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時間:2024-09-11 12:55:01 計劃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可是到底什么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高一上期對學生的了解和高一上期期末統考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從高一上期的學習情況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現能力提升困難。

      因此本學期教學過程中重雙基工作。學生活潑,學學期學習中老師注意時刻督促,控制學生時間。

      二、教材內容,教學主要任務和教學重難點:

      1、教材內容:必修二(1-4章)

      第一章:拋體運動

      第二章:勻速圓周運動

      第三章:萬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機械能和能源

      2、教學主要任務:本期吸取上期經驗教訓,擬定兩個主要任務:

      一是讓學生落實雙基,著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盡量少提升(可以給予部分學生提升練習):

      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物理學中的建模思想,強化學習物理情境--模型--規律---方程--求解五大步驟。

      3、教學重難點:本書高考考察內容為前四章,且對第四章的考察分量與前三章總和相當,因此主要內容可分兩部分:

      一是曲線運動,二是機械能守恒、動能定理。難點為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的應用。在高考中這部分知識為主要考察點。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養成解物理題五步曲習慣。

      2、完成年級分配的.物理科班上線人數。

      3、期末考試理科物理單科進邛崍前三。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僅爭對少部分進行能力提升。

      2、進一步強化物理學的建模思想,強調物理解題五步曲的應用。

      3、高一物理教研組實行集體備課,落實五統一。

      4、落實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工作,特別是日清和周清工作,要求學生過關,迫學生練習過手。

      五、教學時間分配:

      周次時間內容課時

      一2.25--3.3復習上期主要內容評講期末試卷4

      二3.4--3.101-1曲線運動:1-2運動的合成分解4

      三3.11--3.17小船過河、繩物模型專題分析4

      四3.18--3.241-3平拋運動規律及實驗4

      五3.25--3.31復習,第一次月考,閱評卷4

      六4.1--4.72-1圓周運動2

      七4.8--4.142-2向心力向心加速度:2-3實例應用6

      八4.15--4.213-1天體運動:3-2萬有引力定律4

      九4.22--4.28復習,第二次月考,閱評卷4

      十5.2--5.53-3萬有引力定律4

      十一5.6--5.123-4人造衛星宇宙速度:章節復習4

      十二5.13--5.194-1功:4-2功率4

      十三5.20--5.264-3勢能:4-4動能、動能定理4

      十四5.27--6.24-5機械能守恒:4-6能源開發利用4

      十五6.3--6.6復習,第三次月考,閱評卷4

      十六至十八6.9--復習迎接期末考試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2

      【教學目標】

      (1)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s-t圖象的意義;

      (4)知道公式和圖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間關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長、相互補充。

      【教學重點】

      勻速直線運動s-t圖象;變速直線運動s-t圖象。

      【教學難點】

      s-t圖象的理解。

      【教學過程】

      1、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位移相等,這種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應該是“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面位移相等”的運動,現實生活中勻速直線運動是幾乎不存在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點是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即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一次函數關系。

      2、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不相等,這種運動叫變速直線運動。

      (2)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不是一次函數關系,其圖象為曲線。

      (3)變速直線運動的分類:

      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均勻改變的變速直線運動。

      非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不是均勻改變的變速直線運動。

      例1: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關于物體運動的以下描述正確的是(C)

      A.只要每分鐘的位移大小相等,物體一定是作勻速直線運動

      B.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不相等,物體不可能作勻速直線運動

      C.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相等,物體一定是作變速直線運動

      D.無論是勻速還是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都跟運動時間成正比

      3、位移--時間圖象(s-t圖)

      (1)描述:表示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的圖象,叫位移-時間圖象,簡稱位移圖象。

      (2)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3)坐標軸的含義: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位移。由圖象可知任意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和發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時間。

      4、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

      (1)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或某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傾斜直線則表示其作勻速直線運動。

      (2)s-t圖象中斜率(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體運動快慢,斜率(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圖象中直線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著兩直線運動方向相反。

      (4)s-t圖象中,兩物體圖象在某時刻相交表示在該時刻相遇。

      (5)s-t圖象若平行于t軸,則表示物體靜止。

      (6)s-t圖象并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7)s-t圖只能描述直線運動。

      5、變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為曲線

      6、圖象的應用:

      (1)求各時刻質點的位移和發生某一位移對應時間;

      (2)求速度;

      (3)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相信大家對于上文為大家所推薦的高一上學期物理教學計劃模板,一定仔細閱讀了吧,祝大家學習愉快。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3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了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據。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復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采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

      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說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題:百米運動員,10s時間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運動員是否是在每秒內都跑10m呢?

      答:否。

      說明:對于百米運動員,誰也說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了解運動員在100m內的總體快慢,而不關心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時,就可以把它等效于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為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說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10m/s代表這100米內(或10秒內)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說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內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位移內)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別。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須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

      (2)意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

      (3)對瞬時速度的理解:瞬時速度是在運動時間

      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標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么這個物體( )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后1s內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么它繼續通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說物體從此時起以后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后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為10m/s)起質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后的10s內位移可能為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經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s為總位移,t為總時間,等于前一段位移與后一段位移所用時間之和。

      全過程的位移s=120m

      物體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后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為t=t1+t2=50s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m/s=2.4m/s

      *注意: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過程的總位移與通過全路程所用的總時間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

      =2.5m/s,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可見,平均速度概念與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鞏固練習】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4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5節,在整個必修課程中,該內容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運動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將運動和力聯系起來的橋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識聯系性強,涉及面廣,特別是在分析、解決跟動力學相關的實際問題中經常涉及,因此對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本章后續模塊的進一步學習,而且還影響以后選修模塊的學習和掌握,所以本節內容是本章知識的重點之一。本節的關鍵是促進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學情分析

      前面學習了速度的概念,學生學習了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用類比方法遷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學習中來,這給學習加速度這一概念降低了臺階,但由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很難認清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變化快慢的區別,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不多,這更給學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學概念帶來了難度

      設計思想

      教師創設物理情景,讓學生觀察和體驗后有所發現,有所聯想,運用科學思維,萌發并提煉出科學問題,使教學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的順序進行探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從公式和圖像兩個方面加以理解,通過對生活中和實驗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對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教學流程

      學生主觀感受──提出問題──發散類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論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知道加速度與速度的區別和聯系,會根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3.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像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陡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據求加速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中嚴謹的科學態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學生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于發表自己的主張,勇于放棄自己的錯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學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像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帶滑輪的長木板、小車及木板等.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引入

      [演示]讓小車分別在傾角較小的斜面和傾角較大的斜面上滾動。

      [提問]小車兩次各做什么運動?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得出]小車兩次都是做速度越來越快的.直線運動,但后一次速度改變得快。

      [小結]物體的速度改變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導]實際上速度改變的快慢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那么,同學們能否舉一些例子出來,進行說明。

      [實例]

      1.運動的客車進站時,如果車的速度改變太快,立即變成0,會出現什么情況?

      2.百米賽

      跑時,發令槍一響,運動員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速度改變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3.火車出站時,速度逐漸較大,經過一段時間后風馳電掣;而一扣槍的扳機,子彈“啪”的一聲已不見蹤影,這說明什么?

      4.人們在玩過山車、蹦極時,體驗到的刺激是速度帶來的嗎?

      [小結]以上實驗,以及生活中現象都說明速度的改變是有快慢之分的,為了描述物體運動中速度變化的快慢,人們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較物體速度的變化快慢呢?

      新課教學

      [討論與交流]

      A.在校運動會上,張三同學百米賽起跑階段,由靜止開始在1.0s內速度增加到8m/s

      B.電動車由靜止開始在3.0s內速度增加到8m/s(約29km/h)

      C.摩托車由靜止開始在3.0s內速度增加到12m/s(約43km/h)

      D.摩托車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駛了3.0s

      為了能更加清楚對以上情況對比,請你將以上數據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經過時間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電動車起動

      C.摩托車起動

      D.行駛的摩托車

      仔細分析表

      格中的數據思考下列問題: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說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變化量Δv(=v-v0)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說明你的理由。

      (3)你認為如何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意見。

      一、加速度

      1.定義: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跟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2.定義式:a=△v/△t=(v-v0)/△t

      v0──開始時刻物體的速度

      v—─經過一段時間t時的速度

      3.國際單位:m/s2或m·s-2,讀作米每二次方秒。

      [練習]

      下面請兩個同學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來,下面的同學計算C、D的加速度,要有過程。

      (這一過程非常重要,借此學生可熟悉公式、單位,教師也可從巡視中發現錯誤,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點評]進行規范,并給出正確答案,大小分別為:8m/s2 2.7m/s2 4m/s2 0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樣的意思? 師生共同分析,結合定義,得出物理意義;并讓學生說出其它數值的含義。

      4.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提問]加速度是矢量還是標量呢?為什么?方向如何規定?

      [討論后小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變化量Δv也是矢量,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與Δv的方向相同。

      [提問]那么計算時,如何體現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題]在一次事故中,小車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墻撞過去,碰撞時間為0.1s。

      (1)如果墻不牢固,墻被撞倒后的一瞬間,車仍以3m/s向前沖去,求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墻很牢固,車與它碰撞后的一瞬間,以5m/s的速度被彈回來,求這一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

      [學生回答后給出正解]

      解:以小車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v1=10m/s,因為末速度與開始運動的方向相反,且速度為矢量,∴v2=-5m/s,則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時加速度大小為150 m/s2,負號表示a方向與車開始運動的方向相反。

      (學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義、物理意義以后,以此來檢測對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時通過該題讓學生見識一下矢量如何計算,培養用正、負號表示方向的習慣。)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變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減速直線運動與速度方向相反。

      [閱讀課本強調]

      (1)引導學生閱讀書本,知道加速度也分為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2)引導學生閱讀P27頁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對其中一些數值進行分析,一定要結合物理意義及方向來鞏固以上內容。

      [閱讀體會]課件展示閱讀材料,讓學生認真閱讀并體會計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級跑車:克萊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時間2.9 s

      發動機:V12雙頂凸輪軸48氣門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馬力:850bhp/5750rpm

      車重:1310 kg

      極速:400 km/h以上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06-10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0-06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08-17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08-03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模板05-18

    (實用)高一物理教學計劃08-29

    高一物理下期教學計劃05-07

    高一物理下期教學計劃03-06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優秀02-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本精品宅男 |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观看 | 天堂日本美女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中文无线码 | 午夜歐美福利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