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美麗的》課件

    時間:2024-09-18 10:18:16 曉鳳 課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科學是美麗的》課件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課件,課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有關鍵作用,備課的成果表現(xiàn)是形成教案。快來參考課件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是美麗的》課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是美麗的》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文,豐富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感受科學之美。

      2.了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的論證過程,掌握課文的論證方法。

      3.通過學習,結合參觀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2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科學是新世紀的熱點話題之一。在常人的心目中,科學是深奧的、艱難的、枯燥的;然而在科學家心目中,科學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曠世奇美、美不勝收。沈致遠便是這樣一位科學家。

      二、了解作者:

      正如作者沈致遠所說,科學是如此的美不勝收那么,這個顛覆了人們對科學的傳統(tǒng)認識、讓我們領略到科學之美的沈致遠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沈致遠,江蘇溧陽人浙江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0年應邀赴美,先后在紐約理工大學等學校擔任研究科學家、教授后轉工業(yè)界,現(xiàn)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從事高溫超導電子學及無線電通訊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遠在物理、電子、激光、微波等領域都有建樹,發(fā)表了各種論文四十余篇,并擁有十一項美國專利他曾多次應邀回國在各知名大學講學,進行學術交流近年來致力于提倡科學文藝,從事科學散文及科學詩創(chuàng)作其中文藝作品集結成書的有《體驗美國》和《科學是美麗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評如潮,對科學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理清結構:

      課文是一篇議論文,請根據(jù)議論文“提出觀點——論述觀點——得出結論”的思路,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學生速讀課文,教師巡視點撥。

      討論明確:文章共14個自然段,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1~2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提出論點。

      第3~10自然段為第二部分。論證觀點

      第11~14自然段為第三部分。得出結論

      四、研讀課文:

      1.第一部分:作者提出觀點的句子是哪一句?這個觀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討論明確:

      第1自然段先從反面解題:“在常人心目中,科學是深奧的、艱難的、枯燥的;提到科學家,就想到愛因斯坦的形象——白發(fā)怒張、皺紋滿面。”然后,作者模擬讀者的語氣提出

      疑問:“科學怎么會是美麗的呢?不可思議!”這個開頭很有創(chuàng)意: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引起閱讀的興趣。

      第2自然段正面立論:“科學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曠世奇美,美不勝收。”與上文“深奧的、艱難的、枯燥的”形成強烈的對比。但作者又提出一個設問:對科學之美,常人為什么沒有感受到呢?答案是“責任在科學家”。科學家沉浸于科學美中,其樂融融,忘記了與大眾分享。再用“但是”一轉,舉出李政道主編《科學與藝術》的事例。李政道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李可染、吳作人、吳冠中都是中國畫大師,他們共同用中國畫表現(xiàn)科學美,是很有說服力的事實依據(jù)。

      所運用的論證方法是:舉例論證。

      2.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樣論證觀點的?論證的時候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重點研讀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有三層意思。首先說明天文物理學家琳達·威廉斯以歌舞和詩歌的形式傳播科學美的原因。接著引用威廉斯的話,稱贊宇宙誕生、宇宙流之美。再模仿威廉斯的反問句式“還有什么比更美麗”,列舉科學美的種種表現(xiàn)形態(tài):電子云的朦朧美,葉綠素的神秘美,DNA的活力美,納米世界的精致美這個排比句由四個反問句組成,以簡潔有力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科學美的豐富多彩。

      第4~5自然段介紹威廉斯的科學詩《碳是女孩之最愛》。第4自然段引用,第5自然段評論。女孩愛鉆石——碳的特殊形態(tài),是借以炫耀外表美;威廉斯的詩,贊美碳的實用價值及其對生命循環(huán)的重要性,表現(xiàn)的是內涵美。內涵美是科學美的重要方面,但恰恰為常人所忽視。

      第6自然段評介威廉斯的小詩《愛之力》,認為“愛之力”是凌駕于宇宙四種力之上的偉大的力。詩中注入了浪漫情懷,表現(xiàn)了科學家的人文關懷。

      第7自然段評介《黑洞之歌》。威廉斯給科學詩配樂編舞,載歌載舞,登臺表演。如《黑洞之歌》借流行音樂《黑鳥之歌》的曲調,傳播關于“黑洞”和引力波的知識,用以慶祝索恩教授六十壽辰,風趣而又切題。

      第8自然段評介《物質化女孩》。這是專為中學生作的歌舞表演,意在喚起新一代的科學熱情,引導少男少女去探索科學的奧秘。這首詩雖短,卻是科學普及、科學教育的榜樣,它已超出傳播科學知識的范圍,而涉及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出了新世紀公民科學素質的起碼要求:不懂量子力學,連談情說愛的資格也沒有。

      第9、10自然段從威廉斯的表演所引起的不同反響,引出了科學家素質的重要話題。有的人不理解科學歌舞表演,有的人不能領會她的幽默,而在天文學家的集會上,與會者與威廉斯一起盡情歡唱起舞。由此說明:科學家和藝術家都需要幻想和好奇心,應具備反傳統(tǒng)、求新求異的氣質,否則就不可能成為有創(chuàng)意的科學家和優(yōu)秀的藝術家。

      所運用的論證方法是:舉例論證、引用論證。

      3.為了證明論點,作者重點舉了什么例子?引用了什么?

      明確:重點舉了舊金山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威廉斯用寫科學詩和科學歌舞表演的方式展示科學之美引用了威廉斯的科學詩《碳是女孩之最愛》、《愛之力》、《黑洞之歌》、《物質化女孩》四首詩,層層深入地進行了評論分析

      4.誦讀威廉斯的科學詩,體會其意味

      ⑴朗讀《碳是女孩之最愛》,思考:這首科普小詩告訴我們什么科普知識? 討論、明確:

      ①碳是鉆石的構成元素;

      ②碳是生命之源,天外來客;

      ③碳可以在大氣中循環(huán);

      ④碳是煤炭、石油的構成元素;

      ⑤現(xiàn)代社會離不開碳納米管

      ⑵朗讀《愛之力》這首科普小詩并體會其意味

      討論、明確:威廉斯的這首小詩充滿著女性所特有的細膩感情,在科學美中注入了浪漫情懷讓我們體會到,科學不是冷冰冰的,有了愛的科學會更加美麗!

      ⑶朗讀并品味《黑洞之歌》

      明確:也許我們對這首詩還有著疑惑,還沒有讀懂,但是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威廉斯竭盡自己之所能來傳播她一生摯愛的科學的巨大熱情,這份熱情讓我們感動領悟了這份熱情,我們就會向科學又邁近了一步

      5.文章還舉了什么例子來論證科學之美?

      明確:還以數(shù)學之美為例來論證作者分別列舉了:人體的曲線美,雕塑家和畫家的幾何視覺美,畢加索的怪異人像,奇幻迷離的“分形”圖案來加以論證

      6.作者認為科學之美源于何處?

      明確:簡單、深刻、普遍三位一體,這就是科學美之源泉這與開頭的“深奧、艱難、枯燥”形成了鮮明對照

      7.本文在表達方式上與一般議論文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一般議論文在表達方式上以議論為主而本文以敘述為主,夾敘夾議作者之所以要這樣寫,與論述的對象有關本文要論證“科學是美麗的”,而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帶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對同一件事物,人們看法迥異所以作者不靠大道理來說服別人相信科學美,而選擇用科學家、藝術家對科學美的切身感受來感染讀者

      3.第三部分:作者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這個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

      科學美之源泉:簡單、深刻、普遍三位一體。

      第11自然段論述數(shù)學之美。列舉了三個例證:人體的曲線美,畢加索的怪異人像,奇幻迷離的“分形”圖案。

      第12自然段歸納、概括科學美之源泉。因為科學的使命在于追求真理,揭示宇宙萬物的真相及其變化規(guī)律。真理是簡單的。科學美之源泉在于簡單、深刻、普遍三位一體。這與開頭的“深奧、艱難、枯燥”形成對照。

      第13自然段論述科學研究之樂。科學研究是艱辛的勞動,要付出汗水和心 血。但頓悟、突破、發(fā)現(xiàn)、發(fā)明卻是最高的享受,所以科學家鍥而不舍,孜孜以求,雖辛苦卻樂在其中。這又與第2自然段前后照應。

      第14自然段以標題作結:科學是美麗的!用感嘆號加強肯定的力度,然后又用“你同意嗎?”與讀者對話、交流,既表現(xiàn)出作者的自信,又不失對讀者的尊重。

      五、歸結寫法:

      先請學生自主討論,然后集體交流明確: 大致有以下幾點:

      1.本文屬于什么文體?它的三要素是什么?

      參考:屬于議論文。論點、論據(jù)、論證是其三要素。

      解析:三要素分別是:論點-科學是曠世奇美,美不勝收。論據(jù)-畫家用中國畫表現(xiàn)科學美;威廉斯用科學歌舞表演來表現(xiàn)科學之美;現(xiàn)代派雕塑家和畫家表現(xiàn)了幾何形體的視覺美等。論證-引用了大量的科學詩,列舉了大量的例子。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參考:主要采用了引證法、例證法。

      解析:文中引用了威廉斯的《碳是女孩之最愛》、《愛之力》、《黑洞之歌》、《物質化女孩》四首詩,層層深入地進行了評論分析。另外作者還列舉了大量的事例:科學家中,作者略寫李政道及其《科學與藝術》,詳寫用多種形式展示科學美的威廉斯的科學歌舞表演;藝術家中,國外有畢加索的怪異人像,國內有李可染、吳作人、吳冠中等國畫家描繪物理學之美的創(chuàng)新作品等,這些豐富的事例極具說服力,能使讀者更好地感受到科學之美。

      3.本文在總體結構上,基本遵循“提出論點——闡述理由——得出結論”的思路。

      4.選擇論據(jù)時,以威廉斯的科學歌舞表演為主要材料,一篇短文中,不惜引用她的四首詩,并層層深入地進行評論分析;而其他材料在第3和第11自然段中略加引證,一筆帶過。

      5.在表達方式上,不以議論、說明為,主,而以敘述為主,夾敘夾議。

      6.在語言風格上,不僅講究準確、嚴密,而追求生動、活潑,如設問、反問句就有10多句:

      “科學怎么會是美麗的呢?不可思議!”

      “常人為什么沒有感受到呢?責任在科學家”

      “愛之力凌駕一切!科學家想到過嗎?”

      “一字之改,不是很風趣而又切題嗎?”

      “科學是美麗的!你同意嗎?”

      教師闡釋:作者之所以要這樣寫,與論述的對象有關。本文要論證“科學是美麗的”,而美感即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帶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對同一件事物,人們看法迥異。例如甲認為把黑發(fā)染成紅色很美,乙卻不以為然,而丙則覺得很丑,見仁見智,觀感懸殊。科學美不美?不同的人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回答。所以作者不想靠大道理來說服別人相信科學美,而選擇用科學家、藝術家對科學美的切身感受來感染讀者。科學家中,作者略寫李政道及其《科學與藝術》,詳寫用多種形式展示科學美的威廉斯的科學歌舞表演;藝術家中,國外有畢加索的怪異人像,國內有李可染、吳作人、吳冠中等國畫家描繪物理學之美的創(chuàng)新作品。這些豐富的事例極具說服力,能使讀者更好地感受到科學之美。

      六、課外拓展:結合課后練習五

    【《科學是美麗的》課件】相關文章:

    科學神奇的紙課件06-08

    小學植物是怎樣生存的科學課件01-12

    初中科學幻想畫課件03-28

    小學科學好課件(精選10篇)02-19

    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課件04-04

    中班科學《葉子的秘密》課件(精選11篇)04-21

    6下科學課件蘇教版(精選10篇)02-29

    小學科學杠桿課件(通用10篇)02-23

    小學科學地震教學課件(精選11篇)05-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视频日韩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