)恐龍蛋變形--畫出長頸鹿的四肢與尾巴 ④找找長頸鹿還缺什么?(頭發、衣服)

      3、教師小結長頸鹿的特征,并提出要求 有趣的長頸鹿

      三、幼兒繪畫:

      1、畫單個長頸鹿,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動態。

      2、長頸鹿和誰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并畫下來。

      四、活動講評:

      1、你認為哪只長頸鹿畫得最象?為什么?(說出特征)。

      2、介紹自己畫的長頸鹿在干什么?(說出動態)

      教案說明: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幼兒常常會限看教師的范例畫,因此在學畫任意動物形態時都會出現統一方向、動態,顯得單一、不生動,然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在美術活動中更應體現創造性地表現,使幼兒積極地投入,主動地學習。

      有趣的長頸鹿

      長頸鹿是幼兒喜愛的動物,但它的表現卻令老師與幼兒十分困惑,畫不好就易出現小鹿的形象,這關鍵在于頭與身體的定位,一旦距離近了,即脖子短了,就體現不出長頸鹿的特征。因此,我在設計時,以二只蛋的形式出現,先讓幼兒定位后,以說說畫畫地故事形式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長頸鹿的各部特征,在不斷提示各部位的位置變換中,幼兒畫出的長頸鹿出現了不同的動態,使活動出現了一課多畫面的效果,同時也掌握了長頸鹿的特征表現。

    美術教案 篇2

      《趣味折紙》教學設計

      教師:陶河敏

      教學目標:

      1、掌握折紙的基本形-----雙三角形的折法,并能運用這種方法創作簡單的折紙作品。

      2、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得出折紙的基本方法,動手動腦大膽創新,創作出簡單的折紙作品。

      3、通過實踐活動,對折紙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對折紙探索的欲望,提高審美能力,在折紙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合作、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如何折好基本形-----雙三角形。

      教學難點:在折紙的基本技法基礎上學會舉一反三,自主創作折紙作品。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示范作品。

      學具準備:各色正方形彩紙、彩筆、粘膠等。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今天遠道而來,給你們帶來了禮物了,看,一瓶插花,喜歡嗎?我聽到許多同學發出驚訝的聲音,說一說:你為什么驚訝?(生:花是用彩紙折的,不是買來的。)

      是呀!一張小小的彩紙真能折出這么多好看的花嗎?是的,它們都是用我們靈巧的雙手折出來的。

      看到老師的禮物,你是否覺得折紙原來也挺有意思的,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趣味折紙課堂(板書:趣味折紙),一起感受折紙帶給我們的樂趣。(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折紙的基本知識,欣賞折紙作品。)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法

      (一)教學基本折法:

      同學們,我們如果想折出美觀漂亮的折紙作品,就要從學習一些基本折法開始。

      1.對邊折:

      誰說說怎樣折對邊折?(教師演示)

      誰知道在折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邊緣對齊、壓平折痕)

      2.對角折:

     。1)誰能再到前面來給大家做一個對角折?

     。2)你覺得他折的怎么樣?

      小結:折紙最重要的一點是折疊要精確。邊角盡量做到仔細對齊,折痕要壓實,這樣的作品才會工整、美觀。

      3、集中折:

      (1)那我們再看一種折法——集中折,這次我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演示集中折的折法,比比誰折的又工整速度又快。

     。2)誰來評價一下這兩位同學折的怎么樣?

      引導學生不僅要折的工整美觀,還要提高折紙的速度。

      4、折雙三角形:

     。1)小組合作探究雙三角形的折法:

      你們的小手是不是也想活動活動了?這里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折法----雙三角形。請大家認真看屏幕:小組合作探究雙三角形的折法:

      ②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比比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工整。

     。贸鲆粡埐始埿〗M開始探究雙三角形的折法,折完后坐直坐正。)

     。2)匯報展示:①哪個小組代表愿意到前面來邊說邊演示一下雙三角形的折法。誰看清楚了,能再說說他是怎么折的嗎?(2個同學)小結:只有對準、對齊、壓平,折出的雙三角形才工整美觀。③小組互評:剛才聽了大家對這兩個同學的評價,你想不想聽聽別人對你的雙三角形有什么建議?請大家把折的'放在一起,小組內互相評價一下。

      雙三角形的第二種折法作為學生了解內容,一帶而過,讓學生課下探究。

      師:同學們,學會了折基本形,我們學折紙就容易的多了,下面我們就來學折小魚、荷花、青蛙。

     。ǘ┬◆~的折法(自己探究折法)、教學荷花(視頻展示折法)、學折青蛙(教師親手師范,展臺展示)。

      三、自由創造,交流評價:

      1、小組自由創造作品,教師巡視指導。

      2、作品展示:

      (1)把學生的優秀作品粘貼到畫面上(貼有雙面膠),裝飾畫面,進行展示。

     。2)教師添加背景組成一副完整的畫面。

      四、課堂小結:

       (2分鐘)同學們,一張小小的彩紙,真的很有趣、很神奇,竟然能折出那么多漂亮的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同學們只要善于動腦思考,勤于動手操作,還會折出更多、更漂亮的作品,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課后拓展:

      展開想象,利用學過的基本形創造出新的折紙作品。

      六、板書設計趣味折紙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會滾的玩具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一個會動的簡易玩具在游戲式的活動中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會滾的玩具的特點。

      2、指導學生采用繪制、剪貼等多種方式對玩具進行簡單的裝飾。

      3、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和制作,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合理選用廢舊材料,表現會滾的玩具的細節部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選材料、自籌材料、自制玩具的能力以及設計造型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課前準備易拉罐、塑料小瓶、彩色紙等材料,演示操作的各種繪畫制作工具及示范作品。

      2、學生準備紙盒、小瓶、罐等材料,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繪畫制作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階段:

      在講臺與學生課桌間用kt板設置一道斜坡,展示一些會滾的玩具。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

      在展示一些滾不好的玩具時,請學生思考為什么它們滾不好?

      而示范的玩具為什么滾的好,可以讓學生上來拿著比較一下。

      二、發展階段:

      教師以清晰的演示,說明幾種有代表性的瓶、罐、紙筒等材料制成會滾動的玩具的具體方法與步驟。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材料,通過想象與構思,設計并制作出一個會滾的小玩具。

      采用畫、撕、剪、貼等造型手段將玩具裝飾美化。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大膽、自由的創造。

      引導學生想方設法突破單純用繪畫裝飾的形式,將繪畫與紙工制作或其他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三、游戲:

      作業完成后到斜坡處滾滾試試,看誰做的又漂亮,滾的又快、又好。

      說一說:

      1、你感覺這些玩具中哪一個最有意思?為什么?

      2、誰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玩具?介紹一下自己認為最成功的地方。

      如果再做一次,你準備在哪些地方進行改進?

      教師及時鼓勵有點滴進步的學生同時提出發展要求。

      四、收拾與整理。

      課后拓展:

      讓學生回家后進一步提高“會滾的玩具”的設計創意。

      札記:

      學生尋找的會滾的材料中有的雖然是圓柱形的,但材質卻太軟,在經過學生的小手又畫、又做的過程后便揉搓的不像樣了,滾起來歪歪扭扭。

      所以在選材上應提醒學生盡量選用硬一些的材料,如果實在要用較軟的材料,也要在制作時輕一點,盡量不破壞材料原有的形狀。

    美術教案 篇4

      (1) 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1、立方體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兩個相等的長方體模型,把它們拼在一起是一個立方體;3、大幅基本形體切挖掛圖;4、能進行切挖的軟性固體材料。

      學具:蘿卜、柑桔、蘋果、肥皂、泥巴等軟性材料;2、小刀、鉛筆、橡皮、課本、作業本。

      (2) 組織教學:

      (3) 復習舊課,

      (4) 導入新課

      我們了解立方體及圓柱體的構成,那么把這些基本形體進行切挖后,會是怎能樣一種結構變化呢

      (5) 講授新課

      板書:基本形體的切挖:

      1、 立方體的切2、 割與組合:

      課本P14下圖說明從立方體中間切開成為兩個長方體,然后將這兩個長方體可以拼疊成各種造型(用二個長方體拼疊演示)

      切去立方體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體三個相鄰的面的面中心點,并把每個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將三個相鄰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塊做一個立方體,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處,以便演示,并用紅色在立方體相鄰的三個面上畫出垂直水平線,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種色區別,(自制模型進行演示)

      2.圓柱體、球體、錐體的切挖:

      用較規范的蘿卜、桔子或蘋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課堂進行切挖示范,揭示圓信體、球體、錐體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結構變化,并掛出以線徒刑的切挖結構圖。

      (6) 作業要求

      作業一:臨摹P/15四種基本形體切挖圖。

      作業二:可任選一種基本形體作切挖練習,如立方體可用肥皂塊、泡沫塊等;圓柱體可用蘿卜等;球體可用柑桔、蘋果等。將切挖后的傷口放在課桌上進行寫生。

      要求運用虛實、輕重不同的線條描繪聲繪出對象的內部與外觀鐵組合關系。

      課堂小結

      對切挖練習及以線造型寫生較好的作業進行表揚,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布置下堂課的準備工作。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用泡沫表示雪花,自制一個“雪花飄飄”的玩具,并了解有關制作原理。

      2、掌握有關制作方法和技巧,培養同學動手制作能力和創新意識,體驗發明的樂趣。

      3、感受冬天的美景,培養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用泡沫表示雪花,自制一個“雪花飄飄”的玩具。

      教學難點:感受冬天的美景,培養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教師自制的“雪景”玩具,同學輪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師提醒同學仔細觀察玩具并提出觀察問題:

      (1)這個玩具由哪幾大局部組成?

      (2)每個局部都用了哪些資料?你能用其他資料替代嗎?

      (3)這些飄動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4)假如你來制作的話會按什么樣的步驟來做?

      2、教師引導同學交流觀察結果,自主總結。

      A.玩具主要由底、蓋、景三大局部組成。

      B.底——泡沫板,蓋——塑料瓶,景——綜合資料。

      C.“雪花”其實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與蓋——制作“雪景”——將底與景組合后將底與蓋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將其從瓶口灌入。

      3、請同學給這個玩具起個名字,同學各抒己見后教師小結并出示課題。

      二、認知了解

      1、欣賞有關雪景的圖片和影片。

      2、引導同學用優美的詞匯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賞用各種資料制作出來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讓同學挑選一個自身最喜歡的景色,說說它是如何制作的。(重點引導同學說說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資料。)

      5、同學觀察分析自身所帶資料,互相說說它們適合制作什么樣的景色,并討論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三、探究創作

      1、師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進行簡單示范。

      2、同學獨立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提示同學注意平安和教室衛生保潔。

      四、交流評價

      1、同學拿著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內自由玩耍,邊玩邊向其他同學展示介紹自身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換玩具玩一玩。

      2、讓同學說說對自身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還有待改善之處。說說最喜歡哪個玩具并說出原因。

      五、課后延展

      1、提問:你們知道“雪花”是如何飄舞起來的嗎?

      2、簡單演示空氣由吸管進入瓶中,在瓶中流動形成風,于是帶動泡沫珠飄動的過程。

    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本課一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引入學習主題,它通過漁民捕魚的場景的表現,謳歌了漁民們歡暢、愉悅、熱愛自己美好家鄉的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鄱陽湖的地理位置、生態特征以及社會文化狀態等相關信息。能運用繪畫或制作的方式表現鄱陽湖漁民捕魚時的歡樂場景。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

      能力目標: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媒材來進行制作,提高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繪畫中如何傳達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讓畫面搭配得更完善。

      教學難點: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媒材來進行制作。

      教學用具:水彩筆、廢舊紙杯及廢舊材料、雙面膠、多媒體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啟發法、示范法

      教學流程:第1課時

      一、提問導課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你們知道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是在哪嗎?老師拿一個廢舊紙杯,提問:這個杯子能做什么你們看老師能做出什么?師用剪刀剪出一個小螃蟹,提問:老師是怎么剪出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二、新課對了,就在我們江西的鄱陽湖。鄱陽湖水域遼闊,魚類品種繁多,湖畔土地肥沃,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你們想到那里去看看嗎?

      1、看課件

      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認識鄱陽湖。觀賞漁民滿載而歸的情景,體會漁民的愉悅心情。

      2、念兒歌你能編首兒歌描繪這里的景色嗎?鄱陽湖水閃銀光,漁民搖船捕魚忙。撒下一又一,鮮活的魚兒裝滿倉。

      3.欣賞優秀范畫。線描作品:《魚兒肥》水粉畫作品:《打漁歸來》。作品中畫了哪些東西?說一說,這兩幅畫好在哪里?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4、畫一畫大膽發揮想象力,畫一幅“鄱陽湖美景”。

      評一評看誰的畫面“最具創意”?

      1)在紙杯上畫

      2)把畫好的剪下來。想一想,用紙杯還可以做什么?魚。

      2、大家來合作。

      老師這有一幅大的“鄱陽湖美景”,請同學們把你們制作的魚、蟹貼上來,好嗎?學生制作,師巡視指導。

      作品。學生自評。你覺得哪只魚蟹最好看,說一說為什么?

      三、:我們為家鄉富饒的鄱陽湖感到驕傲。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錦集六篇】相關文章: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5-18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范文錦集9篇04-19

    美術教案范文錦集5篇05-09

    美術教案范文錦集四篇05-18

    美術教案范文錦集6篇05-09

    小學美術教案范文錦集6篇04-20

    小學美術教案范文錦集六篇04-18

    小學美術教案范文錦集5篇03-09

    小學美術教案范文錦集10篇03-06

    小學美術教案范文錦集9篇02-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j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骚包在线-最新中文字幕 |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