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14 13:33:4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科學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科學教案范文6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林奈與生物分類

      分類學之父---林奈

      分類方式:界、門、綱、目、科、屬 、種。

      二、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進化學說改變了神創論。

      小結:

      練習:導航第七頁1-4

      教師指導

      分組討論

      學生講述,教師引導

      教師講解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小 結這部分內容有些同學可能在CCTV10或DISCOUVER節目中已有所了解,因此應以共同交流,教師補充為主

      這些知識易于理解,且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因此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安排學生閱讀相關教材。注意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SQ3R法:

      1、S:瀏 覽,即快讀或略讀一節課文。

      2、Q:注意這段文字回答了一些什么問題。注意標題或黑體字等所提供的信息,作者往往用這種方法來強調主要概念或主要詞匯。

      3、R仔細閱讀這節課文。

      4、背誦有關問題的答案。

      5、R:復習這段課文,找出先前忽 略的問題。

      提 高 與 發 展教 學 反 思

      18世紀之前,世界上成等待中上萬的植物沒有統一 的名稱,往往同一種植物有幾個名稱,或幾種植物用同一個名稱,這給研究植物帶來很大困難。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 778)改變了這一混亂狀況。他創立的“雙名制命名法”(簡稱“雙名法”),給每種植物起兩個名稱,一個是屬名,一個是種名,連起來就是這種植物的學名,好像人有了姓和名一樣,這個命名法直到現在仍在使用。從1732年起,林奈留 學荷蘭,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他周游了荷蘭、英、法等國,系統整理了自己多年的考察資料,發表了許多著作,包括劃時代巨著《自然系統》。在這部書中,他闡述了礦物的形成,植物的生長和生活,動物的生長、生活的感覺。“雙名法”在書中首次出現,從此馳名世界。在上課前,我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且給學生講述了有關達爾文和林奈的小故事。學生非常感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大屏幕,否則,向學生展示的資料更多。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獨立設計記錄符號在記錄表中記錄,嘗試統計的方法,使用恰當的語言與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過程。

      2、鼓勵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猜想并嘗試,發現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體驗思考、發現、探索與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認識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工具,并能正確的說出它們的名稱。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個方盤里;核桃若干;記錄表;筆;紙板。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集體品嘗,激發幼兒砸開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 幼兒品嘗核桃仁

      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位小伙伴,快來看看它是誰?” (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殼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們吃了我的果肉,會變得更聰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請你們來品嘗我的果肉,好嗎?”( 請幼兒品嘗核桃仁,每人一塊)

      核桃:“小朋友,你們一定沒吃夠吧,那好,我把伙伴們請來,讓你們吃個夠!但是,這次你們要自己想辦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們能做到嗎?”

      (2)出現核桃的伙伴們(完整核桃),幼兒討論怎樣吃到核桃仁?(充分討論、爭議、辯論,漫畫演示各種辦法的結果)

      師:“快來說說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幼:“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用錘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據幼兒的回答內容請幼兒分別示范不同的辦法)。

      2、說工具

      請幼兒說一說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

      師:“那你們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呢?”

      (二)猜想與嘗試

      1、成功的設想

      (1)示范講解記錄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欄填預想哪種工具會成功,第二欄記錄實踐后的結果。)

      師:“這是核桃帶來的記錄卡,記錄卡第一行畫的都是什么呀?”

      師:“第二行的前面有一個問號,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開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把結果記在這里。”

      (表格中選擇了八種工具,分別是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扳子、鎖頭。)

      (2)幼兒設計記錄符號,記錄猜想結果。

      師:“在記錄之前,你要先選擇一種符號,然后在第二行認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畫上符號。”

      2、實驗與驗證

      (1)請幼兒自由使用各種工具實驗,并記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邊實驗邊記錄,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幼兒間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幼兒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結果。

      三、探索與發現

      1、統計與排除

      經過小組統計與集中統計,確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師:“現在我給每組發一張大統計卡,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嘗試結果記在上面,你使用哪種工具成功了,就在這種工具的下面畫個1,每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要記錄。”(各組統計)

      師:“現在請每組派一名代表,把你們的統計結果說一說。”

      2、交流新發現

      (1)交流工具的恰當使用方法

      師:“請大家說一說你發現哪種工具怎樣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適合部位

      師:“砸核桃的哪個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師:“我們要怎樣砸容易砸開核桃?”

      四、激勵與創造

      欣賞成型的藝術作品,激發幼兒用核桃殼創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殼的同時整理活動室)

      師:“核桃肉可以吃,核桃殼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來看一看吧!”(展示核桃殼制作的作品)

      師:“我們回去后,也用核桃殼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嗎?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活動室整理干凈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識別凸透鏡和凹透鏡。

      2.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熟悉探究式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

      (2)凸透鏡的焦點、焦距。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熟悉探究式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實驗法、討論、交流法、閱讀法。

      教具準備

      老花鏡、近視眼鏡、凸透鏡、凹透鏡、刻度尺、白紙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用過或見過哪些鏡子?

      生甲:穿衣鏡、汽車后視鏡、交通鏡、哈哈鏡。

      生乙:老花眼鏡、近視眼鏡、平光鏡、放大鏡、三棱鏡、太陽鏡。

      師:請同學們對你們見過的這些鏡子進行分類,并指出分類的根據。

      生甲:根據鏡面的形狀來分,鏡面是平的有:穿衣鏡、三棱鏡、近視眼鏡,平光鏡;鏡面是彎曲的有:哈哈鏡、老花眼鏡、近視眼鏡、放大鏡、交通鏡、汽車后視鏡。

      生乙:根據能反射光和能透光來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鏡、凸面鏡、凹面鏡,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鏡、近視眼睛、平光鏡、三棱鏡、放大鏡。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生活中能讓光透過的這一類鏡即透鏡。

      板書:第五節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一)

      (透鏡)

      二、新課內容

      1.提出問題。

      師:對于生活中的透鏡,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甲:透鏡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嗎?

      生乙:透鏡有多少種?

      生丙:近視眼鏡度數與什么有關?

      生丁:老花眼鏡與近視眼鏡有什么區別?

      生戊: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怎么對遠視眼睛和近視眼睛進行矯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中的旅行家們為什么能用冰透鏡取火?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我們將在今后的學習中陸續探究,由于時間關系,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其中的兩個問題:透鏡有多少種?老花眼鏡與近視眼鏡有什么區別。下面請問學們閱讀課本P63—64三段內容以及課本P66信息窗內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問題:

      (1)生活中常見的透鏡有和。

      (2)中間厚、邊沿薄的透鏡叫,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學器件。

      (3)中間薄、邊沿厚的透鏡叫,例如。

      (4)一束平行光通過透鏡后將會聚于一點,所以透鏡又叫會聚透鏡。

      (5)右圖中的F點叫透鏡的,F點與O點的距離叫透鏡的。

      師:請同學們鑒別桌面上的凸透鏡和凹透鏡。

      生:用手摸鏡片,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是凹透鏡。

      師:請同學們鑒別桌面上的老花眼鏡與近視眼鏡。

      生:用手摸鏡片是凸透鏡的就是老花眼鏡,鏡片是凹透鏡的就是近視眼鏡。

      師:冰透鏡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種透鏡?

      2.作出假設或猜想。

      生:應該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3.設計實驗。

      師:下面我們就來用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要探究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哪些儀器?

      生甲:需要透鏡——凸透鏡和凹透鏡、光(太陽光或手電簡發出的光)

      生乙:還需要紙板、筆、尺子。

      師:怎樣進行實驗?

      生: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紙板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板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這個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用

      尺子測出這個點到光心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然后將凹透鏡也正對太陽光,紙板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看看在紙板上是否能觀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4.進行實驗。

      師:請同學們帶齊儀器(凸透鏡、凹透鏡、老花鏡、紙板、筆、尺子)到室外有陽光的地方完成實驗,并測出凸透鏡和老花鏡的光斑到透鏡的距離。

      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啟發、指導。

      5.分析論證。

      師生回到教室。

      師: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歸納得出實驗結論。

      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師:請你們將所觀察到的“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的現象用簡潔的圖形表示出來,畫在紙上,再與課P64圖4—41Lk較。同樣廁出“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再與課本P66圖4—46進行對比。

      師:什么叫凸透鏡的焦點、焦距?

      生: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板書、作圖

      師:什么叫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生:平行光經凹透鏡發射后,其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叫凹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凹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板書、作圖

      6.實驗評估。

      師:剛才的實驗結論可信嗎?是否還有什么因素沒有考慮?

      生:剛才我們用的透鏡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會影響結論嗎?

      師:請同學們用桌上的燈泡和水來探究水透鏡對光的作用。

      生:將水倒入廢燈泡中,拿到太陽光下一試,它仍然能將太陽光會聚。

      師:冰透鏡對光的作用,同學們可以回家去做。目前我們能想到的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慮,實驗結果是可靠、可信的。

      7.交流與合作。

      師:請同學們自由組合,交流所測的凸透鏡的焦距是否一樣?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凸透鏡的焦距?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師:在實驗探究過程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生甲:知道了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生乙:我最感興趣的是探究水透鏡對光線作用。

      生丙:我最感興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實驗,感覺很輕松、愉快。

      三、歸納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課探究、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透鏡有凸透鏡、凹透鏡兩種。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和凹透鏡都有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我們還學會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

      師:請每位同學對自己在這節課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估,下課后交給組長,并進行登記。

      四、課后練習

      1.課本P67作業l、2。

      2.選用課時作業沒汁。

      五、板書設計

      第五節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第一課時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一)

      (透鏡)

      1、透鏡2、焦點F,焦距f,主光軸、光心O。

      六、課后反思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么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 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八、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探究幫助瓶子“吃”進雞蛋的力量是什么,培養學生探究大氣壓的興趣。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設疑引題。

      出示“吃”進雞蛋的瓶子,學生思考:雞蛋是怎樣進去的?

      揭題:瓶子“吃”雞蛋。

      2、瓶子“吃”雞蛋的設計和嘗試。

      (1)學生討論:怎樣讓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雞蛋“吃”進去?

      (2)學生自行設計活動。

      (3)學生實施自己設計的活動。

      3、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1)思考、討論:是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2)集體匯報,教師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己的想法和推斷。

      (3):是天氣壓力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4、生活中的大氣壓。

      (1)思考:還能在哪里找到幫助瓶子“吃”雞蛋的力量?

      (2)小組交流,用學生帶來的材料或教師的材料動手實踐。

      (3)全班交流,教師再可適當舉例。

      5、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1)讓學生猜猜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2)學生實踐,親身經歷墊板是否會掉下來。教師強調杯子內不能留有氣泡。

      (3)思考:墊板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6、。學生自評。

      7、活動延伸。

      學生思考:能否讓瓶子把“吃”進去的雞蛋再“吐”出來?

      自行設計實踐,并要求在課外和家長一起讓瓶子“吃”進雞蛋,再來驗證自己設計的能否讓瓶子“吐”出雞蛋。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獲取天氣預報的各種辦法和途徑。

      2.感受天氣預報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天氣與生活

      2.教具:電視(準備一段天氣預報的播報語言)。

      3.課件:天氣卡片

      趣味練習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報天氣預報,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播報

      各位觀眾,大家好,現在播報天氣預報,

      2.幼兒播報

      誰想當天氣預報的播音員來給大家播報天氣預報。

      請幼兒嘗試播報。

      二、了解天氣預報的途徑

      1.你們是從哪里知道天氣預報的?

      (讓幼兒互相講述,怎樣知道天氣預報的。)

      2.課件演示

      教師:原來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知道天氣預報呢。

      觀看電視里的天氣預報;

      手機短信提示天氣預報;

      收音機里播報天氣預報;

      網絡獲知天氣;

      人們互相告知天氣等。

      三、感知天氣預報與生活密切相關。

      1.人們為什么要獲取天氣預報的消息呢?

      知道天氣預報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呢?

      2.課件演示

      使幼兒充分感知天氣預報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課件1:蔬菜大棚

      這位叔叔為什么這么關心天氣預報?

      (2)課件2:司機

      司機叔叔為什么關系天氣預報?

      (3)課件3:游客

      游客為什么也關心天氣預報呢?

      3.小結: 天氣預報百姓生活離不了, 我們可以聽天氣預報出門 旅游;

      聽天氣預報增減衣服;農民伯伯也要聽天氣預報栽種莊稼、蔬菜等;

      不知不覺間,我們每天收看收聽的天氣預報變出了新模樣。

      四、制作天氣卡片

      1.出示天氣卡片

      讓幼兒觀察天氣卡片,分別說出天氣情況,感知天氣與生活的關系。

      2.請小朋友制作天氣卡片,也來關心天氣,學習保護自己的生活常識。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日韩一区 |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无遮挡在线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