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20 12:59:5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教學設計

    四年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體會父親說話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3、認識“逞、崎、嶇、煌”四個字,會寫“斯、凝、煮”等九個字,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持之以恒的精神,教會學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體會,理解父親說話的含義,激發學生做事要有信心、恒心,盡力做事的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簡筆畫——山,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引導學生說爬山的感受。

      2、引出課題,板題,質疑

      3、過渡: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事情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出示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怎么學會這些生字和新詞。

      2、檢查自主、合作學習生字的情況。

      出示本課生字、新詞,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檢查,了解學生識字情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描寫“我”和父親爬山的是那些段落?在爬山的過程中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描寫?

     。病⒁龑R報交流。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出示學習要求:

      齊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嘗試解決課題質疑的問題:誰爬山?為什么爬山?

      五、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那么他又是怎樣教育“我”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討論。

      六、布置作業

      登記作業

      出示作業:

      1、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朝(zhāo cháo)陽 逞(chěng cěng)強

      輝煌(kuáng huáng)似(sì shì)懂非懂

      2、詞語巧搭配。

      ( )的蟬聲( )的都市 ( )的雙手

     。 )的色彩( )的山路 ( )的山林

      3、抄寫生字詞。

    四年級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詩歌優美意境,品味優美的語言。

      3、培養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一、作家作品: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代表作有散文集《畫夢錄》 !肚锾臁愤x自其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用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二、檢查預習

      1、讀讀記記

      肥碩()枯涸()丁丁()清洌()寥()闊青鳊()魚夢寐()烏桕()背簍()棲()息

      2、積累下列詞語的字音和含義:

      丁。▃hēng zhēng):伐木聲。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碩(shuò):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棲息(q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歸泊(bó):(漁船)返回,停船靠岸。寥闊(liáokuò):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枯涸(hé):干涸,沒有水了。清洌(liè):水清。夢寐(mèi):睡夢。鳊魚(biān):淡水魚的一種,身體側扁,頭小而尖,鱗較細。烏桕(jiù):也叫桕樹。落中喬木,葉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變紅。

      三、朗讀整體感知

      1、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描寫鄉村秋景?為什么要選取這些景物?露珠、冷霧、白霜——秋稻香、鐮刀、竹籬、瓜果——農家蟋蟀(聲音)、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聲(遠去)——秋景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竹籬、瓜果體現農家特色;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聲遠去,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描繪了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邊朗讀邊思考,朗讀劃分節奏;找出各詩節的中心句;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第一節:秋天棲息在農家里第二節: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第三節: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農家豐收圖”、“霜晨歸魚圖”、“少女思念圖”

      四、品讀詩歌

      (一)品讀:農家豐收圖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間接表現出豐收的景象,反映了收獲者愉快的心情。手法+表現+表達

      1、這一節詩中哪些詞寫出了“豐收”?寫出了什么內容?“飽食過稻香” “肥碩的瓜果”

      寫出了農家的`豐收之景和農民的豐收之樂。

      2、這一節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飽食過稻香”:“飽食”,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農家的豐收之景,表達了他們的喜悅之情。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擬人,把秋天人格化,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農家因秋收的豐碩而興奮的感情,創造出了喜悅、輕松、寧靜的氛圍。

      3、仔細觀察一下這一節詩的用詞,它是從哪些感官來寫農家豐收的景象的?聽覺:伐木聲。寫出了幽谷的深、靜。嗅覺:稻香。寫出豐收之景視覺:肥碩的瓜果。寫出豐收之景

      (二)自品:“霜晨歸魚圖”

      1、第二節詩中哪些詞語表現了秋天的早晨?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烏桕葉(落葉)白霜:寫出了秋的朦朧。

      “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

      2、這一節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樣的好處?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把烏桕葉比喻成青鳊魚,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烏桕葉婀娜多姿的情態,體現了漁人悠閑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擬人,把秋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天的活潑,表現了漁人悠閑自得的心境。

     。ㄈ┘毤毱纷x“少女牧羊圖”

      1、第一句中的“寥闊”是什么意思?草野為什么在蟋蟀聲中更寥闊?

      寥闊:高遠空曠

      秋季天高氣爽,田野收獲后顯得更空曠,在入秋的蟋蟀叫聲中,草野顯得更加“寥闊”了。

      2、“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么意思?

      那是放牛郎在夏夜吹響笛聲,洋溢著芳香和熱情。

      3、這里是誰在問“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是牧羊女!

      4、“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一詞好在哪里? “夢寐”,擬人,將秋天擬人化,賦予秋天人的行為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牧羊女陶醉于美麗的秋景,遐想著夏天”笛聲”的情態。表現了秋天如詩如畫的意境和牧羊女如癡如醉的情態。

      五、歸納

      1、寫景文章有如下幾種順序:

     、倏臻g方位順序。上下、左右、前后、遠近等。

     、跁r間順序?砂醇竟潟r令和一日的時間變化(春、夏、秋、冬、早、午、晚)。 ③地點轉換順序。也成移步換景,或參觀、游覽順序。

      2、本詩通過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秋景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小結

      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秋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七、看誰填得好

      春初春的腳步還很矜持

      之韻

      春天緩緩地來了帶著涼爽和溫柔花朵一瓣瓣地綻放艷紅的腮上還掛著笑

      是樹枝上的一個嫩芽是花壇里的一顆花苞是舊燕歸春一聲清脆的啼響

      小草兒披上了青綠的霓裳一顆顆一片片像原野上碧綠的波濤小小的春雨

      八、積累與拓展

      在輕盈婉約地舞蹈柔柔的透明的像織成了一塊透明的布秋,是歷代文人墨客鐘情的對象,秋的神韻,秋的景致,給了他們無盡的創作靈感和源泉。請熟記下列詠秋的詩句: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5、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6、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7、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9、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九、作業

      1、熟讀課文,并背誦;

      2、試著去寫一首有關“秋”的詩;

      3、選取你喜歡的一節,把它改寫成散文,150字左右;

      4、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2—4題任選一個寫在你們的隨筆中)

    四年級教學設計3

      【基本內容】

      作文題目:給學生一個自由空間,自擬題目

      執教年級:四年級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自由地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指導學生有序地、重點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說和寫。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愛護生命、熱心善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啟迪學生展開大膽、豐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導學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進行創寫。

      2、給學生一個自己的空間,進行自我內心和性格的充分展現,并進行合理培養。

      【時間和場地安排】

      本文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靜物,對靜物的外貌描寫;第二課時教學想象,對靜物的“活體”進行合理的想象并付于生命的活力。

      準備:1、洋娃娃、小布熊(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玩具,一定要都考慮到)……

      2、模型紙板、動物頭飾、媒體播放器……

      場地:見下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實物描寫)

      1、導入部分:

      談話:“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請來了一些好朋友。它們非?蓯,非常的漂亮,同學們想不想和它們見面?”(激趣導入)

      出示:老師把準備好的玩具分別放到講臺上。(進一步激趣)

      2、引入主題:

      談話:同學們你們對這些講臺上的玩具喜歡不喜歡啊?你覺得是什么讓你覺得它好看,讓你喜歡?

      觀察:那么說說它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好看?說得可以具體一些。(討論)

      【設計理念】

      學生就是學生,他們不管理是什么年級,總是以玩為第一的,以興趣為主導的一種學習思想。只有讓學生在自己愿意的情況下去學習,那學到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在學生充分發揮了他的各種感官的作用,那他才會完全調動了積極性,激發了興趣。

      3、進入主題:

      ⑴初步觀察討論:

      學生:對一些視覺上的差別進行講述,并進一步對玩具進行分析。

     、平處熖崾。

      ⑶分組進行:

      ①分組、分玩具。(給一定人數的學生分成一組,以自己喜歡的玩具為分組標準。)

      ②分組進行觀察,可以觸摸、把弄,體會五官的各種感覺。

     、刍ハ嗾f一說自己的體會和感覺。

     、壬钜徊接^察:

      從色澤的變化,從體形的不同,

      從作用、功能的不同,從它對“我”的影響。

      【設計理念】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自己動手往往好過聽別人的訴說。同樣對于寫作文也要求能自己去體會,去抓住靈感。特別是小學生還不會從別人的言詞中去體會一個只能看,不能觸摸的.東西,所以給學生一個自己體會的機會,比說一大堆要好。

      4、深化主題:

      ⑴請同學們說出你觀察的玩具的不同特征。(板書:學生的觀察結果)

     、瓢褜W生的各種感覺也說、寫出一來(板書:……)

      5、回歸主題:

      請同學們動一動筆,寫一段描寫你看到的布娃娃的外形特征的小短文。

      6、教師提示一些特別的地方,給下文的寫作做鋪墊:

     、偻婢叩母鞣N生理作用。

      ②玩具的行動方式。

     、鄹队谕婢咭欢ǖ男愿裉攸c。

     、芙o玩具一些唯一的特性(特殊性)。

      【設計理念】

      有了充分的材料和一定的思想準備,那么作文才算可以“作”文。但學生往往不能全面都照顧到,所以在“作”時要不斷給學生一些提示,一些幫助讓作文更加生動具體。但在這里以一小段短文為本課時的要求,要求不高!

      第二課時教學(拓展話題)

      1、課前準備:

     、诺谰邷蕚洌阂粋森林、一片草地、一座高山、一條小河、一些動物;

      一片田野、一條小路、幾叢小草叢、一些小動物;

      一個大城市、一條條馬路、一輛輛汽車、一個個行人;

      ……

      道具可以是畫圖,也可以紙板模型。(根據你要展現的活動環境而定)

     、茍龅販蕚洌航淌也贾谩⒆徊贾。

    四年級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認識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佛香閣、金壁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玩賞”等詞語。

      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領略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收集頤和園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導入

      1、頤和園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預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自由發言,能說幾個就說幾個,互相補充)。

      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讀準平舌音(栽zāi,蔥cōng)翹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蔥cōng)。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弄清作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頤和園主要景點的方位;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是什么?

      2、學生自學,師生交流。

      3、討論分段,并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

      1、指導分段朗讀

      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

     、 講解詞義 琉璃瓦、橫檻、宮殿、畫舫。 ⑵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清爽:清潔,涼爽。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 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 蔥綠:(草木)青翠。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形態各異:形狀各不相同。

     。ㄋ模┎贾米鳂I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學習隨著觀察位置的變化有順序地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準備: 教科書、多媒體課件、相關補充材料

      教學步驟

      (一)、理清脈絡,把握順序

      1、欣賞頤和園課件填空:頤和園是一個( )的公園。

      2、今天作者會帶我們去游覽公園的哪些景點呢?默讀課文(2—5)小節,用--------畫出表示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并把線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

      3、生上臺交流游覽線路圖。并完成板畫。

     。1)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2)通過線路圖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嗎?

      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覽的先后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換景,也叫作地點轉換順序或游覽順序。

     。ǘ⒅v練結合,細品韻味

      1、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地方的景物描寫具體的呢?在聽讀課文、欣賞畫面的基礎上,你對哪個景點最感興趣?自己再去細細品味。 (用“ ”畫出景物,抓住景物特點)

      ▲長廊

     。1)小導游講解長廊。(邊講邊演示圖片)

      (2)其他學生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長廊的長和美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通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分成273間。)學習作者用數字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這種方法的用處。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描寫長廊的長嗎?(……)

     。5)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的句式說一說)

     。6)漫步長廊,欣賞著五彩的廊畫,聞著微風送來的淡淡花香,你會說: 長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閣和排云殿

      (1)請學生介紹佛香閣和排云殿。

     。2)聽完講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閣和排云殿的特點嗎 (雄偉高大,金壁輝煌)

      (3)這些特點是從那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聳立、金壁輝煌、一排排)

     。4)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昆明湖

     。1)導游講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鑲嵌在頤和園的一塊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現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3)品讀句子,理解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練習: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綠呀,。

     。4)換詞法體會“滑”字。(通過滑——劃的互換,體會昆明湖的靜,游船,畫舫的慢,間接表現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這句話。

      ▲十七孔橋

     。1)導游講解十七孔橋。

     。2)發散思維:十七孔橋上的獅子有哪些形態呢?(出示練習題: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有的()、有的(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這17孔橋真( )!

     。3)師小結: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三)讀寫結合,臨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叫敘述順序。

      2、分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聯系剛才我們學過 的內容,想想這篇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名答,歸納小結板書)

      3、學習《頤和園》這篇文章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作者按地點變換的順序敘述、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ㄋ模┎贾米鳂I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模仿《頤和園》的描寫手法進行小練筆,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四年級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1-3自然段,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

      2、學習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完成小練筆。

      3、借助閱讀鏈接,比較三個作家對描寫貓的不同方法。

      教學過程預設:

      一、直接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通過讀課文,已經認識了老舍先生家淘氣可愛的小貓。長大后的貓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貓。

      二、讀文,感受“古怪”的性格

      1、請大家快速地讀一讀課文1-3自然段,看看誰能把這三段話讀成一句話。

      2、交流,然后說說,你怎樣理解“古怪”?

      3、貓是我們最常見的小動物,作者為什么說它性格古怪?默讀1-3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詞句,說一說理由,也可以在書上先批注上你的想法。

      4、交流:

      貓老實—貪玩——盡職

      溫柔可親——一聲不出

      害怕—勇猛

      三、學習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方法

      1、我們為了語言簡練一些,我嘗試著把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做了一些改變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有時候卻很貪玩。說他貪玩吧,它卻很盡職。它高興起來,比誰都溫柔可親,若是不高興啊,就會一聲不出。它什么都害怕,有時候也很勇猛。

      同學們,我們來讀一讀這段話,多簡潔明了啊,也可以把這“古怪”寫完整。你怎么看?

      2、討論,交流,通過比較發現

      雖然語言簡短,但是,我們不能具體地感受到貓的性格。

      3、其實,在前面的文章《白鵝》中,我們也看到

     。1)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用這樣具體的事實寫出了白鵝吃飯時的鎮靜、不慌不忙,鵝的高傲也在這具體的事例中體現出來了。

     。2)當它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咕咕的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母雞)

      這一處也是具體的`事實描寫,寫出了什么?

      4、指導小練筆:

      所以我們如果要寫小動物時,也可以試著用具體的事實來表現它們的特點。比如

      我的小兔子太可愛了,————————

      小猴子真頑皮,——————

      爺爺家的大黑狗非常——,————

      5、展示,點評

      四、比較寫法

      1、同學們,其實,不光是老舍爺爺喜歡貓,還有很多大作家,也描寫了貓。請大家看課后閱讀鏈接。

      2、默讀這兩段,然后把三個大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你會發現那些相同之處,或者不同之處?

      五、課堂總結

      1、談談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試著用上這些方法,寫一寫你喜歡的一種動物。

    四年級教學設計6

      一、讀知,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讀后交流,教師相機板書:大貓小貓

      二、讀想,想畫面

      1、閉上眼睛,邊聽錄音邊靜想畫面,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畫面?

      2、聽后交流,說畫面(簡單說出一些動態畫面)。教師隨機出示文中兩張掛圖。

      三、讀議,品詞句

      1、先填空,再找出有關語句加以說明。(小黑板出示)

     。ǎ┑拇筘

     。ǎ┑男∝

      2、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填空,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

      3、反饋交流,品讀相關語句。教師相機板書,指導朗讀。

      片斷1

      生:我填的是(盡職)的大貓。文中“可是,它一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好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边@句話說明貓的盡職。

      師:怎樣讀好這句話呢?

      生:“屏息凝視”這個詞說明貓捉老鼠時的專心,語調要輕,語速要慢。

      生:“非——不可”、“等”要重讀,它說明貓一定要捉到老鼠的決心,語速要慢,語氣要堅決。

      生:“一連就是好幾個鐘頭”說明貓捉老鼠時很有耐心,語調要輕,語速要慢,表明等的時間很長。

      生:(練讀這句話,讀出貓捉老鼠時的專心、耐心與決心,讀出“盡職”的味兒。)

      片斷2

      生:我填的是(老實)的大貓。文中“”。這句話說明貓的老實。

      師:“說它老實吧!”這種語氣給你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這種語氣與它的“老實”不完全一樣。

      生:我不覺得它“老實”,貓白天睡覺這是它的天性,無所謂老實不老實。

      生:老舍爺爺把貓看成是頑皮的小孩,才有“老實、無憂無慮”這樣的感覺。

      師:誰能把作者對貓的愛表達出來。

      生:(練讀,讀出親切的語氣)

      片斷3

      師:領說“貓既——又——”;

      生:(按“貓既——又——”的句式說話。)

      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

      生:“古怪”。

      師:板書“古怪”兩個字。

      師:文中哪些段落都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的?梢杂媚木湓拋砀胚^。

      生:“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師:我們可以把這句話作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這種方法叫做摘錄法。

      四、讀悟,悟情感

      1、找出喜歡的句子反復讀,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么情感?

      2、讀后交流。

      片斷3

      比較: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個臟腳印。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師:這兩句話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生:白色的稿紙上有“幾個臟腳印”,這多讓人惡心。要是我看見了非把貓揍一頓不可。

      生:第一句話明顯帶有“厭惡”的情感,應讀出厭惡的情感來。

      生:白色的稿紙上有“幾朵小梅花”,這多美!多讓人喜歡!

      生:我仿佛聞到稿紙上散發著陣陣清香。

      生:老舍看見貓的臟腳印,非但不生氣,反而說是“小梅花”,可見老舍對貓有著深厚的感情。

      生:第二句話帶有“喜愛”的情感,應讀出喜愛的語氣。

      五、讀后,拓展延伸

      1、把你心中喜歡的貓畫下來。(給優秀作品畫上一顆星)

      2、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背一背。

    四年級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頤和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一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檢查認識“頤、聳、閣、舫、眺、堤、態”7個生字,會寫“殿、廊、柱、栽、筑、閣、朱、堤、雕、獅、態”11個生字。正確書寫“長廊、金碧輝煌、堤岸、宮殿、掩映、朱紅、建筑、佛香閣、隱隱約約、獅子、雕刻、姿態不一、神清氣爽”等詞語。

      2、通過自讀、賽讀、評讀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提綱式板書,領悟作者用總分總的方式安排行文結構,體會開門見山,點明中心及首尾呼應的方法。

      4、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以及抓住特點按一定觀察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并嘗試運用寫寫自己的校園。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以及抓住特點按一定觀察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并嘗試運用寫寫自己的校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是通過預習檢查認識“頤、聳、閣、舫、眺、堤、態”7個生字,會寫“殿、廊、柱、栽、筑、閣、朱、堤、雕、獅、態”11個生字。正確書寫“長廊、金碧輝煌、堤岸、宮殿、掩映、朱紅、建筑、佛香閣、隱隱約約、獅子、雕刻、姿態不一、神清氣爽”等詞語。

      二是通過自讀、賽讀、評讀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初步感知作者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依次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是通過提綱式板書,領悟作者用總分總的方式安排行文結構,體會首尾呼應的方法。

      二是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等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以及抓住特點按一定觀察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并嘗試運用寫寫自己的校園。

      教學重難點:

      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昨天我們已經走馬觀花初游了頤和園,今天我

      們有機會二游頤和園。

      板題(強調筆畫)

      一問:初游頤和園后,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總體印象。(美麗)

      二問: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寫出這種感受的?

      三問:(分組讀)這兩段是什么關系?

      四問:作者具體為我們介紹了哪里的美景?

      五問:文中哪句告訴我們他來到了長廊?(讀句子,逐一出示課件)

      六述:這種走到哪里就寫哪里看到的景色的方法叫做“移步換景”,也就是按照游覽順序寫的。

      那么我們就帶上好心情,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走進長廊去細細游賞。(課件出示要求)

      二、研讀課文,體會語句,品味語言美。(課件出示要求)

      1、自由讀文段二

      2、匯報交流。(相機板書)

      3、總結學法,自學3、4段。

      (學習、匯報)(完善板書)

      老師來到咱們勞動小學,感觸很多。因為勞動小學是我的母校,我小時候就是在這里學習的。老師剛才匆匆拍下幾張照片,想跟同學們一起欣賞。(逐一出示照片,提示觀察點)

      因為時間有限,老師來不及慢慢參觀,請大家當導游來為我詳細介紹。

      三、總結寫法,遷移運用,爭當小導游。

      當導游介紹自己的學校,一個導游介紹一個地方,抓住景物特點,按一定的順序,注意使用敘述地點轉移的詞語。

      生自由寫—匯報

      四、作業布置:

      仿照本文的寫法,寫寫你游覽過的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抓特點有順序

      美麗

      長廊長內—外

      美

      頤和園萬壽山壯觀下—上

      近—遠

      昆明湖靜

      綠

      美麗

    四年級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樣逐層深入地提示課文的中心思想,表現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3、學習本文對話,通過人物對話,提示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

      二、課前準備:

      找一些有關中法友好往來的文章。

      三、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

      一、提示課題。

      1、“心愿”的意思是會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課文寫誰的心愿?

     。▽懸患移胀ǖ姆▏撕椭袊ぷ魅藛T的共同心愿。)

      3、是個什么樣的心愿?

     。ㄐ抟蛔颜x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自學新詞。

      四、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寫我與一位法國小姑娘的對話,說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國迷。

      第二段:(18--20)寫小姑娘的爸爸兩次去中國,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使全家人都愛上了中國。

      第三段:(21--29)講作者與小姑娘一家人的談話,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第四段:(30)寫修一座友誼的長橋,是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這是人最愛坐的長椅,因為我喜歡那幾叢花,在春天的北京,這樣的花是經常見到的!边@句話是怎么理解?

      3、哪些詞語表現法國小姑娘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是純真和樸素的?

      4、“閃耀著歡樂的光”說明書了什么?

      5、從小姑娘的回答說明書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國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國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現了什么?

      8、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課堂作業 。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法國小姑娘怎么會知道我是中國人的?

      2、她說她家里有好多中國人,這是真的嗎?表達了小姑娘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小姑娘為什么對中國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稱為“中國物品展覽館”?這說明書了什么?

      3、“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了美麗的花!边@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從中國帶回了泥人,并陳列在家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愛。他的這種真摯感情感染了全家,連小姑娘也成了中國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紹了什么?他是怎么樣介紹的?

      5、“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永遠值得引以為榮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現在確實需要發展。你們的國家有巨大的潛力,這是誰也比不上的。”這一段話表達了什么感情?

     。ū磉_了法國人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贊美,對中國繁榮富強的期望以及對中國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ㄆ蚯蟀职滞鈳ケ本。)

      3、“用會說話的眼睛乞求著”說明了什么?

     。ㄕf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純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ㄈケ本┊斃蠋;希望女兒為法中人民作貢獻;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5、課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明中心)

      四、總結全文。

      本文記敘了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公園里同一家法國人進行友好談話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反映了發展中法友誼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課堂作業 。

      1、完成課后作業 。

      2、有感情朗讀課文。江江萬春高東小學。

    四年級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并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ㄒ唬┙虒W“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

     。ǘ┙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里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里/ 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岳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里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評析。

      1.注重遷移、積累、感悟,習慣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學法,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們從讀中發現問題,產生美感,產生樂學感。

      2.在操作過程中重情趣。

      古詩詞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觀的畫面中,學生有針對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識,既回憶起了以往學過的“風清月明”、“風月無邊”,又把握了詩文審美韻味與內涵。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白銀盤里一青螺”一句低調處理,更顯示了學生能觸類旁通地創造性思維。

      3.“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寫不止半壁江山,兩根柱子一條龍之說,提升了習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學合理化。在課堂上強調課文對生活的熱愛和練說練筆的積極性。將課后的習題設置成“岳陽樓上望洞庭”的情境練說,有的學生進入了角色,在與劉禹錫的朋友話別;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資料介紹了《題君山》的詩文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把對景色的描摩,詩意的外化活用糾個性的表達中,不正是語文素養的提高嗎?而課首的成語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學以致用。

      4.《望洞庭》古詩解讀。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歸納一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主要有三:

      查《現代漢語詞典》,“和”字的讀音一共有四種,但與這一語境的意思相關的讀音有兩種:一是讀hé。二是讀hè。細細揣摩,我以為:此處之“和”還是讀作第二聲(hé)為妥。其理由有三:

     。1)從“和”的.字義來看,它最初是“相應”或“諧”的意思。許慎的《說文解字》有云:“和,相應也。”《廣雅釋古三》也說:“和:諧也!焙髞,引申為和睦、協調。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古唱和字不讀去聲!庇纱瞬浑y發現:“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聲音相應而來的。它應讀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讀為“去聲”。如今的第四聲讀法是后來隨著字義地不斷延伸與擴大,分化出來的。再從“和”字的現代解釋看,此處之“和”也不應讀作hè。《現代漢語詞典》認定:當“和”字讀作hè時,一是指“和諧地跟著唱”;二是指“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但不管哪種解釋,都有“跟從”與“依照”的意味。聯系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如果將“和”字讀作hè,解為“跟從”與“依照”,那就與詩句的意思不合了。

     。2)從此詩的格律來看,此詩當為首句入韻。我們知道,按照詩詞格律的規定,七絕的格律類型大體有四。

      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其二:⊙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其三:⊙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其四:⊙仄平平仄仄平,(韻)⊙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與上述格律比照,此詩應屬七絕的類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須押韻,而且應為平聲。

      (3)從上下文來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將“和”字讀作hé,解為“應”或“諧”,才能與上文“相”字的意思貫通。如果將此字讀作hè,那就會使“和”字涂上“跟從”或“依照”的色彩。這樣做,顯然與詩人筆下的情景不合。

     。4)“鏡未磨”究竟應作和解釋?

      對第二句中“鏡未磨”的解釋有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搞清楚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弄明白“鏡未磨”究竟是什么樣。《淮南子.脩務訓》上這樣說:“明鏡之始矇然未見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錫,磨之以白氈,則須眉微毛可得而察!币馑际钦f,銅鏡一開始的時,鏡面暗淡無光,還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鏡面敷上一層反光劑氧化錫(或謂水銀),再用白氈打磨(即拋光),才能光潔明亮。由此可見,詩中的“鏡未磨”,當是指銅鏡未經打磨暗淡無光的樣子。若簡單地將“鏡未磨”解釋為水面無風,波平如鏡,突出的是湖面的平,就與古代的銅鏡尚有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等多種形制的事實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為,“潭面無風鏡未磨”一句還是理解為“無風的湖面就如同未經打磨的鏡面一般暗淡無光”為妥。這樣解釋,既與當時湖面上光線不足,水波不興的情境相合,也與詩人置身于特殊的觀察位置——岳陽樓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見相符。

     。5)“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兩種說法。有人說,“青螺”是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所用;也有人說,“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應當肯定,不管是那一種說法,它們都是以“青螺”的形象來比洞庭湖中的君山,這一點是肯定的。比較以上兩種對“青螺”的說解,我以為,后一種說法更為直接,更加具有原創性。

      為什么人們會把“青螺”釋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的用品呢?這很可能是受神話傳說的暗示。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說來也巧,雍陶也曾寫過一首《題君山》,其詩曰: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讀雍詩,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于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與劉禹錫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說,兩首詩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劉禹錫的《望洞庭》是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而雍詩則是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們說,對比之下,細微的差異可能會更加清楚。

    四年級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理解生字詞,積累運用語言,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讀寫結合,學習作者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采用不同手法描寫景物的寫景方法,發展學生的語言。

      3.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從中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的過程中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智力搶答:世界之最知多少。

      1.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2.世界最長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3.世界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yí)和園。

      二創景導入

      在我國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又有夢幻般神奇的建筑。請同學們先欣賞一些這里的美景。

     。、出示圖片,欣賞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點什么?

      學生交流談感受。

     。、導入新課:

      通過圖片感受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就夠了,但要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需要美的智慧。同學們有信心嗎?現在我們來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頤和園

      提醒學生注意“頤”左邊的寫法。

      三、檢查預習:

      1.閣(ɡé)——看圖片認識“閣”,讀詞:亭臺樓閣;在頤和園中,供皇上太后們燒香禮佛的那座樓閣就是——佛香閣。

      2.琉(līú)璃(是一種半透明的釉料,大多是綠色或金黃色),用拆字的辦法理解:琉璃瓦。

      3.聳(sǒnɡ)立:用找近義詞的辦法理解,通過查字典品析“聳立”與這些詞意思上有什么區別,并選詞填空,說明理由。(出示: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在半山腰上。)

      4.(出示句子:游船、畫舫(fǎnɡ)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jī】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tiào),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讀準多音字:幾【jī】乎。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規律理解生字詞“畫舫(fǎnɡ)、遠眺(tiào)”后擴展詞匯:向遠處看是——遠眺;向上看——仰視;站在高處向下看——鳥瞰;左看看、又看看——左顧右盼;這兒看看、那兒看看——東張西望;盯住一個地方注意地看——凝視……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最難讀的句子都能讀通,我想其他的句子肯定不在話下。下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游覽了頤和園之后,作者對頤和園的總感覺總印象是怎樣的?(出示:開頭、結尾句)

      像這樣寫總感覺總印象的句子,作者一般把它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再讀這兩句話,你又發現了什么?(首尾呼應,都講到了美麗)扣住這個關鍵詞我們男生、女生分別讀讀這兩句。

      2.這是一篇游記,既然是游記,就一定會告訴我們作者游覽的.順序,你看,這一句: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像這樣的句子課文中還有很多,快速讀課文,把它用橫線畫出來。

      下面我們把這些句子連起來讀讀,體會作者整個的游覽順序。

      3.領悟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四、逛長廊,體會特點

      1.讀文體會長廊十分有名:長廊被聯合國文化組織評為世界長廊之最,還申報了吉尼斯紀錄,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猜猜看,長廊應該被評為世界最——的廊

     。1)最長的廊:(出示第二、三句)

      a、聯系身邊建筑作比較,感悟長廊之長。

      b、領悟寫作手法。(列數字)

      四、逛長廊,體會特點

      1.讀文體會長廊十分有名:長廊被聯合國文化組織評為世界長廊之最,還申報了吉尼斯紀錄,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猜猜看,長廊應該被評為世界最——的廊

     。1)最長的廊:(出示第二、三句)

      a、聯系身邊建筑作比較,感悟長廊之長。

      b、領悟寫作手法。(列數字)

      c、讀出長廊的長。

     。2)世界最美的廊

      a、畫兒多。(出示句子)讀這個句子,最讓你震撼的是哪個詞?(重點感悟:幾千幅、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課件演示長廊橫檻上的畫)看著這一幅幅畫,你腦海中蹦出了怎樣的詞句?讀出你心中的震撼。

      b、花兒多。指名讀句子;分組合作讀:這一種花________,那一種花____________;那一種花________,這一種花____________;大家一定發現了,這個句子中有一對反義詞就是(開——謝),這一開一謝之間,你感受到什么了;創設情境,理解“神清氣爽”并指導朗讀句子:長廊兩旁總是——(繁花萬朵、花團錦簇、鮮花盛開、姹紫嫣紅萬紫千紅)這數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的確是美不勝收啊!此刻,我們就漫步在這長廊上,微風輕輕拂來,深深地吸口氣,一陣陣花香沁人肺腑,使人————(神清氣爽)這樣的頭腦清醒精神舒爽就可以說是(神清氣爽),還可以說是——(爽心悅目、心曠神怡)那就讓我們來讀出你的神清氣爽,你的心曠神怡。

      2.長廊這么長、這么美,究竟哪一項被評為世界之最呢?我們來看看(展示資料)長廊以其長成了世界之最,也成了頤和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加上表示觀察角度的詞齊讀第二段。

     。2)世界最美的廊

      a、畫兒多。(出示句子)讀這個句子,最讓你震撼的是哪個詞?(重點感悟:幾千幅、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課件演示長廊橫檻上的畫)看著這一幅幅畫,你腦海中蹦出了怎樣的詞句?讀出你心中的震撼。

      b、花兒多。指名讀句子;分組合作讀:這一種花________,那一種花____________;那一種花________,這一種花____________;大家一定發現了,這個句子中有一對反義詞就是(開——謝),這一開一謝之間,你感受到什么了;創設情境,理解“神清氣爽”并指導朗讀句子:長廊兩旁總是——(繁花萬朵、花團錦簇、鮮花盛開、姹紫嫣紅萬紫千紅)這數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的確是美不勝收!此刻,我們就漫步在這長廊上,微風輕輕拂來,深深地吸口氣,一陣陣花香沁人肺腑,使人————(神清氣爽)這樣的頭腦清醒精神舒爽就可以說是(神清氣爽),還可以說是——(爽心悅目、心曠神怡)那就讓我們來讀出你的神清氣爽,你的心曠神怡。

      2.長廊這么長、這么美,究竟哪一項被評為世界之最呢?我們來看看(展示資料)長廊以其長成了世界之最,也成了頤和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加上表示觀察角度的詞齊讀第二段。

    四年級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包裝”的有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2、學會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并培養估算習慣。

      3、能用小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學會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并培養估算習慣。

      2、能用小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請看,老師帶什么來了啊?

      生:禮物!

      師:看誰今天表現最好,老師就把這份禮物送給他!有信心得到它嗎?

      生:有!

      師:好極了!現在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生:敢。

      師:老師包裝禮物要用到彩紙和彩帶,你能幫老師算算我買花紙用了多少錢嗎?(請看屏幕)

      包裝紙:每米2、6元

      彩帶:每米0.85元

      有辦法知道嗎?

      生:不能。因為不知道用了多少米。

      師:你真會分析問題,好。如果包裝一個禮物需要用紙0.8米,那現在你能列式嗎?

      生:會!2.6╳0.8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師:你能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嗎?

      生1:2.6元,因為買1米需要2.6元,0.8米還不到1米,所以應該少于2.6元。

      師:嗯,講得不錯。(記錄下幾個典型的估算結果)

      師:好,現在我們有這么多的估算結果。我們就來算算看到底需要多少錢,看看誰的估算得最接近。請用豎式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巡示,挑幾個典型板書)

      師:算好了嗎?誰上黑板來寫一寫?

      板書展示

      師:這三個同學都表現很不錯,善于思考。請你們來說一說你的方法。

      生1:首先把小數轉化成整數,把每個乘數分別擴大10倍,26╳8=208,乘數分別擴大了10倍,積就擴大了100倍,所以2.6╳0.8=2、08(縮小到1/100)

      師:真棒,解釋得非常清楚。用這一種方法做的請舉手!

      生2:我的方法是豎式計算,也是先轉化成整數,然后小數點對齊得出結果。

      師:同意嗎?

      生3:不同意,這樣不符合上節課所學習的積的小數位數等于乘數的小數位數和了。

      師:生3講得有道理嗎?

      生:有

      師:生3你來講一下你的方法吧。

      生3:我的方法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的,現把它都看成整數,然后再利用積的小數位數等于乘數小數位數和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師:聽懂了嗎?

      生:懂了。

      師:你們真棒!都先把不熟悉的小數乘法計算轉化成整數,按照整數乘法進行計算,最后再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那在小數乘法的豎式計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生1:積不能直接用小數點對齊的辦法確定。

      生2:乘數是幾位小數,積就等于它們的和。

      師:同學們都總結得很好!這就是小數乘法豎式計算的方法。現在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算出的結果是2.08元,那誰的估算結果最接近啊?

      生:某某同學。

      師:掌聲送給他。

      師:包裝紙花了多少錢我們算出來了。能幫老師再算一算彩帶要花了多少錢嗎?

      生:能。

      師:(課件出示)包裝一個禮物要用2.4米長的彩帶,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會。

      師:馬上在課堂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投影展示)

      師:和他的方法一樣的請舉手!好,既然大家都掌握了豎式計算。老師就來考考大家。

      三、鞏固練習

      四、 小結

      師:這一節課同學們都表現得很不錯,特別是某某同學,所以老師這份禮物要送給他。希望其他同學都像他一樣善于思考和總結。這節課到這里,下課

    四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揮”等4個字。正確讀寫“墨綠、集中、交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走進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之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畫面,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手持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制而成的圖畫,同學們知道這幅畫畫的是什么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么樣的感覺?

      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心悅目。綠是春天的象征,還是希望的象征。詩人艾青寫了一首詩《綠》,讓我們跟著他一起走進這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

      3.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4.作者簡介。

      二、初讀詩歌,明白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并想一想,課文中的“綠”指的是什么呢?

      2.指名分小節讀詩,教師正音,引導學生認識生字。

      3.再讀詩歌,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三、誦讀課文,感悟體會。

      (一)學習第一、二小節。

      1.伴著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春姑娘用巧手為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

      2.板書: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同時貼出色卡)

      3.感受“綠”的多:是不是只有這些“綠”?你還知道哪些綠?(了解省略號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節:好像……(自己輕聲朗讀)

      5.感受綠的美:綠得發黑、綠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嗎?

      6.齊讀第一、二小節。

      (二)學習第三、四、五小節,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這么多的綠集中起來,會是一幅怎樣的畫呢?朗讀課文第三、四、五小節。

      1.自由朗讀第三、四、五小節,邊讀邊想象畫面。

      2.你覺得哪個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再仔細讀讀。

      第三小節:

      說一說:

      風中的是綠色的。

      雨中的.是綠色的。

      水中的是綠色的。

      陽光下的也是綠色的。

      (學生看圖,挑選其中一個交流)

      指名讀,全班讀。

      第四小節:

      (1)出示文中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第五小節:

      (1)出示小練習。

      想象說話:

      一陣風吹來,小草,柳條,樹枝。

      (2)“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3)點名讀,老師范讀,全班齊讀。

      (三)全文朗讀。

      四、讀寫結合,拓展閱讀。

      1.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春天到了,校園里,公園里,田野里。

      2.艾青筆下的“綠”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宗璞筆下的“綠”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結合“閱讀鏈接”說一說。

      (1)學生自讀“閱讀鏈接”。

      (2)從視覺上感受靈隱之綠,以及“綠”的層次。

      五、布置作業。

      1.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10 綠

      墨綠、淺綠、嫩綠、

      翠綠、淡綠、粉綠

    四年級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李時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全文從“立志-學醫-編書”三個方面介紹李時珍,反映了李時珍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獻身醫學的精神。課文通俗易懂。本冊教材的閱讀訓練重點要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苯處熞M織學生思考并討論主體課文后面的思考題!熬毩暩爬ㄎ恼碌闹饕獌热荩囵B學生的概括能力”。根據課文特點及本冊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我認為《李時珍》一課的導學應突出一個“讀”字:初讀,理線索;引讀,明大概;細讀,識經過;品讀,悟精神。

      二、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了解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學習李時珍為了能夠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艱險,堅持實踐,行醫著書的高尚精神。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診費”“記載”“解除”“拜訪”“流傳”“救死扶傷”“疑難病癥”“嚴寒酷暑”等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回答書后問題。

      4、給課文第4自然段分層次。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為重點,培養學生分層和概括層意為難點。

      三、教學思路:

      教學生字詞——初步理解——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深刻理解——指導朗讀

      四、教學資料:

      李時珍(1515—1593):我國明朝杰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22歲隨父學醫。為了編寫《本草綱目》,他研讀過800多種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江西等省考察,行程達1萬余里。

      《本草綱目》:世界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全書共分52卷,包括藥物1892種,藥方11096張,藥物形態圖1160幅。先后被譯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種文字,流傳全世界。

      五、教學用具:投影儀和幻燈片。

      六、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板書課題:李時珍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時珍,一起來了解這位偉大的醫學家編寫這一偉大的著作的歷程。出示幻燈片:看看我國古代十大名醫之一:李時珍的照片

      二、初讀,理線索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自由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想李時珍是怎樣一個人?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的?板書:立志、學醫、編書。

      2.找出與上面三方面對應的自然段。

      3、請大家再來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感受到了這一點。把相關的句子或段落劃下來。

      多讀幾遍,好好體會,等會兒和全班同學交流。

      4、、全班交流

      老師問: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當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話讓你感受到了這一點。

      三、引讀,明大概

      課文第1、2自然段是非重點內容,所以采用引讀的方式,使學生明確李時珍是何時、何地、怎樣的人,他立志學醫的原因是什么?

      四、細讀,識“經過”

      (1)指導學生圍繞“編書”質疑。

      (2)梳理學生提問,并有針對性地釋疑。

      A.導讀第3自然段,了解李時珍為什么要編寫完善的藥物書,并進行分層訓練。

      出示幻燈片:學習第3自然段,說說舊的藥物書有什么缺點?1、許多有用的藥物沒有記載——不全面。

      2、有藥物沒有說明形狀和生長情況——不詳細

      3、還有一些藥物記錯了藥性——不正確。

      然后老師指著板書,邊說邊劃去了三個“不”,所以,內容全面、詳細、正確的藥物書就是一部完善的.藥物書。

      (板書:全面詳細正確;結合第二句話進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僖x第1、2句。

      ②舊的藥物書有哪些缺點?在書上標序號。引讀舊的藥物書有三個缺點,并指導概括:不全、不詳、不準。

      ③理解句與句的聯系:“他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與后面幾句是什么關系?(總分)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敘述總分關系。

      ④舊的藥物書有這么多缺點,李時珍有什么想法?(讀第3句)有什么決定?(讀第4句)

      師小結:從李時珍下決心重編藥物書,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態度嚴謹的人。

      板書:態度嚴謹

      ⑤比較句子:

      他決心編寫一部藥物書

      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藥物書

      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

      a.默讀三句話,比較句子異同;

      b.引導學生理解“決心”、“重新”、“完善”的意思,重點理解“完善”: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藥物書才是完善的藥物書?請聯系第2句理解。

     、薜2句和第3、4句是什么關系?(因果)指導用“因為......所以......”說話。

      B、講讀第4自然段時,提問:“為了編寫這部藥物書,李時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出示文字課件:“李時珍為了寫這部書,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而且還親自到各地去采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的名山。他有時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干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嘗,判斷藥性和藥效。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上千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從句子中體會到天氣的惡劣,路途的艱辛,“走遍了”說明了地方的廣。)學生能說到最好,不能說到老師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或老師口頭的敘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遙遠,有時是雪花紛飛,有時酷暑難耐,只要是出產藥材的名山,李時珍都------走遍。真是不辭辛苦呀。同學們,就讓我們讀出李時珍的不怕堅辛吧)

      “他有時----------山上過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萬里路-----------學到了----------沒有的知識”(虛心請教。師述:向這些不同身份的人請教,實際上是為了讓醫學的內容更正確,更詳細,更全面。)

      “他還親口品嘗”-------(有獻身科學的精神)

     、僮x第1句,可以看出這一段主要寫李時珍哪方面工作?(親自上山采藥)

     、诶首x寫他親自上山采藥的句子。

     、劢Y合課文插圖,指導理解“走遍了”,“不怕......不怕”,“拜訪”等詞意思,學習李時珍嚴謹科學態度和獻身醫學的崇高品質。

      ④出示句子:

      他還品嘗了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

      他還品嘗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

      他還親口品嘗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

      a.品嘗是什么意思?

      b.品嘗藥材會有什么危險?

      c.品嘗越多,遇到的危險就越大,他明知道這一切,他為什么還親口品嘗許多藥材?

      d.三句話相比,哪一句更體現了李時珍獻身醫學的崇高品質?再讀體會。

      ⑤后面4句和第1句是什么關系?(總分)用“--”畫出總起句。

     、藿探o學生“抓總起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小結:李時珍為了編寫這部藥物書,不但“積累經驗”還親自到各地采藥”,從這件事中我們感受到他是一個不怕辛勞,獻身科學的人)

      師導:那么,他這樣不辭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藥,都是為了要編寫一部怎樣的藥書呢?(完善)請大家聯系上下文說一說。

      老師引背第4自然段,出示幻燈:同學們,李時珍正是為了編寫一部“全面、詳細、準確”的藥物書,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 ),還親自到( )。他不怕( ),不怕( ),走遍了( )。他有時( ),餓了( ),天黑了就在( )。許多藥材他都要(),判斷藥性和藥效。他走了( ),拜訪千百個( ),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 )。

      C、自由讀第5自然段,了解李時珍編的《本草綱目》是否已達到完善的要求。

     、佟侗静菥V目》達到了完善的要求嗎?自由讀第5自然段,看看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

      ②指導朗讀,注意突出“偉大”一詞。

     、壑笇W生進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4.再讀第5自然段,進一步體會編書的不容易。

     、倬帉戇@部書容易嗎?從哪些詞體會到?用“…”標出來。

     、谧宰x體會編書的不容易。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終于編寫成了一部分新的藥物書,就是著名的《本草綱目》!

      想想帶點詞語的意思,去掉這些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讓學生體會這些詞語“整整”說明時間長,“終于”說明歷盡艱辛,“著名”說明這本書的價值。)

      板書:有毅力,有恒心

      四、品讀,悟精神

      邊讀邊想象,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情景。比方說,在無數個晚上,在炎熱的夏天,李時珍怎樣做的等等)

      五、指板書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都為我們祖國有這樣偉大的醫學和藥物學家(板書)感到自豪,為有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感到驕傲。課后,請同學們收集有關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有關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探索。

      板書 :

      李時珍

      救死護傷,立志學醫

      立志

      處處留心,暗記藥方

      偉大的醫學家

      和藥物學家 不詳細

      學醫: 一面行醫,一面研究不全面 態度嚴謹

      不具體

      不怕……不怕…… 不辭辛勞

      編書 親自采藥,親口品嘗 獻身醫學

      積累經驗,拜訪別人 虛心請教

      整整27年,終于編成 持之以恒

    四年級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井底之蛙》講的是生活在淺井中的青蛙孤陋寡聞、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當它知道鱉生活在東海無垠寬闊之后無地自容的故事。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滿的人。課文比較簡單,但語言介于古文和白話文之間,而且蘊含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覺得自己很渺小”的變化過程,進而感知寓意。

      2、學習誦讀古文的方法。

      3、對照原文、古文,理解。

      教學重點: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覺得自己很渺小”的變化過程,進而感知寓意。

      教學難點:感知大海的遼闊無垠,想象東海之鱉在海中獲得的快樂,進而領悟寓意。

      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

      2、學生:積累成語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一分鐘成語大比拼

      (1)講游戲規則:每組派一個代表,一分鐘內誰說的成語最多,就是哪一組勝出。

     。2)開始比賽。

     。3)集體點評。

      2、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有一只青蛙它也覺得自己生活的環境很不錯?纯创笃聊唬ǔ鍪菊n件),就是這只小青蛙,起初覺得自己生活在井里很(快活),可是后來它的想法發生了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渺。┛吹竭@兩個詞,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

      3、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到文中看看吧。

      二、讀書感悟

      (一)青蛙的快樂(出示課件)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找找青蛙的快樂生活都來自那些地方呢?

      快樂生活離不開又淺又小的井呀。

      2、小青蛙快樂嗎?如何快樂?

      3、難怪小青蛙這么快樂,它簡直就是井中的大王。

      4、誰學著青蛙的樣子,盡情的夸耀一番?指名讀。指導朗讀

      5、還有這么多同學也想試試,好,大家一起來讀,還可以加上表情、動作。

      (二)體會大海的遼闊

      1、這只青蛙真快樂呀,可為什么又覺得自己很渺小呢?(鱉——東海的)

      2、讓我們默讀第2自然段。

      誰來讀讀東海之鱉對青蛙說了些什么?

      3、聽了東海之鱉的介紹,再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你對大海有什么印象?(大、遼闊)

      4、這里有一段古文,(出示課件7)怎樣才能把古文讀好呢?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學習古文就要經常抑揚頓挫的誦讀。先來試著讀一讀。

      5、老師先來讀,請大家用斜線畫出停頓。

      6、再讀,大家可以輕聲跟讀。(出示課件)

      7、同桌練讀

      8、對照分析:這段古文與文中那段話意思相同,誰能讀一讀。

      千里之遠——大(。磺ж鹬摺睿\)沒法量,這樣的大海與淺井沒法比。

      9、大海是一片遼闊的天地,生活在這里有無窮的樂趣,這就是東海之鱉的大快樂吧。

      10、與鱉生活的大海相比,青蛙生活的淺井是多么渺小呀,青蛙當初的表現真是太(可笑)(無知)了。

      (三)看課文,當青蛙聽完鱉說的話之后,是什么表情。(瞠目結舌)誰來學學瞠目結舌的樣子。找個近義詞——目瞪口呆。這時,青蛙覺得自己太渺小了。給渺小找個反義詞——(龐大)(巨大)。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華

      1、讀完這個小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2、指名匯報討論結果。

      3、你們知道的,哪些人也象青蛙一樣盲目自大。目光短淺呢?

      4、“井底之蛙”不僅是成語故事,也是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剛才你們說的故事也都是成語,(出示課件)屏幕上的這些成語希望同學們找來讀一讀,也可以試著寫寫。希望這些故事能象一顆小小的種子,種在你們的心里,讓你們的見識更廣,讓你們的目光更遠。讓你們找到屬于你們的大快樂。

    四年級教學設計15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過程與方法:

      1.能聯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

      2.運用討論交流的方法理解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情感與態度:

      1.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2.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規律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故事情節。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自然之道,(板書:自然之道)

      2、師:聽寫(旅游偵察欲出又止嘲鶇若無其事魚貫而出愚蠢)

      3、對照投影檢查,師范寫“愚蠢”,把寫錯的改正過來,愚蠢兩個字再寫一遍。

      出示詞語:愚蠢欲出又止……

      4、師:根據這些詞語,你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5、師:看來,我們真的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齊讀一遍)

      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假設我們就是這一群人,跟著向導一起上島,看看在島上我們都做了什么蠢事。

      出示:閱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關句子,把你的體會標注在書上。

      3、把你的體會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領悟“道”

     。ㄒ唬┩魄藐P鍵詞,感受小綠龜的處境。

      1、從哪看出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出示: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躕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1)指名讀這段話。

     。2)哪些詞句讓你有特別的感受?(探、欲出又止、偵察)

      師:你們能演一演小幼龜的動作嗎?(一名學生讀,其他學生做動作)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幼龜?(機警、可愛、聰明)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出幼龜的機警、可愛、聰明。

      (3)與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詞是哪個詞?(躊躇不前)幼龜躊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4)師:你們看見過嘲鶇嗎?嘲鶇是一種異常兇猛的海鳥,有時候甚至會攻擊狗這樣體形龐大的動物。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又是啄又是拉,處境多么危險啊,此時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緊張、擔心)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指名讀!

      (二)想象補充,體會游客與向導截然不同的態度。

     。1)師:如果你就在現場,面對這樣緊張的一幕,你會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導又是什么反應?

      同伴——焦急(那焦急地來讀讀同伴說的話)

      向導——若無其事

      (2)師: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我們著急,擔心,揪心,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向導說的話?

      師:在我們眼里向導是個什么樣的人?(無動于衷、鐵石心腸、無情、殘酷)那我就要采訪一下向導,看他怎么說?(我是中央臺記者,我想問問你,你為什么要這么說?)

     。3)此時,我和同伴對向導所說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隨它去吧&

     。4)師: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向導嗎?

     。5)分角色朗讀。出示課件四:

      生:不能不見死不救啊

      師: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6)在大家的勸導下,向導(極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向導是個生物學家,可他的話我們并沒有信任,我們卻認為應該救(板書:救龜)這只小幼龜,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

     。ㄈ﹫D文結合,比較分析,體會結局的殘忍。

      (1)師:然爾愚不可及的事遠遠不止這些,師范讀5、6自然段。(邊讀邊打開畫面)

     。2)師:我們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請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看看我們真的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此時此刻小幼龜們心理在想些什么?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了他們的心情。

     。3)師:這些幼龜將要面臨什么災難?我們又是怎么做的?默讀七自然段。

     。4)這樣做是補救嗎?對于綠龜,這樣的做法,彌補得了付出的代價嗎?

     。◣熞x:看……)

      生跟讀: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響徹云霄。(理解歡快的叫聲、響徹云霄)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引導學生說出好心辦了壞事)向導的`心情呢?

     。5)是啊,向導心理難受極了,我們救了一只,卻傷害了無數只。(板書:害)

      出示課件六:(師引讀,生跟讀)

      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不會受到傷害。”

      想想,如果不用“悲嘆”,行不行?為什么?(齊讀)

     。6)師: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說的那句話(出示向導的話,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寫話練習

      出示課件七:

      寫話練習:

      假如我是葬身嘲鶇之腹的一只小幼龜,我想說……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飽飽的嘲鶇,我想說…

      假如我是親身經歷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說……

      請選擇一個寫一寫。

      小結: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會保護幼龜,如果人違背自然之道,就會傷害幼龜。(板書:人違背遵循)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內化“道”

      師: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嗎?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拔苗助長》《我要的是葫蘆》,都是講自然之道的課文。

      五、回歸升華,真誠解“道”

      師總結:其實,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存的規律,如果我們違背規律做事,就會得到與愿望相反的結果。

      六、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探討有關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有什么發明創造的資料。

      教學反思:

      本課所描述的事情很簡單,學生完全可以自己讀懂,所以教學本課我盡量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恰當地進行歸納。充分尊重學生的理解,給學生創造表達自己的機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向導,就是那只“偵察兵”幼龜,說說他們的心理活動。在這里我讓學生用“假如我是,我想說”這樣的安排,可以激發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言的欲望,在發言中可以自然而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四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赵O計》的教學設計01-27

    四年級教學設計06-15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03-15

    四年級教學設計03-12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03-15

    郵票設計小學四年級美術教學設計11-21

    四年級下冊《報頭組合設計》的教學設計01-27

    《軍神》四年級教學設計06-15

    四年級《母雞》的教學設計02-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最新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亚洲Aα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