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我個人的經歷。
我高二就在創業了。辦校刊,拉贊助,學校外面租房子,開書店,仿佛是懂事完了,吊炸天了,那時候腦殼里就只有創業兩個字,誰的話我都不聽,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我覺得爹媽啊,周圍的人啊一天到晚循規蹈矩都太沒有意思了,覺得大家都蠢。
那時候,在我們自己辦的刊物上,我創造了植入贊助加活動的模式,在書店上,我創造了循環會員制,短時期內都相當的成功,我就算著,一年12期,一期48個銅版紙彩印頁面分為24篇內容,找24個贊助商從與學生相關的,餐飲,娛樂,運動,動漫,影視,服裝等所有角度植入廣告,一家給5000就是120K,印刷成本我用10000,每期賺十多萬,另外我雜志還要賣,一期5000冊一本5塊,還有25000,一年下來上百萬。想得美得很,事實上剛剛開始操作的時候,確實有得賺。
我第一次去印刷廠的時候,自己大概才17歲,穿著個西裝,叼著根煙(根本不會抽)給老板砍價錢,還好當時遇到的印刷廠廠長人好,基本上沒坑我。當時穿著校服到處去拉贊助,中午休息1小時,我騎著車從城東穿到城西,我的同學在復習,寫作業,我就在社會上超。
我現在印象都很清楚,當時有一家臺灣奶茶店給我們贊助了一千張會員卡,五萬多塊錢的代金券。那個奶茶店里幫我找他們市場部要贊助的店長姓張,我叫她張姐,是個樸實厚道,通情達理,勤快干練的二三十歲的姐姐。雖然是我找她要錢,但是看起來卻好像是她很樂于幫我們,每次她看到我都很親切,對我都很好。后來我才知道,張姐家里條件一般,很早就出來打工掙錢了,雖然通過自己努力做到了店長這一步,但是很想讀書,很羨慕讀書人,所以看到我們這些學生,她感情上非常親近。
后來我在學校外頭開了一家書吧,可以借書,借碟,動漫等。店上有個鐵筒,每天我下課直接去筒里拿錢就是幾百幾百。每家企業給我們每一季雜志的贊助是五六千到一兩萬。吊炸天了。一天到晚我就活在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大家羨慕,懷疑,審視,議論的眼光中。
那時候我滿口都是自己可以兼顧得過來,實際上卻滿腦子都是經營,每天處理不完自己根本處理不了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那時候,爸爸媽媽操碎了心,家里親人操碎了心。
我看到人說我這個模式好,說我有頭腦的。我只有呵呵。第一,校刊是沒有刊號的,沒有刊號的玩意兒,敢發行,敢賣,那都是擦邊球,要是當時我成年了,要是當時學校沒有看在我幼稚,出面保護我,我可能早就被告得來傾家蕩產。其次企業給贊助不過是看我是某某名校的學生,等我出了學校,上了社會,就再也什么都不是,到時候鬼來理你。
果然,最后我高考就完蛋了。
我永遠記得那一段我人生里最晦暗,最慘淡的時光,在那最不濟的時日里,我干過在模型店給小孩子做玩具的活,做兵人,粘好,上油漆,一個兵人我收15塊,一天我刷四個,賺60塊,可以買杯水,買盤餃子。早上就去泡著,一直泡到模型店關門。那時候感覺自己就像個拉著幌子在外面算命的,今天抓到一個顧客就吃一天,抓不到就浪費一天。
我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生命的價值在哪里,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混一天,是一天。后來因為手藝好,遇到了貴人,開始做微縮水線船,當我技術成熟以后,一天可以做一條,一條可以收100勞務費,當初做那個的還不多,最貴的一條可以收2000多。有一段時間,我做了一百多條船,賺了一兩萬,可是我總會想,然后呢?然后我這輩子就準備靠著這一個貴人這樣一直下去,把這個當成謀生技能和生活門路么?
有些人說現在做兵人很賺錢,我想說呵呵。膠水,溶劑,粉塵,油漆,這些東西,不是沒有污染的,如果純手工,這份錢,是用命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